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5月3日從雲南麗江玉龍雪山景區證實,3日上午,麗江玉龍雪山區域出現疑似局部山體崩塌。
之前的2004年3月12日,玉龍雪山也曾發生過「山體凍融」後的崩塌現象。
據了解,當時發生「山體凍融」位置位於玉龍雪山幹河壩源頭附近,並不在玉龍雪山旅遊服務區內,所以未對景區旅遊環境造成影響。
玉龍雪山位於麗江城北約26公裡,是北半球處於緯度最南的現代海洋性溫冰川,高山雪域風景在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5596米的主峰扇子陡以及南北向排列的十三峰,綿亙35公裡,山間分布著北半球最南端的現代冰川。
官方通報:長期高山凍融作用引起的地質運動
5月4日上午,春城晚報-開屏新聞播發「雲南玉龍雪山山體崩塌,視頻記錄震撼場面!」報導後,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玉龍之窗」上相繼發布《關於玉龍雪山幹河壩區域發生山體巖石崩塌的通報》並表示將及時組織地質地勘專家對此次地質變化造成的影響進行全面分析評估。
通報介紹,2019年5月3日上午10點50分左右,玉龍縣白沙鎮幹河壩上部無人區山體發生巖石崩塌,並在局部區域伴隨產生塵霧。崩塌在山谷內留下了固體堆積物,未衝出谷口。巖石崩塌未造成人員傷亡。
崩塌發生後,玉龍縣和市直相關職能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察看。
通報稱,據初步調查,此次巖石崩塌是長期高山凍融作用引起的地質運動。凍融作用引發的巖石崩塌常見於高海拔山區和凍土區。幹河壩屬於玉龍雪山山脈,遠離居民聚居區,不屬於玉龍雪山旅遊區和旅遊開發區範圍。
目前,相關職能部門正在進行綜合實地勘查,並已在崩塌區外圍設立了警示牌,禁止無關人員進入該區域。下一步,玉龍縣將及時組織地質地勘專家對此次地質變化造成的影響進行全面分析評估。
【新聞助讀】
凍融作用
凍融作用主要見於高海拔山區和凍土區,是指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土壤或巖層中凍結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凍結,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凍結,這種融化、凍結的過程稱為凍融作用, 隨著季節的交替,凍融作用會反覆發生。凍融作用有凍融風化、凍融擾動和凍融泥流三種表現形式。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王法 文 市民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