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等4...

2021-01-13 央廣網

 

鞏義雙槐樹遺址發掘現場 王羿 攝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評選活動辦公室收到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項目31個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將通過投票產生20個項目進入終評。

此次評選河南共有4個考古項目入圍初選流程,分別是:鞏義雙槐樹遺址、淮陽時莊遺址、伊川徐陽墓地、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

鞏義雙槐樹遺址:該遺址發現了5300年前「河洛古國」,表明了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這一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實證了以該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黃河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魂,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專家認為,雙槐樹遺址的考古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將成為探尋黃河流域文明起源過程的一把關鍵鑰匙。

淮陽時莊遺址:位於周口市淮陽區四通鎮的時莊遺址發掘出土了28座夏代早期「糧倉」遺蹟,這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糧食倉城」。根據碳十四測年數據顯示,「糧食倉城」相當於中原地區的「新砦期」階段,即文獻記載的「太康失國至少康中興」的夏王朝早期。專家認為,這對於早期夏文化的研究,重新認識夏王朝的社會組織結構、管理水平和早期國家治理能力等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伊川徐陽墓地:根據史書記載,陸渾戎公元前638年遷入洛陽伊川,公元前525年被滅。此次考古發掘表明,伊川徐陽墓地是2600多年前從中國西北遷往洛陽伊川的陸渾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區考古發現的首個戎人遺存,進一步印證了2600多年前陸渾戎遷徙、融合的歷史,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為配合基本建設,一座規模較大、布局嚴謹的隋代漢白玉石棺床墓在安陽市龍安區一小區建設工地被考古人員發現。墓誌記載顯示,該墓是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麴慶夫妻合葬墓,墓葬的形制為磚室石棺床墓。墓主人麴慶為隴西北平人,家世顯赫。該墓誌的出土,彌補了史料記載的不足,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為安陽地區歷史沿革、族群遷徙、古代文字及書法演變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

相關焦點

  •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府谷寨山遺址入選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府谷寨山遺址入選 2021-01-12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 山西兩大考古項目入圍初評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初評啟動,共有來自全國各地文博部門選送的31項考古項目。其中,山西的夏縣師村遺址、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成功入選。據悉,此次初評將組織投票,最終選定20項進入終評。
  • ⑩鞏義雙槐樹遺址考古發現舉世矚目
    【我們的城市•2020鄭州印記】「城事」系列之一⑩河洛古國 實證中華文明起源——鞏義雙槐樹遺址考古發現舉世矚目直到現在,市民王先生還記得5月上旬在北京定居的表姐給他打來電話時的興奮勁兒位於黃河南岸高臺地上、伊洛匯流入黃河處的鄭州鞏義河洛鎮雙槐樹遺址,憑藉著重大的考古價值、震撼人心的重要意義,在無數人的2020年記憶裡,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湖南七星墩遺址入圍
    華聲在線1月1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中國文物報社今天發布消息,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候選項目為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的參評項目31項,其中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入圍初評名單。評選活動辦公室將組織投票推薦產生20項項目進入終評。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開評 洛陽兩個項目入圍初評
    今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評選活動辦公室收到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項目36項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將通過投票產生20項進入終評。其中,洛陽伊川徐陽墓地、西工區紗廠路西漢墓順利入圍初評。
  • 淮陽這個地方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1月3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包括陝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靈寶城煙遺址、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6個項目入選初評候選。
  • 祝賀河南發現雙槐樹仰韶文化遺址
    洛河流域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最多,光延安在黃帝陵(100公裡以內)附近發現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特大型遺址就有3處:富縣交道遺址面積為250萬平方米(南距黃帝陵60公裡);陝西另一地級市銅川耀州區石柱原仰韶遺址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這個遺址北距黃帝陵也在100公裡以內並且就在黃帝傳說的沮(姬)水河畔。離黃帝陵十來公裡洛河邊上的田莊同樣發現50萬平方米的趙卓仰韶文化遺址。
  • 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1月11日,國家文物局網站發布消息,「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當日啟動,由全國各考古發掘資質單位申報的31項參評項目被列為初評候選項目,湖北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項目位列其中。鳥瞰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發掘區。
  • 榆林又一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與石峁遺址息息相關
    1月11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一文,宣布了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正式啟動。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武川壩頂北魏祭天遺址入選
    壩 頂 遺 址 1月11號,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31項初評候選項目將通過投票產生20我區位於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的壩頂遺址進入初選名單。 在影視作品裡,呈現出來的畫面令人倍感神秘。 那麼壩頂遺址的考古過程是影視劇呈現的那樣嗎?壩頂遺址是如何一寸一寸被挖掘出來的?有哪些珍貴文物?今天,考古專家就帶大家領略一下這一考古發現的神秘挖掘過程 !
  •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等20個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4月6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20個項目入圍終評。此次評選共收到有效投票215張,其中得票第一的項目獲得200票,位列前10的項目得票數均在135票以上,選票結果非常集中。
  • 2019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初評名單出爐——探秘鹹陽城遺址
    由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項目近日公布,來自全國的20個候選項目中,陝西共有6個項目入圍。陝西入選的考古項目都有哪些?今天讓我們走近鹹陽城遺址。
  • 河南「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考古Archaeology》雜誌是美國考古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已連續出版70餘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血池遺址獲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月12日,被譽為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鳳翔縣文物旅遊局、鳳翔縣博物館、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聯合組隊發掘的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榮獲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鄭州日報 | 2020-12-08 08:55:43 記者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20項目入圍2018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四川考古項目渠縣城壩遺址...
    20個項目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本次入圍終評的20個項目,分別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  多個項目都屬於「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渠縣城壩遺址為全面了解漢晉帝國對郡縣一級的管理以及普通民眾的生活提供了新材料  本報訊(記者 吳曉鈴)2月19
  • 201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發布 四川這個項目入圍!
    國家文物局今天正式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包括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等20個項目入圍。201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對解決學術和歷史問題作用關鍵從目前入選的田野考古項目來看,最大的特點就是,對解決重大學術問題和重大歷史問題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和意義。
  • 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素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5月5日下午在北京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至此,我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考古項目達46項,位居全國首位,並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12月6日記者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  這隻靈井鳥雕像具有13500年歷史。 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