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弱電VIP技術交流中有朋友讓我們推薦好的理線員,整理線路也是機房中重要的一環,線路為什麼要整理,因為好在後期維護的時候一一對應埠。這才是整潔的線路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你要是說為了看著很爽很嗨很高興,我就問你,你咋不上天呢。
辭退施工員最多的原因,也正在於此。評價一個工人的綜合布線水平,也主要在於他打標籤的熟練度、重視度、清晰度、整潔度。
工具:理線夾,理線架,橋架固定器,線卡,扎帶,膠布,水晶頭及線處理設備一套。
尤其重要:標籤紙。
基本方法:
1、能用理線工具的,不要用手。
2、水晶頭跟網線接駁口,必須無縫。
3、能用線卡的,不要用扎帶。
4、標籤要打好。
5、標籤要打好。
6、標籤要打好。
機櫃走線,怎麼走得好,很大部分都在機櫃結構設計階段就已經決定好了。一般機櫃的走線,有如下技巧:
1、使用走線架。機櫃走線架說白了就是有N個齒的1U或者1SU的鈑金件,齒的長度有長有短,取決於網絡設備的大小和使用線纜的轉彎半徑。
2、使用線橋。所謂的線橋就是在機櫃中凸出的像個小橋似的半徑成型結構,。可以理解為機櫃板子上凸出的可以扎線的地方吧。一般線橋會出現在如下幾個地方:機櫃的分艙隔板,立柱,安裝設備面板的方孔條等地方。
3、使用繞線盤。這個和走線架同理,一般用於通訊設備的光纖整理上。
4、靈活運用進(走)線筒。所謂的進(走)線筒,是指在不同分艙中需要走線時,分艙隔板上的走線的地方。一般進(走)線筒出現在兩個需要相互隔絕的艙,如設備艙與電池艙之間。
5、使用扎帶和標籤。這個上面在基本方法裡面也提到了,很重要,扎帶使用簡易靈活,而標籤則使得走線後容易辨識,減少維護的難度。
我們來看下機房理線及標籤工藝:
同一IDC,同一規格機架,布線方式應總體一致,方便日常運維。核心網絡設備,內網接入設備,管理網接入設備等不同角色的網絡設備布線都應整齊,光纖和網線不應該擋住網絡設備進出風口,不宜預留到機架底部太長,光纖和網線上貼的標籤要清晰。網絡設備正面插光纖和網線的方式應儘可能保持一致,對光纖和網線進行摁綁,網絡設備背面電源線和網線整齊不雜亂,強弱線纜分開,具有整體感。
1、核心設備布線規範
IDC核心網絡設備,尤其是內網核心設備,因與TOR互聯數量會比較多,因此光纖也會較多。核心網絡設備光纖布放必須整齊,不能橫豎亂穿插,機櫃內布線美觀是網絡設備布線規範中重點之一,光纖布放示意圖:
光纖從設備的左側或者右側垂直布放,布放的地方不能擋住網絡設備進出風口。光纖每隔一段距離用魔術貼扎帶進行捆綁(註:不能用白色固定扎帶),但不能捆的太緊且彎曲度不能太大,100 度到 130 度間,通常約 110 度(下同),要能松放自如,貼好標籤,插到設備埠上後儘量不要將標籤擋住,要有留一定長度空間方便拔插光纖。
2、內網接入布線規範
內網接入交換機位於機架頂端,內網TOR交換機40G的MPO光纖上聯到內網核心,10G-AOC線纜下聯至伺服器。ILO交換機1G或者10G埠上聯到管理網核心,千兆埠下聯伺服器,機房2個機櫃一臺共用一臺內網TOR和1臺ILO接入交換機(本機櫃內用5米線纜,跨相鄰機櫃用8米線纜),每個機櫃內大致放置18臺伺服器。光纖和網線布放示意圖:
內網接入交換機布放的線纜通過理線器整理,在理線器上每4根網線用扎帶做捆綁,每一根網線上標有唯一的一個標籤,另一端放到機架內託盤位置。光纖下放長度無須太長,彎曲度不能太大,貼好標籤且上聯到不同核心的光纖應儘量用不同顏色的標籤來區分。
3、橋架內布線規範
機房內網絡設備之間互聯線纜均需要經過橋架走線(單機櫃內除外),橋架內光纖布放示意圖:
如圖所示,橋架內光纖和網線分開整齊布放,每隔一段距離用扎帶捆綁,保持美觀。
4、機櫃內布線規範
機櫃內(普通伺服器機櫃)主要有內網AOC線纜和ILO管理網線線纜,另外有電源線線纜。因此單機櫃內線纜數量會較多,每種線纜都需要在機櫃內側摁扎布放。如下圖所示
不同線纜用不同顏色的線區分,如內網線:藍色,ILO線:灰色,電源線:黑色,預留的線纜長度不宜過長,能從一側PDU到另外一側PDU即可,預留過長線纜會對理線造成影響。上下兩臺伺服器之間布線及捆綁要求如下圖:(因網線有電磁幹擾,要做到強弱分開,電源線與網線要分開綑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