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馬服飾因為銷售含「少林功夫」元素服裝,嵩山少林寺作為商標權人,發公函斥責侵權。他們沒有派十八銅人陣,沒有派出少林武僧,但是森馬很快就回應:誤會!誤會!隨後在多個平臺下架涉事服裝。截至2020年9月13日,嵩山少林寺23年間申請註冊666個商標,八九成帶有「少林」字樣。
手握666個商標,想不到,你是這樣的少林寺。
對於少林寺的出家人是不是該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少林的商標權,也有不少爭議。有的認為,既然出家了,還戀這些紅塵物什?也有人認為,少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禪宗文化、武術文化的精華,就不該歸少林寺一家所有,應該歸全民所有。
但是,如果少林寺成為公共資源,人人都能用,這也意味著人人不會在乎保護少林寺的品牌,就會成竭澤而漁的局面,而且一旦一個商標變成「公共資源」,人人都能用,那麼也就失去了商標標示商品、服務來源這個基本功能,因為誰都可以用少林的商標,你就不知道這個少林商品來自哪裡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嵩山少林寺願意註冊少林的商標,維護少林的品牌,本身既是市場行為,也是為在維護、壯大少林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產業的商標保護,別動輒大鍋飯思維。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熱之後,有消息說,電影的發行方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一下子「搶註」了1818個哪吒商標,更有批評者說:這是資本企圖壟斷「老祖宗留下的哪吒」。其實,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在電影大熱之前,「哪吒」的商標早就被註冊過,發行方註冊的都是吒兒、混天綾、哪吒之魔童降世、殷夫人、敖丙等這些自己「養大」的商標。
好不容易「老樹開花」,在傳統大IP上打造出新品牌,還就得有保護意識。「老祖宗的東西」本身得不到現代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唯有將老IP創新,才能獲得新的智慧財產權。無論是著作權,還是商標權,古代小說、經典傳說本身都得不到保護,也都已經過了著作權的保護期限了。
所以,哪怕少林寺背著「過度商業化」「貪戀紅塵」的罵名,也是在按現行的法律、商業規則擦亮自家的大IP,這不丟人。
不過,嵩山少林寺還是有「撈過界」之嫌,在2004年福建南少林寺註冊「南少林」商標後幾年,嵩山少林寺也註冊了「南少林」商標,並將「東少林」、「西少林」、「北少林」全部註冊成功。
歷史上,南少林寺在清朝初年,一夜之間銷聲匿跡,只停留在武俠小說裡,直到1986年才重新發現和挖掘。後來,當地政府在舊遺址上重建了南少林寺。但,南少林畢竟不是少林寺的下屬寺院,把人家的名號給註冊了,就等於以後別人不能用這個商標了,的確有「搶註」之嫌。不過,福清南少林寺主持釋廣智明確向澎湃新聞表示,「都是寺廟,佛家講『不爭』。」
其實,商標,往往成為商戰的割喉之戰,如果手裡掌握著競爭對手核心商標,就可能致對方於死地,也正是因為商標戰兇險,所以,才有各種奇葩防禦性商標註冊。比如,「大白兔」奶糖註冊了十幾個近似商標:大灰兔、大黑兔、大花兔、小白兔、金兔、銀兔等;雷軍的小米,則把紅米、藍米、黑米、紫米、橙米、綠米、黃米、桔米的商標全都註冊了。甚至擁有正牌「雪碧」商標的可口可樂公司,也註冊了商標「雷碧」。少林寺註冊一個「全家桶」:東、南、西、北少林,也不算太奇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