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時22分,司機告訴乘客自己不適,並打開車門請乘客下車。
8時23分,一位女乘客為司機塗藥膏。
司機行駛途中突發腦溢血,截稿時仍未脫離生命危險
近兩年類似事件發生近10起,多個行業呼喚更好的保障制度
晨報記者 王亦菲 實習生 趙雪芬
[編者按]
昨天,又一名公交司機,在生命最危急的關頭,以「急停」的方式,守護了一車乘客的安危。他叫劉銀寶,52歲,開了28年公交車。之所以說「又」,是由於最近兩年中,類似事件在本市公交行業已連續發生近10起,而且都發生在酷暑或寒冬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節。
當很多人又會因這則消息本能地想到「最美司機」這個稱謂之時,我們想到的卻是,面對再次來襲的高溫,劉銀寶的不幸能否避免?高溫之下,如果一個司機生病了,誰來頂班?如果沒人頂班,那乘客出行怎麼辦,這是一連串的問題。
同樣的問題,還存在於快遞、保潔、保安等行業。
然而,高溫下,生活仍要繼續。於是,繼7月3日晨報推出高溫專題「熱·愛」,選取了6位「不得不在烈日下奔波的戶外工作者」的感人事跡之後,今天,我們推出「熱·問」專題,繼向烈日下的勞動者致敬後,聚焦勞動者烈日下的權益保障問題。
畢竟,一車乘客的安危,不能總靠「最美司機」在危急關頭的那緊急一腳。他們和我們一樣,都需要有質量的生活,即便天氣再熱。
[烈日熱問]
公交司機:最好能有個空調休息間
新聞晨報:這種天有沒有高溫補貼,你覺得是多是少?
張師傅:每年6到10月份,每月會有200元的高溫補貼。除此之外,氣溫高過35℃時,每天公司會給司機發放一瓶鹽汽水,還過得去吧。
新聞晨報:高溫天如果覺得不舒服,可以選擇休假或有其他備選方案嗎?
張師傅:如果身體不舒服或有事,可以提出請假申請。但由於司機比較緊缺,一般事假不太容易被批准。我請假了,勢必有人要來頂我的班。如果請假,還要扣錢的。我們這行工作強度大,但收入並不高,也就3000多元。
新聞晨報:你認為,高溫天這份工作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
張師傅:最大的希望,就是工資能漲一些,或者多一些帶薪休假,最好能有個給司機的專門的空調休息間。當然,除了物質條件外,我們希望更多的是乘客們的理解。夏天了,有時候車子剛發動,會有些悶熱,一些乘客上車後以為司機故意不開空調,還有些乘客會出言不遜。
昨天,上海再度迎來37.9℃的高溫。上午8時20分許,一輛13路公交車司機在駕車行駛至長寧路江蘇路附近時突發腦溢血。停車,拉手剎,放空擋,同時打開車門,招呼乘客下車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52歲的劉銀寶用了20餘秒,完成了這一連串的動作。急救醫生到場發現,這名司機在人已昏迷、連大小便都失禁的情況下,手緊握手剎,腳實實地踩在剎車踏板上。
當人們再一次用「最美司機」的讚譽來稱呼這個司機時,我們不禁思考,在酷夏或寒冬,緣何腦溢血等猝發疾病會屢屢擊中公交司機這一群體?
乘客自發急救生病司機
昨天上午8時20分許,一輛13路公交車如往常一樣,從中山公園出發,開往提籃橋方向,當時正值早高峰。
行駛過程中沒有任何異常。但乘客戚小姐說,剛駛出長寧路江蘇路站臺約15米遠,她就發現情況有些不太對勁,「隨著一腳急剎,車子停下了,駕駛座附近傳來了一陣嘈雜聲。」「車突然停在了機動車道上,幾名乘客圍在了司機周圍。」戚小姐上前一看,發現司機仰天坐在位子上,口吐白沫,上肢抽搐:「當時車輛行駛在市區車流量很大的地方。要不是劉師傅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剎了車,很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導致人員受傷。」
不少乘客急忙撥打了110和120,還有3位乘客當即自發對司機展開了急救。「最早是一名女乘客上去幫司機塗風油精,還有一名婦女在駕駛座邊,拼命給司機扇扇子,還有一名乘客幫忙開窗通風。」戚小姐說,當時司機儘管有些抽搐,但還未完全昏迷,輕聲說自己「胸悶」。
一名男乘客一聽,立刻衝下車,大聲詢問哪兒有藥房,並跑去買藥。
昏迷了仍緊握手剎腳踩剎車
車隊提供的監控畫面顯示,昨天上午8時20分左右,公交車司機駕駛著13路公交車一路行駛到長寧路427號門口時,突感不適。只見他不斷用手搓自己的頭面部。顯然,劉師傅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出現了狀況。停車,拉手剎,放空擋,同時打開車門,招呼乘客下車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劉師傅用了20餘秒完成了這一連串的動作。
120急救醫生瞿醫生上車查看劉師傅的情況時,被眼前的情景感動了:「司機已經昏迷了,連大小便都失禁了。但他的手仍然緊緊地握住手剎,腳也實實地踩在剎車踏板上。」
瞿醫生和同事把劉師傅抬下車,急救車正要往附近的華東醫院開去,周圍的路人拉住瞿醫生說:「一定要搶救好這位司機!」
記者從華東醫院了解到,醫院為劉師傅開啟了綠色通道,並由院長俞卓偉醫生帶領眾科室一起參與搶救。據醫院介紹,經診斷,劉師傅腦幹突發大面積出血,至截稿時,醫院仍在進行積極治療,患者的情況需要進一步觀察,尚未完全脫離危險。
在重症監護室外焦急等待的家屬,沒有忘記感謝救劉師傅一命的乘客們。
長期凌晨3點出門上早班
記者從13路所屬的巴士電車二分公司了解到,司機名叫劉銀寶,今年52歲,開了28年公交車。平日工作認真,是車隊出了名的「老法師」。「因為他開車年限長、技術好,所以像頭班車這樣對準點性要求高的班次就安排他來開。」巴士電車二分公司機務經理喬先生告訴記者,昨天劉師傅上的是早班,開著頭班車4點30分準時發車。事發時,劉師傅已經開完兩圈,返回終點站休息片刻後,又開始跑第三圈。「沒想到,剛從長寧路江蘇路站開出沒多久,就感到頭暈不適。」
喬經理告訴記者,由於駕駛頭班車,家住較遠的劉師傅每天不到3點就要出門,趕到位於曹楊路的停車場後,給車加油並做些準備工作,然後將車開到提籃橋終點站,清晨4時30準時發車。「開了近30年公交車,沒有出過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體檢難發現腦溢血隱患
對於劉師傅危急關頭拉下手剎,保障乘客安全的行為,喬經理一點不意外。「我們每月的安全教育中,都會強調維護乘客人身安全是公交司機的重要職責,遇到突發情況,我們的司售人員必須把乘客安危放在首位。」「這其實是我們的職業本能,並非特殊培訓。」對於劉師傅昏迷前拉下手剎、緊急剎車的行為,另一名13路公交車的司機張師傅十分認同。昨天下午,在劉師傅出事後,前來接走乘客的後續公交車司機正是張師傅。
那麼,這樣的意外是否可以避免呢?張師傅說,由於司機比較緊缺,一般事假不太容易被批准。高峰時期,13路公交車間隔3分鐘,低峰為7分鐘,中午吃飯後沒有專門的空調房休息。但如果身體不舒服或有事,可以提出請假申請。
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上海公交線路共有974條,公交車輛16944輛。如果按《勞動法》規定的工作時間計算,上海約需4萬名左右的司機,如今這一數量還不到3萬,尚有1.2萬人的缺口。
近年來,公交司機猝死等意外事件在本市時有發生。2011年7月22日,公交738路一位司機在猝死前踩下剎車,保障了一車乘客安全;同年12月11日,公交933路一位司機在駕車行駛途中突發腦溢血,昏迷前同樣踩下了剎車。
調查顯示,公交司機年齡偏大、工作時間長,是悲劇屢屢發生的因素之一。以劉師傅為例,他長期上早班,每天凌晨出門,工作到下午1點多下班,做三休一。「公交車司機普遍工作強度較大,工作辛苦。」喬經理說,劉師傅每天要開5個來回,路程近120至130公裡。
此外,由於不少公交司機年齡偏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不在少數。儘管公司每年都有體檢,但腦溢血這類病在體檢中很難發現。喬經理說,劉師傅今年4月份剛剛做過體檢。
去年,為公交司機減負,上海開始試點公交司機「提前退休」機制,男性55周歲以上,身體條件不適宜繼續承擔駕駛工作,在本人自願的前提下,可參照相關特殊工種提前辦理退休手續。喬經理說,該政策試行以來,巴士電車二分公司已有五六名司機申請了提前退休,大多都是由於身體原因。
8時27分,乘客為司機扇扇子降溫。8時38分,急救員上車急救,乘客這才離開。
晨報記者 肖允 截圖
作者:王亦菲 趙雪芬 肖允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