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人民網等上級媒體紛紛聚焦衢州的鄉村振興講堂,關注其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推進走鄉入村深化「三服務」、破解鄉村振興難題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並認為鄉村振興講堂精準地填補了衢州在鄉村振興中的短板。
新華每日電訊:
「收指成拳」驅動振興循環
日前,新華每日電訊5版刊登新聞《「收指成拳」驅動振興循環浙江衢州鄉村振興講堂建設觀察》。
清泉村鄉村振興講堂
「網上賣農產品,包裝很講究,村裡要有專人設計;重量上,2斤裝、5斤裝、10斤裝都得有,運輸包裹要聯繫快遞公司定製」……在浙江衢州鄉村振興講堂上,電商培訓師手把手教村民把山裡的好貨搬上淘寶店鋪。
浙江衢州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是下山搬遷安置村,4000多位村民來自13個鄉鎮的78個行政村。考慮村民缺土地、缺資源、缺技能,鄉村振興講堂請來職業學校、電商企業、鄉村工匠等師資力量,開設電商、月嫂、麵點師、縫紉工、砌築工等職業技能培訓課程,3個月直接帶動120多位村民增收30多萬元。
今年6月試點、9月全面推廣以來,衢州市已開設鄉村振興講堂1388個,開課4900餘場次,聽課黨員17.8萬餘人次、群眾21.4萬餘人次。尤其是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鄉村振興講堂成為主題教育向基層延伸的主要平臺。
「鄉村振興講堂,正成為主題教育主陣地、鄉村振興主平臺、基層治理主載體。」衢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林曉峰表示,鄉村振興講堂聚攏各條線資源,收指成拳,驅動鄉村振興良性循環。
據了解,衢州市委組織部門牽頭,把原本分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風文明傳習培訓、市農業農村局農村技能人才培訓、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農民學院」、鄉鎮一級「農函大」等資源整合,歸集到鄉村振興講堂,鄉村發展最缺什麼,講堂就先講什麼。
記者了解到,以產業培育為基礎,衢州市縣鄉村四級已經整合各類教材11大類1200餘種,整合各級各類師資1497人,整合培訓資金336項3520萬元,在鄉村鋪設實打實的發展路子。
振心講堂、農民畫講堂、運動村文體講堂、環保興村講堂……從產業興旺到鄉風文明,講堂百花齊放,精準填補鄉村振興短板。
為了讓村民願意來、坐得住、用得好,講堂送教送學到村民家門口,適應村民作息規律,採取「固定+流動」「線上+線下」等靈活教學安排,力爭群眾知曉率達到100%,突出課堂實用性、便捷性、趣味性。
據介紹,衢州鄉村振興講堂與各級黨校、衢州農民學院、衢州中專等聯合辦學,授課老師以本土幹部、能工巧匠、鄉賢達人以及「土專家」「田秀才」為主,講群眾語言,帶村民發展。
「山有魂,水有源,初心如從前;來時路,不能忘,薪火永相傳;愛相守,情相牽,江山如畫卷」……一曲村歌《你好,江山》,加上村民自編自演的紅色實景劇演,讓衢州江山市大陳村成為「明星村」,日均客流量超過1500人次。
「讓村民有參與感、獲得感,講堂才會有生命力。」大陳村黨支部書記汪衍君說,大陳村的明星村研學講堂,突出村民主體,開發實景劇演、美食製作、民宿管家、鄉村導遊等「1+N」辦學模式,既促進增收致富,又涵養基層治理。
光明日報:
推動主題教育向基層延伸
《光明日報》以《學深悟透築根基凝心聚力解難題——福建、浙江全面啟動、紮實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為題,報導了福建、浙江部分地區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相關情況和成果。在報導中,記者用近一半的篇幅,介紹了衢州將鄉村振興講堂所發揮的作用。
浙江衢州將鄉村振興講堂作為推動主題教育向基層延伸的主陣地,突出「大農民」「大培訓」「大融合」,讓老百姓來得了、坐得住、聽得懂、用得好。中科院院士王穎來了,清華大學博士黃峰來了,身藏功名的老英雄胡兆富也來了……
「短視頻的優勢是播放時間短、內容易被接受,通過短視頻的精彩呈現,目標客戶更易將心動轉化為實際購買行動……」9月26日,衢州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鄉村振興講堂上,如何以短視頻促進農特產品銷售的電商課程正在火熱進行。
清泉村結合已有的產業優勢和村民實際,在鄉村振興講堂建設中,打造淘寶村數字講堂,邀請高校教授、電商企業的專家等,為村民進行專業培訓。目前已帶動32名村民電商創業,29人在電商企業就業,村電商淘寶交易額已破億元。
「鄉村振興講堂就是為農民傳經送寶,實現讓百姓富起來的初心和使命。」衢州市主題教育辦宣傳組組長蘭小芳告訴記者,目前,衢州正圍繞「主題教育主陣地、鄉村振興主平臺、基層治理主載體」的定位,全力打造鄉村振興講堂、鄉村振興學院和鄉村振興全媒體智慧平臺,提升群眾的文明素養、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真正讓「小課堂」迸發出「大能量」。
人民網:
讓主題教育走近群眾身邊
近日,人民網以《衢州柯城:「鄉村振興講堂」讓主題教育走近群眾身邊》為題報導了鄉村振興講堂在柯城的實踐。
「美麗庭院要讓遊客看得到才會有收益,你們說庭院造大圍牆合適嗎?」日前,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直力村第一書記豐峰峰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來到村黨員金冬鳳家的庭院中,圍繞打造美麗庭院上了一堂特別的「庭院講堂」。
「針對有打造美麗庭院強烈意願的農戶,我們把『鄉村振興講堂』搬進他們家的庭院,在講具體問題的同時宣講中央的有關精神,這樣的教育方式接地氣、有成效。」豐峰峰說,黨員家的「庭院講堂」吸引了眾多村民,在帶動全村打造美麗庭院風潮的同時,也讓主題教育在村裡不斷深入。
這樣的「庭院講堂」在溝溪鄉並不鮮見。「我們按照『一網格一紅色庭院』標準,將黨課送到家門口,解決基層黨員集中學習難、學習方式單一的問題。」溝溪鄉組織委員管軍說,目前鄉裡已組織開展一刻鐘晨學、時政夜談、周日講堂等黨課及支部活動近30場,形成了互動式、案例式、問題式的「三式學習法」。
在萬田鄉餘家山頭村,村黨支部結合本土實際,開闢多元化「鄉村振興講堂」,邀請省級非遺剪紙傳承人鄭志輝為村民上剪紙培訓課,在村民黨員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剪紙活動。7月底至9月中旬,該村已開設剪紙培訓12課時,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進一步弘揚了剪紙文化。「我平常在家忙農活,基本沒啥文化生活。因為剪紙,不但生活越來越有滋味了,還增強了對黨的認識。」參加培訓的餘家山頭村村民姜水英高興地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剪紙講堂還為餘家山頭村村民提供了一條增收途徑。「村裡開設『餘家山頭村手工剪紙坊』淘寶店一周時間,就成交200多單,金額達1萬多元。」餘家山頭村第一書記、講堂教務主任吳建雲介紹,該村將把剪紙培訓作為「鄉村振興講堂」的打造重點,實行常態化教學。
「庭院講堂」、剪紙講堂,只是柯城區推進「鄉村振興講堂」建設的一個片段。柯城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需求導向、分類施教、注重實效」導向,以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為主線,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講堂」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已舉辦各類「鄉村振興講堂」500餘場。
(原標題《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人民網關注!衢州鄉村振興講堂讓主題教育更接地氣》。編輯趙璐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