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正在進行中。近日,東莞4件小型舞臺藝術作品——器樂合奏《大灣區的夢想》、舞蹈《明月當空》、舞蹈《請戰書》、歌曲《雨巷》在本屆藝術節新增的「小型舞臺藝術作品評選」板塊精彩亮相,與眾多專業院團打造的作品同臺PK,大展「文藝莞軍」風採。業餘團隊,專業水準,這些富有東莞特色、東莞風格、東莞氣派的藝術精品,獲得業內專家及現場觀眾一致好評。
東莞5作品入選省藝術節新增板塊
▲歌曲《雨巷》
廣東省藝術節是全國最早的省級藝術節,創辦於1984年,迄今已成功舉辦13屆。省藝術節見證了廣東改革開放四十餘年在文藝舞臺上的探索創新,成為我省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動;凝聚了廣東文藝數代人的心血,成為培育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和藝術人才的搖籃;推動了廣東藝術事業不斷繁榮發展,成為我省最高水平的專業藝術盛會。
與往屆相比,本屆藝術節內容更豐富、重點更突出、覆蓋面更廣,進一步拓寬輻射領域,讓藝術節真正面向全省各級、各類藝術團體和所有藝術工作者,真正成為輻射全省的藝術盛會。本屆藝術節不僅吸引了全省21個地市參與、涵蓋了幾乎所有劇種(東莞原創音樂劇《綠水·鄉愁》入選「大型舞臺藝術作品評比」板塊,已於11月26日晚在惠州西湖大劇院亮相),更是在往屆的基礎上,適應文旅融合發展需要,增加了「小劇場作品展播」「小型舞臺藝術作品評選」等相關板塊,力求全範圍吸引藝術工作者參與藝術節,全方位滿足觀眾欣賞藝術的需求。
▲舞蹈《明月當空》
其中,東莞有4件作品——器樂合奏《大灣區的夢想》、舞蹈《明月當空》、舞蹈《請戰書》、歌曲《雨巷》入選「小型舞臺藝術作品評選」板塊,1部作品——話劇《雁兒飛飛》入選「小劇場作品展播」板塊。
自信源自東莞深厚的群文創作實力
11月27日至29日,器樂合奏《大灣區的夢想》、舞蹈《明月當空》、舞蹈《請戰書》、歌曲《雨巷》先後在省藝術節舞臺亮相,與廣東民族樂團、廣東歌舞劇院、深圳歌劇舞劇院、廣州歌舞劇院、惠州歌舞劇院、廣東音樂曲藝團、南方歌舞團、星海音樂學院等眾多專業院團、高校同臺競技。
▲舞蹈《請戰書》
東莞這4件作品,雖是業餘團隊打造、群眾文藝作品,但代表著當前東莞群文創作的最高水平,不輸專業水準,因而,演出後獲得社會各界點讚。
「 其實,每創作一件作品,根本沒有去想是群文還是專業,始終是以一個舞蹈人的心態去做。」舞蹈《明月當空》創作者、長安鎮舞蹈家協會會長謝志偉認為,不管是專業藝術還是群眾文化,都是朝著「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目標去做,只要用心用情,都能出精品。據他介紹,參演《明月當空》的8位演員,全部來自長安鎮舞蹈家協會,功底紮實。
自信心的凸顯,源自東莞深厚的位居全省前列的群文創作實力。近些年來,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始終把打造文藝精品放在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創新和完善文藝精品的生產機制,大力扶持群眾文藝創作,湧現出一大批富有本土特色的精品力作,頻頻在國家、省級各大賽事中摘金奪銀,碩果纍纍。在省群眾藝術花會、省群眾文藝作品評選中年年名列前茅,便是有力例證。
富有東莞特色、東莞風格、東莞氣派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選「小型舞臺藝術作品評選」板塊的4件作品,具有一脈相承的氣質——富有東莞特色、東莞風格、東莞氣派。
▲器樂合奏《大灣區的夢想》
器樂合奏《大灣區的夢想》氣勢磅礴,描繪了粵港澳大灣區欣欣向榮、繁榮發展的美好藍圖。舞蹈《明月當空》講述的是發生在東莞和香港的真實故事——香港大營救,通過舞蹈的表現形式,向東江縱隊致敬,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和緬懷。舞蹈《請戰書》以當下抗疫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為創作根源,從請願、集結、抗疫、守護、搶救、再出發的真實情感脈絡徐徐展開,充分詮釋了「我是黨員我上」的情懷和擔當。歌曲《雨巷》以嶺南風情為創作題材,其旋律採用嶺南音樂曲調,以女聲小組唱的形式呈現,描繪一幅青磚黛瓦、青石長廊、清幽唯美的雨巷場景。
這些接地氣的作品,涵蓋現實生活題材、革命歷史題材等不同題材,既充分體現了藝術創作觀照現實、聚焦社會熱點的特點,又充分彰顯東莞廣大文藝工作者致力於通過文藝作品講好東莞故事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記者了解獲悉,為了備戰省藝術節,各主創人員對本已成熟的作品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打磨、提升。市文化館松山湖分館副館長李茜介紹,由松湖愛樂樂團創作並演奏的《大灣區的夢想》剛剛在2020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奪得金獎並在閉幕式上進行了精彩的展示,此次參加省藝術節,專門做了人員上的調整,松湖愛樂樂團團長顏樂也親自上陣,「這件作品創作出來後,一直活躍在舞臺上,取得不錯的成績。」
同樣在2020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獲得金獎的歌曲《雨巷》,也針對此次參加省藝術節進行了非常細緻的打磨。虎門鎮文化服務中心群文副主任、文化館虎門分館副館長黃豔稱,她們6位演唱者根據在省群眾藝術花會上的表現做了較大調整,「主要是聲音的和諧度方面,培養彼此的默契程度。」賽前,她們幾乎每天晚上都在排練,有時甚至排練到晚上十一二點,「沒辦法,只有靠磨、靠練,才會有那種默契度。」她說。
正因為有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與追求,才有了在省藝術節上的精彩綻放。
資料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