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酒王五糧液:為何10年輸給茅臺4000億?

2020-12-12 投資家網

01

2007年10月,五糧液的市值高達1719億元,同期的茅臺是1680億,那時的五糧液酒香還濃。

但也是當年始,茅臺股價一路高歌猛進,邁過200元挺進300元,終於今年4月突破400元,8月一度突破500元大關,截止2017年8月23日收盤,茅臺市值高達6205.74億,「A股股王」的名號不可謂不響。

茅臺攫取「股王」寶座同時,是五糧液「酒王」桂冠的失落。

2016年底,五糧液明確提出要把「市值管理」列為重要動作,只是3000億市值望眼欲穿多年,截止8月23日收盤,2079.81億的市值仍是不及茅臺的一半。

從2001年上市以來,貴州茅臺奉行高額現金分紅的回報策略,16年來累計分紅已經超過430億元,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當之無愧的「分紅王」。

而五糧液上市以來,共分紅15次,共分紅193.98億元。

從盈利狀況來看,茅臺已甩出五糧液幾條街。

2016年年報顯示,貴州茅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67.18億元,同比增長7.84%;五糧液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7 .85億元,同比增長9.85%。

也就是說,雖然五糧液的淨利潤增速高於茅臺約兩個百分點,但其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約為茅臺的40 .58%。

不過10年光景,兩巨頭間地位反轉,且差距越拉越大。

要知道,曾長達20年時間裡,五糧液都是中國酒業的王牌一哥,其銷售額曾是「高冷」茅臺的5倍。

即使在2012年前,五糧液銷售額也是領先於茅臺的。2012年,五糧液和茅臺的營收分別為272.01億元和264.55億元。

根據南都的統計,2013年茅臺追趕上五糧液的市場份額,沒有一點點防備,被追平後的五糧液被茅臺超越:

2016年12月20日,貴州茅臺總經理李保芳在經銷商大會上表示,茅臺酒在高端白酒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50%。

「前有茅臺,後有洋河」的五糧液市場份額則下降至30%。

02

2011年,五糧液和茅臺不約而同地進入「換帥」程序。

年近七旬的茅臺「老掌門」季克良退休,把棒子交給了親密的老搭檔袁仁國,這位新帥「對茅臺的一草一木、每一道工序都熟悉得超過自己掌紋」;

那邊廂,2007年就卸任五糧液股份公司董事長的王國春,正式讓出了五糧液集團董事長的位置,接任的是「空降」的原四川省宜賓市副市長唐橋。

在五糧液工作超過30年的王國春,被視為五糧液的「靈魂人物」,帶領著五糧液走過急速擴張與發展的黃金時代。

1984年前後,王國春升任廠長時,五糧液資產3000萬元,負債2500萬元,帳面流動資金只有8萬元。

「我幹事就像開車,不願跟著人家,永遠想在別人前面。」

上任後,年富力強的王國春敢想敢為,對五糧液這壇「老酒」做出許多大刀闊斧的新改革:

在管理上,他在酒廠組建了科學管理的運轉機制;在勞動人事制度上採用了招聘制和選舉制;

在生產上,敢於投入大量資金,解決水電氣老大難,指揮新建廠房,配齊最先進的質檢設備,改手工包裝為機械化包裝生產線,改造低度酒生產車間……

在王國春「統治」五糧液22年時間裡,其操盤手段中有兩個不得不提。

第一,產品提價。這是五糧液成為行業巨頭邁出的關鍵一步。1989年五糧液在白酒業率先掀起提價潮,使自身價格超越第一代白酒霸主瀘州老窖;1994年五糧液提價,超越「汾老大」,此後提價成為新常態,為五糧液後來的擴張奠定價格基礎。

90年代五糧液提價的大背景是國民消費力的大幅提升。如1996年國內餐飲銷售額首次突破2000億,僅過3年至1999年,已經超過3000億,提價對消費者觀感、品牌塑造都大有裨益。

王國春還擅長藉助資本的力量。

1998年,五糧液在深交所上市,股價一開盤拉升至57元。五糧液在股市風光,成為白酒業風向標時,茅臺還「久居深山」,市場佔有率僅0.01%,53度飛天茅臺單價200塊左右,雖是「國酒」卻比五糧液「普五」便宜幾十塊。

03

但讓五糧液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是王國春的另一操盤手段:買斷經營。

1998 - 2003年,亞洲金融危機和突發的山西朔州毒酒案,令整個白酒業陷入恐慌。

王國春開始他的「經營模式創新」:創立買斷經營模式,緊接著推出大批OEM產品。

王國春當時認為,五糧液在高檔酒優勢已明顯,藉助五糧液的品牌力量趁熱打鐵,布局廣大的中低端市場,形成品牌矩陣,讓五糧液有更多支撐點。

1998年開始,五糧液集團在五糧醇買斷經營模式基礎上,推出大批OEM產品,相繼孕育出了五糧春、金六福、瀏陽河、京酒、水井坊等「徒子徒孫」品牌。

不得不說,買斷經營等制度讓五糧液成長為一個「大家族」,品牌效應、產銷規模成為白酒業「冠軍」

那段黃金時期,就連一手開創貼牌模式的王國春,都搞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個子品牌孫品牌,據稱2000年至2003年,五糧液的對外授權品牌一度多達上千個,五糧液的系列品牌佔領全國大小飯桌。

王國春收穫一大堆榮譽: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中國經營管理大師等等。

04

然而,五糧液走得太快,把「靈魂」落在了後頭。「家族」成員一多,就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了。

和五糧液沾上邊的「徒子徒孫」,大多是品牌企業先外購基酒,之後是包裝,然後是銷售。這一過程中,五糧液只負責收錢、生產,銷售卻不管。

勾兌、假酒、低端品牌衝擊高端主體形象等,慢慢稀釋五糧液的「酒王」形象。原本握緊的五糧液拳頭,好像被各經銷商一個個手指掰開,變得越來越無力。

子品牌孫品牌為五糧液創造的利益越多,五糧液的品牌價值就被稀釋得越多。

現在,就連買純正五糧液,還分了52度五糧液、珍藏五糧液、五糧液年份酒等一堆品種。而買茅臺,53°飛天簡直「無出其右」,1個世界級茅臺加3個重點系列酒(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以及賴茅)的「1+3」戰略一直通吃。

除了多品牌戰略,五糧液的多元化發展戰略也有「不務正業」之嫌。

始於2000年,為了提升集團的綜合實力,確保每年20%的增長率,五糧液開始多元化進程。王國春曾認為,白酒競爭這麼激烈,不搞點其它項目行嗎?

「在上市公司效益不好的時候,可以用成熟的優質資產來調劑。」

一業為主,多元發展。即以白酒釀造為主業,建成涉及造車、製藥、塑膠、模具、印刷、玻璃、飲料、化工、電子、服裝、進出口貿易等跨行業企業集團。

大浪淘沙,就像旗下許多中途夭折的品牌一樣,在五糧液多元發展的背面:是最初被稱為「亞洲第一流」的製藥集團無疾而終;1997年建成的5萬噸酒精生產線剛投產就夭折;「安培納絲」亞洲威士忌項目上損失幾千萬陷入停產……

五糧液揚其「酒文化」核心是中華傳承幾千年的中庸和諧文化,但長期激進的擴張卻不似這般。

05

在分析茅臺與五糧液今時今日地位之別時,不同香型常是被提到的點。

「五糧液不是不夠好,差距主要是不同香型酒的差異造成的。」有品酒專家曾說。

茅臺是醬香型,五糧液是濃香型。醬香型、高端酒裡,茅臺是全中國全宇宙無敵手的,且非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赤水河的水(就是紅軍四渡的那河)不能釀出茅臺。

因而坊間笑稱,「造茅臺酒比造原子彈還難」。

濃香型(大多數人其實喝的是此類香型)就不那麼幸運了,五糧液的對手名單裡,有瀘州老窖、劍南春、洋河、古井貢……您能叫上名的,核心火力到集中在濃香型。

再加上,醬香型的茅臺製作工序較複雜,一套恪守千年的繁複工藝: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分型貯存。前後歷經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所耗1年;之後勾兌存放,整整5年才能出廠。

而濃香型白酒相對容易勾兌,度數和香氣都可以通過勾兌來實現。

從這點看,茅臺的核心競爭力是五糧液難以媲美的,人們想買最好的白酒,就只能首選茅臺,畢竟不用怕勾兌風險。

更讓人驚奇的是,因為茅臺酒的稀缺性,在拍賣市場上,茅臺年份酒的竟披掛上期貨屬性。

現在,80年代的一壇茅臺「老酒」,在拍賣會上竟能拍出30萬-100萬的「天價」。不少「茅粉」乾脆每年囤上一批酒,非特大喜事捨不得喝,坐等升值也是美哉美哉。

06

對手確實很強,但商戰中落後的一方,並不能以此為理由,畢竟對手越強是否反證自身弱呢?

而今,「坐三觀二」的洋河股也在向五糧液發起挑戰,2016年淨利潤差距縮小到不足10億。

旗下的夢之藍在五糧液的挺價中,利用M3、M6搶量,同時推出的手工班則緊盯飛天茅臺,超越五糧液「普五」。

五糧液的品牌多而混亂成已是「心病」,既如此,何不一刀切去這個病灶?

這事,說起來簡單,可是傷筋動骨的。

大多數子品牌已貼牌生產超過20年,20年來它們與五糧液「同呼吸共命運」,現在大船想輕裝調頭,扔下誰主政者都可能被唾沫星淹死。

曾有傳言稱,國企五糧液內外部的利益關係盤根錯節,剪不斷理還亂。

品牌授權的資質以及與部分高管的聯繫;大經銷商賣五糧液還是自己品牌的權衡;地方酒廠與五糧液千絲萬縷的關聯;乃至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

好在,五糧液一直沒有放棄尋求改變。

2016年3月,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中玉,第一次談到了一個重要問題:白酒新常態就是要減少政府對市場幹預,不再盲目追求銷售規模的粗放管理。

年底,五糧液一次性清理了300款旗下產品。

2017年7月,又傳出集團旗下將有18個系列退出歷史舞臺……

儒家中庸文化、獨有的自然生態環境、獨有的638年明代古窖、獨有的五糧配方、獨有的釀造工藝、獨有的中庸品質、獨有的「十裡酒城」……五糧液還有很多故事可講。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五糧液能否再次抓住機遇,找回「王者榮耀」呢?

文中部分資料來源:人民網、南方都市報、中國網、中國營銷傳播網、新浪財經、華商韜略。

相關焦點

  • 被時代拋棄的中國酒王:汾酒五糧液何以不敵貴州茅臺?
    為此,汾酒也毋庸置疑地成為了第一代中國酒王。為什麼是汾酒?最多的回答是,那時的年輕人喜歡喝輕口味的酒,清香酒頗受歡迎。只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土豪倍增,在他們的社交圈子裡,好喝的酒沒有更貴的酒有面子。但這不是最狠的,1989年五糧液在白酒業率先掀起提價潮,價格超越了當時濃香界第一代「四大名酒」之一瀘州老窖。漲價是五糧液的常態。1998年五糧液上市時,有數據顯示,當時茅臺單價200元左右,五糧液比它還高几十元。這個時候,掌權五糧液的人叫王國春。
  • 一代「酒王」崩塌,銷售額曾是茅臺的2倍,如今被逼破產拍賣
    當然,中國白酒如今不乏優秀的低度酒,像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名酒都有38度的主銷低度酒,不過,在中國白酒發展史上,低度白酒的釀造曾經難住了一代人。消息一傳出,同行紛紛上門參觀,包括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在內的知名酒企都到張弓酒廠拜師學習,於是「張弓酒」就此聞名全國,張弓酒問鼎低度「酒王」,也被認定為中國低度白酒的鼻祖。
  • 中國最愛喝酒的省份:力壓河北、江蘇、河南,卻為何跑不出「酒王」?
    截至2021年1月8日,貴州茅臺的市值達到2.63萬億元,約等於2個工商銀行,持續刷新全球酒類企業最高市值紀錄。五糧液也不甘落後,成為第二家市值破萬億的白酒公司。除此之外,瀘州老窖、洋河市值也都超過3600億元,雙雙創下新高。 奇怪的是,這裡面並沒有山東白酒企業的身影。
  • 巨虧8600萬,華中「酒王」悄然隕落,曾是中國前十、湖北第一
    而近日,曾經的華中「酒王」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隕落了。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維維股份酒業的營收規模只有4.3億,淨利潤則是虧損8600萬,枝江酒作為曾經的湖北白酒「一哥」,已經名不副實了。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虧損,從2017年算起,已經連續虧損3年,虧損額也逐年放大,照此發展下去,枝江酒或將被剝離上市公司。
  • 五糧液為何成價值投資墓地? 套牢老股民10年
    據中國經濟網小編統計,在接近十年時間裡,五糧液市值從比肩茅臺到茅臺市值三分之一,已經將老股民套牢。   一位老股民告訴小編,最初炒股聽消息賠了錢,後來聽人勸,信奉價值投資。"茅臺固然好,假酒實在多。五糧液作為茅臺唯一的替代品,業績一定會穩步提升。"價值投資者如是說。於是這位老股民2008年買了五糧液,拿了很多年,然後就杯具了。   曾經,五糧液是價值投資的標杆。
  • 攜手「智利酒王」查威克,中糧名莊薈深化「名莊+」戰略
    01打敗拉菲、拉圖等頂級佳釀,馬球場上種出的智利酒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智利酒在國際市場上一直被貼著廉價的標籤,與高端市場無緣。這一現狀直到愛德華多·查威克(Eduardo Chadwick)的出現,才漸漸轉變。最大的轉折點,出現在2004年。
  • 中國第一代酒王瀘州老窖: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靠一招華麗翻身!
    它是中國第一個破百萬的酒企,成功上位第一任中國酒王。後又沒落數十年,差點被擠出名酒之列,卻靠一口老窖池二次翻身。今天酒小胖想來和大家說說「濃香鼻祖 酒中泰鬥」~瀘州老窖大起大落的故事。一、中國第一代酒王瀘州老窖是中國的第一代酒王,曾蟬聯五屆評酒會的中國名酒稱號,也是我國第一個獲得「古窖池遺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國寶單位。
  • 五糧液與茅臺,只差100元?普五漲價兩次,五糧液依然難飛天
    在電商平臺,一瓶第八代經典五糧液通過滿減活動,到手價在1168~1299元之間,同樣低於1399元的終端建議零售價。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市界聯繫了五糧液董秘方面,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在1994年之前,汾酒以產能規模取勝,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連續六年位列行業第一。不過,在名酒價格放開後,「汾老大」選擇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將價格上調之後又主動降了下來,也將「白酒一哥」的位子拱手讓給了五糧液。到1994年,在老廠長王國春的帶領下,五糧液已經提價三次,成功晉升為「白酒一哥」。
  • 我國3座帶美麗的城市,其中一個是酒王的故鄉,景色都非常漂亮
    我國3座帶美麗的城市,其中一個是酒王的故鄉,景色都非常漂亮。首先在最初的城市宜昌市,湖北省宜昌市,已經擁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了,這裡還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還有很多漂亮的風景,然後我們知道的三峽工程從這裡開始的,所以在這裡,當地的水的能源和電力能源非常豐富,這樣他們也有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這也要,南昌市的促進經濟發展,以及宜昌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旅遊城市,非常很多景點,還有外面的電影很不好看。
  • 定位精準、訴求清晰、眼光獨到,「五糧液·緣定晶生」會有怎樣的...
    今年3月18日,五糧液與國際知名品牌施華洛世奇合作,專門針對高端婚宴市場推出的「五糧液·緣定晶生」系列產品正式發布,開啟了「大國濃香」的高端產品戰略,把五糧液的產品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緣定晶生」系列產品上市,五糧液打開高端婚宴市場「特殊通道」 記者從現場獲悉,「五糧液·緣定晶生」系列包括戒指款和天鵝款兩款產品。
  • 啤酒節酒王爭霸賽任光超多次奪冠
    今日19時,第27屆青島國際啤酒節「農商行杯青島啤酒菁英酒王爭霸賽」正式開「哈」,在金沙灘啤酒城內的音樂舞臺處人氣沸騰,來自國內外的20位酒王齊聚擂臺展開角逐。最終,31歲的「七冠王」任光超成功衛冕冠軍,並拿走5萬元冠軍獎金。
  • 中國的「酒王」和「煙王」:一個喝了兩噸茅臺,一個創稅收1400億
    對於名煙名酒我們大多都有些了解,但中國的酒王和煙王你知道是誰嗎?酒王季克良:48年時間喝掉兩噸多茅臺酒1964年,那時候中國茅臺酒廠的年產量僅僅只有220噸,這看似不少,但是按照現在的比例算,那時候的產量僅僅能達到如今產量的5%。
  • 任光超第七次問鼎啤酒節酒王 不到8秒狂喝3斤
    他們摩拳擦掌向酒王發起最後的衝擊。最終,任光超成功衛冕冠軍,拿走3萬元現金大獎,這是他第7次問鼎啤酒節酒王寶座。  從1991年就開始的全球飲酒大賽早就成了青島國際啤酒節一個響噹噹的品牌,青島人愛喝啤酒、能喝啤酒,更愛看高手比賽,今年「榮華被動房杯」全球飲酒大賽,在嶗山會場激情廣場的中心舞臺夜夜嗨戰!
  • 上次是涪陵榨菜,這次是五糧液,臺灣電視節目又鬧笑話了
    當話題提及第八代五糧液漲價以及五糧液股價表現優於貴州茅臺時,主持人提問:為何經濟不景氣,酒反而大幅漲價,有節目嘉賓解讀稱:「酒類產品跟景氣是顛倒的,人越不景氣,酒賣越好,因為你心情不好,你要喝一點酒,開心一下,所以是顛倒的」。此番言論一出,再度笑噴網友。
  • 世界各國紅酒酒王
    「酒王」。 一、法國:帕圖斯與羅曼尼•康帝 波爾多和勃艮第,是法國乃至世界最為著名的兩大產區,它們各自擁有著稱熬於世界的「酒王」。在波爾多,拉菲落了選,酒王之位歸於帕圖斯。帕圖斯精雕細琢,平均年產量不到30000瓶,不及拉菲的1/6。該酒莊十分重視品質,只選用最好的葡萄酒,在某些不好的年份,如1991年,甚至停產,帕圖斯對品質的追求可見一斑。
  • 中國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交稅1400億,一個品酒喝了2噸茅臺
    在過去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在國內曾經有兩位傳奇人物,一生傳奇與菸酒相關,他們一位被譽為煙王,一位被譽為酒王,幾十年的傳奇故事,至今仍為人贊道。  季克良:他可能是全中國喝茅臺最多的人  說到在國內最出名的酒是酒,不用多說,都知道是貴州的茅臺酒,現如今提到茅臺,都知道它市值過萬億,茅臺酒更是在市面上一瓶難求,價格也是是節節高升。
  • 五糧液10億出口訂單創紀錄 韓國將成為其最大海外市場
    據華夏酒報報導,2018年11月1日,五糧液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與韓國菲德利斯集團旗下菲德利斯餐飲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協議,五糧液集團將向韓國出口包括「普五」、「本色原酒」、「火爆」、「友酒」、「中華」在內的19款產品。其中,普五5萬箱,本色原酒15萬箱。 這是迄今為止,五糧液出口數額最大的一筆合同。出口數量超過120萬瓶;出口總金額接近10億元。
  • 中國白酒界的3大「隱形酒王」,杜拜土豪:只能看看!喝不起
    導語:中國白酒界的3大「隱形酒王」,杜拜土豪:只能看看!喝不起中國的白酒,種類非常的多,並且價格那也是相差巨大,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會感覺到,經常能買了喝的白酒,喝了之後會覺得頭暈噁心,身體非常的不舒服。比較好的白酒吧。價格卻不允許我們天天買來喝。
  • 歌濃酒莊為何被譽為「澳洲新酒王」?背後四大硬核實力首次解密
    2019年3月,張裕旗下歌濃酒莊在成都春糖期間「澳洲新酒王——2019成都春季糖酒會歌濃酒莊大師班」,成為春糖的焦點活動之一。自從2018年1月18日,張裕公司斥資1億餘元人民幣(2060.5萬澳幣)收購澳大利亞歌濃酒莊(Kilikanoon)80%的股權後,歌濃酒莊就一直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
  • 五糧液2019年劍指500億目標 春節旺季提前暖場
    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在去年1218大會上曾透露,2018年上市公司銷售收入將突破400億元,2019年則劍指500億元。業內人士指出,隨著6月新版五糧液的推出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進,2019年五糧液將有望提前實現500億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