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小路義行參上。
關於氣
《七龍珠》中的神龜衝擊波等招數其實是對「氣」的體外運用,「氣」是龍珠世界觀中的一個戰鬥力標準設定單元,比如,弗利薩等人和貝吉塔早期攜帶的戰鬥力監測器,監測的依據就是敵人身上的「氣」,不過,戰鬥技巧提升的人可以隱藏自己的氣。
在1996年出版的、研究七龍珠文化的渡邊彰則《七龍珠的世界》一書中,曾經對「氣」進行過詳細的解釋。鳥山明和集英社的編輯們對「氣」有過更為深入的探討,在各種題材的熱血戰鬥漫畫中都會涉及到作為對比基礎戰鬥標準的單元這一設定,在富堅義博的《幽遊白書》中是「靈力」,在岸本齊史的《火影忍者》中則是「查克拉」,鳥山明對「氣」的設定非常滿意,因為一個人的戰鬥力會達到極限,但是「氣」是無限的,藉助無限提升(聚集)的「氣」,戰鬥力相對較弱的主角一行人可以打敗看起來不可能戰勝的敵人。
不過,《七龍珠》並沒有把「氣」的運用直接介紹給讀者,而是作為一個設定基礎,每一位七龍珠中的角色都在修行中,從氣的運用悟到了不同的武功,悟空從龜仙人處習得的神龜衝擊波只是武天老師對「氣」的運用,將身體的氣凝聚於手掌打出去,這是最基本的運用方式,所以,用「對波」來決勝負的人,只是兩個對氣的掌握程度在初級階段的武術家,而憑藉「格鬥技巧」取勝的話,有可能雙方對氣的理解還處於將「氣」蘊含於體內的更為初級的階段,不過,像賽亞人那巴那樣,將「氣」包裹全身然後再近戰格鬥,也是一種對「氣」的運用,這種格鬥顯然就比衝擊波這種對「氣」的使用要難一些。
有些讀者可能覺得「超級賽亞人」這個概念有些無釐頭,又不是系統的訓練,怎麼可能戰鬥力一下子就提升這麼多?但是大家注意沒注意,天才的戰鬥民族賽亞人蘊含在體內的隱藏戰鬥力這一概念?最早的賽亞人會利用尾巴變成巨猿提升戰鬥力,這其實是對隱藏在體內的「氣」的一種引導,就像弗利薩每次變身都會提升戰鬥力一樣,只不過賽亞人的引導方式可以通過「尾巴-巨猿」這種變身方式,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超級賽亞人」。
巨猿形態與「氣」
貝吉塔在地球第一次與悟空戰鬥的時候,曾經提到過變身巨猿這種戰鬥技巧,不過在說巨猿之前,先來一個小插曲,看看悟空的哥哥、第二位來到地球的賽亞人(第一位是卡卡羅特)拉蒂茲是如何被「氣」擊敗的,更有助於我們了解「氣」。
拉蒂茲的戰鬥力有1000多,悟空和短笛不到1000,短笛最後打敗拉蒂茲時使用了自己修行時研究的「魔貫光殺炮」,這是將「氣」聚集在一點釋放出來的必殺技,將身體的氣凝聚在指尖,短笛的戰鬥力達到了1330,超過了拉蒂茲,魔貫光殺炮最後擊敗拉蒂茲,更確切地說,是不會動的木樁拉蒂茲被短笛的指尖打敗,因為悟空從背後抱住了拉蒂茲讓其不能移動。
所以,雖然短笛的必殺技魔貫光殺炮非常強大,但是在能否擊中對手這個問題上是個疑問,《七龍珠》整部漫畫中也有很多類似的對決,比如小林的氣圓斬,可以削斷一座山,可以被那巴躲過了,悟空打向貝吉塔的兩發元氣彈,都被貝吉塔躲過了,也就是說弱勢的一方雖然有可能利用對「氣」的運用打敗敵人,但是這種強行提升氣之後都有一定的弱點,魔貫光殺炮和氣圓斬都是威力足夠、速度較慢,所以容易被躲開,這也符合「氣」的使用邏輯。
到底是以氣馭劍還是以劍御氣?金庸的《笑傲江湖》裡也有類似的對比,最後結論是,不要太看重形式,能打敗敵人就是好招式,就是所謂的無招勝有招。
戴著戰鬥力監測器的拉蒂茲對戰鬥的理解還停留在基礎戰鬥力階段,甚至不太懂「氣」的運用,所以他雖然有賽亞人的內在天賦,但是最後還是被短笛的指尖打敗了。
對波與格鬥
回過頭來看賽亞人的巨猿變身,貝吉塔解釋了賽亞人是如何變身提高戰鬥力的,賽亞人的眼睛吸收超過1700萬月亮反射的弗魯茨波,通過眼睛傳遞到尾巴上就可以變成巨猿,也就是說,作為天才戰鬥民族的賽亞人,他們體內是蘊含著潛在的「氣」的,關鍵是如何將其釋放,通過尾巴變身巨猿可能只是一種傳遞信息的信號,意在告訴賽亞人民族的戰士——「氣多、速來引導」,變身巨猿只能引導其中的一部分「氣」,而引導隱藏在體內蘊含的更多的氣、需要意識的進化而非肉體的訓練,這就是——「超級賽亞人」。
所以,不管是對波也好,格鬥也罷,都只是戰鬥技巧之一,從「氣」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訓練、利用,加上自身的天賦,才能漸上層樓。
武天老師在訓練悟空和小林的時候,就不只是訓練,而是學習知識、休息娛樂和訓練並重,這種對卡卡羅特少年時代戰鬥理念的影響,也是與貝吉塔最終拉開差距的一個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