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318家農貿市場實現「智慧化」

2020-12-20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電 武漢農貿市場通過安裝熱成像測溫設備,實現入出口精準、快速測溫,築牢防疫安全防線。目前318家「智慧化」改造升級後的農貿市場,不僅防疫安全措施到位,客戶需要了解的信息,全部電子化,一目了然。

江岸區百步亭生鮮市場內,每個攤位前都設置了電子屏,上面滾動顯示著攤主姓名、聯繫方式、當日菜價、營業執照等信息;洪山區創億農生鮮市場內智慧大屏十分顯眼,大屏上滾動播放著市場內所有商品的抽樣檢測結果,以及每種菜價的漲跌,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讓顧客明明白白消費。

據了解,目前湖北移動已對武漢市388家農貿市場進行實地勘察,並針對其中241個無線問題點位進行了擴容優化。同時為這些農貿市場提供信息化支撐,開展了雲MAS、熱成像、小微寬帶、電子秤、視頻監控等業務合作,讓傳統的農貿市場從「髒亂差」變得集智慧化、便民化、公益性於一身,實現華麗轉身。武漢市是在2019年底,開始啟動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工作的。(工人日報記者 鄒明強 通訊員王政)

相關焦點

  • 武漢318家農貿市場完成改造 「顏值」「內涵」雙提升
    改造後的惠濟菜市場 張芹 攝中新網武漢10月19日電 (記者 張芹)在19日下午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武漢市副市長徐洪蘭介紹,該市425家農貿市場實施改造318家,因不符合城市規劃、不具備改造條件關、停、並、轉107家。
  • 武漢318家農貿市場新裝迎客受市民熱捧
    武漢人買菜的體驗上了一個檔次。這個國慶,武漢史上最大規模的農貿市場改造完成,318家農貿市場新裝迎客,受到市民熱捧。記者了解到,武漢這一輪農貿市場改造始於今年1月,市區兩級財政和社會三方共同投入,改造規模之大、標準之嚴、投入之高,均創歷年之最。
  • 湖北武漢:信息化築牢農貿市場防疫安全線
    在湖北武漢,湖北移動與當地市場監管局合作,為數十家農貿市場安裝熱成像測溫設備,實現出入口精準、快速測溫,築牢防疫安全防線。  2019年年底,武漢市開始啟動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工作,旨在對全市425家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提升。
  • 107家退場318家升級,武漢菜市場「大變臉」
    記者高勇 攝長江網10月19日訊(記者劉睿徹 吳曈)107家關停轉向,318家改造升級,10月19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迄今最大規模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完成,市民買菜體驗煥然一新。農貿市場又被稱為菜市場,「菜籃子」一直是武漢重要民生工程。
  • 武漢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基本完成 實現「顏值」「內涵」雙提升
    央廣網武漢10月19日消息(記者彭照)記者19日從武漢市召開的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武漢425家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實施改造318家,因不符合城市規劃、不具備改造條件而實施關停轉向107家。
  • 智慧農貿高光時刻:武漢史上最大規模農貿市場改造工程即將收官!
    在這次農貿市場改造工程中,武漢總共425家農貿市場,因與城市規劃衝突、不具備改造條件而關停或轉向經營的市場有100家;其餘300多家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截至今天,也已進入收官階段。而決定一個市場改得好不好,符不符合需求,關鍵是看軟體,比如要依靠軟體實現智慧化運營管理,實現對市場裡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問題管理,包括建立農產品大數據系統、產品溯源體系等等。
  • 歷時10個月武漢菜市場最大規模改造完成 107家退場318家升級
    記者高勇 攝記者劉睿徹 吳曈107家關停轉向,318家改造升級,10月19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迄今最大規模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完成,市民買菜體驗煥然一新。
  • 武漢市一農貿市場正在改造為智慧農貿市場,黃陂區首家
    以商務部制發的《標準化菜市場設置與管理規範》(商辦建函[2011] 886號 )的規定為改造標準,對全市由市場開辦者向若干個經營者提供攤位、以零售為主、集中經營面積不少於600平方米的397家農貿市場(菜市場)分類實施標準化改造。
  • 武漢多家農貿市場變身智慧菜場 攤位設有電子屏買完菜還能掃碼評分
    吳新洲介紹,才華生鮮市場的智慧化升級改造總投資達400萬元,讓消費者像逛超市一樣逛菜場,購物體驗更舒適。部分菜場環境接近商超水平才華生鮮市場是武昌區首家智慧市場,也是武昌區農貿市場整體改造升級的典型代表。今年以來,武昌區政府設置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考核等方式,帶動開辦方對市場硬體設施修繕、更新和提檔升級。
  • 智慧農貿市場就是有智慧化設備及系統就夠了?
    你以為的智慧農貿市場就是做做設備智能化,加入信息化系統嗎?那太天真了。今天小編考察了5家農貿市場的智慧化改造的情況。眾生萬象,都是智慧農貿市場,但是市場的綜合體驗參差不齊。問題出在哪裡?以為乘上智慧化的翅膀就可以翱翔五星級市場行列,穩穩坐擁周邊客戶流量嗎?當然,不是!
  • 你的農貿市場為何需要智慧化?
    ,井然有序的外表下,隱藏的卻是站在市場中心手足無措的管理員,怨聲載道的經營戶,「摩肩繼踵」在狹窄購物通道上的消費者,滿臉困惑地踩過地上的髒亂差…此時身為市場運營者,心裡不禁疑惑——我的農貿市場,真的需要智慧化嗎?
  • 智慧|最新的農貿市場改造政策(江蘇、湖北、福建)
    江蘇無錫為進一步提升市區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改善市區農貿市場整體環境,無錫市新近出臺了《「美麗無錫」市區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行動計劃(2020—2021年)》,明確今明兩年內對市區51家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
  • 武漢市農貿市場改造月底收官,160餘家智慧化菜市場...
    農貿市場改造月底收官武漢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已進入收官階段,會前,參會者集中前往已改造完工的漢陽鄧甲生鮮市場參觀,實地了解已建成農貿市場在疫情防控、硬體設施、環境衛生、食品安全、市場交易秩序規範等方面的新做法、新標準。「請戴好口罩,掃碼入場。」
  • 新型智慧化農貿市場特點有哪些?
    農貿市場作為「菜籃子」中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全國各地傳統農貿市場的環境和面貌雖然有了大的提升,但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傳統農貿市場的提升速度依然是低於社會的發展速度的,尤其是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驅動下,新型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將成為必然要求。
  • 疫情常態化,看智慧農貿市場的智慧防疫!
    當前,疫情已趨於常態化,對於智慧農貿市場而言,迎來的是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智慧農貿市場的「智慧化」表現在哪?經過智慧化改造,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智能設備,智慧農貿市場實現「智能稱重、交易追溯、信息公示、大數據管理、物聯網交易」的同時,也提升了菜市場管理水平,充分實現了信息的實時化、透明化、可視化,極大地方便市場和相關職能部門對市場經營活動的動態監管,可以說是農貿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 武漢農貿市場大規模改造:菜市場為何而改?
    導讀農貿市場是「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底,武漢市開始啟動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工作。按照規劃,將對全市425家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提升,依據1.0、2.0、3.0三個標準進行,其中3.0標準對標上海市2019年智慧化菜市場,重點建立超市化運營管理、共享化和智能服務。
  • 北京疫情暴露農貿市場短板,智慧農貿改造刻不容緩!
    新發地,也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全國人民都知道的農貿市場。從年初疫情爆發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到北京的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為什麼總是農貿市場出事?是否農貿市場的各項業務流程中出現了管理漏洞?如果有問題,解決方案是什麼?圍繞上述問題,本文對「傳統農貿市場智慧化升級改造的必要性」做出一定分析,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
  • 智慧農貿市場:坐標嘉興,白牆黛瓦,「顏值」兼具「智慧」!
    除了對設計風格和硬體設施進行優化外,市場還添加了許多「智慧化」的元素!標準快速檢測室、智慧帶溯源功能的電子秤、客流攝像頭、商品菜價公示、商戶「紅黑」榜公示等設備功能實現了全覆蓋。1、智慧支付每個攤位前都擺放著一臺智能雙屏電子秤(築美提供)。
  • 智慧農貿市場:2020年新型農貿市場的4大趨勢
    未來的新型智慧農貿農貿市場承載了太多,「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時代賦予它最深刻的定義。農貿市場作為人民幸福的「C位」擔當,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包容性強,可吸納社區便民業態,服務更「接地氣」「民以食為天」,農貿市場作為主營食材零售的民生場所,具有自帶流量優勢,每天來往於菜場是社區居民必要的生活需求。為了更好的服務周邊社區居民,想民所想,急民所需,農貿市場在業態創新上,增加了餐飲、便民服務等業態,例如鎖鋪、磨刀、修傘、衣服縫補等,有效整合進農貿市場,才是實現高坪效和持久經營的最佳解決辦法。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生死農貿市場
    華南海鮮市場地處武漢鬧市區,與漢口火車站僅相距一公裡,分東西兩區,有600多家商戶,是個開業多年一直傳言即將拆遷的老市場,直到2020年元旦,這個市場才休市整頓。疫情發生後,不少人擔憂全國還有多少個華南海鮮市場?在商超、便利店以及生鮮電商等新型業態持續出現的今天,農貿市場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