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2020-12-25 口水貓文化

雨生百穀,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時節,南方地區會摘新茶、制新葉,泡一盅新鮮的二春茶來喝。

對於茶學,中國自古以來的熱愛與研究,已讓它形成一門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從茶葉到茶器,都有講究。

///

一器成名只為茗

悅來客滿是茶香

愛茶之人飲茶時不僅要選茗、擇水

對飲茶的器具也有要求

///

品茗鬥茶之臻品

天目瓷釉彩自然天成,十分難得

燒制天目瓷的爐溫難以控制

稍有偏差,極有可能導致失敗

這種不穩定的變數和落差

與隱中富有活力的精髓

使其備受人們喜愛

///

《茶錄》:「茶色白,宜黑盞。」

黑白分明的效果

讓人們對黑釉茶盞情有獨鍾

天目瓷與其他陶瓷茶器的區別正在於此

形體厚重,大巧若拙,大雅若俗

展現出「無一物中無盡藏」的禪意

///

一盞清茶,一件佳器,一段人生

在嫋嫋茶香與精緻茶具的結合下

清心靜思,體會靜中之道

相關焦點

  • 專題十七丨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過去中國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寓意吉祥長壽,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自古就有「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的佳話,茶壺有著一種非同一般的意義。林語堂曾說過:「只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所以我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把茶壺,承載了從古至今的茶間記憶。
  •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閒聊之中引出茶壺故事
    昨天與朋友閒聊,又聊到茶,茶友年年道:「說到喝茶,就離不開泡茶茶具,唐朝「茶仙」陸羽在《茶經》中說,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這時正在一旁畫畫的小白也湊了過來,伸著小腦袋聽年年繼續說道:「這說明了喝茶對飲茶器具也是有要求的。
  • 陸羽的茶具丨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陸羽,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據說他出身很苦,是個棄嬰,從小被龍蓋寺智積禪師收養。他自幼好學,工於詩文,然不願長伴青燈古佛,做煮茶等雜務。從工藝上看,這組茶具造型渾厚,除瓷人像施黑彩外,其餘皆為一色白釉,胎土很細,胎和釉的白度都相當高,唯釉汁凝存處微泛青色,而腹下及底部則基本不施釉。因其具有邢窯白瓷的特徵,應為五代時期邢窯產品。
  •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以上作品均為本店實物拍攝泥料的好壞是一把好壺的基礎,宜興紫砂600年的歷史,是對於宜興泥料最大的認可。說到形,就不得不說一句話:方非一式,圓無一相。1000個人做出來的石瓢,其實是有1000個樣子。原因就在於:第一;紫砂壺是手工工藝,很難做出同樣的東西。
  • 中國風古茶壺,悅來客滿是茶香
    清同治 琺瑯紫砂茶壺陶製茶壺,胎質細膩、蘊蓄茶香、色調淳樸古雅;瓷製茶壺,色澤溫潤、音清而韻長;玻璃(水晶)茶具,色澤鮮豔、光彩照人;金屬茶壺,流光溢彩、富麗堂皇;竹木茶壺,色調和諧,美觀大方。清 宜興加彩茶壺
  • 茶席上能令人眼前一亮的紅木茶道器物
    此茶盤大紅酸枝為框架,鑲嵌大理石,尺寸甚大,在茶桌陳設屬大型茶盤,色澤沉穩,層次豐富。茶盤大理石面旁邊為直欞面,下附銅盤,泡茶方便,可以說這件大紅酸枝嵌大理石茶盤是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越是尺寸大的茶盤,往往約容易失之瑣碎,此茶盤製作顯然深諳此道,雖然面上有直欞架構,但整體不加任何雕飾,整體平素,皆是為了承託面上大理石變化莫測的紋路。
  • 茶香漫溢西子湖 雅安佳茗受熱捧
  • 京金聯·茗茶香韻
    京金聯·茗茶香韻
  • 茶香飄萬家,茗韻滿東北 | 華巨臣第9屆長春茶博會圓滿落幕!
    茶博會現場,隨處可見品茗、賞器的茶人。不少人都無法抵抗好茶、好器的魅力。詢價、購買的場景,隨處可見。本屆茶博會展會規模25000㎡ ,設國際標準展位1200個,劃分為全國名茶區、普洱茶/黑茶區、港澳臺及國際展區、老茶一條街、茶器/茶具區、紫砂區、工藝品區、陶瓷區等多個展區。
  • 【一鎮一品】雲上茶香,東茗風情小鎮等你Pick!
    「六看東茗,一切有戲」來東茗不能不做的六件事錯過任何一件都好像錯過整個世界如果說東茗是新昌的招牌那麼下巖貝就是東茗的明珠因「村下是巖石,村居山背流傳百年的市級非遺文化布袋木偶戲更是後岱山的特色,泡上一杯茶,坐在禮堂看一下午都不會膩,越品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