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這只不到2釐米長的鳥,它是東亞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雕塑品,距今已有13500年。」
6月12日,記者連線採訪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李佔揚時,他說,「許昌人」遺址出土的「靈井鳥雕」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李佔揚教授是「許昌市榮譽市民」。2007年,他在「靈井遺址」發現的距今10.5萬年至12.5萬年的「許昌人」頭蓋骨化石,填補了中國古人類進化的空白,對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起源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靈井鳥雕」是2009年在靈井「許昌人」遺址後續發掘中被發現的。
「靈井鳥雕」出土後,李佔揚教授和來自中國、法國、以色列等國的研究人員一直孜孜不倦地對其進行探索。日本東京大學和美國貝塔碳十四測年實驗室對與「靈井鳥雕」同層出土的燒骨與半成品進行測年,32個樣品的年齡平均值為距今13500年。這說明「靈井鳥雕」是目前東亞唯一可以追溯到晚更新世時期的鳥類雕塑藝術品。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向前推進了8000多年。此前所知中國鳥類雕塑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其絕對年代距今6000年至5000年。
李佔揚介紹,「靈井鳥雕」用中等大小哺乳動物的一塊肢骨殘片雕刻而成,長19.2毫米、寬5.1毫米、高12.5毫米。鳥的一側呈黑褐色,另一側呈古銅色,形體粗壯,短頭,有圓形的喙及長尾,很可能屬於雀形目。史前藝術家沒有刻意雕刻這隻鳥的雙腿,而是將其安放在底座上。這件鳥雕具有超大的尾巴,是為了防止被置於平面上時向前傾斜。古人在較小的物體上實現了驚人的平衡和美感。研究人員通過顯微鏡和顯微斷層掃描分析,發現「靈井鳥雕」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等4種雕刻技術,在物體表面留下了68個微小界面。
6月11日,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發表了李佔揚團隊的這一重大研究成果。「靈井鳥雕」是東亞地區迄今所知唯一的動物站立在基座上的舊石器時代雕塑作品,在雕刻技術和藝術風格上不同於在西歐和西伯利亞發現的其他文物。這填補了東亞雕塑起源舊石器時代所缺失的證據鏈條,並確定了一個長期未知的原始藝術傳統的源頭。
來源:許昌晨報
閱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