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維吾爾語義譯為「寶玉石集中的地方」。這稱謂名實相符,因為喀什寶玉石屬崑崙玉、和田玉同一脈系,其品質和種類亦蜚聲四海。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濃鬱的西域文化,淳樸的民情風俗,伴隨著絲綢之路的興起,歷來又被世人譽之為「絲路明珠。喀什位於新疆西南部,東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西部和西南部分分別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總面積16.2平方公裡,喀什是南疆重鎮,距烏魯木齊市1473公裡。喀什系「喀什噶爾」的簡稱。喀什古時稱「疏勒」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朝初期它屬於匈奴的僮僕都尉管轄。公元前期2世紀下半期,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始歸附西漢政權。公元1世紀時期,這裡是班超經過西域的大本營。隋未唐初則經常輸賦予西突厥汗國。唐太宗以後,這裡為唐朝政府的重要軍事據點。當時的安西四鎮,其中這一即為喀什噶爾。成吉思汗西徵後,屬察合臺太子的封地。清乾隆時期這兒是清政府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的駐地。喀什地區人口300多萬。維吾兒佔91.7%;漢族佔6.1%;其它民族佔2.2%。
艾提尕提清真寺
位置:喀什市中心
艾提尕提清真寺是一座規模宏大的伊斯蘭教建築物,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公元1442年,喀什噶爾的統治者沙克斯蘭米爾扎首先在這裡修建一所清真寺,用來祈祝禱他的親友們的亡靈。後來又經過歷代多次擴建和修繕,成了現在的形式和規模。該寺由禮拜堂教經堂、門樓、水池和其它一些建築物組成.清真寺的正殿長160多米,進深16米.廊簷十分寬敞,有100多根雕花木柱支撐,頂棚上面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繪的花卉圖案.正殿正中牆上開了一個深龕,龕內放置一個有臺階的寶座.禮拜時,大毛拉就站在龕內領經,禮拜五「古爾邦節」,大毛拉站在臺階上宣教.教徒們進殿後.依次排列先殿內,後殿外,面向西做禮拜.每當伊斯蘭的盛大節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到來時,清真寺前的廣場成了維吾爾群眾盡情歡樂的地方.身著節日盛裝的維吾爾族男青年,隨著歡快的鼓樂聲,跳起熱情奔放的"薩瑪"舞,場景十分壯觀.
阿巴克霍加墓
位置:座落在喀什市東北郊5公裡處的浩罕村
阿巴克霍加墓又名香妃墓,佔地面積30畝,始建於公元1640年前後,距今已350年,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式古老的陵墓建築.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墓由門樓、小禮拜寺、大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5部分組成.主墓室在陵園東部,是這處建築群的主體建築,造型宏偉壯觀,風格莊嚴華麗,為整個建築群之冠,也是新疆最為宏大精美的陵墓.主墓為方體圓頂,橫長36米,縱深29米,通高27米.墓室四周的牆上,由綠色硫璃磚貼面,間以黃藍二色瓷磚鑲嵌,瓷磚表面繪有彩色圖案,還有阿拉伯文警句。墓室內的墓臺上,排列著大小不等的58個墳丘,埋葬著阿帕霍加五代共72人。阿帕霍加墓是我國古代維吾爾族建築藝術的典範。
喀什星期日大巴扎
南疆的巴扎(集市)是南疆農村和城鎮傳統的貿易活動,每周有固定的日期和固定的市場進行交。每當集日,農民趕著毛驢車,將自己的牲畜、農副產品經集市出售,再購進自己需要日用百貨和食品。較大的巴扎,都專門闢有牲畜、農具、布匹、花帽、乾果、工藝品、手工藝品等專業市場。各種花帽、樂器、小刀、小飾、小玩物、小皮件、小用具等,樣樣齊備。喀什市的大巴扎和出售現代化日用品的「香港巴扎」,除有當地和內地的日用百貨外,還有美國、日本、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外來貨。每次巴扎日都有成千上萬人趕集,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石頭城
位置: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城北側,
石頭城是新疆境內古道上一個著名的古城遺址。城堡建在高丘上,形勢極為險峻。城外建有多層或斷或續的城垣,隔牆之之間石丘重疊,亂石成堆,構成獨特的石頭城風光。漢代時,這一裡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的王城。唐朝統一西域後,這裡設有蔥嶺守捉所。元朝初期,大興土木擴建城廓,舊的石頭城換了新顏。光緒28年,清庭在此建立薄犁廳,對舊城保進行了維修和增補。爾的雄奇曠涼。
喬弋裡峰和慕士塔格冰山
喬弋裡峰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位於東經76°31'57",,北緯35°52『55「的中國和巴基斯坦所轄的庫什米爾交界處,也是中巴邊界的分水嶺。從1856年起,人們便開始攀登和考察這座山峰。經過了近100年的努力,終於在1954年7月31日由義大利著名地質學家捷茲奧率領兩名登山隊員,沿著喬弋裡峰東南的阿布魯齊山脊第一個成功地登上了頂峰。慕士塔格冰山號稱「冰山之父」。它終年積雪山體龐大,雄偉壯觀。海拔7546米,位於東經75°07』04」,北緯38°16』38」,是帕米爾高原的第三高峰,是中國登山運動的搖籃。1956年中蘇聯合登山隊首次登頂成功並乘勝徵服了公格爾九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