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44.98萬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範圍

2021-01-20 廣東省人民政府網

  社會保障兜底一批,是精準扶貧「五個一批」工程的重要內容。10月15日,據廣東省民政廳消息,截至目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44.98萬戶、91.2萬人納入兜底保障範圍,有效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應保盡保:讓低保戶渡過難關、無後顧之憂

  在廣東省定貧困村——湛江市遂溪縣界炮鎮坦塘村委會下坦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施建德在2015年因給妻子治病而欠下一大筆債、經歷痛失親人而一蹶不振,此外還要供子女讀書、照顧年過九旬的母親。

  2016年,村委會幹部、鎮民政部門和鎮村扶貧工作組了解情況後,一方面對施建德開展心理疏導;另一方面,幫他申請辦理低保,納入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為他正在念中學的一對子女申請了每人每年3000元的助學金,還為他申請資金進行危房改造。

  彼時,界炮鎮社會事務辦公室主任鍾寧和駐村扶貧工作組了解到,施建德因家庭變故才放棄養豬,但他對養豬仍念念不忘,只是苦於沒有資金又欠著債務,所以不敢提起。為了使他重新振作並儘快脫貧致富,工作組為他聯繫養豬專業戶講解養殖技術和風險規避,並聯繫銀行為他辦理無息貸款7.6萬元。

  經過幾年幫扶,施建德現在養殖的生豬存欄數已達70頭。2020年2月和6月各賣出一批豬後共賺到7.5萬元。通過民政部門和駐村扶貧工作組的精準幫扶,施建德自2020年6月起符合退出低保戶的條件。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像施建德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廣東對已納入低保的脫貧戶,按照中央「四個不摘」要求,繼續落實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等幫扶措施。除低保對象去世、騙保等特殊情況外,對於納入低保範圍的貧困戶,2020年底不再退出;並落實6個月的低保漸退政策,實現穩定脫貧後再退出低保範圍。

  「低保的漸退政策,為我解決了後顧之憂。」施建德滿懷信心地說,「現在生活有盼頭,準備過兩年將豬欄發展壯大,做真正的養豬專業戶。」

  應養盡養:讓特困人員過上有人照料、有尊嚴的生活

  韶關市新豐縣豐城街道紫城村是廣東省民政廳定點扶貧村,原來有貧困戶43戶120人。2016年4月起,省民政廳先後派出兩支駐村工作隊共6名幹部在紫城村開展定點扶貧工作,同時組織三批共72名廳青年幹部駐村鍛鍊,累計投入資金2100萬元,組織開展精準扶貧項目63個,到2019年底已完成相對貧困村退出縣級、市級核查,全村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退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81歲的紫城村老人陳其玉住進了廳駐村工作隊助他新建的寬敞明亮新房裡,他沒有想到,原來生活困苦、住在堆滿垃圾和蒼蠅亂飛的破舊泥磚房、沒有人願意接近的自己。2016年5月,廳駐村扶貧幹部初入老人家中時,看到蓬頭垢面、精神低落的他,不禁心酸,及時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工作隊爭取4萬元危房改造資金,幫助他新建住房;還發動村幹部、社工、婦女志願者幫他整理髒亂的舊衣物、清理房間、收拾院子。

  彼時,工作隊按照「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扶貧政策及時協助將其納入特困救助供養範圍。老人家翻開存摺仔細盤算:目前每月固定領取852元特困人員生活保障金、170元養老保險金;每年領取1440元計劃生育家庭獎勵金、740元由當地民政部門發放的基本生活保障金;每年獲得1000多元的資產扶貧項目分紅;每年收到省民政廳、慈善機構、社會組織的慰問物資及慰問金約4000多元;此外,工作隊還全額資助他購買基本醫療保險和「銀齡安康」老人意外傷害險,生病住院基本全額報銷,各項收入每年共2萬多元。

  2018年11月,經評估,陳其玉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級被認定為「全自理」。工作隊除了落實陳其玉的弟媳羅陽水為他提供日常照料服務外,還安排扶貧工作隊員姚志超、社工陳秀嫦每周上門探訪老人,陪他聊天拉家常,手把手教他使用工作隊送去的新彩電和洗衣機,幫他清洗髒衣服,請來理髮師給他理髮、刮鬍子,為他換上乾淨舒適的新衣服、新鞋子,協調解決老人的實際困難。陳其玉過上了「平日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的生活。

  應幫盡幫:為農村散居孤兒、留守老人送關愛

  群山環抱的清遠市清新區禾雲鎮六田村,每周,清遠市徵途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王豔堅持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孤兒小勤家嘮嗑家常。今年10歲的小勤(化名)在兩歲時經歷了養父病故、母親(越南人)不久後也失聯。從4歲起小勤跟隨著並無血緣關係的爺爺奶奶生活;但82歲的爺爺患有帕金森病、高血壓、冠心病,72歲的奶奶患有高血壓,均無勞動能力。

  針對一家的困境,2017年,小勤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工作人員和社工的幫助下,小勤和爺爺奶奶每月領到低保等基本生活保障金共2252元。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小勤的成長教育問題讓爺爺擔憂:「小勤自小缺乏父母關愛,沒有被適當引導,會私下發信息給熟人乞求財物,同時依賴手機、沉迷網絡,平日不愛說話,在學校也比較自卑。」

  2018年4月,王豔及其他社工每周定期入戶探訪,對小勤開展心理疏導和制定服務方案,幫助他提升學習能力和生活質量。經過七八個月的陪伴相處,小勤變得聽話懂事、學習不斷進步,還與王豔建立起信任的關係。2019年11月的一天,小勤掏心窩的一番話讓王豔留下感動的眼淚:「我從你身上感受到了媽媽的愛,我覺得我有了媽媽……」

  除了小勤,爺爺奶奶也是重點關注的對象。王豔每周至少上門巡訪一次了解老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情況;還定期連結愛心企業和志願者資源,為兩位老人捐贈營養品,疫情期間為他們送上防疫和消毒用品。此外,社工發現他們的居家環境髒亂,用木和紙做的門窗一捅就破、存在安全隱患,馬上組織志願者上門進行家居環境改造,全部換成不鏽鋼防盜門窗。

  通過幾年努力,小勤一家重燃生活信心。小勤憧憬著未來:「我夢想長大了當老師,陪多一些小朋友玩;希望爺爺奶奶可以永遠陪伴在我身旁;也希望有更多王阿姨這樣的人關心我們,我還希望找到媽媽……」

  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針對困難群眾的不同需求,廣東各級民政部門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綜合採取各項救助措施,兜住特殊群體的生活保障、服務保障需求底線,為低保戶、特困人員、困境兒童等困難群眾提供精準幫扶,確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相關焦點

  • 多地擴大「可按單人戶納入低保」範圍,兜底保障進一步傾向重度殘疾人
    其中,針對社會救助與扶貧政策銜接問題,提出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大重病患者按照單人戶納入低保範圍;享受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低保標準後,可繼續保留低保待遇12個月,確保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後再退出低保範圍。據記者了解,除了濟南外,天津、哈爾濱、寧夏等地同樣發布了相關新政。
  • 全市8510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2015年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重精準、補短板、強弱項,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脫貧攻堅任務目標,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計實現8510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4.6%降至0.09%,省級貧困縣西豐縣順利摘帽,216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銷號。
  • 安徽要求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新華社合肥12月1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近日從安徽省民政廳獲悉,今年以來,安徽全省57423名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納入低保範圍,6368名孤兒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全面收官階段,安徽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精準落實落細各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即時救助。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洪澇災害,安徽健全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群體的保障制度,推出「分類施保」「單人保」「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等政策,啟動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
  • 寧夏80.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_新華報業網
    新華社銀川12月16日電(記者鄒欣媛)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了解到,自2015年寧夏全面推進脫貧攻堅以來,截至目前,寧夏全區80.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9個貧困縣區全部脫貧摘帽。
  • 四項措施做好特殊困難人員脫貧攻堅兜底保障
    會上,談及幫助受疫情影響貧困人口兜底脫貧問題,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介紹,今年是脫貧攻堅工作決戰決勝之年,兜底保障的任務壓力非常大,困難群眾的經濟基礎薄弱,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受這次疫情影響也比較大,就使得原有的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的任務更重。
  • ...抓產業結幫扶 益陽高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均純收入增長29.37%
    益陽高新區全區人口約18萬人,其中農村戶籍人口約3.43萬人,現有各類工業企業300餘家。所轄謝林港鎮和東部產業園辦事處共10個村,其中貧困人口100人以上的村5個,沒有成建制貧困村。截至目前,高新區484戶95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其中2020年脫貧13戶24人。
  • 寧夏80.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_新華報業網
    新華社銀川12月16日電(記者鄒欣媛)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了解到,自2015年寧夏全面推進脫貧攻堅以來,截至目前,寧夏全區80.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9個貧困縣區全部脫貧摘帽。
  • 民政部:將重度殘疾人單獨納入低保兜底範圍
    ,全力以赴,盡銳出戰,堅決築牢兜底保障的堅固防線。不斷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福利保障制度,推進移風易俗,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近五年來,出臺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政策措施97項,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二是聚焦特殊群體,有效履行兜底責任。創新完善低保政策,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單獨納入低保兜底範圍,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 福建安溪6000多個項目幫扶700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直接脫貧
    福建安溪6000多個項目幫扶700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直接脫貧—— 主攻產業扶貧 確保如期脫貧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曾是全省最大的國家級貧困縣。1985年,貧困人口31.37萬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8萬人、貧困村71個;2019年底,所有這些數字均已清零。產業成為增收「蓄金池」 走進安溪縣湖頭鎮下坑村,村莊內道路寬敞綠樹成行,一排排房子整齊排開,一系列亮化、潔化和汙水處理工程早已完工。
  • 重精準 強基礎 突出兜底保障
    長春市社會救助工作成效顯著 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吃穿「兩不愁」多年來,長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不斷完善救助政策,搭建社會救助綜合平臺,「長春模式」信息核對系統在全國推廣。在不斷精準的大數據協助之下,長春市貧困人口得到了全面的保障。27日,記者走訪了長春市民梁鳳久、牟忠波的家,感受社會救助工作的顯著成效。
  • 國新辦舉行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 - 安陽市扶貧開發辦公室
    創新完善低保政策,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單獨納入低保兜底範圍,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在低保對象認定和貧困人口識別中互相作為重點群體,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堅決防止搞平衡、「二選一」、對象識別互斥的問題。從2016年開始,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按照季度開展建檔立卡數據和社會救助數據比對,加強數據共享和分析,通過比對,及時將符合低保或特困供養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特困體系,將符合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低保特困供養人群及時納入建檔立卡範圍,及時解決「應兜未兜」問題。
  • 關於下達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的通知
    關於下達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的通知 關於下達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的通知 黃都、涪洋、柏村、分水、浞水、茅天、硯山鎮人民政府,紅絲鄉人民政府,都濡街道辦事處:根據《省財政廳關於下達2020年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的通知》(黔財預〔2020〕
  • 青海省農牧民危舊房改造任務實現「清零」 青海省14.54萬建檔立卡...
    12月1日,記者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省直第三場)·住建部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脫貧攻堅實施以來,我省住建部門累計安排農牧民危舊房改造20萬戶,4.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危房改造實現現行標準下「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全省農牧民危舊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實現「清零」,全省14.5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 惠東縣大嶺街道建檔立卡601戶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惠東縣大嶺街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共601戶,1515人。為有效保障教育,確保貧困孩子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落,大嶺街道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不斷完善從學前到大學的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建立貧困家庭子女就讀全面排查機制,全面落實建檔立卡學生「兩免一補」「三免一助」政策,實現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 為使困難群眾生活有最低保障。
  • 決戰脫貧攻堅 | 浠水:織密織牢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安全網
    聚焦脫貧攻堅加強政策銜接圍繞「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工作思路,及時加強農村低保和農村特困與扶貧開發制度銜接,先後出臺《浠水縣農村低保五保對象精準扶貧實施方案》、《農村低保按標施保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按照農村低保、農村特困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識別的標準、程序,分別把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保障,實現精準認定、雙向銜接
  • 河北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12月14日召開
    從12月14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省民政系統不斷完善低保等社會救助制度,把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範圍,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確保「兜得住」,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實施「單人保」「剛性支出扣除」「低保漸退期」等措施,保障範圍持續擴大。目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納入社會救助範圍84萬人,佔比36.6%;2019年底3.4萬剩餘貧困人口中納入救助範圍2.8萬人,佔比82%;9.3萬脫貧不穩定戶、貧困邊緣戶中,納入救助範圍3.8萬,佔比40%。
  • 麗江市財政:抓實「十條措施」 做好睏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
    對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扶貧標準但仍低於當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脫貧後可繼續享受低保政策;人均收入超過農村低保標準的,可給予半年至1年的漸退期。對易地搬遷後暫時無產業和就業支撐導致生活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低保保障;未納入的,可在遷入地申請 6 個月的低保救助,6 個月後按照低保動態管理機制進行管理。
  • 建檔立卡貧困戶怎麼查?2019年能領哪些補助?
    去年開始我國就開始大力整治假低保戶,並對確實貧困的農戶採取建檔立卡機制,以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貧困戶都入檔了,那建檔立卡貧困戶怎麼查?2019年能領哪些補助?一、什麼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 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渭南今年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
    5個國定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今年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 發布會上,渭南市扶貧辦副主任賈向東介紹,渭南是一個貧困人口相對較多的大市,現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5個、革命老區縣4個、省定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縣6個,秦嶺北麓4縣區被納入省扶貧搬遷優惠政策扶持範圍
  •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介紹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有關情況
    不斷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福利保障制度,推進移風易俗,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近五年來,出臺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政策措施97項,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二是聚焦特殊群體,有效履行兜底責任。創新完善低保政策,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單獨納入低保兜底範圍,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