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過完眼癮,車子從三大金字塔西面的高地處折返回來,拐到第二座也就是中間「戴帽子」的哈夫拉金字塔的正前方一直前行,一個拖著長長身子的巨大雕像漸漸映入眼帘。
雖然從導遊口中已經知道這便是傳說中的獅身人面像,在北京世界公園也曾見過微縮版雕像,但當真實的它從側面一點一點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時,還是感到無比激動。這又是一個世界古文明的傑作啊!
以前只知道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都是古埃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遺蹟,就如長城和兵馬俑都是中國古文明的代表作,卻不清楚二者有什麼關聯,更沒想到獅身人面像與金字塔的距離如此之近!這應該是同一建築體系吧!突然意識到,上學時不好好學習的結果就是只能通過腳步丈量的方式來重新認識世界~
金字塔群與獅身人面像方位圖
旅遊車在獅身人面像的正前方停下,導遊囑咐不用急著拍照,一定跟上隊伍,走到獅身人面像的近處再拍。實在按捺不住內心的小激動,迫不及待必須先來張全景!
獅身人面像,顧名思義,它有著獅子的身體和人的頭,為什麼會有人和動物這麼怪異的組合呢?考古學家們普遍認為,古埃及是個崇拜多神教的國家,許多祭祀活動需要戴上動物面孔的面具,看起來就成了動物的腦袋、人的身體。古埃及人從這個模樣中得到啟發,給一些動物神靈設計出人身動物頭的形象,如鷹頭人身的荷魯斯、狼頭人身的阿努比斯等。
那為何獅身人面像要用獅子的身體而不是其他動物呢?這要先從希臘神話中的「斯芬克斯」說起。在古希臘神話中,斯芬克斯是巨人與妖蛇所生的怪物,長著獅子的軀幹、女人的頭、還有一對翅膀。它常常潛伏在路口,用從智慧女神繆斯那兒學到的謎語拷問過路人,猜錯的人就被吃掉。有位王子不幸被吃,國王大怒,許諾誰能制服怪物,就讓位給他。青年俄狄浦斯應召挑戰,斯芬克斯拿出一個最難的謎語考他:「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俄狄浦斯猜中謎底是人。斯芬克斯不服輸,又出一謎:"什麼東西先長,然後變短,最後又變長?"俄狄浦斯猜出是"影子".斯芬克斯羞愧而死。斯芬克斯後來就被比喻謎一樣的人和謎語。由於獅身人面像的造型與希臘神話中的斯芬克斯極為相似,所以西方人以「斯芬克斯」稱呼獅身人面像。
希臘神話中的斯芬克斯像
關於斯芬克斯的傳說有很多,在各地的意義也不相同。「斯芬克斯」一詞起源於古希臘,原為「壓制」的意思,傳到埃及後,「斯芬克斯」則變成「地平線上的荷魯斯」之意。荷魯斯是古埃及人最崇拜的神靈之一,是獵鷹之神,它賜予法老統治埃及的權力,而法老們為了得到人民的信仰與崇拜,便把自己宣傳成荷魯斯在人間的化身。
獵鷹之神荷魯斯
考古學家在古埃及遺址中發現一篇銘文:「地上的荷魯斯在夏至到來的前七十天,沿著彎彎曲曲的河流東岸開始走向另外一岸,等七十天後,他會與地面上一個神奇的東西結合,而這一刻太陽恰好升起。」考古學家們按照銘文的時間路線行走,並沒有什麼特別發現。後來有個聰明人覺得銘文中的河流並非陸地上的河流,而是天上的銀河。於是隔年的4月11日之前,人們站在吉薩觀測銀河的東部,結果發現了一顆特別亮的星星。七十天後,星星移過了天上的銀河,最終落到了獅子星座。由此可見,銘文隱藏的意思是:荷魯斯神和獅子星座合二為一。如此,獅身人面像為什麼是獅身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結合獅身人面像頭部的特徵,不難看出它頭上的裝束與法老們慣有的裝束一致,所以獅身人面像實際上就是古埃及法老的寫照。
總的來說,斯芬克斯有三種化身,分別是人面獅身、羊頭獅身和鷹頭獅身。世界上的獅身人面像並非只在埃及吉薩才有,只是這座最大而且最古老,別處的規模相對較小,或是羊頭獅身、牛頭獅身。在埃及之行的後期,我們參觀的盧克索城的卡爾納克神廟中,兩側甬道就排滿了好多的獅身羊面像(為什麼是羊面呢?詳見後續埃及遊記,歡迎持續關注~)
卡爾納克神廟中的「斯芬克斯道」
跟隨導遊的步伐,在黃沙與石牆間幾經穿梭,在通道處稍微停頓。四周巨大而整齊的石塊有種滄桑和沉重感,導遊講解好像有什麼名堂,哪裡還有心思聽,心早穿牆飛到隔壁的獅身人面像身上了。
哈哈,終於近距離看到你了!二話不說,先調戲一番!本來是心懷滿滿的敬畏,當地的的帥哥工作人員實在是太過熱情,不耐其煩手把手教擺pose,經過一番指點,團裡的男女老少們秒變花痴,與頭像隔空kiss起來。
當然,畢竟獅身人面像的性別屬性是男性,有些認真的男同胞實在覺得不能像女士一樣隨便,於是另闢蹊徑,君子動手不動口~
甭管大家如何戲弄取樂,獅身人面像依然很淡定地巍然不動,妥妥的王者風範。其實,它何止現在一動不動,據傳盤踞在此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幾千年來曾一度被風沙掩埋至肩部,只在撒哈拉沙漠的地平線上露出一個奇異的頭顱。1817年,有探險家帶領160人想把石像挖出來,沙子挖開後很快又被填滿,首次挖掘以失敗告終。直到上個世紀30年代末,這個難題才被埃及一名考古學家攻克,巨像方得重見天日。
獅身人面像高約21米,寬19米,身長57米,光耳朵就有2米長,加上向前伸著的15米長的獅爪,總長足有72米。除了15米長的獅爪是用大石塊鑲砌外,整座石像是在一整塊含有貝殼之類雜質的巨石上雕成。遠遠看上去,有種不可輕犯的威嚴氣勢。
據說,最初的獅身人面像比現在更加神聖堂皇,它頭戴皇冠,額套聖蛇浮雕,頦留長鬚,脖圍項圈。可惜的是,經過幾千年來風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項圈早已不見蹤影,聖蛇浮雕於1818年在雕像下掘出,如今被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收藏。鬍子則脫落得四分五裂,埃及博物館存有兩塊,大不列顛博物館原來保存一塊,現已歸還埃及。獅身人面像如今已是千瘡百孔、殘缺不全,頸部、胸部腐蝕得尤其厲害。1981年石像左後腿塌方,形成一個2米寬3米長的大窟窿。1988年石像右肩上掉下兩塊巨石,其中一塊重達2000公斤。最明顯的,是獅身人面像鼻子不翼而飛,究竟是人為損毀,還是自然風化脫落掉了,眾說紛紜,沒有明確記載。
獅身人面像復原圖
鼻子的缺失,不僅是美觀和完整性的缺憾,也為推斷面容原型帶來了困難,至今關於獅身人面像的頭像部分究竟是誰的面孔還相當有爭議。有人認為是哈夫拉按自己的肖像塑造,也有觀點認為是胡夫的另一個兒子雷吉德夫根據父親胡夫的肖像建造。
人面之爭尚無定論,建造之謎更加撲朔迷離。獅身人面像位於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和第二大的哈夫拉金字塔兩者的側前方,有意思的是,它與兩座大金字塔的距離都是400米。根據象形文字的記錄,胡夫為自己修建了高146米的金字塔,距離後來獅身人面像建造的位置400米。胡夫的兒子哈夫拉也建造了自己的金字塔,不過比父親的矮3米,距離獅身人面像同樣是400米。
問題來了,究竟是誰主持建造了獅身人面像?最初考古學家們認為是胡夫法老,建造目的是為自己的金字塔守靈,然而此猜測沒有很靠得住的證據作支持。
第二種猜測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同父異母的兄弟——雷吉德夫。胡夫死後,埃及因長期修建金字塔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而陷入財政危機。雷吉德夫意識到,若再大手筆修建自己的金字塔,埃及定會陷入混亂,所以選擇建一座規模較小的金字塔。而他特別崇拜太陽神,也將自己的父親視為太陽神的化身,為此特地依照父親的面容修建了獅身人面像。至於雷吉德夫的金字塔在哪兒,有人推測是被哈夫拉奪了,也就是現在的哈夫拉金字塔。哈夫拉殺了雷吉德夫,搶了他的法老之位。事實真是如此嗎?不能確定,因為埃及歷史中關於雷吉德夫的資料實在少得可憐。
隨著對古埃及研究的深入,人們又逐漸將獅身人面像與胡夫的兒子也就是哈夫拉聯繫在一起。1853年有考古學家在獅身人面像附近找到一尊黑火山石雕刻的哈夫拉真人大小的雕像,雕像附近是一所建築的遺蹟,後來被稱為廟谷,廟谷和哈夫拉金字塔旁邊的神廟被一條專門鋪設的石道連接起來。1925年獅身人面像正前方發掘出另一個古遺蹟,被稱為斯芬克斯神廟。在古埃及金字塔時代,國王陵寢格局十分固定,先是一個停放木乃伊的神廟,穿過神廟後是一個長長的逐漸向上的通道,通道盡頭又是一個神廟,神廟背後就是金字塔。根據這個慣例,考古學家們將發現的建築連成一線,推斷出哈夫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斯芬克斯神廟應當是一個統一的建築計劃。
當然,這些並不只是猜想,人們又陸續發現兩個比較有力的證據:1980年有位地質學家檢查獅身人面像和斯芬克斯神廟的巖石樣本後,發現兩處建築的巖石很相似,研究後得出結論,建造神廟牆壁的很多石頭是從雕刻獅身人面像的巨石上鑿下來的,這麼做的目的應是出於「廢物利用」。據此看來,兩者應是同一時期的建築。
還記得導遊講解過的石塊嗎?
此外,考古學家在斯芬克斯神廟外發現了24根豎立的石柱,石柱圈的東西軸線的指向正是每年春秋分時日出和日落的方向,位於夏至和冬至的中央,從而推斷軸線象徵著太陽的運動,24根石柱圍成一圈,代表一天24小時。每到春秋分時,只要站在特定的位置(東邊的神龕前)就會看到一個神奇的現象:太陽落入獅身人面像的肩膀,之後又於哈夫拉金字塔的南面消失在地平線,兩座建築合併成同一個剪影,似乎象徵著獅身人面像即法老在神廟中向太陽神奉獻自己。因此推測,是哈夫拉根據太陽的活動軌跡鋪設了自己的建築藍圖,建造了哈夫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斯芬克斯神廟等一系列建築。
無論是誰主持修建的,獅身人面像的建造年代大體上是確定的,約在公元前2500年,距今已有4500年左右。那又是什麼人來執行了這個不朽而龐大的工程呢?最初人們認為是古埃及的奴隸,後來發現可能並非如此。1990年有遊客騎馬在距離獅身人面像800米的地方被一道矮牆絆倒,埃及考古學家隨後展開調查並發現了一個古埃及王國公墓,有600人埋葬在這裡,中央是監工的墳墓,有墓志銘標明死者的姓名和身份,周圍是一般勞工的墳墓,沒有身份說明。這個公墓附近前前後後又發掘出很多遺蹟,經過精密測繪後推測,這是一片壯觀的居住區,有10個足球場那麼大,建造年代可以追溯到哈夫拉的統治時期。居住區的中心是4個長泥磚築成的營房,與普通房屋一樣有柱廊、睡臺以及廚房,只是規模要大很多,每間可容納50個人並排睡覺。遺址中發現有2歲以下雄性牲口的遺體,說明工人的夥食主要是牛肉,這種飲食表明他們並非奴隸,很有可能是普通埃及人按照國家賦役、或者分封等級的形式,通過輪換方式來修建獅身人面像及周圍遺蹟。
獅身人面像周邊建築
前行至獅身人面像的基座周圍,在其胸前的兩爪之間,有一塊殘存的記夢碑,碑上記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1400左右,圖特摩斯四世(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八位法老)在一次打獵活動中跑累了,坐在被黃沙埋至脖子的獅身人面像頭下休息,很快入睡並做了一個夢,夢中獅身人面像對他說,如果能去自己掉身上的沙,就封他為下一任法老。圖特摩斯本來不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有人懷疑,圖特摩斯驅逐了他的兄長並篡奪王位,借託夢立碑來表明意外王權的合法性。不管這個夢是不是真的,留存下來的記夢碑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只需支付額外費用就可以從正面看到記夢碑。
看見兩爪間的記夢碑了嗎
關於獅身人面像,有許多神秘的傳聞。據說每當夏至之日站在獅身人面像前,能看到太陽在哈夫拉金字塔和胡夫金字塔之間落下。這種現象在象形文字中被描述為「地平線」,也象徵著生命的輪迴和重生。如果前面推斷正確的話,哈夫拉根據太陽的活動安排了他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神廟,那麼這整個建築群就是一個宇宙引擎,目的是利用太陽及其他古埃及神的法力來復活法老的靈魂。這一轉變並不僅僅保證統治者在死後的永生,還維持著普遍的自然秩序,包括季節變更、尼羅河水每年的泛濫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等。在這個象徵著死亡和復活的神聖周期中,獅身人面像可能代表了很多東西:代表著死去的國王哈夫拉,代表著化身為太陽神的統治者,同時它還是陰間以及墓葬的守護者。
獅身人面像的神秘,遠不止於我們肉眼可見。在埃及眾多神話和預言中都提到,獅身人面像下有一座巨大的宮殿,裡面有許多古老的資料,記錄著人類的起源和智慧的根源。最近,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們利用地震勘測法對獅身人面像進行探測,結果顯示,其下方確實存在一個規模浩大的建築群。正當人們想進一步研究時,埃及政府和文物部門出來制止,將探測的那片土地列為禁地,並禁止所有人對這片土地的研究。埃及政府的行為為何如此反常?很多專家認為,埃及一定發現了獅身人面像下掩藏的秘密,因為震驚和害怕,才不敢向世人展示。
導遊還講了一個更神奇的傳聞。1996年出生的俄羅斯男孩波力斯卡,出生十五天就會叫爸爸,一歲半能看書讀報,兩歲開始繪畫。這個神童自稱是火星人轉世,具有令人驚嘆的天賦和非同尋常的才能,他的一些驚人言論引
起全世界頂尖科學家、神學家的高度關注,尤其是火星人曾經與古埃及人有過密切交往的言論。他說獅身人面像是外星人的作品,蘊含深意,石像耳朵後邊有一個秘密機關,裡面暗藏玄機,那便是獅身人面像的封印,如果打開,火星、人類及地球的終極秘密將會解開,人類科技將發生巨變。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
這個言論真假難辨,不過仔細觀察獅身人面像的耳旁,會發現這個機關真的存在!不過被石頭給堵上了,目前還無法打開。本身就謎團重重的的獅身人面像,加上謎一樣的火星男孩的預言,讓獅身人面像更加神秘莫測!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獅身人面像的探索熱度有增無減。學者們紛紛從各個方面對獅身人面像展開研究,研究得越多,各種疑問也越多。一位美國地質學家發現,獅身人面像所受到的侵蝕表明,它的歷史比人們想像中的要長得多。法國學者更是指出,獅身人面像全身曾被大水淹沒,只有頭部露在外面。而根據氣象學家對撒哈拉地區氣候歷史的研究,這麼大的降水量只有1萬年前才有。還有些研究者則發現,獅身人面像的尾部和主體修建的年代並不一樣,可能哈夫拉法老只是對它進行了修整,而不是它的建造者。獅身人面像的真正建造時間大約在7000~9000多年前。當然也有人認為侵蝕獅身人面像的水分是由尼羅河蒸發而來的,假如這座雕像早就存在,為何在古埃及的典籍中沒有提及呢?
直到目前,關於獅身人面的種種推斷仍沒有哪種是確定無疑的。期待在科技更加發達的將來,人們能早日揭開這些謎團,找到這段失落的高度發達的古文明。
(未完待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攝影:陳冬娜
網名:鳶緣
微信號:winterc76
作者簡介:70後的人,80後的心,90後的魂。
混跡職場十七年,2012年辭職成為無業「遊」民,以窮遊天下為樂。40歲時遊遍中國,預計2020年實現踏上世界七大洲的新夢想,終極夢想為:拜訪地球村100個國家。目前為自由職業,以兒童特教、心理諮詢為主。興趣廣泛,雜而不精,用心體驗生活,用文字與鏡頭記錄人生。
查看國內/國外/心靈遊記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期待您的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