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烏鎮12月16日訊 (記者李雨思) 作為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主要分論壇,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經濟日報社、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星島報業集團、澳門日報社協辦,中國經濟網和(臺灣)工商時報承辦的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網際網路發展論壇12月16日下午在烏鎮舉行。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網際網路及相關行業大咖,就網際網路領域當下與未來的合作交流路徑、機遇和挑戰、發展新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點擊進入論壇專題
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經濟日報社、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星島報業集團、澳門日報社協辦,中國經濟網和(臺灣)工商時報承辦的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分論壇「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於12月16日下午舉行,中國經濟網全程直播。圖為"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會場。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 攝影
在「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的國家戰略大背景下,網際網路發展已成為新的重要增長極,兩岸和香港、澳門網際網路業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在講話中指出,人類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要順應這一潮流,搭上時代快車,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都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了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的局面,但是在網絡空間融合還遠遠不夠。未來兩岸和港澳可以從三方面創造更大網絡合作空間,首先,要讓網際網路成為增進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橋梁。第二,讓網際網路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第三,讓網際網路成為增強交流的紐帶。任賢良說,「參加論壇的有很多海峽兩岸和港澳的行業翹楚、企業領袖、社會賢達,中國人有句老話,『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要在全球網絡空間中,合作書寫中華民族光輝的篇章,就是要靠我們諸位的攜手合作、共同奮鬥。」
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底,內地網民總數已達6.68億,手機網民5.94億,信息消費規模預計今年將超過3.2萬億元,同比增長20%。全球前二十的網際網路企業,有六個誕生於內地,包括阿里、騰訊、百度、小米、京東、網易等。在香港和臺灣地區,網際網路連線速度和行動電話普及率方面高居世界前列,澳門也將在2016年推出以網際網路為主題的青年創新創業計劃。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亞飛在講話中指出,發展兩岸電子商務合作大有可為,也期待兩岸媒體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講好「兩岸故事」,營造兩岸民眾的「共同話語圈」,構建有特色的兩岸青年「朋友圈」,共同擴大新媒體的影響力與公信力,做大網際網路文化產業。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志民表示,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共同推動「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路徑上的生動闡釋。在推動共同的網際網路經濟新形態、培育共同的創新青年人才隊伍和構建共同的網絡精神家園方面,各方合作大有可為。
經濟日報社社長徐如俊指出,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網際網路經濟合作,應當著眼於三個方面,一是共同把握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創新機遇,優勢互補,共同推進科技資源共享、加強區域和民間合作、創新產品市場化運營示範、促進科技金融融合,探索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二是在推動移動商務深度合作,拉動兩岸和香港、澳門的生產與消費。共同開拓區域市場,在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中「分得一杯羹」。三是發揮媒體在信息傳播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整合資源為民眾和企業提供多樣化的媒體產品和數據增值服務。
作為臺灣最大傳媒集團,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表示,龐大的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帶來了無限的商機,也提供給相關產業投資獲利、轉型升級、創新求變、產業革命的強大吸引力,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媒體的創新合作發展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地位,並擁有最佳發展條件得以分享更多的「網際網路+」紅利。
面對網際網路發展不斷湧進的新浪潮,如何適應時代,緊握變革先機是各方均在思考的問題,來自兩岸及香港、澳門的資深媒體人士、知名專家學者和商界領袖參加了此次論壇並進行了探討。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京東集團創始人兼執行長劉強東、聯發科技董事長暨執行長蔡明介、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臺灣銀行暨臺灣金控董事長李紀珠、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酷派集團董事長郭德英等30多位業界大咖也分享了關於網際網路媒體、智能終端、跨境電商三方面的觀點。著名主持人中央電視臺柴璐、鳳凰衛視吳小莉、中天電視臺盧秀芳主持了三個議題。
論壇上同步發布了部分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相關領域的合作項目及倡議,並啟動四地青年創意展暨創客大賽。中國經濟網對此次論壇進行了全程報導,網友可通過中國經濟網、網站微信公共帳號及APP進行關注。
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