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在浙江諸暨楓橋鎮的街巷,會準時出現一批穿著紅馬甲的巡邏隊伍。這是支在當地大名鼎鼎的隊伍——「紅楓義警」。
「紅楓義警」現有正式成員119名,申請加入的則多達1200多人,「想成為正式成員,需要經過層層考驗。」楓橋派出所教導員吳嘉軍說。
其實,「紅楓義警」的成立很偶然:去年5月,一群熱衷於晚飯後鍛鍊的楓橋群眾,看到派出所民警經常在街巷巡邏很辛苦,於是主動提出幫助民警巡邏。之後,民警因勢利導,把這些群眾「收編」,發展成為現在的「紅楓義警」。
從治安巡邏、法制宣傳到安防教育、糾紛調解、文明勸導、社會關懷,如今的「紅楓義警」已成為當地社會治理的一支「新警力」。
「紅楓義警」只是諸暨創新「楓橋經驗」的一個縮影。
「靠的是人民,為的是百姓」
諸暨位於浙江中北部,1963年,曾因創造「發動和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做法,得到毛澤東同志的親筆指示。此後,「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成為55年來中國政法戰線的一面旗幟。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暨創新「楓橋經驗」大會上指出,要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2013年10月,習近平又作出指示:要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
「老楊調解室」是2010年從公安局退休的楊光照與其他3位退休老人一起建起來的。成立8年來,累計受理各類民間糾紛1800餘起,調解結案1763起,兌現各類協議(經濟)賠償款5600餘萬元,調解成功率達98%,結案率達100%,群眾滿意率100%。如此之高的調解率,老楊說,靠自己的力量,肯定不行,依靠的是群眾的力量。
前不久,楓橋的兩名村民因為交通事故產生糾紛,於是找到「老楊調解室」。由於涉及金錢賠償,老楊從情感角度幾次勸解,雙方還是爭執不下,之後,老楊找來雙方的朋友、民警、調解志願者、律師等,從事實、法律、情感各個角度分析,終於讓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而在去年底,老楊說,同樣是一場交通事故賠償糾紛,他把雙方拉到一起調解,還去找交警中隊和律師等,來回幾趟才把問題徹底解決。
目前,老楊的調解志願者團隊成員有100多人。「老楊調解室」也變成了「老楊調解中心」,形成了社區民警、特邀調解員、志願者一起聯動的調解組織。在楓橋,「有事找老楊」也成為當地群眾的口頭禪。
在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徐良平看來,「楓橋經驗」走的就是群眾路線,「靠的是人民,為的是百姓」。
目前,諸暨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有728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2232家,參加人數達28萬餘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8.8%。
「楓橋大媽」「紅楓義警」「藍天救援」「詹大姐幫忙團」「愛心螞蟻志願服務社」「鄉賢參事會、議事會」等一大批社會組織成為諸暨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
「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
「村口路燈不亮,走路很不方便」「路口有人設攤,圍觀人員較多,請儘快處理」……走進楓橋鎮綜合指揮中心,一條條信息跳躍在中心大屏幕上,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現在楓橋人生活中發現的點滴信息、問題都可以反饋在這個平臺上。
信息的背後,是諸暨依託網際網路建起的社會綜治、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基層治理四平臺」。
中心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綜合指揮中心是這個平臺的「大腦」,負責信息收集、分流交辦、執行處置、日常督辦、信息反饋、督察考核,實現「受理、執行、督辦、考核」閉環管理,事項辦結原則上要求「即事即辦」,對疑難複雜事項最多不超過7個工作日。「平臺上,一盞盞亮著的燈則提醒未辦結的事項,要求儘快完結。」
2008年,為進一步推進基層治理轉型,諸暨開始探索基層治理的網格化管理。2017年,整合原來鄉鎮設立的「七站八所」「七網八網」,將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國土資源、環保、建設、人力社保、司法等7個部門的服務管理職權和人員全部納入鄉鎮屬地管理,鄉鎮機關幹部、站所人員下沉網格。
目前,全市共有網格1203個、網格員2148名,工作內容涵蓋了矛盾化解、公共安全、違法監管等100餘個具體事項。2017年以來,各網格累計採集的信息達52萬餘條次,事件按時辦結率達99.6%。
「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小區域激發了大活力。」諸暨市委政法委一位幹部說。
「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核心要義
迄今,諸暨已連續13年被命名為「平安縣市」,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6%以上。
徐良平認為,55年來,「楓橋經驗」歷久彌新,從「盆景」變為「風景」,始終堅持的就是「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的核心要義。
近年來,諸暨主動適應新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社會治理的有效性。諸暨以善治為目標,廣泛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共治,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新模式。以群眾自治為主體,破解「村務行政化、幹部說了算、群眾靠邊站」村級管理頑疾;通過「五議兩公開」,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在全市551個行政村(居、社區)全面制訂村規民約、社區公約;要求村兩委幹部以及廣大黨員帶頭承諾,持續強化「三資」管理零違規、「四不」承諾零違背、「四違」零容忍、村級工程零投訴和村級公務零招待,「從源頭上斬斷利益鏈,讓群眾明白、讓村幹部清白」。
與此同時,諸暨實施政府法律顧問制度,邀請律師參與重大決策制定、房屋徵收、農村土地流轉等,通過「政民e線」「1963法潤」、民生微信等,實現網民留言「兩小時網上回應,24小時限時辦理」和民生類網帖100%回復,打造「24小時不下班的網上政府」。
據悉,「網上立案、在線調解」的「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自今年1月建立至今,通過平臺上線的矛盾糾紛5365件,結案4623件,調解成功2981件。
目前,諸暨已建立了包括13大專業調解機構、742家調解組織、3536名人民調解員的大調解體系;形成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多層次、社會化、全覆蓋」大調解格局。據統計,近5年,全市人民調解組織受理矛盾糾紛近7萬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