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者|成長20 年 見證領袖公司的崛起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英才雜誌

策劃 | 英才雜誌

閱讀所需約18分鐘

2000-2020年,是21世紀的第一個20年,也是《英才》雜誌舉辦《中國年度管理大會》的第一個20年,英才見證了太多領袖企業的成長。

20年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在科技、能源、醫療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5G、空間探索、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高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倡議「一帶一路」,促進全球貨物在陸路和海路上的流通。

中國的成長離不開中國領袖企業的助力,企業強則中國強,中國興則企業興,國運昌盛,中國企業既是分享者、受益者又是貢獻者。

20年來,無數優秀企業湧現。中國航天科技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升空,打開我國商業航天大門;中國移動推動我國4G標準與國際接軌、5G標準在國際引領;阿里巴巴構建網際網路生態新面貌,助力建設數字中國;民生銀行與民共生,成為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

《英才》雜誌在這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特殊時間節點上,希望以史為鑑,通過復盤領袖企業成長、企業領袖的管理和決策,尤其在命運轉折點上的選擇,以尋找優秀企業成長路徑的共性與特性,從而運用到未來的商業環境中。

浙商銀行 以點帶面

1993年設立,2004年正式開業,2016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9年在上交所上市,回顧浙商銀行(601916.SH)20餘年的發展歷程,可謂是醞釀充分,日升月恆。

作為唯一總部位於浙江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浙商銀行資產規模從2004年正式營業時的103.1億元增長至目前近2萬億元,同期淨資產從14.62億元增長至1289億元,兩者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39%、32.3%。浙商銀行穩健成長背後正是其雄厚的本土競爭優勢。

根據浙江銀保監局數據,截至2019年6月末,浙商銀行(不含總行本級)在浙江省內的資產總額在浙江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按轄區內資產總額排名第三;同期浙商銀行在浙江省內的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截至2019年末,浙商銀行在全國19個省(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了260家分支機構,實現了對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以及部分中西部地區的有效覆蓋。

除此之外,浙商銀行正確的目標和戰略也是其重要的競爭優勢。浙商銀行的總目標是成為最具競爭力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臺。其中「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臺」要求其在科技應用、模式創新、高效服務上走在前列。

在總目標的引領下,浙商銀行制定並實施平臺化服務戰略,即創新金融科技應用,建設強大的平臺化服務體系。以此推動浙商銀行持續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浙商銀行董事長沈仁康曾對外表示,「金融科技在銀行通過創新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提高了銀行的運營效率和風控能力,改變了銀行與客戶之間的互動方式,拓展了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重塑了產業鏈、交易鏈、金融鏈、服務鏈等關係鏈條。」

浙商銀行也一直嚴格執行戰略,堅持深耕金融科技沃土,踐行科技引領轉型,領先探索前沿技術與銀行業務的深度融合。

民生銀行 做好「民營企業的銀行」

作為我國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國內商業銀行改革的試驗田,民生銀行(600016.SH)成長20餘年,通過其不懈探索與成功實踐,成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自2000年上市以來,民生銀行資產總規模、淨資產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27.14%、27.66%;實現歸母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達33.14%。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民生銀行總資產、淨資產分別達到7.14萬億元、5389億元。

從最初只有13.8億元資本金的小銀行發展成為資產規模逾7.1萬億元的大型商業銀行,背後的關鍵因素是其「與民共生、為民而生」的歷史使命,也是其生來就帶有的獨特基因。

民生銀行生於民營企業「融資難、貸款難」和商業銀行改革的雙重背景之下,為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就成了民生銀行的工作重點,目前民生銀行的戰略定位最具特色的依然是「民營企業的銀行」。

2019年民生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總額超過1.5萬億元,佔對公貸款及墊款總額的70%左右;對小微企業貸款達到4553.58億元,佔個人貸款和墊款總額的32.23%。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的經濟環境,民生銀行更是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幫扶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支持經濟恢復發展。2020年1-8月,民生銀行累計發放民營企業貸款達10985億元,民營企業貸款餘額15842.3億元,與去年同期比增加了8.2%,相對年初增加了800餘億元;今年同期,民生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投放3654.6億元,同比增幅12.24%,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305.9億元,比年初增長263.6億元。

民生銀行發展20餘年,始終秉承「為民而生,與民共生」的使命,持續服務民營企業,其不僅僅是民營企業成功的典範,也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

泰康 押注醫養崛起之路

1996年,泰康人壽獲批設立。歷經20餘年的砥礪發展,泰康在壽險領域打下了屬於自己的一塊金字招牌。截至2019年底,泰康保險集團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7000億元,擁有各級保險分支機構超4000家,80萬人的銷售隊伍服務了超6000萬人的個人客戶以及42萬家的企業客戶,在與眾多大型保險公司的競爭中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但相比於市場份額的連年攀升,一個偉岸的目標,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可能是泰康設立至今的發展歷程中更需要去明確的一點,而經濟學出身的泰康掌舵人陳東升恰恰是給出這個答案的最好人選。

經濟學這門學科講足了宏觀大勢,能理解它的人最先需要的品質就是耐心,等待時機順勢而為、擇機而動,踏準周期中的每一個波段。這是經濟學理論對於企業發展最有價值的經驗,陳東升深諳此道。

「一個企業的成長,三年決定生死,五年打下基礎,八年站穩腳跟,十年小有品牌,二十年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在陳東升的影響下,泰康奠定了從單一壽險公司向大健康創新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邁進的決心。數十年磨一劍的信心就來源於對未來的堅信與堅持。

老齡社會是必將面對的一個問題,醫養在未來的市場顯而易見,但迫於投資收益周期的壓力,很多資本對此避而不及,從險資到地產商,大健康的概念早已鋪陳多年,但規模寥寥。

泰康對未來更多的關注使得其在醫養這一長周期領域中漸漸有了足夠的話語權,而壽險資金規模大、周期長的特點,天然對於投資養老大健康產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目前,泰康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數十個核心城市投資建設了高標準的醫養社區,累計總投規模逾200億元。隨著未來市場的放量,泰康對整個醫養體系的業務布局都會為其提供無限光明的前景與未來。

國信證券 從坐商到行商

1994年,國信證券(002736.SZ)前身在深圳成立。26年以來,國信證券從最初註冊資本僅為1億元的地方性單一經紀牌照公司,穩步成長為擁有證券業務全牌照的全國性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目前註冊資本96億元,員工總數超過10000人,總資產2552億元,在全國有200多家分支機構,是中國資本市場十大券商之一。

回顧國信證券的成長曆程,一些關鍵舉措值得關注。

2002年,國信證券啟動「銀證通」業務,開創性地進行銀行駐點,相當於將20幾個營業網點擴充到全國上萬個網點。這一創新行動使得國信證券的客戶規模4年增長了100倍,一舉躋身全國證券公司十強。2007年,國信證券推出業內首款自主研發的手機證券應用,進一步夯實客戶基礎。

憑藉創新打法和國信人的卓絕努力,在經紀業務方面,國信證券始終保持行業領先。截至2019年底,國信經紀業務客戶數量達851萬,國信代理買賣證券手續費淨收入市場份額為5.01%(不含席位租賃),排名行業第3位;金融產品銷售淨收入市場份額為3.92%,排名行業第5位。高於其在營收、淨利潤上的排名,2019年兩項指標分別為第9、10位。

國信證券不僅經紀業務發展強勁,在投行業務方面,牢牢抓住股權分置改革、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等重大發展機遇,行業地位快速提升。2019年公司完成股票及可轉債承銷23.5家,同比增長68%,市場份額5.14%,排名行業第四位;完成6.5家科創板IPO項目,排名行業第三位。截至今年上半年,國信投行累計完成541家股權融資項目,累計融資4668億元。其中,完成中小板IPO項目107個,完成創業板IPO項目61個,均居於市場第一。

2014年,國信證券上市,實現了高速發展。如今,國信證券市值從2014年上市時的400億,漲至如今的1300億,增長了2倍多。

嘉實基金 財富與產業齊飛

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中國資產管理機構,20餘年來在奮進與試錯中砥礪成長,2019年中國公募基金的總規模已達14.8萬億。

嘉實基金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秉承「遠見者穩進」的理念,走在行業發展前列,至今已擁有公募基金、專戶投資、保險投資、養老金業務、海外投資、另類投資、財富管理等在內的「全牌照」業務,為逾1億大眾投資者及超7,000家各類機構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理財服務,從曾經一隻無人知曉的小舟成長為如今綜合資產管理規模逾1萬億元的戰艦。

「從0到1」的艱難不言而喻,在嘉實基金董事長趙學軍眼中,是「遠見」和「穩健」讓公司在困境中突圍,並走出了一條個性化的成長之路。「遠見」即戰略的獨特性,「人無遠見必有近憂,防止近憂產生,我們要讓企業可持續發展」,這是趙學軍對遠見一詞的概括。為了加強客戶的黏性,嘉實基金打造的投研體系是「全天候、多策略」體系,從二級市場的多元投資思想延伸到另類、國際化等多策略投資方案,在業務形態上從資產管理延伸到財富管理。「穩健」在於重視基本面研究,趙學軍將嘉實定位為一家以基本面研究驅動投資、始終堅守「以研究支持決策」樸素理念的公司,依靠深度認知來創造更多價值。截至2019年末,嘉實基金實現各類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位居行業前列。

20年來,嘉實不僅關注投資者的財富增長,更關注增長的財富如何惠及整個社會的福祉。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踐行公益慈善事業,致力於成為更有擔當的企業公民,成立公益基金會、建設陽光童趣園、培訓鄉村教師、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助力公益金融、主動參與扶貧救災。

嘉實基金以遠見洞察未來,以思想創造價值,實現「服務財富增長、助力產業騰飛」的企業使命。

銀華基金 打造淨值穩定器

2001年成立以來,銀華基金已發展成為一家全牌照、綜合型資產管理公司。近年來,公司通過對投研管理機制和管理架構的不斷完善,獲得了亮麗出色的業績,為投資者創造了長期可觀的回報。憑藉優秀的綜合實力,銀華基金已七次榮膺「金牛基金管理公司獎」。

早在2013年,銀華基金總經理王立新接受《英才》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基金公司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當時,隨著收入水平的增長和理財意識的提高,人們發現銀行存款利率遠落後於CPI。在此背景下,貨幣型基金憑藉流動性好、收益率高等優勢快速發展。

以養老金、企業年金為主的機構客戶是銀華基金的主攻領域。2017年起,銀華基金在全面梳理旗下社保、養老金、企業年金三大養老投資業務的基礎上,逐步完善養老金投資制度體系、投資管理體系和投資交易系統搭建等工作,成立了養老金投資決策專門委員會。

針對企業年金的特點,在投資上構建「金字塔」型結構:以標準化固收資產為基礎,在嚴控信用風險前提下,引入非標資產、交易不活躍的私募債券、ABS等高收益固收資產作為組合中間層,起到淨值穩定器作用,同時以絕對收益為目標適度配置權益資產,獲取超額絕對收益。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2019年度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摘要》,截至2019年末,銀華基金管理的單一計劃含權益類組合加權平均收益率為10.26%,在企業年金管理人中排名第2;集合計劃含權益類組合加權平均收益率為9.62%,在基金管理公司中排名第3,展現了優秀的綜合管理能力。除了在財富管理領域以自身專業能力積極回饋投資者以外,銀華基金也投身公益事業,在扶貧、環保、教育、疫情防控等各個層面積極行動。

以客戶為中心,穩健運營,滿足多元化的財富管理需求,踐行社會責任,銀華基金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成長20 年 見證領袖公司的崛起
    策劃 | 英才雜誌閱讀所需約13分鐘2000-2020年,是21世紀的第一個20年,也是《英才》雜誌舉辦《中國年度管理大會》的第一個20年,英才見證了太多領袖企業的成長。20年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在科技、能源、醫療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5G、空間探索、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高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倡議「一帶一路」,促進全球貨物在陸路和海路上的流通。中國的成長離不開中國領袖企業的助力,企業強則中國強,中國興則企業興,國運昌盛,中國企業既是分享者、受益者又是貢獻者。
  • 1月8日,見證全球食物體系領域最知名獎項「頂級遠見者」揭曉
    該獎是目前全球食物系統轉型領域最知名的獎項,2020年是首屆,本周將要宣布的最終獲獎項目將被冠以「頂級遠見者」(Top Visionary)的殊榮。作為全球十個、亞太地區唯一進入決賽的項目,良食基金的「媽媽廚房」項目熱切期待「頂級遠見者」最終入選名單的公布。我們期望自己能有幸名列其中。
  • Ataccama榮獲2019高德納數據質量工具魔力象限遠見者稱號
    -- 今年是該公司連續第九年入選「遠見者」象限多倫多2019年3月29日 /美通社/ -- 領先的人工智慧(AI)數據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Ataccama成功入選高德納(Gartner)2019年數據質量工具魔力象限。
  •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獲「2020胡潤產業領袖獎」
    11月5日,2020胡潤百富青年領袖論壇在北京召開。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作為具有近15年豐富創業經歷的行業「排頭兵」,受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邀請,出席論壇並發表了關於創業創投的主題演講。面對本年度《胡潤Under30s創業領袖》的90後創業精英及商界嘉賓,唐寧分享了自己對於創業創投的深入理解及前瞻洞察。
  • 華為進入 Gartner2019 有線無線接入魔力象限遠見者 連續四年領跑...
    近日,知名研究諮詢機構Gartner發布了2019年有線無線LAN接入架構魔力象限報告《Magic Quadrant for the Wired and Wireless LAN Access Infrastructure》[1],華為再次進入遠見者象限,這也是華為連續四年(2016-2019)進入
  • 它被稱為「中國最繁忙高速公路」 20年來見證世界級城市群崛起
    這條被譽為「珠三角黃金通道」和「中國最繁忙高速公路」的廣深高速,在今年將迎來營運20周年。  20年來,廣深高速的日均出口車流量由1997年的7.11萬車次增長到2016年55.06萬車次。廣深高速車流量的快速增長,促進了廣州、東莞、深圳及香港四地的經濟貿易往來及社會繁榮發展,大大推動沿線地區農村工業化、城鄉一體化、經濟國際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見證著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崛起。
  • 這條路,迎接見證澳門回歸20年
    這條路,迎接見證澳門回歸20年金羊網  作者:王丹陽  2019-12-18 北起南沙區塘坑,南達珠海市香洲區金鼎,全長58.2公裡。
  • 觀山湖的20年|觀山大橋:見證城市崛起的「風雨彩虹」
    在觀山湖區20年的輝煌歷史中,觀山大橋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橋面橫跨觀山湖公園,橫臥在綠水青山之中,拱形橋身形如彩虹,故觀山大橋又得名「彩虹橋」。站在橋上,極目遠眺,觀山湖公園碧水如鏡,草木蔥鬱,將觀山湖大美生態展現得淋漓盡致。
  • 見證20年發展 小李補胎20周年慶典感謝一路有你
    20年前,小李補胎只是一家十幾平方米的小店;20年過去,它已躋身中國汽車後市場連鎖百強,76家門店遍布鄭州、洛陽兩大區域。多年來,小李補胎以服務紮根中原,用心服務好每一位車主。6月6日,在行業領導、合作夥伴以及到場的各位好朋友的見證下,小李補胎舉辦了20周年慶典。
  • 歐賽斯x百森《新30年·新商業領袖年終論壇》圓滿閉幕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新冠、5G、內循環,世界永遠充滿不確定;中興受挫、華為堅強,字節跳動成新秀,總有品牌會成為領袖。12月20日,《新30年·新商業領袖年終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上海舉辦。每個時代都會應運而生一批新的商業領袖,過去30年,各種不確定的現象層出不窮!2020又到了一個歷史發展的新拐點!時代變遷產生不確定,不確定孕育新商業文明。締造新商業文明的永遠是新商業領袖!不同時代,新商業領袖的氣質和底層邏輯不一樣。新30年,需要擁抱新商業。新30年,新商業領袖必將重塑未來商業大格局。內外兼修,方為領袖。
  • 20年發展看福清,20年品質在方寸
    20年發展看福清 載.20年品質在方寸 ,成立至今剛好20年,見證了福清20年的發展歷程。 20年的破繭成蝶 福清仿佛長出翅膀 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蛻變 20年的竿頭直上
  • 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紹興召開 揭曉中國35位青年科創人才
    數百位國內外行業專家、青年科技領袖和商業精英齊聚一堂,碰撞新思想、分享新觀點,為與會者帶來一場頂級的青年科學家思想盛宴。 據悉,成立於1899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極大的新興科技商業智庫與媒體。
  • 【新30年·新商業領袖年終論壇】新時代,新拐點,新商業領袖(2)
    (原標題:【新30年·新商業領袖年終論壇】新時代,新拐點,新商業領袖(2))
  • 新30年·新商業領袖年終論壇在滬閉幕
    央廣網上海12月23日消息 12月20日,新30年·新商業領袖年終論壇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由歐賽斯和百森聯合舉辦,以「千億企業的灰度管理百億企業的心智霸權」為主題,探討未來的商業發展趨勢,深度挖掘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
  • 見證「中國高度」、親歷騰訊崛起……深圳這批「建圳者」的故事被...
    見證「中國高度」、親歷騰訊崛起……深圳這批「建圳者」的故事被曝光 2020-12-24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雪球上市公司領袖峰會盛大召開 探尋中概領域新方向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的中概股繼續乘風破浪,既有20家公司赴美上市迎來新生之路,也不乏網際網路巨頭回港二次上市,開啟破局之旅。7月25日,由雪球主辦的"2020年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中概分會"盛大召開。本次以"新生·破局"為主題的峰會,聚焦醫療、直播、網際網路金融等熱門行業的當下及未來走勢,並有數位國際權威機構代表、知名經濟學家、上市公司領袖、雪球人氣用戶蒞臨現場,共同探尋隱藏在中概股陣營中的無限機遇與可能。雪球創始人兼董事長方三文、納斯達克中國區首席代表郝毓盛、紐交所中國首代楊旭分别致開場詞。
  • 成長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演講嘉賓: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 劉姝威    各位女士和先生:    首先,我們祝賀10家上市公司榮獲2010年最佳成長性上市公司的美譽。    20年前中國打開證券市場的大門,首批上市公司只有10家。
  • 語動漫番劇推薦:見證愛豆的崛起,7大偶像類動漫推薦
    語動漫番劇推薦:見證愛豆的崛起這是一個關於友情與夢想的故事。由知名動畫製作公司sunrise,以樂曲製作成名的lantis,以及推出了無數成功美少女企劃的G's,這三家知名公司聯合共同打造。語動漫番劇推薦:見證愛豆的崛起可以說,這部動漫,人設、聲優、畫質都完全不用擔心,事實上,它也的確非常成功。
  • 一起見證2019年這座城市的成長
    一起見證2019年這座城市的成長 2020-01-09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間出租屋、一家餐廳、一棟別墅,3幢建築見證鄭漂10年成長!
    從一名"鄭漂"打工妹,到身家上千萬的成功老闆,張麗用了10年。在這10年裡,有3個建築與她的成長息息相關:一間出租屋、一家餐廳、一棟別墅。2015年,當考取了高級美容師證書後,張麗開心極了,邀請了十幾個同事,到一家名叫穀雨春紅燒黃河大鯉魚的餐廳吃飯。張麗覺得自己的人生要出現轉機了,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一家餐廳,見證人生重要節點那不是張麗第一次來穀雨春吃飯,第一次是在2010年的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