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想與你相遇,我來與你把酒話桑麻。
宜 思考
忌 太過忙碌而迷失自我
「此次旅行在一縷陽光出現時開始,也在最後一隻孔明燈飄向遠方結束。」
| 一粟|
三天兩夜的旅行,到現在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早就計劃好了的海灘之旅,隨著第一縷陽光開始,此行是去往福建的一個島嶼——六鰲半島,記得剛剛開始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把重點放在了''半''字上,因為半島是三面臨海的,對此非常憧憬與嚮往。
大概女孩子都喜歡海,我喜歡水可不止是朝朝夕夕的事,自小就註定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不管是湖水,河水,還是溝中的水,甚至是稻田裡的水,我都掉進去過。現在回憶起來,真虧是當年的自己福大命大,吉人自有天相。能夠生存至今,不知道哪裡修來的福氣啊。
這裡的天很藍,海水也很藍,不知道是海水映襯天的顏色,還是天映襯了海水的顏色。
天空的雲
倒有《赤壁賦》裡的水光接天的感覺。沙灘上人數百數千粒,沙灘上的沙子是分層次的,離海最遠的沙最軟,最細,踩上去很暖又很舒服;慢慢走去,變得越來越溼,越來越硬,有人在這裡開沙地賽車。
沙地賽車
然後越來越松,靠近大海的沙子是含水的,我嘗試著像旁邊小朋友們一樣在這裡挖洞,寫字,但海水一漲,海浪一打,立刻恢復原型,仿佛大海在包容你想告訴它的任何秘密,頓時你腦中的煩惱與困惑會像浪花一樣來時洶湧澎湃,去時無影無蹤。
終於,我慢慢地踏進海水裡,冰涼涼的,在這氣溫高達30攝氏度的六鰲半島,伴著迎面吹來的海風,又怎麼叫人捨得離開呢?
我的手
天空偶爾有幾隻海鷗飛過,讓寂寞的天空變得熱鬧了起來,海上有幾隻漁船,這裡的人們都像深圳的小漁村一樣,靠打魚為生,旁邊的石頭上有一些漁民在那兒釣魚。
我向他們走進,看到一個叔叔拿魚簍在那裡撈東西,我走過去瞧瞧,看到一個奇形怪狀的''魚'',我問他是啥,他說你見過河豚嗎?
他拿起來仔細給我觀摩觀摩,我被眼前這小怪物嚇壞了,不敢去碰觸。
對海洋生物知之甚少的我非常羞愧,心裡想著回去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如果仔細看沙地面,你會發現在靠近海的那裡,會有許多黃豆大小的洞,這些洞不是人為的,是螃蟹打出來的,所以很多人都會沿著這些洞穴找螃蟹,漁民們對此習以為常,而我們這種外來人卻對這種玩意兒特別新奇。
在這裡,好多知識都從書裡學不來的,若細心發現,定能學到不少。
要在這裡看到日出,一定要在這裡住一晚。在帳篷裡這一夜當然也是刻骨銘心的。撲了一層氈子還是像躺在沙地一般,這是我第一次睡在帳篷裡,海邊的信號很差,不能看手機,就與朋友閒聊,不記得是什麼時候入睡。
但是第二天很早就醒了,起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全身都覆蓋了一層沙子,頭髮裡,衣服上,到處都是,打開帳篷,外面似乎已經天明很久了,看看手錶才將近六點,海上的船隻卻有十幾艘了,陡然意識到漁民們都是過著早出晚歸的日子,生活不易,勤勞的他們今日必定滿載而歸。
美景是屬於早起的人們的。
早上的海和其餘時間的不太一樣,它的顏色很淡很淡,但是我的心情並沒有因為這淡淡的顏色而減少我對大海的熱愛,相反,這種涼涼的顏色讓我甘之如飴,因為陽光此時是有色而無溫度的,在夏日裡是難得的好時光。
往上走是形態各異的大石頭,有些細心的朋友在那裡蹲著撿貝殼和海螺,其中一個朋友特別樂衷於撿海螺,借用一下她的成果。
海螺
再往上走是一個沙灘足球場,早上的觀眾席溼氣很重,經過了一夜的海水蒸發再液化,都集聚了很多水,但是我沒有意識到這個微妙的變化,一坐上去就溼了褲子。
沙地足球
我們上午的行程是去六鰲古城,房子很舊很老,其實和以前我們看到過的老房子差不多,只是現在自己家鄉的都在拆遷,所以這種景觀只能在回憶裡,而這片古城能保留下來,估計也是要發展旅遊業吧。
然後就是木瓜園裡摘木瓜了,這裡的人們除了打魚,由於溫和的氣候,地瓜和木瓜也是他們主要的經濟作物,放眼望去,一行一行的綠色映入眼帘。地瓜俗名紅薯,小時候在農村天天吃,但是形狀與這兒地瓜不太一樣,這裡的更長更細,裡面的瓤更紅,更甜。
下午是在洋芋浪花燒烤。自己烤和直接買的區別在於:烤的是過程的樂趣,至於好不好吃就不太重要了。
燒烤
結果味道還不錯,差強人意的同時,又學習到了烤串的方法。我們隊伍中有位小姐姐特別會燒烤,技法尤其嫻熟,我不禁又臉紅起來。
晚上是一天中最有趣的時候,當地習俗是篝火晚會。
大家圍在一起唱歌跳舞,表演才藝,還有壯族姑娘帶領我們玩竹竿舞。
篝火晚會
篝火,本是遠古時期人們對火的一種嚮往,現在是代表著快樂,幸福,安康,也是對上天的祈禱。
這樣的晚會,在當代是非常少見的,讓相聚在一起的人們更加融洽,和諧。
接下來的孔明燈也是一種期盼,一種美好的祝願。
一對情侶放孔明燈
此次旅行在一縷陽光出現時開始,也在最後一隻孔明燈飄向遠方結束。
ps:推薦電影《後來的我們》雖然這是一部大家都在聊的電影,但是還是希望大家能看看,不止是對往事的追憶片,更是一部愛情的哲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