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場作用下反應分子的共振碰撞屏蔽

2020-12-16 科學網

電場作用下反應分子的共振碰撞屏蔽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7:46

科羅拉多大學的Kyle Matsuda團隊採用電場實現了反應分子的共振碰撞屏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11日出版的《科學》。

完全控制分子相互作用,包括反應性損失,將開闢量子科學的新領域。

研究人員通過外加電場誘導共振偶極相互作用,證明了超冷化學反應速率的極端可調性。研究人員在第一激發旋轉狀態下製備了費米子銣鉀分子,觀察到當將電場強度調節為幾個百分點時,化學反應速率的調製幅度達三個數量級。

在準二維幾何中,研究人員精確地確定了碰撞的三個主要角動量投影的貢獻。利用共振特性保護了分子不受損耗,並將反應速率抑制在背景值以下一個數量級,從而實現了極性分子在大電場中的長壽命。

附:英文原文

Title: Resonant collisional shielding of reactive molecules using electric fields

Author: Kyle Matsuda, Luigi De Marco, Jun-Ru Li, William G. Tobias, Giacomo Valtolina, Goulven Quéméner, Jun Ye

Issue&Volume: 2020/12/11

Abstract: Full control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cluding reactive losses, would open new frontiers in quantum science. We demonstrate extreme tunability of ultracold chemical reaction rates by inducing resonant dipolar interactions by means of an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We prepared fermionic potassium-rubidium molecules in their first excited rotational state and observed a modulation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rate b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as we tuned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by a few percent across resonance. In a quasi–two-dimensional geometry, we accurately determined the contributions from the three dominant angular momentum projections of the collisions. Using the resonant features, we shielded the molecules from loss and suppressed the reaction rate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below the background value, thereby realizing a long-lived sample of polar molecules in large electric fields.

DOI: 10.1126/science.abe7370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22/1324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超低溫下原子分子間的碰撞共振
    來源:人民日報近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和趙博教授帶領的團隊首次成功觀測到超低溫下原子與分子三體系統之間的碰撞共振,揭示了此前只見於理論探討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本質,解決了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領域10餘年來懸而未決的一個難題,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 通過探測冷碰撞中的彈性散射和反應散射確定量子共振的性質
    通過探測冷碰撞中的彈性散射和反應散射確定量子共振的性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 15:07:43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Edvardas Narevicius研究團隊揭示了通過探測冷碰撞中的彈性和反應散射來確定量子共振的性質的方法
  • 葉軍團隊製作超冷分子氣體的電開關
    在製作鍶原子鐘時,研究團隊將鍶原子冷卻到略高於絕對零度(約-273攝氏度),使得原子變成量子氣體,把原子能量推到最低狀態,稱為量子簡併,從而避免原子間碰撞作用的影響。那麼,把同樣的思路套到分子上,可以製作出奇異的超冷分子量子氣體嗎?
  • 大連化物所首次在雙分子反應中觀測到重-輕-重振蕩
    早期對共線三原子反應的理論研究發現,在重-輕-重反應機率隨碰撞能的變化關係上呈現明顯但是緩慢的振蕩結構,但這種振蕩結構並非源自反應共振態,而是由輕原子在兩個重原子間快速來回跳動所引起的。然而,由於包含一個氫原子的雙原子分子在碰撞過程中很容易轉動,即很難保持線性構型,真實重-輕-重三原子反應的機率是非常小的,因而實驗上無法觀測到三原子反應中的重-輕-重振蕩現象。
  • 金屬材料對電場和磁場的屏蔽效能與什麼有關?
    圖中給出了一塊0.5mm厚的鋁板的電磁屏蔽效能,通過解讀這張圖中的曲線,我們建立一些電磁屏蔽效能的基本概念。電磁屏蔽效能不同:同一種材料的電磁屏蔽效能,對電場波、平面波、磁場波依次降低。也就是說,電場波最容易屏蔽,磁場波最難屏蔽,因此,在談到電磁屏蔽效能時,需要明確對於什麼種類的電磁波;材料並不是限制屏蔽效能的因素:除了低頻(10kHz以下)磁場以外,即使0.5mm厚的薄鋁板,電磁屏蔽效能也非常容易超過60dB。
  • 人類首次發現超低溫下基態分子與原子散射共振
    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現象,最近在實驗上被人類首次發現。1月18日,中國科大發布重大成果,該校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
  • 新工具 「開啟 」超冷分子的量子氣體
    "分子一直以其長程相互作用而聞名,這可以引起量子信息科學中的奇異量子物理和新穎控制,"NIST/JILA研究員Jun Ye說。"然而,直到現在,還沒有人想出如何在散裝氣體中開啟這些長程相互作用。我們的研究首次證明了,可以開啟電場來操縱分子相互作用,讓它們進一步冷卻,並開始探索所有分子相互耦合的集體物理學。"
  • 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分析
    本章節中我們定量分析一下屏蔽效能。一種簡單的分析屏蔽材料的方法是傳輸線方法。在這個方法中,把屏蔽材料看成一段傳輸線,把電磁波看成注入到傳輸線的信號。右上圖,是電磁波入射到屏蔽材料時發生的情況,右下圖是電磁波的強度發生變化的情況,我們結合起來分析。
  • 腫瘤電場治療首次在中國上市!這到底是個啥?
    這不,就在這兩天,腫瘤電場治療也首次在中國大陸獲批上市了!作為一種全新的抗癌手段,腫瘤電場治療到底是什麼?適用於哪些患者?作用機理又是什麼呢?腫瘤電場治療的英文叫Tumor Treating Fields,縮寫為TTFields。
  • 從火焰之光開始談談電場和磁場
    結果後來的人終於發展了原子理論,覺得真的存在這個「不可分割」的原子(分子),後來慢慢發展為世界只存在固體、液體、氣體這三種物質狀態,而這些狀態是由原子(分子)的運動狀態決定的。 所以對於光啊,火啊,電啊,「磁力」啊這些東西,大多數人認為這就是個物理現象,不是什麼物質。
  • 製造出最冷的分子量子氣體!
    十年前,吉拉團隊製造了他們的第一種分子氣體。NIST/JILA的研究員葉俊說:製造這種氣體的基本技術與我們以前使用過的技術相同,但我們有一些新技術,比如顯著改善原子的冷卻,在最低能量狀態下製造更多的原子。這促使了更高的轉化效率,所以我們得到了更多的分子。JILA團隊在250nk時產生了100,000個分子,在50nk時產生了25,000個分子。
  • 核電共振:解決了長達半個多世紀難題的新的量子突破
    但是許多人一定從沒聽說過核電共振。核電共振(英文:Nuclear Electric Resonance),是通過電場而不是磁場來控制核自旋。這一概念最先是1961年由磁共振的先驅、諾貝爾獎獲得者、尼古拉·布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首次提出。但此後卻使所有人望而卻步,因為太難實現:僅使用電場來控制單個原子的原子核。
  • 人體氣場彩光學:人體磁場與共振現象,專業!
    當原子結合起來變成分子時,振動速率會減低,而質量會增加。分子是以大約109赫茲的速度振動。藉由各種分子,一個個活細胞變形成了,而不同的細胞則構成了生物體。如果我們看透人類的內在世界愈深,進入到次原子領域,那麼振動的頻率就會愈高。我們敘述了電子與質子、電和磁、事實是,現代科學對於這些現象知道的還非常少。
  • 《分子生物學實驗》複習資料
    葡萄糖的作用是增加溶液的粘度,減少抽提過程中的機械剪切作用,防止破壞質粒(保護作用)。EDTA的作用是絡合掉鎂等二價金屬離子,防止DNA酶對質粒分子的降解作用(保護作用)。Tris-HCl使溶菌液維持溶菌作用的最適PH範圍(緩衝作用)。
  • 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實質性突破
    例如,在化學物理領域,通過量子力學計算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勢能面以及模擬粒子在這一勢能面下分子碰撞的動力學,就是這樣一類重要科學問題。理論上計算原子分子的勢能面需要求解多電子體系的薛丁格方程來得到電子系統的基態能量。由於電子之間存在強關聯,其基態能量無法精確求解。因此理論量子化學發展各種方法來近似求解勢能面,並在小質量少電子的分子體系取得了成功。
  • 蘇州生產電子防靜電屏蔽袋流程
    蘇州生產電子防靜電屏蔽袋流程生產過程可分為:合成-施膠-熟成-切分-包裝印刷-制袋六大過程。蘇州電子防靜電屏蔽袋是為了防止袋內物體受靜電感應而合理地保護物體免受靜電感應的傷害,以及防止物體受靜電感應信號的幹擾而設計的。
  • 通過鐵磁共振研究核-殼多鐵納米纖維的逆磁電效應
    本文旨在通過鐵磁共振(FMR)研究電場作用下鎳鐵氧體(NFO)-鋯鈦酸鉛(PZT)同軸納米纖維中的磁電(ME)耦合性質。採用靜電紡絲法製備了以鐵氧體為核,以PZT為殼的同軸纖維。通過電子顯微鏡和掃描探針顯微鏡確認了退火纖維的核-殼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