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80年代初,人們大都看過電影《愛情與遺產》,印象極為深刻,一個美好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腦海裡,這就是電影中的女主角韓莎莎。韓月喬在這部影片中飾演韓莎莎,第一觸「電」,第一登上銀幕,第一次圓滿完成角色的演繹,成為一代女明星。圖為《哈爾濱銀幕》雜誌封面,韓月喬的亮麗風姿。
由於她的表演大獲成功,《愛情與遺產》成了西影廠當年最賺錢的一部影片。以至於後來,觀眾瘋狂地喜歡上了韓月喬,見到她的人,都會用「莎莎」、「莎莎同志」這樣的暱稱親切地稱呼她。韓月喬成為了那個時代審美的偏好。圖為《電影世界》雜誌封面上的韓月喬。
1957年出生的韓月喬,特別能適應集體生活,這似乎是承襲了父母的軍旅情結。因為家裡孩子多,弟弟妹妹中還有對雙胞胎,母親沒有更多的精力,只好把2歲半的韓月喬送進部隊大院的幼兒園。圖為《山城電影》雜誌封面,韓月喬的亮麗風姿。
幼兒園的生活快要結束時,她還不夠年齡上學,就在大院裡四處玩,偶然發現少年體操隊統一穿著藍色制服正在訓練,她便每天偷偷站在室外看他們訓練,模樣討喜的她很快就成為體操隊編內人員,穿著花棉襖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後面一板一眼地比劃。圖為《廣播電視》雜誌封面上的韓月喬。
最小的體操鞋,還得由教練縫掉一小塊,韓月喬才穿得上。第一次參加表演沒做好動作,她還急得直掉眼淚。轉眼到了1966年,冠軍夢遙遙無期,但體操底子讓韓月喬在學校裡成了文藝骨幹。隨著父親調防到了蕪湖,與文藝有關的夢想突然降臨。圖為《新電影》雜誌封面,韓月喬的亮麗風姿。
1971年,安徽省文工團到學校招人,新轉來的韓月喬用一個標準倒立打動了招生老師,當即錄取了她。由於母親捨不得她離家太遠,經過她的軟磨硬泡,後來終於考上了蕪湖市文工團。她的文藝之路,從此邁出了第一大步。圖為《河北銀幕》雜誌封面上的韓月喬。
第二年,條件出色的韓月喬被前線歌舞團挖走,正式成為一名小小的文藝戰士。第一天穿著沒有領章帽徽的軍裝,韓月喬躲在大樹後,不敢和別人交談。幾年時間一晃過去了,每天就是訓練,簡單有效率的生活讓她一直處在無憂無慮的快樂青春中。圖為《江蘇戲劇》雜誌封面,韓月喬的亮麗風姿。
時光荏苒,一晃到了1979年。有一天正在排練舞劇,韓月喬接到通知,文工團李團長找她談話。對於小戰士來說,團長是很高級別的領導,不知自己犯了什麼錯,心裡蹦蹦直跳。瞿宇輝。圖為《電影畫集》雜誌封面上的韓月喬。
沒想到卻是西安電影製片廠到團裡挑《愛情與遺產》的演員。導演顏學恕等三人到劇場找李團長,正趕上排練集體舞《金鳳凰》,一眼便看上了韓月喬。李團長很高興自己部隊出了人才,介紹幾句後告訴她哪天有時間去拍個定裝照。圖為《影壇之春》雜誌封面,韓月喬的亮麗風姿。
和很多嚮往銀幕藝術的年輕人不同,韓月喬最初並不願去拍電影。回想起來她說這是出於不自信。對電影不懂,又說著一口江浙味兒的「營房普通話」。後來,在得到大家的鼓勵下,她去參加了定裝照相。圖為《電影之友》雜誌封面上的韓月喬。
評價自己的電影起航,韓月喬用一句話形容:不是喜歡每一部戲,但喜歡每一個角色。如果說《愛情與遺產》中芭蕾舞演員韓莎莎和她有什麼相似之處,大概就是青春而嬌柔的美貌。圖為《電影介紹》雜誌封面,韓月喬的亮麗風姿。
1980年以後,她片約紛至沓來,幾部戲同時進行。1981年,主演電影《潛影》,到這時,韓月喬已漸漸領悟到表演技巧,常常默默揣摩自己的表演,從本色演出變為尋找人物。瞿宇輝。圖為《吉林影訊》雜誌封面上的韓月喬。
1982年,她參演以傣族風情和舞蹈為看點的《孔雀公主》,飾演三公主。很快,她又在《歡歡笑笑》中飾演女主角柳笑笑,這是一部立體電影。她主演的《白樺林中的哨所》,曾經感動了許多人。圖為《電影故事》雜誌封面,韓月喬的亮麗風姿。
這位當年嬌憨青澀的「莎莎同志」,舞蹈對於她的電影之旅、銀幕生涯太重要了。1986年,因出演《田野又是青紗帳》的彥子,韓月喬獲得了長影廠小百花最佳女演員獎盃,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圖為《電視與戲曲》雜誌封面上的韓月喬。
電影是韓月喬生命的一卷畫冊,體操開啟了舞蹈之路,舞蹈帶來了電影機會自然也有電視,她主持過節目也做過導演,後來又迷上了繪畫,藝術之路走得多姿多彩。對她而言,藝術沒有界限。圖為《電影生活》雜誌封面,韓月喬的亮麗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