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山東歌舞劇院建院50周年,近期多項慶祝活動將拉開帷幕。
山東歌舞劇院前身是山東省歌舞團,成立於1958年。最初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26軍、68軍文工團轉業的部分文藝工作者和山東省藝術館歌舞隊的部分演員組建而成。1986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山東歌舞劇院。
山東歌舞劇院有多次在國內外獲獎的青年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和指揮家,也有較高知名度的作曲家、指揮家、劇作家、編導和舞臺專業人才,五十年來創作演出了多部歌劇、舞劇和大量的音樂舞蹈節目,以其鮮明的藝術風格和濃鬱的地方特色,在全國享有較高聲譽。出訪了亞非歐美澳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山東與世界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現任院黨委領導成員:院長兼黨委書記肖冬、常務副院長王彬林、副院長孫健、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孫香蘭。
山東歌舞劇院曾多次為劉少奇、彭真、萬裡、江澤民、李鵬、朱熔基、李瑞環等中央領導同志演出,近年來為胡錦濤、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匯報演出,並常年為來訪山東的各國首腦和國內各省黨政代表團演出。多次應邀赴北京參加了慶祝國慶的大型演出,參加了中國藝術節、上海之春音樂會、泉城之秋音樂會、山東藝術節、廣交會、1999世界(昆明)園藝博覽會、2001山東民樂晉京演出、齊魯文化新疆行、2006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泉城大舞臺等大型演出活動。
山東省歌舞團在創建初期,藝術家們深入生活,挖掘、整理了大量的民間音樂和民間舞蹈,形成了鼓子秧歌、膠州秧歌和海陽秧歌,號稱「三大秧歌」。以此為素材,編導、排演了一臺臺歌舞節目。當年享譽全國的一曲《沂蒙山小調》,至今依然家喻戶曉。藝術家們為啟動、豐富、發展山東的歌舞藝術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半個世紀以來,山東歌舞劇院紮根齊魯大地,活躍在國內外演出舞臺,把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藝術之花奉獻給廣大觀眾。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演出了《江姐》、《洪湖赤衛隊》、《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沂蒙頌》、《農奴戟》、《奪印》、《前沿人家》、《野鴨州》、《貨郎與小姐》、《芳草心》等大型歌劇和舞劇。創作了歌劇《徐福》、舞劇《無字碑》、《多角的楓葉》和《風雲曲》、《大海作證》、《酸棗》、《建築愛的哥們兒》、《高高的採油樹》等大型劇目以及大型歌舞晚會《齊魯風》、《天地喜洋洋》、《盛世齊魯》、音樂劇《隔離線外》、多媒體舞臺報告劇《心中的彩虹》、器樂《綠色的思念》、《山東鼓吹樂》、《泰山魂》、《炫彩的節奏》等一大批優秀的原創舞臺劇目,其中歌劇《徐福》和器樂《綠色的思念》榮獲國家最高藝術獎「文華獎」。
民族歌舞和民族音樂創作方面的突出代表作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三大秧歌》、《山東鼓吹樂》、舞蹈《做軍鞋》、《弓舞》、《牧鴨姑娘》、《快樂的運糧隊》、《海陽凱歌》;七十年代有舞蹈《劈山引水》、《喜聽原油滾滾流》、《唱燈》、《婚禮》、器樂曲《沂河歡歌》、歌曲《我愛偉大的祖國》、《計劃生育要記心》;八十年代有舞蹈《迎春》、《永恆》、《美麗的心靈》、《蓬萊女》、器樂曲《蓬萊仙閣》、《哪吒》、《慶勝利》;九十年代有器樂曲《孔府古樂》、《黃河入海流》、《嚮往》、《走進快活嶺》、《迎親》、歌曲《金秋一片好年景》、《打鞦韆》、舞蹈《聊齋三題》;近十年來有笛子協奏曲《金色的山東》、嗩吶協奏曲《龍燈高照》、鼓吹樂《送應徵》、《繁花似錦》等作品和《齊魯風》、《隔離線外》、《泰山魂》、《天地喜洋洋》、《炫彩的節奏》、《心中的彩虹》等大型音樂會、大型歌舞晚會。
獲得較高藝術成就的老一輩藝術家有張瑛、安藝坤、劉源、孫玉照、滿恆元、楊松山、韋友琴、趙河、於仲德、曲祥、孫延修等。
1984年底,在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省文化廳的直接領導下,山東省歌舞團進行了前所未有的體制改革,迎來了文藝改革的春天。1986年4月撤團建院,下設歌舞團、民族樂團、交響樂團及相關各業務科室。1998年,成立了山東歌舞劇院職業藝術學校。
改革後的山東歌舞劇院堅持出人才、出作品的建院方針,首創了業務考核制度,開掘創作深度,堅持對外交流,形成藝術合力,先後邀請了周小燕、李德倫、嚴良堃、黃曉同、俞峰、樸東生、劉文金和齊佩爾、弗蘭克、阿蘭松、櫻井將喜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駐院指導排練,並與吳雁澤、殷承宗、盛中國、呂思青、劉敏、戴玉強、閔惠芬、於紅梅等著名藝術家合作演出。創作了舞蹈《林衝怨》、《泰山之子》、《山東秧歌會》、歌舞《山東民工英雄漢》、交響樂《啊,泰山》、《魯北的秋天》和民族器樂曲《綠色的思念》等一批獲獎作品,演出了歌劇《原野》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等一系列交響音樂會。創作了歌劇《徐福》和舞劇《無字碑》等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的大型作品。歌劇《徐福》赴北京演出榮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文華作曲獎、文華表演獎。《無字碑》應邀赴青島、上海、北京演出,參加了第一屆國際藝術節並獲「花冠新人」導演獎。歌劇《原野》赴上海演出榮獲白玉蘭表演獎。器樂曲《綠色的思念》榮獲文化部文華新節目獎。1986年以來,山東歌舞劇院在中南海懷仁堂、北京音樂廳、北京民族文化宮、天安門廣場、北京中山音樂堂、上海市政府禮堂成功舉辦了大型專場演出。
山東歌舞劇院的藝術家們以勤奮的藝術實踐,獲得了多項藝術大賽獎項。雷巖榮獲第34屆法國圖魯茲國際聲樂比賽第三名、並榮獲梅花獎、文華表演獎、全國聶耳、冼星海聲樂比賽金獎,被授予文化部優秀專家、山東省勞動模範;於聯華榮獲文華表演獎和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獎賽民族唱法二等獎;劉金華榮獲全國廣播徵歌聲樂比賽金獎及最佳表演獎;吳侃榮獲全國民族聲樂比賽第三名。
近年來有較有影響力的獲獎演員還有王彬林、劉冷、董智淵等。
1991年,文化部、人事部聯合授予山東歌舞劇院「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山東歌舞劇院歌舞團以展演絢麗多姿的歌舞晚會為特色,各類精彩節目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一批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年藝術家日臻成熟,在表演上顯示出較深的藝術功力,排演了各類題材的歌劇、舞劇、音樂劇、清唱劇、大合唱和各類歌舞晚會,長年參加「文化下鄉」等公益性演出,堅持面向基層服務,足跡遍布廠礦軍營,歌聲傳遍海島鄉村。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名曲薈萃,別具特色。其中有古樸典雅的傳統曲目,有民風醇美的鄉土樂歌,也有標新立異的探索新作。創作立意多彩,演奏形式多樣。2002年10月,民族樂團應邀赴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演出了《齊魯樂韻》大型民族音樂會。
山東歌舞劇院交響樂團有著「全國十大交響樂團」的美譽。是一支技藝精湛、訓練有素的演出團隊,演奏了大量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近現代的中外交響樂作品,多次赴京津滬杭寧等地舉辦交響音樂會。較成功地推行了「演出季」活動。歷年「新年音樂會」和「高雅音樂進校園」的演出,作為交響樂團的著名品牌,受到媒體關注和觀眾好評。
山東歌舞劇院職業藝術學校建校以來,為全國藝術高校和藝術院團輸送了大批的藝術人才,躋身全省重點藝術中專學校。
山東歌舞劇院將以科學發展觀指導今後的工作,把握機遇,優化隊伍,鑄創精品,力推人才。樹立院團新形象,開發創作新資源,打造演出新平臺。與時俱進,增強自身的創造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國際間的藝術交流。深度開拓、廣度擴容並積極運作演出市場,以獲取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山東歌舞劇院將傳承老一輩藝術家們開創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全院藝術家在國內外舞臺展現齊魯文化的時代風採,為弘揚山東歌舞藝術建功立業,為繁榮祖國的文藝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山東歌舞劇院慶祝建院五十周年活動期間,將有如下一系列的活動:
12月18日上午在山東劇院舉行慶祝建院五十周年慶祝大會;
12月18日晚在山東劇院演出原創舞劇《多角的楓葉》;
12月19日上午在山東劇院會議廳舉辦《山東歌舞藝術研討會》;
12月19日下午在山東歌舞劇院音樂廳演出《慶祝建院五十周年大型音樂會》;
12月19日晚在山東劇院演出大型歌舞《盛世齊魯》。
慶祝活動期間省裡有關領導、省直各大藝術院團、各市(地)文藝團體、駐濟藝術高校和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的領導和專家以及省歌舞劇院的離退休老同志也將在各地趕赴濟南參加此次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