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山,舊名亭山,又名鳳臺山。位於縣城西北25公裡的群山之中。海撥240米。《太平寰宇記》載:「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雞籠登是山,因化為石,今山有石狀如雞籠,因名。」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
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門」、「一線天」、「溶巖洞」、「百歲缺」諸景點。相傳,東漢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後人為之興殿名「三清殿」。奉為三毛祖師,塑像供於殿中,殿內兩旁為十八羅漢。內懸大鐘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徑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眾前往朝山山拜佛,絡繹不絕,故有「江北小九華」之稱。
歷代有許多詩人都留有題詠。其中:李白《歷陽壯士勤將軍名界齊歌》詩曰:「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江山憂鬱盤,龍虎秘光採。蓄洩數千載,風云何。特生勤將軍,神力百夫倍。
唐許渾《題勤尊師歷陽山居》詩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潛識子房心。蒼鷹出塞邊塵靜,白鶴還鄉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藥氣,晚攜棋局帶松蔭。雞籠山上去多處,自屬斤黃精不可尋。」朱元璋《登雞籠山》詩曰:「罷獵西山坐擁旗,一山出地萬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撐著老天天自知。」
唐初,山上山下,寺廟甚多。後歷經兵亂,原有建築被毀較多。建國後,尚存寺廟37間,內供大小佛像百餘尊,有僧數十眾。「文化大革命」中,寺廟及佛像均被毀。1978年後,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將山麓至山頂道路,用石條重鋪,並加鋼管欄杆。鳳林禪寺,亦修葺一新,內塑佛像七尊。現存有《鳳林禪寺碑記》碑刻一塊,每年接待來山香客遊人甚多。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雞籠山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雞籠山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雞籠山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雞籠山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雞籠山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雞籠山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雞籠山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雞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