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據日本廣播協會等主要日本媒體及相關部門16日最新消息,日本南部九州地區當天凌晨發生的7.3級地震已造成至少32人死亡,傷者超過2000人。截至目前,尚無在日本的中國公民在地震中遇難或受傷的消息。美國地質勘探局說,就能量釋放而言,最新的這場地震是14日晚那場6.5級地震的22倍。
旅遊勝地火山噴發
截至16日17時,當地已發生30餘次4級以上餘震。據熊本縣政府統計,本次地震造成逾1700棟建築整體倒塌或半倒塌,其中,西原村超過1400棟,阿蘇市超70棟。由於不少地區仍未統計完畢,倒塌建築數量很可能進一步增加。
16日地震發生後,九州島阿蘇火山當地時間早晨8時30分發生小規模噴發,濃煙騰起約100米高。
阿蘇山位於熊本縣東北部,是日本最活躍火山之一,也是遊客徒步旅行的聖地。它由5座火山組成,最高的海拔1592米。去年9月,阿蘇山的一個火山口突然噴發,噴出的濃煙高達2000米。
現階段,日本氣象廳仍把阿蘇火山的警戒級別維持在2級。只是,氣象廳官員沒有把火山噴發與地震直接關聯。
海嘯預警發布後解除
另外,地震發生後,日本氣象廳一度發布海嘯預警,稱九州島西部海域可能出現高達1米的海嘯,但這一警報不久後解除。
交通運輸方面,大量公路受到不同程度損壞;熊本縣機場一處天花板在地震中墜落,機場暫時關閉,尚不清楚航班何時恢復。
地震還在山區引發山體滑坡等災害,其中位於熊本縣東部山區的南阿蘇村災情嚴重。縣內有14棟建築因山體滑坡被掩埋,致2人死亡、4人失蹤。大規模山體滑坡還導致南阿蘇村阿蘇大橋塌陷,道路因此受阻,約1000名居民被困,日本自衛隊已出動直升機營救。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原定16日前往九州島視察救災工作,但這一行程隨後被取消,改為在首都東京召開應災會議。官方沒有解釋安倍為什麼取消此次行程。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說,16日的地震發生後,九州島境內核電站未見異常。出於安全考量,原定16日在災區及周邊地區舉行的一些體育賽事全部取消。
■中方反應
20名中國遊客被直升機救起
北京晨報訊(記者 吳婷婷)昨天下午,被困於震中的20名中國遊客被當地救援人員用直升機成功救出解困。市旅遊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暫未收到遊客受到影響的報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說,中方已向日方表達慰問。目前尚無中國公民傷亡報告。「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地震災情發展」。
中青旅遨遊網首席品牌官徐曉磊介紹,受困的20名遊客均為中青旅負責接待,主要是在日華人的親屬和朋友。地震發生後,中青旅迅速聯繫這20名遊客,經確認,雖然他們身處震中,但安全無虞。昨天下午,在當地救援部隊的全力救助下,受困的20名遊客全部解困。徐曉磊表示,遊客脫困後希望儘快抵達福岡,簡單休息後儘快回家。遊客中沒有北京遊客。
北京晨報記者從中青旅、眾信旅遊、國旅總社、中旅總社、去哪兒旅行網、攜程旅行網、神舟國旅等旅行社了解到,部分團隊遊客在熊本的住宿受到地震影響,旅行社將根據情況及時調整線路,部分旅行社承諾未出行遊客將獲全額退款。
據報導,受不斷發生強震影響,全日空、日本航空、捷星日本航空、亞洲天網航空等各航空公司,均取消16日熊本機場所有航班起降。熊本機場因航站樓受損,16日對外關閉。不過機場的跑道未蒙受重大損壞。
記者了解到,南航、國航已發布通知,旅客於4月14日(含)前預訂出行日期在4月15日至4月22日間,由中國境內飛往日本福岡的南航機票,4月15日零時(含)前預訂4月15日至4月30日間,由中國境內飛往日本福岡的國航機票,可辦理免費退票或改籤。
■現場直擊
「兩天只睡了一個多小時」
「我的家已經不能住了,朋友家也是一樣。今後該怎麼辦呢?」在日本熊本市益城町綜合體育館避難所,剛剛經歷了16日凌晨強震的吉村老先生言語中流露著擔憂。
截至目前,當地共有6.89萬人棲身避難所。日本的避難所並非專門設立,而是利用體育館、學校、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在災害發生時臨時開闢為避難所。
避難所內聚集了附近的約700名居民。他們中有些人年過七旬,有些人身懷六甲,有些大人和孩子們鋪上簡單的紙盒或毛毯,在體育館一角休息。
記者看到,除日本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外,還有些青年志願者在幫忙。避難所門口還設有手機充電站,每人一次可充電30分鐘,以保證大家都能與外界保持溝通。
吉村老先生告訴記者,這是他70多年來頭一次遭遇這麼大的地震。16日凌晨強震發生後,四周一片漆黑,道路溝壑縱橫。他打著手電筒,跟隨大家走到避難所。雖然沒有受傷,但他兩天只睡了一個多小時,非常疲憊。
■新聞分析
地球進入
「振動模式」了嗎?
日本九州7.3級地震、緬甸7.2級地震、阿富汗7.1級地震、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1個月來多次7.0級以上地震。如何解釋近來接二連三的強震,它們之間有關聯嗎?地球是否就此進入了地震活躍期?
對此,中外專家均認為,任何結論都需要有科學證據來支撐。但無論從統計意義還是從具體研究來看,尚無法斷定全球地震震級和頻率等超出正常範疇,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也不能下定論,但對部分「危險」區域加以研究並保持警惕是必須的。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蘭迪·鮑德溫說:「(地震活躍期)這很難說,我看到有研究說是,也看到有研究說不是。」在全球範圍內,強震多發區可能在任何年份發生強震。「但我們不認為一個或多個地震活躍區之間存在聯繫」。
本版除署名外均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