省圖書館舉辦的「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圖片展」現場。
在省博物館舉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現場。
遼寧美術館展覽現場。
本報記者 趙乃林
核心提示TISHI
2020年這一年,我們經歷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可以用「奮鬥」「關鍵」等詞語為其做註腳。這一年,一個個展覽與這些時代主題相交織,讓我們更好地學習和提高,也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這一年,我省舉辦的各類展覽逾百個,其中,省博物館10個、省圖書館23個、省檔案館5個、遼寧美術館9個、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15個、瀋陽市群眾藝術館9個、瀋陽美術館5個、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19個……
這一個個數字與時代同頻共振,在逐漸形成具有遼寧自身發展與藝術特徵的呈現方式的同時,用真實而鮮活的展品講述著中國故事、遼寧故事。
重大主題展覽提振民心
今年,伴隨著重要的時間節點,大型主題性展覽相繼推出。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省博物館推出「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主題展覽,這是該館繼「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接力海報展之後推出的又一個抗擊疫情主題展覽。同日,由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瀋陽市文物局主辦的「眾志成城 共同抗疫——瀋陽市抗擊新冠疫情紀實展」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展。為記錄這段特殊的「城市記憶」,瀋陽市文物局發起了徵集抗擊疫情見證物活動,徵集到的數千件見證物匯聚成瀋陽市抗擊疫情的真實記錄。展出期間,參觀總人數近3萬人次,成為該館今年推出的最具社會影響力的臨時展覽。
在挖掘館藏資源基礎上特別策劃的重大主題展覽,在特殊時間節點推出後,激活了承載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的資源力量。今年10月底,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我省相繼推出這一主題展覽。「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圖片文獻展」作為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重要展覽,省圖書館今年初就著手準備,查找文獻資料,甄選圖書120餘種、報刊7種十餘期,以圖片資料、文獻、實物、模擬場景和多媒體影像相結合的形式生動再現抗美援朝戰爭。省檔案館舉辦的「致敬!最可愛的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檔案文獻展覽」,從館藏檔案中精選出檔案文獻、歷史圖片、視頻資料等500餘件作為展件,其中,130餘件檔案文獻為首次向社會公布,用檔案數字講述遼寧故事是這個展覽的突出特色。恰在此時,建成並對外開放的河口抗美援朝陳列館以珍貴的歷史影像和實物,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當地民眾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記憶。
在遼寧美術館舉辦的「奮進小康路 開啟新徵程」——遼寧省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文藝名家作品邀請展,以四大藝術門類描繪、展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歷程,展示了遼寧人民攜手奔小康,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精彩時刻。省圖書館推出的「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圖片展」,多角度、多層次反映了我省精準扶貧工作的進展與亮點。在瀋陽市群眾藝術館美術展廳舉辦的「影像見證新時代·聚焦扶貧決勝期」攝影作品展,攝影家用光影記真情、錄實感,拍下一個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難忘瞬間。
展館也是公共教育課堂
正在熱展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是我省繼「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並與「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一樣入選國家文物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年度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與此呼應,省圖書館推出「文道:唐宋八大家古籍文獻展」;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畫冊《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將「唐宋八大家」的成就圖文並茂地呈現出來。聯動形成了重磅效應,此展更是今年公共教育的精彩之作。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廣大讀者對古典詩詞的理解和鑑賞能力,省圖書館推出的「順時而詩——最美唐詩文化展」,努力把以唐詩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講清楚」,讓它「活起來」。省博物館特別推出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展」,以館藏文物為主,通過10個不同主題的課程,將文物與古詩詞、成語等有機融合,讓青少年從文字中尋找文物,從文物中學到歷史知識。
今年,省圖書館共舉辦「順時而詩——最美唐詩文化展」等展覽23個,主題涵蓋重大歷史題材、時事熱點、中華傳統文化、青少年教育、地域文化等,形式包括圖文展、實物展、巡迴展、網絡展等。據省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孟志丹介紹,對於公共圖書館來說,展覽是將各種知識信息用圖文形式快速傳遞給讀者的一種特殊的閱覽方式。該館自5年前遷到新址試開館後,即憑藉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完備的場地設施,開始自製各種原創大型展覽,現在內容愈加豐富、形式愈加多樣。
公共教育活動是美術館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途徑之一。「聚焦新時代 奮進新徵程」第十九屆遼寧省攝影藝術展剛剛在遼寧美術館落幕,這個展覽是省攝影家協會主辦、每兩年一屆的全省綜合性攝影藝術展覽,已經成為我省攝影界最具影響、規模最大的攝影藝術展覽。瀋陽美術館舉辦的「南吳北齊的藝術世界——吳昌碩、齊白石作品展」雖然已展出一月有餘,但每日觀眾仍絡繹不絕。遼寧美術館館長冷旭說,如今美術館已經是公共教育很重要的一環,面向社會,讓大眾走進來。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今年舉辦「2020亞洲社會設計展」等展覽,著眼於國際化、學術性,對公眾審美具有引領性,成為高雅藝術的普及課堂。
線上線下融合展覽
今年,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影響輻射全國。此展以遼寧域內紅山文化科學考古發掘的文物為基礎,以紅山文化研究的學術成果為理論支撐,運用先進的陳列展示手段,呈現紅山文化出土的精美文物,讓觀眾欣賞並了解6500年至5000年前西遼河流域的燦爛文明。
盤點我省今年辦展情況,「線上展覽」是最新出現的一個關鍵詞。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相繼推出「印記·中國革命歷史版畫展」等8個線上展覽,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抗戰精神。省檔案館從今年6月9日「國際檔案日」起,「『雲』上檔案館」正式上線,已推出「滿族歷史與文化展」「遼瀋戰役暨遼寧解放檔案文獻展覽」等。省檔案館副館長歐平認為,與線下展覽相比,線上展覽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更為方便快捷,受眾更加廣泛。
以「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主線,外推展覽、流動展覽、研學展覽等都是今年新推的辦展模式。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利用館藏資源在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舉辦「無聲之營——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專題展」,此外,還在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營口市博物館舉辦主題展覽。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正在進行的百場「十四年抗戰中的中共滿洲省委史實展」已辦到社區、村、非公企業等,乃至延伸到農村偏遠地區。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由博物館、紀念館等推出的研學之旅、抗戰大講堂、志願者服務等宣教活動,到機關、學校、社區等單位送展,在更廣闊的課堂上對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連結
人類抗疫文明史主題展
山高水長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遼寧省博物館)
中國繪本的力量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圖片文獻展
(遼寧省圖書館)
遼瀋戰役
暨遼寧解放檔案文獻展覽
致敬!最可愛的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檔案文獻展覽
(遼寧省檔案館)
遼寧省第十一屆藝術節 優秀美術、攝影、書法和篆刻作品展
奮進小康路 開啟新徵程
——遼寧省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文藝名家作品邀請展
(遼寧美術館)
眾志成城 共同抗疫
——瀋陽市抗擊新冠疫情紀實展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十四年抗戰中的
中共滿洲省委史實展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
南吳北齊的藝術世界
——吳昌碩、齊白石作品展
(瀋陽美術館)
第六屆亞洲兒童畫展
(瀋陽市群眾藝術館)
重組之力
——阿曼藝術展
(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