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位於北京市門頭溝齋堂鎮的爨底下村,相信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這座始建於明朝的古村落,被稱為北京地區的「布達拉宮」,至今仍完整的保留著大量的清朝民居。
爨底下村現在大多改造成了民宿及餐館,曾經在平常時間和節假日時分別去過,第一次是平常時間,沒什麼遊客,車輛停在距離村子最近的停車場,第二次是節假日,遠遠便看到前面的汽車長龍,以為會停車很難,走進才看到稱得上三步一崗了,著裝乾淨整潔的村民們有條不紊的分流著川流不息的車輛,感覺管理真的是很規範。
因為是假期,村裡十分的熱鬧,村口處有一處戲臺,一群不愛紅裝愛武裝的阿姨們擺著各種姿勢在拍照。
在各個小巷溜達,找尋無人之處拍拍照,青磚灰瓦的一間間老屋分布在山坡,構成了村莊古樸靜美的韻味,爨底下村,因其獨特的風景,接待過很多的電影電視劇組,比較著名的有《手機》、《投名狀》等。
爨底下村的古建築都可以進去參觀的,有部分的院落空無一人,剩餘的基本都是民宿與飯店了,走到街邊小巷,總會有衣著質樸的阿姨招呼,進來吃飯吧,農家菜,大鍋魚,有點小時候老家走親戚的感覺,哈哈。
地主家,果然是宅子要豪華很多呀,爨底下村的有很多巧妙的設計,因為房子比較小,每戶的後房沿上,都設計有水道,下雨時雨水會流回前面自家院中,在經門前的水道排出,這樣便不會洇溼鄰居家的牆壁,院落中還設有貓道,狗道,特別有趣,來此的朋友們可以留意一下。
小巷中石頭鋪就的臺階,有部分小巷會比較窄,道路不是特別好走,看到一愛美的姑娘穿著高跟鞋,顫顫巍巍,來此處還是穿一雙舒服的鞋子為好。
行至財主家,被門口大鍋飄出的香味所吸引,幾個人不約而同的要求屋主打開鍋瞧瞧,滿鍋大條的燉魚,紅燒肉,頓時感覺肚子咕咕叫,決定在此飽餐一頓。
吃飯的餐桌位於院落的二層,面積不算大,不過在此處也算是比較大的院子了,依據院落的格局安排了很多餐桌,坐在靠邊的位置,可以觀賞到村落中層層疊疊的屋簷,還有遠處起伏的群山,點了此處的幾個特色菜,並告知服務員,要四碗米飯,結果直接給來了一盆,並告知,不夠再要啊。
沿著村中的小路繼續上行,遇到一群膚色各異的國際友人。
高處俯瞰整個村落,高低錯落的房屋,被環繞在群山之間,遠遠望去,好似一片平房環繞著一座城堡,非常的有畫面感。
小結:
爨底下村落面積不大,一天往返也是可以的,除了村落外,此處還有一線天景觀,可以開車上去,不過此處的一線天,個人感覺沒有太大的觀賞性,周邊有山道可以登山,因為是帶老人家來此,沒有往高處爬。
吃飯時諮詢了一下住宿的價格,價格還是比較適中的,如果時間夠,可以在此住一宿,吃吃農家菜,走走錯落有致的青石板路,或與三五好友,找一處小院,喝茶聊天,遠離城市的喧囂,找尋一份清淨,也是很不錯的。
1、爨底下村門票為35元,學生老人半價。
2、爨底下村交通算是比較方便,但需要倒車,而且車次有時間規定,若非自駕,建議詳細諮詢具體時間。
3、節假日遊客會比較多,若是和我一樣,不願意拍到遊人的朋友,可能會錯失許多的風景了。
流水帳一篇,記錄分享行走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