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創建先進單位。花果山位於江蘇連雲港南雲臺山中麓,《西遊記》裡描述的花果山美猴王水簾洞以及神話中女媧補天遺留下來的媧遺石等種種神話和民間傳說,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的景觀風貌。花果山風景區千百年來的古建築、古遺址、古石刻、及歷代文人墨客的遊蹤手跡遍布山中。
門票參考:90元
所在地/隸屬: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鬱林路5號
開放時間:07:00~16:30
適宜季節:四季
建議遊玩時間:1天
旅遊景區級別:2016年(5A)
地質公園級別:國家級(2019年第九批)正名
基本介紹
花果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南雲臺山中麓,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國特色生態文化旅遊勝地」、「美麗中國十佳海洋旅遊目的地」、「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中國最美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等多項榮譽稱號。2014年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 的命名的資格,2019年9月正式批覆和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花果山景區面積75.39平方公裡,層巒疊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蘇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峭壁懸崖,巍峨壯觀。
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所描述的「孫大聖老家」而著稱於世,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和「海內四大靈山之一」美譽,集山石、海景、古蹟、神話於一身,具有很高的觀賞、遊覽和歷史科學研究價值,它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秀美的自然景觀令遊人讚嘆不已。
花果山的人文景觀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十分厚重,千百年來的古建築、古遺址、古石刻、以及歷代文人墨客的遊蹤手跡遍步山中,種種神話和民間傳說,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的景觀風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讓人遐想。
花果山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記有植物種類1700餘種,其中藥物資源就有1190種,金鑲玉竹、古銀杏等都是省內罕見、國內少有的樹種和水簾洞,棲身之、唐僧崖、古樹名木,是江蘇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資源庫,每年吸引了國內許多高校、科研單位、專家學者來此考察研究。
景點景觀
遊覽花果山四季皆宜,春來鳥語花香、夏日飛瀑急湍、秋季風景如畫、冬日銀裝素裹。晴遊花果山,登山遠望、日出海上、大海茫茫、風帆點點、身臨其境、使人頓覺「恍疑身世出塵寰」;雨登花果山、雲山霧海、如入畫圖,如臨仙境。濃鬱的自然風光與燦爛的歷史文化,奇異的山水特色與多彩的神話傳說,加上古典名著《西遊記》的精彩描繪,使花果山充滿了神奇的魅力。
花果山山門
花果山山門是由四隻石雕雄獅把守,正門上首為孫悟空的頭像,北門上首為唐僧師徒四人西方取經的浮雕。廣場四周有石猴,是花果山的迎賓猴,原數108隻,暗寓36天罡、72地煞之數,誰知完工一數,卻多出了一隻,共有109隻。山門背面的匾額上書寫的「東勝神州」這四個字,是由中國書法協會代主席沈鵬先生題寫。
水簾洞
水簾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點。這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老家水簾洞的原型。早在《西遊記》成書之前,水簾洞已名聞遐邇。在明顧乾的《雲臺三十六景》以及張朝瑞等人的遊記和各類方志文獻中已有詳盡生動的描述。洞門前,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海州知州王同的「高山流水」題刻,還有「神泉普潤」、「靈泉」等勒石。正如《西遊記》所寫:「一派白虹起,千尋雷浪飛。······潺湲名瀑布,眞似掛簾帷」。
三元宮
三元宮處於花果山三元宮建築群的中心,雕梁畫棟,殿宇森羅。據載,它發跡於唐,重建於宋,敕賜和擴建於明,香火兩萬家,後又多次修葺於清。1938年遭日軍轟炸,翌年日寇搜山時被焚。「文革」後,依明朝的建築風格逐步修復,現已形成以海寧禪寺為主體的廟宇群。當今的山門和「敕賜護國三元宮」門額,是明代遺物。三元宮正門右面那棵古柏,是宋代留存,而院內的兩棵銀杏樹,都過一千一百年了。清康熙大帝,對雲臺山鎮淮入海的氣度,大為讚嘆。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下江南返京途中,特地派他的貼身太監五哥來雲臺山進廟上香,並將他手書的匾額「遙鎮洪流」賜給三元宮。當時雲臺山尚未與大陸相連,還屹立於碧海之中,後因黃河改道造成的淤積,漸與陸地相接。
玉皇閣
玉皇閣原為玉皇宮,道教宮觀,石匾仍在。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之前,已是三元宮建築群中最高的廟宇建築。它與前殿、大殿、團圓宮一樣,皆依山而建,在一條子午線上。1992年在原址建玉皇閣,是一座接近花果山極頂、高24米的三層六角亭閣,常被霞光雲霧纏繞。立於玉皇宮上,可俯視水簾洞、三元宮、南天門、孔雀溝。
迎曙亭
據《雲臺補遺》記載,唐建「望日樓」,後倒塌。明萬曆年間,在原址建「海曙樓」。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捐資重修,親題「海曙樓」於門額,撰.並書聯於門側:「曙色正平分,聽萬籟無聲,已覺人來天上;樓光開四面,看一輪初上,始知身在日邊」。公元1986年,在海曙樓遺址,修建了「迎曙亭」,這是罕見的大型全石結構的亭子。
「神」字王
從怪石園東部唐僧崖向南有一條石板路,通往眺望「神」字王的最佳方位——觀神臺,路旁邊的崖壁上有若干名家書寫的字體不一、大小各異、風韻不同的「神」字摩崖石刻,一路「神」味十足,叫做「神路」。大石崖上有一個很大的「神」字,叫做神字王。字長39.4米,寬15.8米,深0.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漢字摩崖石刻。1996年入選吉尼斯世界記錄。「神」字王可遠眺也可近觀。
阿育王塔
海清寺阿育王塔,是蘇北地區現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寶塔。據建塔時嵌在塔內壁上的碑文記載,此地原先曾建過一座塔,在唐代時號稱全國第二。阿育王塔自古就是雲臺山的一個主要景點,明代叫「古塔穿雲」,清代叫「塔影團圓」。它的特點有五:一是歷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經歷過郯城1668年8.5級大地震的洗禮,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壯麗,再經山光水色的映衫,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遊客有參與的機會;五是有動人的神話傳說,倍增遊興。
七十二洞
花果山上洞穴特多,總稱「七十二洞」,乃是若干萬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形成的奇觀。除了海天洞,著名的還有二仙洞、萬佛洞、朝陽洞、嘯雲洞、華嚴洞、蓮花洞等。《西遊記》第三回,描寫花果山間的七十二洞妖魔,盡皆歸順猴王,並在花果山保衛戰中充當先鋒。
花果山石
天然碑是花果山中最大的一塊古代摩崖石刻,石刻上的內容是明朝海州知州唐伯元寫的一篇《遊青峰記》。因他率領邀覽花果山的貢生中有一位名叫顧乾的,是《雲臺山志》、《雲臺三十六景詩》的作者,他恰好要赴京,唐伯元便寫好了這篇遊記送給他,並刻於「朝陽庵右」,即現今的天然碑上。
大聖佛
大聖佛是在自然石的基礎上,鑿刻而成的孫大聖頭像,供孫大聖的信仰者祭祀。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回真經,功德圓滿,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地位已遠遠高於觀音菩薩。鬥戰勝佛,顧名思義是好鬥善鬥,而且是凡鬥必勝。在人們心目中,孫悟空就是正義的象徵,智慧的象徵。每年臺灣地區和東南亞各國,都有很多進香團到花果山來朝拜孫大聖。
怪石園
千萬年前,花果山經歷了一次大的地殼運動,許多山峰崩裂,亂石滾到了山坡上。經過日曬夜露風霜雨雪的磨練,終於形成了許許多多的怪石,而令人稱奇的是,這許多怪石又能和《西遊記》神奇地聯繫起來。例如,頭上打三下的猴子拜師,翻掌壓住猴王的佛手,鬥變試禪心的四聖佛像,伏渡通天河的千年老黿,還有哮天犬、上山虎、白骨精、拜月兔等等。
玉女峰
花果山玉女峰,海拔624.4米,江蘇省最高峰。《雲臺補遺》云:「雙峰聳立,東曰『清風』,西曰『玉女』,為雲臺主峰。」玉女是《西遊記》所描繪的天宮裡的人物,曾為情愛下凡;第三十回還說花果山「上連玉女洗頭盆」。如今在山南東磊,可看到關於玉女洗頭盆的遺蹟和石刻。傳說,雲霧縹緲之際,花果山巓顯現出玉女身姿,娉婷婀娜,妙曼神奇。
九龍橋
九龍橋是因為山上有九條山澗像九條舞動著的龍,從四面八方匯集於橋下而得名。那時候百姓都相信龍是神,一些香客就在此橋小憩一刻,來沾一點龍的壽氣,再進山求佛,保全家萬事平安,因此九龍橋又叫萬壽橋。傳說花果山上原來有十條龍,九條龍在山裡面住著,為了防止外族侵犯,便派了一條本事最大的禿龍到東面的山頭守衛。現今山東莊還有禿龍山,那龍山上還有兩個對穿的山泉就是傳說中的龍耳。我們可以在橋上往南望,那遠處的村莊便是山東莊。九龍橋畔有一棵千年老銀杏,粗大的枝椏已經擠進了橋身,橋上橋下布滿樹蔭,給遊客提供了休息納涼的理想場所。
墨香小徑
墨香小徑是一處天然的藝術碑廊,融自然美與藝術美於一體,別具一格,堪為國內一絕。在一塊塊自然山石上,鐫刻著當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因名「墨香小徑」。踏入這條小徑,便會為104塊天然石上的書法瑰寶所陶醉。字因石愈顯其秀,石因字更顯其神。真草隸篆,形體各異;顏肌柳骨,風韻不同。啟功、沈鵬、李苦禪、沙孟海、林散之、武中奇、範曾、舒同、李淑一、蕭嫻、李一氓、郭化若等位大師的真跡,為勝境錦上添花。
毛公碑
毛澤東在1953年、1955年和1956年,曾經三次與江蘇省、市領導人談及花果山在江蘇新海連市(1961年改稱連雲港市)。1958年,時任團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來江蘇視察,臨行前,毛主席特意囑咐他:「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雲臺山」,要他到花果山看看。後人便用毛主席的原話從其手跡集字,鐫刻成如此氣勢雄偉的摩崖石刻。
瑤池
瑤池是古老神話中西王母的仙宮,孫悟空就是在這裡大鬧蟠桃宴,由此施展起他的渾身解數,演繹出驚天動地的《西遊記》故事。瑤池畔有蟠桃園、金瑪瑙板慄園、天宮酒會諸景。
猴苑
花果山玉女峰茂盛的樹林中,生活著300多隻活潑可愛的獼猴。具有野性的獼猴在夏日的花果山上繁衍生息,與慕名前來的遊客和諧共處,過著無憂無慮地生活,自行覓食、繁衍。它們成為一道有趣的景觀,也為花果山增添了靈氣,尤其重要的是,這裡存在一個健全的猴王國,您只要仔細的觀察,一定能體悟到其間的等級尊卑和家庭親緣,甚至迷離複雜的動物世界裡的社會關聯。
多寶佛塔
據史書記載,多寶佛塔建於明代,但是,塔建成不久後倒塌。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原塔基平臺才重見天日。經開掘塔心石室,發現有鎏金銅像及大批古錢幣。
現今的塔仿南唐風格,於1995年重建。塔體石雕,實心,長柄鈴型,高12.77米,九級八面。塔身周圍有石雕佛像64尊,玲瓏精緻,栩栩如生,風韻各異,神採紛呈,是步遊者必賞之景。
飛來石
飛來石又叫觀日峰,傳說是孫悟空出生時炸裂的那一半石卵飛落於此。遠處閃閃發光的是一方方鹽田,越過鹽田便是萬頃碧海。在這裡,還能看到兩個極致的景觀:雲臺鋪海、海上日出。
惠心泉
禪院的門前有一口惠心泉,惠心泉一井兩眼,有珠聯璧合、心心相印的意思。泉水甘甜,用惠心泉的泉水來衝泡花果山雲霧茶,色汁綠潤,清新味美,是花果山茶道中的雙絕。
金鑲玉竹
花果山金鑲玉竹為竹中珍品,其珍奇處在那嫩黃色的竹竿上,於每節生枝葉處都天生成一道碧綠色的淺溝,位置節節交錯。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條上鑲嵌著塊塊碧玉,清雅可愛,故古海州志中稱其為「金鑲碧嵌竹」。
花果山上的金鑲玉竹分布較廣,生長旺盛,以花果山最多,而緊靠三元宮的屏竹禪院一帶尤為繁茂。因此,1993年6月,中國發行一套《竹子》特種郵票時,特將雲臺山金鑲玉竹列於4枚中的第2枚。金鑲玉竹郵票碑便也豎到了去屏竹禪院的路口,成了花果山特有一景。
雲海
陽光下大片雲海如飄蕩的棉絮,上下翻湧,山巒被浩渺的雲海淹沒,汪洋一片,似海非海,把花果山的景色裹得忽隱忽現,宛若仙境,雲海將這座《西遊記》中描寫的「仙山」裝扮得格外迷人,讓遊客驚嘆不已。
屏竹禪院
屏竹禪院因竹如屏而得名,是三元宮建築群中最為清幽的處所。明代萬曆年間山陽人謝淳舍家開山時建造,為僧侶修行的地方。1938年日軍搜山時被焚毀。1984年在原址上復建。整個禪院空間不大,卻隱現出較多的古代園藝的營造法式,諸如房舍、亭臺、月門、迴廊、魚池、古木和珍稀的金鑲玉竹呼應,步換景移。可坐望亭,品香茶,看美景,令心神一清。
唐僧崖
唐僧崖,又叫「大佛崖」,是由片麻巖石風化而成的一堵高達數十米的峭壁陡崖。站在三元宮停車場東望,即可見唐僧和孫悟空師徒倆立在崖上的形象:唐僧兩耳垂肩,佛眼微閉,背稍躬,好像正在肅目修行;右旁一天然石猴,似乎在與唐僧耳語。神採逼真,栩栩如生。走到近前,由於崖壁紋理複雜多彩,還可以看到許多奇景點綴其間,有師徒對話、捨身飼虎、獨角鬼王等,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萬佛崖」。
八戒石
八戒石是由一組巨石組成的,像是老豬頭戴僧帽,一隻大耳朵緊貼腮邊垂掛著,嘴巴伸得長長的噘在樹叢裡,不知是在啃樹葉還是在偷吃果子。它鼻子微翹,眼睛眯縫著,又像似在睡覺。雖然八戒石是天然形成,但神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把老豬那貪吃好睡的性格描繪無遺,這很有可能就是吳承恩描寫豬八戒的模特兒。
一線天
八戒石的出口也就是耳朵縫,是花果山又一景點叫一線天。它由兩塊巨石交其首而離其身,可容十幾人站立。在一線天中,仰首上望,天成一線。氣勢之大,石壁之峭,都是國內其他景區的一線天無法比擬的。人行其間,可看到上面露出的一線藍天,白雲匆匆流過,奇險奇趣。在一線天裡鑽洞,道路迴環,處處相通,忽上忽下,忽隱忽現,只聽人語聲,不見人蹤跡,盛夏如秋,涼風自來,暑氣全消。
吳承恩紀念館
吳承恩紀念館原為茶庵,後改為吳承恩紀念館。館內藏有吳承恩的一些生平資料,還有當今世界各地保存下來的《西遊記》的各種版本,以及《西遊記》研究專家和學者的著述,將幾百年來一直沒有定性的《西遊記》中花果山的原型究竟在哪裡的爭論,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計劃要將這裡建成全國《西遊記》研究應用中心,定期召開國際性研討會。
花果山之秋
秋韻裝點下的花果山,就是一幅紅黃綠相間的豐碩秋景天然圖,使人頓覺神清氣爽。秋韻濃濃,氣象萬千。蜿蜒曲折的遊道兩側長滿鬱鬱蔥蔥的植物,高大的楠樹、挺拔秀麗的美人松樹、柔中帶剛的金鑲玉竹等,以不同的神話故事展現著各自的風姿。
袖海苑
袖海苑位於景區海寧禪寺附近,該苑通過對中華傳統文化和連雲港特色文化的研究探索,不斷增強連雲港文化發展活力。袖海苑接待中心是景區重要接待場所和遊客休閒遊覽點,曾接待過國家領導人及重要貴賓。
門票信息
旺季全價票價格:¥90.00
訂票優惠政策
1、兒童票:身高1.4米(含)以下免費,1.4米-18周歲之間購兒童票, 全日制學校學生(本科以內,不含成人院校學生)及低保對象均享受掛牌價五折優惠(需憑有效證件,景區交通另付費)
2、老年票:60-69周歲老人憑有效身份證件享受半價優惠;70周歲以上(含70周歲)憑有效身份證件免費進入景區。
3、現役軍人、傷殘軍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免費進入景區。
實用信息
遊覽路線
上山:
A.全程徒步,不推薦,因為路途估計要3-4小時,而且前半程與公路交織在一起,景色不佳。若有時間和體力,可以嘗試。
B.坐遊覽車到九龍橋,徒步上山,九龍橋以上是景點集中區,體力較好,喜歡爬山的人可以選擇此方式。
C.坐遊覽車直接到頂峰,此方式比較輕鬆,節省時間,下山時就不要再坐車和索道走馬觀花了。
下山:
1.如果A、B兩種方式上山,在峰頂遊覽後,建議可坐遊覽車或索道(索道只能到九龍橋,可轉遊覽車)下山。
2.選擇B方式,又希望遊覽全程的,自九龍橋以下可以步行。
3.選擇C方式上山,一定要步行下山,否則會錯過一部分不錯的景致。至九龍橋後,沒時間或者走不動的,可以坐遊覽車下山。
交通信息
連雲港白塔埠機場:
方案一:乘機場大巴到蘇欣快客站站下,在蘇欣快客站乘坐公交遊1路車到終點站即可。
方案二:乘坐機場大巴到蒼梧小區站下,乘公交遊1路車道終點站即可。
連雲港站,汽車總站下:
方案一:乘BRT——B11路到終點站即可。
方案二:乘坐 遊2路 公交車到終點站即可。
連雲港東站下:
方案一:乘坐B12路到聖湖路下車,再乘坐遊B11路即可。
方案二:在火車東站,向東步行600米至 五羊路公交站臺 乘坐遊6路公交到底站即可
連雲港蘇欣快客站下、客運南站下:
乘坐公交遊1路車到終點站即可。
特別註明:10路公交車只是路過花果山街道辦事處的駐地,離花果山景區售票處尚有兩公裡遠,請大家勿乘錯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