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別帶孩子去旅遊!這樣的旅行長不了見識,孩子也不領情

2020-10-04 巧說詩語

古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現在有大量的旅行類節目,比如某某去哪兒等等,"帶孩子去旅行」已經被妖魔化,又被一些大V反覆強調之後,更似乎成了大勢所趨,潮流所致。

以上這些,都在不斷地教唆我們要帶孩子去旅遊,甚至更高層次的概念也被植入我們腦海:從小就要帶著孩子出去見見世面。

不明所以,不得始終。在這裡我卻想說不要帶孩子去旅行!不過我在這裡的「不要」是打了引號的,只是期望父母們不要因為「人云亦云」而帶孩子去旅遊,要多留給孩子們一些體驗,做他們這個年齡該做的、想做的事情。

以「長見識」的名義綁架家庭、為炫耀而去的旅行,不去也罷

如今,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孩子去旅行開始變得容易,也漸漸成為了熱門。

各種「去哪兒」節目火爆開播,好多驢啊、牛啊的旅遊項目層出不窮,從周末的公園遊,到五一、十一的國內遊,再到寒暑假的境外遊學、夏令營,旅行費用已經是繼擇校費用、興趣班費用之後,位列第三大教育開支的殺手。

在所謂的「長見識」的背後,其實暗流湧動的是消費層次的較量:

假期帶不帶孩子出去玩?

帶他到哪裡玩?

你們住什麼星級的酒店?

……

就連放假前,接孩子的媽媽們扎堆聊天時;中午吃飯時,和有孩子的同事閒聊時;在樓下,巧遇鄰居不得不寒暄時,大家都會有意無意地問一句:「放假你們去哪兒玩啊?」

看似普通的一句話背後,體現的不是你的教育觀念和生活品味,而是你有錢有閒嗎?你玩得起嗎?

不管你是真心想帶孩子出去「長見識」,還是虛榮心作祟,也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又或是你的經濟實力如何?你都被捲入了這場無形的風雨之中。

不是說旅行不能不去,而是說我們可以去明辨一下:

旅行是為了愉悅自己,還是為了向別人炫耀或是證明什麼?

這種旅行到底有沒有給孩子們長見識?

是教會了孩子們吃喝、享樂還是教會了孩子們成長?

如果說只是出去好吃、好喝、好玩了一趟,享樂了一番,只是為了家長和孩子的面子,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地發一個朋友圈,為了炫耀而去的旅行,還不如不去!

帶孩子出去旅行並不等於長了見識

雖然說現在孩子的孩子,可玩的東西越來越少,很多都被電子產品所捆綁,出去玩成了不錯的選擇。不過這並不是說出去了就等於長了見識。

比如,我們帶孩子去香港、韓國購物,去迪斯尼,現在許多旅行社還推出了最適合帶孩子去的十家度假酒店……

這些量身定做的高大上旅行,只是把孩子從你家門口商場裡的小遊樂場,帶到了一個更大的遊樂場,從一個城市的海洋公園,帶到另一個城市的動物園、海洋公園……其實本質並沒有區別,只是規模大小的不同罷了,難道這樣就算是長了見識嗎?

"見到了沒見過的」和「長了見識」真的不能劃等號。

昂貴的投入,帶來的並不是與之相等的見識的增長,「孟母三遷」為的是讓孩子在「好環境」中得到薰陶,到現代卻逐步演變成對「物質繁榮」的噓唏感嘆。

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旅行,而不去審視要去什麼樣的旅行?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拿錢給航空公司和旅遊公司做貢獻。

這樣的旅行只會教會孩子學會「奢侈」和「享受」,真的不會長什麼見識!

相反,哪怕在假期跟某個家庭互換,讓孩子坐上公交車到處去觀察,體驗當地的集市。甚至只是去鄉下某個不出名的小河裡趟趟水,夏天在老樹的樹蔭下乘個涼,在鄉下或是某個陌生的場合交到幾個當地的小朋友等等,都可以長到見識,並不是說只有去高大上的地方,才會長高大上的見識。

把體驗人生的權利還給孩子自己

在孩子眼中,大人每到一處旅行,總是帶著他們的「我認為」和「我以為」,總覺得自己給孩子安排的就是好的,所以常常有意無意地就會來一句:「我帶你來這裡還不是為了你好?你還.......」

其實,小孩子,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不管他到哪,他最想去的還是遊樂場玩,去他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至於是不是名勝古蹟他根本不在乎,也不感興趣,但是大人偏要他看,還硬要讓他看出點什麼,甚至還想給孩子灌輸一些什麼知識,尋找想想實在是可恨又可笑呢。

試問,你帶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去看兵馬俑,看金字塔,他能看得懂,聽得懂嗎?

我想答案我們大家都心知肚明。

對於孩子來說,也許他更樂意對著公園的一隻螞蟻發呆一個上午,他才不會在乎那是在中國的公園還是外國的?這只是她發自本心的探索過程而已,但這點卻常常被我們大人忽視,我們常常打擾甚至阻礙孩子的自我探索。

再舉個例子,孩子三歲時,你帶他去爬長城,那哪裡是他去爬,而是你抱著他爬,這樣的旅行你累他也累,長大了他也什麼都記不住,也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一個八歲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會記住這次旅行,這時去爬長城對他可能是一種挑戰,還會帶給他不一樣的感受,也許會銘記一生。

更多時候,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去摸一摸,去試一試;自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多帶他們去感受生活,去體會人生。

畢竟親自感受和體會到的東西,和我們灌輸給他們的差別大多了,就如同一句老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孩子到底能從中看到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她看到的,肯定跟大人看到的不一樣,所以,大人們自以為是的旅行目的,從頭到尾都是錯的。

適合孩子十幾歲跟同齡人結伴而行的地方,為什麼小時候要由你帶著他去呢?等到他大了,想要自己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看到你們曾經在各個景點照的照片,你覺得他還有興趣再去一次嗎?

很多時候,就算我們帶孩子轉遍了全世界,不過這個結果,不是讓他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認識」,他只是在你的被動安排下,把那些地方都「到此一遊」,走馬看花地看了一遍罷了。

不是只有坐飛機出門才叫旅行;沒有思考與欲望在先,就不會有所謂的新發現;沒有榜樣引領,再多的安排都是徒勞。

所以說,帶孩子去他沒有興趣的地方,忽略孩子的感受,沒有探索和體驗的旅行,還不如不去!

只有真正懂得,才能真正享受旅行

我們希望孩子讀萬卷書,也能行萬裡路。其實,有時他長大以後,是不是閉關狹隘,取決於你對旅行的興趣和行動。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坐在籠子一樣的大巴車中,被帶到野生動物園裡的經歷,真不知道籠子外那些悠閒的動物,到底是怎麼看待此時的我們的呢?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旅行無處不在牢籠之中,我們經常自欺欺人地吹噓:我們是為旅行而旅行。可是,你真的做到了嗎?真的從中體會到了那些所謂的意義了嗎?

另外,對旅行不熱愛的父母,不如不要帶孩子去!有些父母帶孩子出去,自己卻不停地在那裡自拍,有些父母在家玩遊戲,出去旅遊還是走哪兒都抱著手機在玩,你把帶孩子出去玩就當成陪伴了孩子,你是在完成你作為家長的任務嗎?

其實這種敷衍的旅行還不如帶著家裡跟孩子做做遊戲或者給孩子讀他喜歡的故事,孩子想要的更多的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而不會在乎父母帶他去的地方有多高級或是多出名,孩子在乎的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不管是大人或是孩子,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都不在酒店裡或是景點中,而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在於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體驗。

我所說的不帶孩子去所謂的旅行,並不是說不帶孩子出去玩,而是說我們要思考一下再去行動:

當你明白旅行可以不畏壓力,不去炫耀;

當你不必參與享樂主義盛行之下的變味旅行;

當你不再忽略孩子的感受,剝奪他們體驗和探索的權利;

當你自己也能發自內心地熱愛旅行;

當你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生存的意義,生命的價值。

明白了這些,你就會知道什麼樣的旅行才是適合自己和孩子的。

朋友,你找到了屬於你們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旅行了嗎?

相關焦點

  • 十一長假想帶孩子旅遊漲見識?這些事情沒搞明白,旅遊就是白花錢
    馬上就要到來的十一長假,相信有很多父母都已經盤算好了要帶孩子出去旅行,漲漲見識。如今很多的自媒體,公眾號、各平臺大V們都在說,帶孩子出門旅行有多麼多麼的重要,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多麼的有益。旅遊可以增強孩子的獨立性、自尊心、自信心,適應能力等。與留在家中從不旅行的孩子相比,經常外出旅行的孩子在性格上會表現的更外向,更善於表達自己。
  • 十一長假,父母帶孩子親子遊——南嶽衡山
    他姐夫生日前一天去南嶽衡山這個是自我結婚之後,基本上每一年都會去的一個地方。其實這一次我並不準備去的,因為我感覺十一假期人會很多,並且天氣也不是很好,帶上兩個孩子也確實過於疲勞。但是想想被天氣困在家裡不能出門的兩個孩子,最終還是決定帶上孩子一起前行。
  • 別再帶孩子去旅行了,很多家長都不明白這樣做的危害
    為炫耀而去旅行,不如不去一到寒暑假,家長圈裡談論的都是:「假期你打算帶你家孩子去哪旅遊啊?」「你給你家孩子報的多少錢的夏令營啊?」「你們預約的是幾星級酒店啊?」「你們開學回來打算給老師和同學們帶什麼小禮物啊?」
  • 放寒假了,請不要帶孩子去旅行,世面不在飛機火車上!
    現在養孩子,不僅要吃好穿好,還要開闊他的視野,增加見識。於是親子遊就突然熱了起來,大家紛紛趁著節假日,帶孩子出遊。 但這樣「人云亦云」的出遊,孩子真能如家長希望的那樣「長見識」嗎? 據說親子遊的鄙視鏈是這樣的:去歐洲美國的鄙視去東南亞的,去香港澳門的鄙視去內地旅遊景點的,長途旅行的鄙視周末郊遊的。
  • 請不要帶孩子去旅行
    在「長見識」的背後暗流湧動的是消費層次的較量:你帶不帶孩子出去玩?你帶到哪裡去玩?你們住什麼酒店?孩子的玩伴都去過哪裡?你們買什麼禮物回來給老師同學?這一個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裡怎麼被描述?放假前後,在媽媽們接孩子放學的聚點,在辦公室有孩子的父母中午吃飯的時候,在你跟鄰居家長碰面的寒暄裡,聊得都是「放假你們去哪啊」,這一句話背後,體現的不是你的教育觀念,而是你有錢有閒嗎?你玩得起嗎?不管你是真心想帶孩子出去「長見識」,還是比較心做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不管你的經濟實力如何,你都被捲入這陣風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
  • 如何帶孩子旅行,才能使孩子邊玩邊長見識?
    俗話說,旅遊可以開眼界,長見識,可以調節心情與生活,但我在經歷此次緊密的2天行程回到家後,我怎麼感覺不到行程出發前所期待的東西?我並不覺得自己長見識開眼界了,我所感覺的就是心累與疲倦,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是這樣?或者說,到底怎樣旅行,才能真正做到長見識開眼界?
  • 國慶帶孩子出遊,這3類地方大家儘量別去,不安全還活受罪
    由於國慶期間大人孩子都能放假,梁先生便打算趁著假期帶兒子出去旅遊,順便也讓兒子多見識一下不同的風土人情。年僅3歲的兒子天天嚷著要去遊樂園,於是梁先生決定帶孩子到外省的大型主題樂園去遊覽一番。許多想著節假日帶孩子出行的家長都有著和梁先生一樣的顧慮,不知道國慶要怎樣帶孩子度過。【爸媽盒子】建議:國慶帶孩子出遊,這3類地方大家儘量別去,不安全還活受罪。
  • 帶孩子旅遊是長見識還是白花錢?心理學家:對大腦發育影響很大
    孩子現在都在放暑假,很多父母也都有帶孩子抽時間出去旅遊的想法,想自己有時間,陪孩子出去走一走,還能有利於孩子開闊眼界,但是,有些家長不這麼認為,他們則認為帶孩子出去不僅僅不會增長見識,就是白花錢,帶孩子出去遊玩,到底是長見識還是白花錢呢?
  • 這5個地方最好別帶孩子去,不會長見識還影響健康,並不是迷信
    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從小就多見下世面,因為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誠然這句話說得沒有錯,但是我們千萬不能理解偏頗,不然就有可能帶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得不償失。孩子沒有到一定的年齡,這5個地方最好不要帶他去,會影響其成長發育,這可不是迷信,家長別不在意。
  • 帶孩子去旅行,千萬不要違背初衷!
    經濟水平的提高,讓孩子全面發展的渴望,讓兒童旅行變成熱門,各種「去哪兒」火爆,各種驢啊、牛啊的層出不窮,從每個周末的公園遊,到五一、十一的國內遊,再到寒暑假的境外遊學、夏令營,旅行費用,已經繼擇校費用、興趣班費用之後,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錢殺手。
  • 旅行就能帶孩子長見識,避暑旅行之瑤琳仙境,震撼無形中長見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旅行可以增長見識的前提是孩子感興趣。那怎麼讓孩子感興趣呢?帶孩子旅行,帶他去認識這個世界,讓孩子自發去體驗、去感受真實的世界。這次帶娃的瑤琳仙境之旅,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這句話: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該不該帶孩子去國外旅遊?別讓家長的攀比心,讓旅遊失去意義
    近年來,家庭舉家出門旅行的風氣愈發盛行。特別是現在暑假期間,大孩子與小孩子都放假了,家長也到了計劃出去旅遊的時期了。選擇出國遊的家長比選擇在國內旅遊的家長多出許多。似乎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在國內旅遊,都會選擇到國外旅遊,暑期的一次旅行,也將掏空家長的錢袋,攢了一年的錢幾乎都用在了這次旅行上,而家長們大都選擇一些國外的風景名勝區。中國家長一直以來都喜歡進行攀比,自己家並無那麼多的經濟基礎,非要與別人攀比。
  • 缺錢,又想帶孩子暑假旅遊長見識?五點窮遊攻略,帶娃去長見識吧
    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篇報導,一個爸爸為了讓兩個女兒長見識,把自己的拖拉機改裝成房車,從海南出發,一路向北,海南、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一個月跨越7個省,行程3000多公裡,女兒因此變得更堅強。為這位爸爸點讚!
  • 孩子幾歲才能去長途旅行?很多寶媽都帶他去早了
    一年中最長的假期十一已經到來了,很多家長都在糾結,要不要帶孩子出去旅遊?因為帶孩子外出旅遊不像大人自己出遊那麼簡單,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有時候甚至要把小半個家帶上,所以一些比較宅的家長,平時就不喜歡帶孩子出去旅遊。
  • 十一小長假,帶著萌娃去哪兒玩?一次旅行會改變孩子和它們的一生
    2020年似乎一轉眼就從指縫中溜走了,不知不覺中十一小長假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年的十一假期剛好趕上了中秋佳節,實打實有8天時間,如果再多請2天假,就能有11天的悠長假期了!不知道在家已經憋了大半年的小夥伴們有什麼樣的出遊計劃呢?尤其是那些家有神獸的老父親老母親們,是否已經想好了如何給寶貝們安排一個精彩假期了呢?
  • 請不要帶孩子去旅行!讓萬千父母反思的好文
    在「長見識」的背後暗流湧動的是消費層次的較量:你帶不帶孩子出去玩?你帶到哪裡去玩?你們住什麼酒店?孩子的玩伴都去過哪裡?你們買什麼禮物回來給老師同學?這一個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裡怎麼被描述?不管你是真心想帶孩子出去「長見識」,還是比較心做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不管你的經濟實力如何,你都被捲入這陣風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為炫耀而去旅行,不如不要去!
  • 經常帶孩子去這四個地方,讓你的孩子長見識,以後肯定有出息
    現在家庭條件越來越優越了,都希望帶孩子出去旅遊,遊遍全國各地,甚至出國旅行,就是為了讓孩子見見世面,長知識。其實我們生活中的這四個地方,既省錢,又教育孩子,孩子小時候我們不妨帶他們去這四個地方。2.圖書館從小培養孩子愛看書學習的好習慣,能夠陶冶孩子的文化修養氣質和增長知識,家長們似乎發現孩子並不是那麼愛看書,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讓孩子投入到書的海洋裡,感受到身邊其他人的讀書氛圍,自然就提起了看書的興趣,也能促進孩子以後勤奮學習,博學多才,學識廣博。
  • 帶孩子去旅行好處
    身邊很多父母不願意帶娃出遠門旅遊,他們總是會有這樣的想法:娃太小什麼都看不懂;要帶的東西太多太 辛苦;帶娃玩的不盡興浪費錢。。真的是這樣嗎?帶上孩子總會遇到吃,睡,時間上各種衝突的地方,和情 侶遊,閨蜜遊比起來也是這種麻煩點。殊不知帶孩子去旅行的好處遠遠多於他們擔心的問題哦!
  • 不能帶娃出省旅遊的十一長假,怎麼給孩子構建儀式感?
    ▼不管娃再怎麼難帶,這個國慶還是要過的,怎麼安排假期讓孩子度過一個充實又難忘的長假成了一門學問。這次國慶節,老師提前教了他們如何畫天安門以及塗色,小花已經把不同顏色的天安門小卡片在家裡每個門上都貼了一個,說「這樣才有十一的氣氛!」在我看來,儀式感就是一切能讓人感到幸福的小舉動,小愛好,藏在了生活的細節裡。籌備結束完畢,大人熱情地跟孩子說了一句:「哇!你完成了!」小花就會開心得不得了。
  • 假期應不應該帶孩子來一場家庭旅行旅行?您和孩子一起旅行過嗎?
    所以經常出門旅行已經是許多家庭的常態,然而如何讓孩子出門能玩得安全、玩得舒服、玩得放心,那就需要父母們提前做好準備了。前些天小李度過了一個非常不開心的家庭旅行,她和丈夫好不容易攢了十天年假,準備帶兩歲的寶寶出去看看世界。結果寶寶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旅行,在飛機上十分不適應,又哭又鬧,惹得旁邊的乘客十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