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北京前門的小眾展館——臺灣會館

2020-12-25 途中半段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

相關焦點

  • 走進北京前門的臺灣會館 感受兩岸百年歷史
    北京,前門,臺灣會館。前幾日,無意中發現北京前門藏著一座臺灣會館,查詢了一下相關信息,發現該會館僅在每周二對外開放,參觀者提前一天預約即可免費進入參觀。 之前路過前門很多次,但基本上都沒注意過這裡還有這樣一座院落。
  • 鄧麗君音樂生活館在北京前門開館
    鄧麗君音樂生活館在北京前門開館 2010年12月23日 08:0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鄧麗君音樂生活館22日在北京前門臺灣文化商務區落成開館,館中展示鄧麗君生平事跡和她生前所用物品。
  • 北京有座臺灣會館,百年傳奇!有時間一定要去逛逛!
    此外,前門一帶也是會館布局稠密的區域,比如位於前門大街東側,大江胡同的臺灣會館,便是如此。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開始,陸續有臺灣舉人到北京參加會試。為方便臺灣舉人來京參加考試和聯絡感情,1893年臺籍進士施士潔主持建立臺灣會館,1896年搬至大江胡同114號。
  • 北京前門臺灣文化商務區盛裝開街
    北京前門臺灣文化商務區盛裝開街!  中廣網北京12月27日消息(記者陳雅萍),12月27日上午,隨著森林小火車在「阿里山廣場」大神木下鳴響清亮的汽笛,融合京式韻味與臺灣風格的北京「前門臺灣文化商務區」——臺灣映像正式開街了!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北京市相關委辦局以及東城區委、區政府領導親臨現場為開街儀式剪彩。開街儀式結束後,有關領導和嘉賓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這一坐落在前門歷史文化展示區內的文化商業項目。
  • 前門有座阿里山 臺灣映像街音樂遊記
    泡泡網耳機頻道3月26日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編在前門大街的一個岔道裡發現了世外桃源般的臺灣映像街,去的時候是在春節後,其實早就想寫篇遊記,可卻一直拖到了現在,正好要寫周末的音樂推薦欄目,於是就有了今天這麼一篇不著調的《前門有座阿里山 臺灣映像街音樂遊記》。
  • 走進「臺胞之家」——北京臺灣會館
    北京臺灣會館是北京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它是百年來臺灣同胞在京城聚會的場所,留下了臺灣同胞在京生活的印跡,見證了臺灣同胞愛國愛鄉的光榮歷史,是情牽兩岸的「臺胞之家」。會館是北京城歷史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年有許多會館,最初作為本籍舉人赴京會試棲息之所,故稱為會館,同時也供來京同鄉縉紳暫居。
  • 前門再添新街景 臺灣Q版福燈亮相北京
    前門再添新街景 臺灣Q版福燈亮相北京 2014年07月29日 11:15:22  來源:中國臺灣網   街區運營管理中心副總李飛告訴記者,讓北京更了解臺灣,讓臺灣更了解北京
  • 臺灣到北京的「文創特快」
    臺灣到北京的「文創特快」 2012-10-17 10:18     來源:北京的臺灣街巷——臺灣會館和臺灣映像     編輯:王思羽  臺灣文創進北京       臺灣文創的發展思路和管理經驗都非常精良,但是文創產業、設計作品需要有可靠的市場支持。
  • 揭秘:前門臺灣文化商務區隕落
    前門臺灣文化商務區儘管將以新定位重新出發,但這背後的故事卻遠未終結。北京商報記者追蹤調查發現,業主和招商管理方一些不合常理的變更合作模式,是區域清零的導火索。一條承載北京國際商貿中心建設符號的商業街,未來卻有些模糊。  門可羅雀  前門大街人潮湧動,但臺灣文化商務區卻成了鬧市中的安靜一隅。
  • 漫漫風雨路 十年錦繡篇——記北京臺灣會館重張十周年
    北京臺灣會館是北京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
  • 從峇里島明星主廚到前門臺灣小吃街「掌門人」
    曾宏正,一位在「老北京」重要地標——前門工作的臺灣人,主掌著這裡一條臺灣小吃街的「美食策略」。每天上班,曾宏正都要經過小吃街緊鄰的臺灣會館。這座歷史建築肇建於清末,是當年臺灣舉子進京候考時落腳的館舍。而幾年前,曾宏正也是帶著「赴考」的心氣來到這裡的。
  • "西門町"夜市現身前門 首屆臺灣夜市昨開市
    37桌「辦桌宴」,樣樣都是地地道道的臺灣菜,展盡臺灣民俗特色;琳琅滿目的伴手禮,不僅精美,臺灣味兒更足;「臺式」風味小吃,原汁原味,盡現濃鬱寶島風情。昨晚,前門臺灣印象區的阿里山廣場前熱鬧非凡,伴著音樂噴泉的悠揚樂聲,首屆前門臺灣夜市正式「開市」,久聞其名的「西門町」夜市現身百姓眼前。
  • 臺灣會館微信公眾號開張啦!
    一、百年會館,見證歷史風雲變幻               北京臺灣會館坐落於北京市東城區前門東路大江胡同,是大陸如今僅存的一所臺灣會館,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是京臺交流的重要歷史遺蹟,見證了時代的滄桑巨變。              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將科舉制度移植到臺灣。
  • 香飄臺灣會館 臺灣阿里山檜木藝品在京展出
    香飄臺灣會館 臺灣阿里山檜木藝品在京展出 2012年09月28日 15:57 來源:紫金山峰會官方網站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讓我們扒一扒臺灣會館的歷史
    位於北京前門外的大江胡同114號,這裡的建築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大陸現存的唯一一座臺灣會館。每周二,是臺灣會館的公共開放日,遊人可以進入會館內參觀。北京,是全國會館最多的城市,在明清時期,北京的會館主要有一個作用,就是接待來北京參加科舉會試的舉子,臺灣會館最初修建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 臺資源打造臺灣映像 百年會館今重張
    北京市臺聯會長蘇輝(中)、北京市崇文區副區長周永明(右)在記者會上介紹臺灣會館和臺灣商務區的相關情況。北京會館牌樓修繕完成後貌似「媽祖廟」。  (海峽之聲網 記者任婧、劉新北北京報導)始建於1890年,座落在北京崇文區大江胡同114號的臺灣會館7日上午重開張。
  • 淹沒的記憶:老北京前門外的平遙會館!
    除了分號變幻大王旗,被別的新商鋪代替,還有遍布全國的會館,也漸消失不見。如著名的武漢山陝會館,曾是武漢三鎮的地標建築之一,僅僅幾十年便被拆的無影無蹤。武漢山陝會館老圖片今天,在北京前門外的青雲胡同22號,老北京人稱「蘆草園」一帶,有一座不起眼的建築,這就是曾經的「北京平遙會館」。因為會館當初是由平遙的顏料商人創辦的,所以也叫做「北京平遙顏料會館」。
  • 覽遊北京的前門大街
    在北京工作的日子,經常去北京的前門大街,印像最深的是前門大街古老的文化氣息,搜尋前門大街的文化,體會前門大街的過往,真的讓我們記住前門大街的歷史歲月。工匠店一角附近胡同內隨之出現許多工匠作坊.貨棧.車馬店.旅店.會館以及慶樂.三慶.華樂等戲園。大街的席棚之房逐漸改建成磚木結構的正式房,形成了東.西側房後有裡街的三條街。
  • 前門附近的小眾去處——北京地下城
    北京,前門,北京地下城。目前,北京地下城的地下部分還未對外開放。北京,前門,北京地下城。目前,北京地下城的地下部分還未對外開放。北京,前門,北京地下城。目前,北京地下城的地下部分還未對外開放。北京,前門,北京地下城。
  • 北京會館遺蹟如今僅剩一成多
    明清時期盛極一時的會館,曾經是北京城裡除了皇宮和皇家園林之外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北京歷史上有過的600多座會館,如今有跡可循的僅剩75座,其中,只有成為劉老根大舞臺的陽平會館和能吃飯看戲的湖廣會館,還算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