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攝影:莫國良
大家都知道,甘肅是現今網紅旅遊必打卡之地。甘肅省轄區內,幾乎囊括了國內具有的地理風貌人情。她不僅有雪域、草原、高山森林、沙漠戈壁,更多的還有鄉土人情,人文歷史等等也是堪稱一絕,由此形成了現今的網紅打卡之地。
然而,作為甘肅省的省會城市蘭州,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是一座沒有旅遊看點的城市。其實不然,蘭州不僅有海拔1500米高原的黃河穿城而過的壯美景色,細品蘭州這座城市人文歷史,風土人情更會是錦上添花,她更會像是蘭州當地的特色菜餚「手撕羊肉(大鍋煮全羊)」那樣,吃起來品味無窮。
那麼,為什麼要說蘭州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是一朵豔麗的奇葩呢?或許就要從蘭州她所處的位置說起。打開地圖冊,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蘭州就是古代絲綢之路以及河西走廊起始點。以蘭州為中心,她東臨華夏祖先軒轅伏羲的發祥地黃土高原;北上不遠就是蒙古高原;南下直達青藏高原;往西通過河西走廊可直達中國古代的西域。如此的地理位置,直接薈萃了周邊的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由此她就形成了獨特的民情、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的風貌。細品蘭州這座城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蘭州就是中華各主要民族的大熔爐;城市中的每一座古老建築、景點景觀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無不反映了56個華夏民族交融的過程。各民族的分布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或許這就是蘭州這座城市的最大看點。
上述鋪墊了這麼多的文字,筆者無非就是想說明,作為蘭州城市的一張旅遊名片「白塔山」景區,就是蘭州這座城市特色的縮影,細品她的每一處景觀都彰顯著各民族交融狀態。或許也就是這個白塔山的景區範圍內,蘊藏了整個的蘭州市的文化底蘊。
白塔山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勢起伏,雖說只有200米的相對高度,但卻有著「拱抱金城」的雄姿。縱觀整個景區的建築觀光點,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景區內,幾乎是滲透了華夏民族的宗教信仰建築,五味雜陳嘆為觀止。
白塔山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勢起伏,雖說只有200米的相對高度,但卻有著「拱抱金城」之雄姿。縱觀整個景區的建築觀光點,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景區內,幾乎是滲透了華夏民族的宗教信仰建築,景色五味雜陳嘆為觀止。
從白塔山景區的遊覽布置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整個的白塔山三臺建築群,白塔是主峰,山勢陡峭,其餘的古代建築有「風林香嫋」牌坊、羅漢殿、三宮殿、碑林、迎旭客閣、鄰水清真寺以及當地黃土高原民居等等。
最為驚嘆的是白塔山最高峰的建於元代白塔喇嘛寺,除了那個圓形白塔之外的喇嘛元素之外,其餘的都是成了具有中原的嚴華宗派元素的佛教殿堂,飛簷的尖角處都是雕刻著象徵中華龍的形象。
白塔山景區的布局,有很大的一部分景觀都是體現了這個城市對宗教信仰的觀念。象徵著佛理的白塔寺處在最高端,而當地民眾最為喜愛的伊斯蘭教清真寺卻是建立在黃河的清水河邊。山的中間有恰是鑲嵌著許多,道家、儒家、釋家元素的建築。由此也可以看出宗教,民族的融合程度,反映了蘭州這個城市的各民族大熔爐的特有風土人情風貌。
站在山頂上的觀河臺上,放眼望去黃河呈東西向穿城而過,猶如一條黃絲巾帶系在城市的中間,飄飄然劃城而過。河的對岸,如今是高樓聳立,喧囂的城市氣息無不時地彰顯著這座城市的包容性。
白塔上的秋天也是醉美的。秋色濃濃中,穿梭在白塔山上的棧道上,也別有一番別樣的風騷。上下峰坡層層峰巒之間,秋色的紅、黃、綠相間的灌木林,浸染了蘭州八景之一的「白塔層巒」,情意濃濃給人有一種金色年華美的享受。
遊覽完了白塔山,沿著棧道穿過橫跨黃河第一橋之稱的中山橋。站在黃河南岸,舉目北望,黃河鐵橋,白塔山公園建築群,白塔寺渾然一體,盡收眼底,盡顯了園林建築師們的獨具匠心,會讓人留戀。
這就是西北重鎮的明珠蘭州。她有著既不張揚,也不羞澀的性格。她就是蘭州當地的特色菜餚「手撕羊肉(大鍋煮全羊)」那樣,吃起來品味無窮;她更是有著博大的母親胸懷,接納著來自華夏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形成了她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這就是蘭州。
1、河西走廊遊之一,感受於蘭州母親黃河堤壩上的風採;
2、河西走廊遊之二,細品甘肅蘭州市內旅遊名片,白塔山(寺);
3、河西走廊遊之三,再上秋冬之際的甘肅張掖七彩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