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攝影是一種相對於彩色攝影來區分的攝影的表現方式,因為它採用黑、白、灰單一影調來表現,與現實的彩色世界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可以說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抽象的、帶有明顯主觀特徵的表達。在濾除了色彩因素的幹擾之後,黑白影調的訴說力顯得更加集中和突出,使得它的攝影語言顯得更加純淨。又因為歷史上留存了許許多多珍貴的黑白圖片資料和令人難忘的黑白經典作品,先入為主的觀念又讓人們不自覺的把黑白攝影同「老照片」和「歷史感」掛上了鉤,使黑白攝影又多了一種令人懷舊的、典雅的情愫。所以說,相對於彩色攝影,黑白攝影更顯得簡約而純粹,樸素而典雅,深刻而凝重。我們也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來分析、探討和鑑賞黑白攝影作品。
但如果從攝影愛好者的角度來欣賞黑白攝影作品,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從喜歡某一位攝影家的作品開始的。下面我舉三個在攝影史中著名攝影家的典型的例子,來談談作為攝影人,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和欣賞黑白攝影,僅是個人學習的一些認識和體會,權當拋磚引玉。
1、返璞歸真的純粹:尤金·阿傑的「老巴黎」的經典作品
攝影藝術的先驅尤金·阿傑(Eugene Atget,1857-1927),從十九世紀末開始,以一種明澈無比的視線,用一臺18×24釐米(接近8×10英寸)的大畫幅相機,30年間,默默地記錄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正在消失的巴黎,這包括歷史建築物、老街景色、商店門面及內景招牌、公園等等。
阿傑生於法國離波爾多不遠的裡波恩,幼年不幸失去了雙親,由他的叔父撫養成人。他當過輪船服務員、水手,到過許多地方。他40歲時才開始從事攝影。阿傑用十分樸實的視點拍攝巴黎,在他的作品中,被攝體的美是內含的,甚至是掩飾著的,具有徹底的視覺上的純淨性。
1926年,阿傑的鄰居,美國著名攝影家曼·雷在《超現實主義革命》雜誌上發表了幾張阿傑拍攝的照片 (未署名)。這標誌著對阿傑作品的超現實主義的鑑識的開端。曼·雷的學生貝倫妮絲·阿博特對阿傑的作品深感興趣,並於1925年開始負責搶救他的作品,保管阿傑的照片和底片,這些照片和底片就是阿博特在他去世的1927年獲得的。她曾經寫道:「他將被人們作為一位城市歷史學家、一位真正的浪漫主義者、一位熱愛巴黎的人和一位拿照相機的巴爾扎克而銘記在心。我們可以用他的作品來織成法國文明的巨幅錦繡。」
十分敬仰阿傑的安塞爾·亞當斯在1931年曾這樣評述:「阿傑的魅力並不在於他能嫻熟地使用當時的底版和相紙,也不在於他的照片中所顯示出來的漂亮的服裝、建築物和人性,而在於他的公正的和親切的觀點……他的作品是他周圍最簡單的事物外貌的簡明的揭示。它沒有添加上象徵性的主旨,沒有苦思冥想的設計,也並非另有所指。阿傑的照片是將不常發生的和微妙的感性認識直接地並帶著自己的感情簡明地記錄下來。他的照片也許是純粹攝影藝術最早的表達方式。」
在阿傑這種徹底貫徹記錄的照片中,己經超越了他記錄巴黎,為藝術家提供資料的初衷,作品平實的風格充分體現出了攝影家一個極度平靜的心態和超凡脫俗的境界。阿傑在攝影的技術把握上,也達到了相當嫻熟的程度。他使用一臺帶木製三腳架的舊式相機。18×24釐米的大玻璃幹乾板,P.O.P相紙( Printing out paper )來直接印象,而且對照片做了金保護調色處理,才使得作品到今天還保存良好。
《巴黎》尤金·阿傑攝
尤金·阿傑的攝影是一種十分純粹的返璞歸真的的表達,非常樸實和超脫,也是攝影藝術最本質的體現。近百年來,阿傑的黑白作品在國外影響了無數的攝影家,但阿傑的表現方法在中國並沒有得到更多的介紹和認可,這一點尚有待於我們更多的攝影人來研究和探討。
2、黑白影調的極致:安塞爾·亞當斯作品和「f64小組」的探索
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 1902-1984),在他長期的和多產的攝影生涯中,創作了一大批作品,其作用不僅為完美的攝影手法提供範例,而且表現了他對美國西部風景攝影的權威性。他還具有強烈的意識使荒原恢復它的美麗,使人們認識到自然保護的重要性,這是一項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這一點在中外攝影家裡面也是難覓先例的。另外,他特別重視攝影技術的完善,並且堅持對攝影操作方法的嚴格控制,這一切更增加他的作品的信譽和聲望。
亞當斯在中國也是影響很大的攝影家之一。很多攝影人都知道他在攝影教學的實踐中,創造出一套曝光、衝洗和製作照片的方法,叫做「區域系統」(Zone System)。事實上,這種方法是根據具體的條件來設想照片最終的「想像」,然後按照一定的方法來控制曝光和顯影,最後得到影調豐富的黑白作品的一系列科學的影像製作方法。特別是近幾年,國內大畫幅攝影形成一股不小的風潮,參照亞當斯的理論來實踐黑白攝影的攝影愛好者也為數不少,國內也終於有收藏家傾訴巨資購買了亞當斯的原作,使更多的人有機會看到亞當斯的真跡,可喜可賀。
但怎樣來理解和欣賞亞當斯的作品,國內攝影界長期也有一些分歧和爭議。有一些把紀實攝影、報導攝影當做攝影第一大任的攝影人,十分可笑的將亞當斯的攝影當做「風花雪月」的風光攝影來看待;而另一種極端是把亞當斯「區域系統」技法當做技術至上來供奉,追求一種片面的技術表現。
相機和方法都是攝影表現的工具而已,我們欣賞亞當斯作品時,應當把他同艾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保羅·斯特蘭德的交往中,承接了「直接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的理念,為探索攝影藝術的本質,最終和其他幾位加利福尼亞的攝影家愛德華·韋斯頓、伊莫金·坎寧安等共同創立了「f64小組」的歷史背景為基礎,「區域系統」技法的應用是為了更好地擴展攝影的表現語言,更加深刻展現影像的思想內涵的方法而已,並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
《冬天日出》安塞爾·亞當斯攝
亞當斯認為:「所謂偉大的攝影家,一定要能表達出一個人對攝入的景物的感覺,而且表達得完整充分,深刻精到,就是真實展現一個人心中對整個生命的感覺。要經由視覺展現內心的感覺,就必須對所使用的媒材有最單純的投入,必須在攝影創作和製作的條件中,作最清晰、最完美的陳述。
把黑白影調做到極致,用攝影最根本的語言來充分地表達你的思想,才是我們應該欣賞
和學習亞當斯黑白攝影技法的關鍵所在。
3、快照的美學: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決定性的瞬間」
在生活中發生的每一個事件裡,都有一個決定性的瞬間。當這個瞬間來臨時,周圍的諸種因素會排列成最具意義最為協調的幾何形態,並顯示出某一事件的完整面貌。這個瞬息即逝的瞬間,就是決定性的瞬間。攝影就是能在這極短的時間裡,準確地抓住各項因素都達到完美狀態的最關鍵的一刻,並把這一特定瞬間固定下來。這就是法國紀實攝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neri Cartior-Bresson,1908 -2004)決定性瞬間的快照(snapshoto)攝影美學。所謂「決定性瞬間」,就是在千變萬化的人的活動中抓住一個快門機會,獲得情感高潮或動態高峰。1952年,布列松以「決定性瞬間」為書名和序言標題,出版了他的攝影作品選集。此後,「決定性瞬間」便成為歐美各國乃至世界許多紀實攝影家及新聞攝影記者共同遵循的攝影金科玉律與攝影美學經典。
在中國布列松也是影響很大的攝影家之一。布列松使用一臺萊卡135相機,抓拍生活中精彩片段,這需要對生活有深入的觀察,豐富的想像和敏捷的手腳。
我們欣賞布列松的黑白攝影,更多的會被畫面中精彩的「瞬間」和獨特的「氣氛」所吸引。在現實的生活或突發的事件中,攝影師如何去挖掘出精彩的「瞬間」,並以此來表達你的思想顯得更為重要。布列松認為:「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展現在我眼前的某種局勢的全部本質……拍照意味著記錄,同時和在若干分之一秒內事實本身和視覺看到的形式的嚴密組織,而形式將賦於它意義。這是把人們的頭、人們的眼睛和人們的心置於同一軸線上。」
即日起,中國攝影家協會網,網址變更為www.cpanet.org.cn。
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的官方網站,權威發布協會信息,傳播分享精彩圖文,服務會員,惠及影友是我們的責任。
原官方微博、微信不變。
微博:新浪微博:@中國攝影家協會網;騰訊微博:@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微信訂閱號:CPANET。
煩請各位影友相互轉告並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