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析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作品。
該作品在內容、技法等方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期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人民的生活狀況。
(2)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善於選擇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於詩情畫意,又具有本質特徵的事物、場面及情節加以表現。
(3)構圖採用散點透視,布局有序,內容豐富,主題突出。採用線描淡彩畫法,並緊密結合對象的質感特徵。
(4)體現了中國古代風俗畫的最高成就,對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飾、建築、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31.賞析範寬的《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前期著名山水畫家範寬最重要的代表作。一座巍峨的山峰幾乎佔滿了大半個畫面,給人以「高山仰止」山頂雜樹叢生,一線飛瀑從山腰間直洩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林木蔥蘢,山路上有行腳商人趕著馱貨的驢群緩緩前進,它既給幽靜的山林增添了生氣,又起著點題的作用。從整個畫面看,筆墨濃重粗壯,通幅無一敗筆,於沉雄之中見精微。該畫山石樹木全用短條子皴和點簇、戧筆之法畫成,也稱「雨點皴」。此畫被徐悲鴻稱為中國的重要國寶,是他最欽佩的作品之一。
32.賞析郭熙的《早春圖》

郭熙是北宋中期重要的山水畫家和繪畫理論家。他的山水畫師法李成,又兼採董源、範寬之長,故能自成一格;《早春圖》是其代表作品。《早春圖》描繪早春時節清晨的山景,薄霧籠罩山腰,樹枝尚未放青,但已吐出新芽,山澗溪水已經解凍,泉水潺潺,形成一潭清淺春水。畫中雖無桃紅柳綠的景色,但大自然處處萌發著生機,傳達出春回大地的信息。這種從描寫的自然景物中自然流露出的季節特色,與郭熙強調的畫山水要表現不同季節的特徵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33.分析《芙蓉錦雞圖》
《芙蓉錦雞圖》疑為出自北宋畫院高手,而宋徽宗趙佶親加題詩,故後世多視為徽宗畫。全圖設色豔麗,給芙蓉及菊花,芙蓉枝頭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錦雞,扭首顧望花叢上的雙蝶,比較生動地描寫了錦雞的動態。這種表現形式,在宋代花鳥畫中很是流行。五彩錦雞、芙蓉、蝴蝶雖然均為華麗的題材,但如此構圖便不同於一般裝飾,而充滿了活趣。加以雙勾筆力挺拔,色調秀雅,線條工細沉著;渲染填色薄豔嬌嫩,細緻入微。錦雞、花鳥、飛碟,皆精工而不板滯,實達到了工筆畫中難以企及的形神兼備、富有逸韻的境界。畫上有趙佶瘦金書題詩一首,並有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