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在這個沒有空調只有小電風扇的房間裡,逆風の翼已經盯著手機三個多小時了。他並非是一個單純的「低頭族」,而是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在著迷WIKI上,他有一個響噹噹的稱號——平民大神。被各大遊戲平臺轉載、近千萬用戶膜拜的《保衛蘿蔔3》攻略《全服巔峰紀錄!糖果賽860萬攻略》就出自他手。
熱衷於攻略產出的大神似乎都有一種瘋狂的執著,《保衛蘿蔔3》全國大賽前三的大神多啦Z夢曾用20個小時的時間去完成一篇攻略,參加過需要連續操作2個多小時的比賽。他們不僅熱愛遊戲,更樂於分享、交流關於遊戲玩法的經驗和技巧。
在著迷上,像這樣的遊戲平民大神有20000多個,而在他們身邊,1000多萬熱愛遊戲的活躍用戶也不斷輸出著相關評論與參考內容。據悉,著迷WIKI玩家的貢獻內容已經達到了整體內容的83%。當泛遊戲服務平臺成為用戶們因忠於內心興趣而聚合的平臺,其結果就是優質內容源源不斷地產出,而隨之而來的,則是更多的「吃瓜群眾」與蘊含其中的「大神種子」。這種滾雪球的效應所創造的用戶價值也正是騰訊、網易等大廠選擇與著迷合作的根本原因。
興趣聚合用戶大數據 支撐遊戲發展
怎樣的平臺才能留住用戶,又刺激用戶長期駐站產出內容?
對普通用戶而言,一個包含新聞資訊、編輯攻略、玩家UGC、玩家評論、遊戲視頻的內容聚合平臺就能滿足基本需求。但遊戲大神們的眼光則更挑剔。他們關注某一個平臺,是因為這裡懂他;他們常駐這個平臺,是因為這裡能「滋養」他——不論是興趣的滿足,還是對其「成就」的尊重。來自一個次元的迷友們在著迷WIKI上共鳴、欣賞、支持,針對遊戲的任何話題都可衍生為相關主題由夥伴們填充詳實。隨著開枝散葉式的增長積累,優質的內容逐漸沉澱,極富活性的用戶生態自成一體。
在這個過程中,對用戶的理解和鼓舞就顯得格外重要。說回《保衛蘿蔔》,對普通玩家而言,用戶通常選擇在碎片時間隨便玩幾把,就算被難關卡住,刪掉遊戲就可以了。然而即便是這種休閒遊戲,依然有一大波忠粉用戶。
著迷上的兩萬名核心貢獻者們苛刻地在每關打出高分,認真整理通關攻略。「被看到,被肯定」是認真做作業的玩家們最希望得到的成績。而就手遊圈而言,著迷網的用戶流量穩居頭號交椅,他們產出的優質內容,實實在在地被推送到著迷網首頁,也被推送到與著迷合作的資訊平臺與用戶社區。在這樣的氛圍下,60%的WIKI玩家希望成為攻略達人。
對遊戲圈而言,用戶價值的輸出,遠不止於內容。
在著迷泛遊戲服務平臺的運營過程中,長期不斷地獲取著玩家的海量數據。著迷最近的對外數據顯示,其日均PV已超過1500萬。從遊戲體驗者到成為遊戲內容、價值提供者,用戶的每一次瀏覽足跡、評論互動或原創文章,都成為大數據的珍貴參考因子。而由這些用戶產生的大數據能準確指引著迷平臺在遊戲的相關主題裡找到最能激發用戶興趣的話題,而對廠商而言,這些大數據對其同樣能起到協同效應,延長遊戲的生命周期。
珍視用戶趣味滋養泛遊戲文化普及
早在《保衛蘿蔔3》推出前,《保衛蘿蔔》《保衛蘿蔔2》就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可以說,即使沒有玩過這款遊戲,也鮮有人不知道《保衛蘿蔔》的名字。不置可否的是,《保衛蘿蔔》已自成IP。
著迷網絡很早便建立了《保衛蘿蔔》《保衛蘿蔔2》的遊戲專區,期間通過忠實用戶產出了大量的攻略詳解,最終實現了流量日均過千萬,聚集起蘿蔔粉絲百萬人。同時,著迷平臺為新手玩家提供更詳細的製作人物精選、技能詳解以及新手引導,進一步拉動了新玩家對這款遊戲及「蘿蔔IP」的熱情。《保衛蘿蔔3》上線後,著迷特別運營了微信公眾號「蘿蔔禮包菌」,配合WIKI內容的推送並發放用戶遊戲禮包,迅速吸引粉絲十萬餘人。
在遊戲基礎之上,著迷還自製了《掌中妙計》《玩命點擊》《遊戲烏託邦》等視頻節目。這些PGC依託對用戶興趣的精準把控,源於遊戲又高於遊戲,充分滿足了「蘿蔔迷」的趣味要求,總播放量很快就達到千萬。
這種依託用戶興趣,迅速反饋為內容產品的能力,基於著迷對用戶興趣的準確把控,也基於著迷對泛遊戲文化的普及和尊重。
在遊戲市場的人口紅利逐步削減後,遊戲廠商獲取用戶的成本過高。在《保衛蘿蔔》與著迷合作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當每一個遊戲用戶因對其興趣的尊重而突破了「消磨時間」的過客身份,遊戲之上趣味之下,用戶價值被挖掘得越深,對廠商而言就越能擴大其泛娛樂價值,蓬勃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