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載譽而歸!日前,東湖區文廣新旅局選送的7位小選手在2020年第二十四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中全部榮獲京昆組「小梅花」稱號!代表著中國少兒戲曲的最高水平!據悉,這是2017年以來,東湖區青藍少兒京劇社連續四年獲得全國性殊榮。
熱愛:刻苦練習斬獲殊榮
「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於1997年創辦的一項全國性、面向少年兒童的重要戲曲藝術活動,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中國少兒戲曲的最高水平。今年的選拔賽跟以往不同,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的要求,為確保參加人員的人身健康與安全, 本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以觀看視頻錄像的方式進行遴選。
為拍攝參賽視頻,在東湖區文化館的排練廳裡,小選手們從唱腔到動作,一點一點的精排,使節目越來越成熟;指導老師耐心幫孩子們糾正一個個動作,使小選手們技藝得到了提高。一招一式都在節奏中,唱念做打都在旋律裡,自此才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10歲戴楚齊表演的《目連救母》、10歲許宸瑜表演的《西施》、10歲鄧懿洋表演的《霸王別姬》、12歲劉宸汐表演的《天女散花》、12歲王子名表演的《智取威虎山》、14歲蔡慧景表演的《霸王別姬》、14歲胡寶宸表演的《雙下山》。
蔡慧景 《霸王別姬》
胡寶宸 《雙下山》
王子名 《智取威虎山》
許宸瑜 《西施》
劉宸汐 《天女散花》
鄧懿洋 《霸王別姬》
戴楚齊《目連救母》
傳承:公益京劇品牌彰顯影響力
東湖區青藍少兒京劇社由東湖區文化部門扶持,是江西省首個少兒京劇社。2008年成立之初,青藍少兒京劇即入駐東湖,從最初的7個學生開始,到如今的固定學員就有百餘名,其中有很多是來自各個幼兒園的孩子。
東湖區文化部門不僅無償提供培訓排練場所, 還每年支持少兒京劇社參加全國賽事,保障青藍少兒京劇社在服裝、化妝、場地租賃等方面的經費。東湖區文化館負責人說:「我們一直致力於將青藍少兒京劇社作為公益品牌文化來打造,免費開辦少兒藝術培訓班,讓更多人的孩子們愛上京劇。」2017年,東湖區青藍少兒京劇社獲得中國京劇基金會認可,成為首例民間團隊扶持單位。京劇社創辦後,師資力量也越來越壯大,省市京劇團專業老師親自任教,從基本功到唱、念、做、打、舞規範教學,都在為京劇培訓班的發展而不懈努力著,培養的小選手個個身手不凡。
東湖區青藍少兒京劇社傳承普及少兒京劇藝術,培養了一大批青少年京劇人才:2017年,年僅7歲的陶妙穎《盜庫銀》榮獲21屆小梅花金獎;2018 年《天女散花》喜獲第二十二屆全國戲曲小梅花集體節目薈萃十佳優秀獎;2019年,在「小梅花」獲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金獎6枚,江西省第三屆江西少兒戲曲小梅花大賽獲集體節目一等獎及個人節目一等獎3個、二等獎6個 、三等獎6個……諸多榮譽背後,靠的是個人的刻苦努力,同時也離不開文化部門的傾心幫扶,更體現了他們對京劇這項國粹藝術發自肺腑的熱愛。
希望:向下延伸培育觀眾
在東湖區的大街小巷,每逢節假日或賽事慶典,總能聽到或看到京劇的韻律和演出。迎新京劇展演、少兒京劇六一匯演、京劇專場演出……每一場演出,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不絕於耳。
京劇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很多優秀的劇目卻面臨觀眾老齡化的問題。正是基於這點,東湖區將青藍少兒京劇社作為重點扶持的文化項目之一,每年積極參加包括小梅花獎、和平杯等全國、省、市評選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孩子了解、喜歡並學習戲曲。在舞臺上展示自己,通過比賽和展示激勵自己,培育和加強對京劇更熱愛,培養了下一代的戲曲觀眾,也帶動了一批孩子、家長和周圍人重新認識戲曲,助推京劇的傳承發展。
「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被京劇魅力感召的青少年群體作為新生力量正為傳統藝術注入新的生命。」東湖區文化部門負責人表示,文化部門將一如既往地指導幫助青藍少兒京劇社的發展和壯大,同時著力扶持一批優秀文化藝術團隊,推出一系列高質量、高品位的文藝作品,切實擔負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重任。
稿件|區文廣新旅局
編輯|鄒玉潔
審核|張 達
籤發|傅 軍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部門動態】東湖區文廣新旅局四度捧回國字號榮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