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規模最大的電腦娛樂開發者會議 CEDEC 2020 近日如期召開,任天堂作為參與者之一,分享了《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動物村民的設計方式,包括他們的外觀、個性和行為。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大約有 400 個獨特的村民,任天堂最初的想法就是讓玩家有一套獨特的村民組合可以向外展示,而且必須讓人「想要與他們互動」,並且「想要觀察他們在做什麼」。
外貌
不同物種的動物村民都有其獨特輪廓,這使得玩家可以更容易地分辨出他們,即使是隔著一段距離。
開發者一般從簡單的剪影開始,然後用不同的紋理創建角色。
輪廓本身是限死的,需要設計師在此基礎上添加更多特定的特性,如「蓬鬆的皮毛」。
但貓還得是貓,狗還得是狗,不能讓玩家的認知出現偏差。
性格
在決定村民的性格類型時,任天堂著眼於現實生活。
這有助於建立玩家與村民之間的聯繫,因為在現實中大家可能遇到過相似的人,從而產生聯想。
除此之外,儘管有 35 個不同的動物物種,但玩家們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不管他們是什麼物種,他們表達情感的方式都是相似的。
行為
讓村民受到喜愛的另一個因素,是他們在遊戲中所採取的行動。
玩家不能覺得他們的行為太機械或太公式化。
因此,村民的行為一般有兩種機制:自己本身的行為邏輯 + 從當前情況衍生出來的行為邏輯。
這些行為包括吃飯、做瑜伽、掃地,釣魚等。
對音樂有興趣的村民會更多地唱歌,而喜歡閱讀的村民會更多地閱讀。
通過調整行為的頻率和模式,開發團隊使得村民們看上去有自由意志。
村民在哪裡發現什麼,在哪裡做什麼,取決於他們當時碰巧看到什麼。例如,如果他們看到一個蟲子,他們可能會追上去抓住它……或者懶洋洋的往椅子上一坐。
區分村民的外觀、個性和行為,並為玩家留下足夠的想像力,想必這也是《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各種小動物受人喜愛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