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0日上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進博會城市服務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尚玉英表示,與前兩屆相比,這屆進博會有一些安排上的變化。
「本屆進博會沒有安排公眾開放日或延展。」據尚玉英介紹,此舉一方面是為了按照進博會專業化辦展方向,主要邀請專業採購商觀展。另一方面,是按照進博會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館內人數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 因此,入館人數規模大大壓減。不過,展後會有許多展品進入到上海搭建的「6天+365天」交易促進服務平臺,比如,與國家會展中心相鄰的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橋品匯)和綠地全球貿易港,海關等部門給予了特別支持政策,即對符合條件的展品可按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零售進口商品模式銷售,市民可以前往選購。
「另一個市民很關心的就是調休問題。」尚玉英說,前兩屆進博會舉辦期間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安排調休、企業參照執行的措施,第三屆進博會期間不再實施。主要考慮是調休某種程度上給市民正常生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同時,結合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前兩屆積累的經驗,第三屆進博會期間將採取參展客流分時錯峰、預約限流、鼓勵集約化出行等措施,對參展客流能夠進行有效控制,故對社會面及周邊交通秩序影響較小,已無調休的必要。
「進博會如期舉行意義重大,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談及即將在上海開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多數大型國際展會取消或延期,跨國企業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在這種背景下,進博會在線下如約而至,凸顯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果,為全球商界注入信心,為跨國企業點亮希望之光。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樂表示,進博會是中國持續開放的象徵,為企業提供了在寶馬全球最大市場上展示產品的良機。高樂介紹,隨著中國經濟穩步復甦,寶馬前三季度在華銷售額同比增長6.4%。特殊年份裡這一「成績單」來之不易。
受疫情影響,全球時尚和紡織行業主要市場表現不佳。法國高端精品集團開雲集團董事總經理讓-弗朗索瓦·帕盧斯表示,進博會為開雲及旗下品牌提供了重要平臺,「非常感謝進博會為我們提供在中國擴大影響力的機會」。
法國達能全球高級副總裁李健也認為,作為一個全球性經貿盛會,進博會「在危機中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了機遇」,是企業參與和分享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的重要窗口。
跨國企業重視中國大市場的購買力,更重視中國市場的產經新趨勢、新業態。疫情期間,中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蓬勃發展,備受全球矚目。不少跨國公司把相關領域新技術、新產品帶到進博會,希望通過展會找到參與中國新發展的機遇。
歐洲最大軟體公司思愛普在此次進博會上將為參觀者打造「沉浸式體驗」,介紹思愛普數字解決方案如何幫助打造智慧企業。思愛普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紀秉盟相信,今年的進博會將比以往辦得「更大、更好、更創新」。
通過前兩屆進博會,施耐德電氣和中國合作夥伴在數位化升級和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等領域達成了相關合作。尹正表示,施耐德電氣期待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發掘「更多市場機遇」,與用戶、合作夥伴碰撞出「更多火花」。今年公司的參展面積比去年增加近一倍,將全面展示能源管理與自動化方面的前沿數位化解決方案,覆蓋酒店、銀行與金融、商業地產、醫療等十多個行業。
在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沈達理看來,進博會是跨國企業「中國故事」的重要一環。「中國不單是出口市場,也是重要的生產製造和創新之地。我們力求更好地抓住中國市場活力帶來的巨大機遇。」
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形勢錯綜複雜,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主要跨國公司堅持在華發展業務,不斷擴大投資,彰顯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堅定信心。
李健告訴記者,中國持續舉辦進博會的溢出和帶動效應,為全球企業創造了更多互利共贏的機會,為全球技術創新、科技發展提供了重要機會和合作交流平臺,有助於形成良好穩定的國際循環機制。
歐萊雅集團執行長讓-保羅·安鞏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強。「進博會的如期舉辦表明中國以開放共贏精神推動全球發展的決心,向世界傳遞出開放、包容、普惠、共贏的信號,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承載著人們對世界共享繁榮的美好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