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三國鬥法全是套路 誰棋高一著?

2020-12-20 新椰國際

觀察國際大局,中美俄之間的博弈是最大的看點。

在過去的2017年裡,值得回顧的國際大事不少。在此,僅把中美俄三國博弈中重要的人與事歸納如下:

川普不尋常的「商人」總統

神話中有「弼馬溫大鬧天宮」,現實中有「川普攪亂世界」。從某些角度看,老特和老孫還真有一定的可比性:先不說一個金毛一個金髮,還有面部表情豐富多變這些外表特徵,個性方面也有不少類同之處。譬如,兩者都不拘小節、不屑「政治正確」、不按常規出牌、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句話,都愛折騰。

2017年是川普執政的頭一年。作為一位幾無從政經驗的商人,川普的個性和風格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施政手腕和戰略意圖亦不可小覷。在此粗略盤點一下過去12個月裡川普到底都折騰了些啥:

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弱化北大西洋同盟,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強勢對待朝鮮的核計劃,取消從阿富汗的撤軍計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施壓聯合國縮減未來兩年的預算2.85億美元,威脅退出伊朗核協議,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北京莫斯科定為「戰略威脅」,正式表態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批准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宣布將繼續按照《臺灣關係法》協助臺灣正當防衛等。

即便是主要針對國內的稅改方案,也產生了深遠的對外輻射影響。川普此舉的目的是收攏資本、提高美國競爭力以及改善就業機會,因而對歐盟和中國產生相當大的壓力。為此,北京迅速作出反應:中國財政部商務部等四部委在12月28日聯合發布通知,對境外在華投資者實行遞延納稅政策,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歐盟以及德國對川普的稅改尚未作出具體的回應。

川普的以上措施若割裂開來看,似乎顯得雜亂無章,任性衝動;但若連起來看,我們會發現,這些措施可謂伸縮自如,有條不紊,而且單刀直入,刀刀見血。川普在其「軍事戰略+商業利益」的規劃中,淋漓盡致地運用了中國的古代兵法《三十六計》。

先來看看川普去年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放的幾把火:

一、對朝鮮咄咄逼人,以與中國做朋友不打貿易戰為誘餌,拉著北京一起來制裁平壤。

二、12月7日,一改以往的中東政策,突然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引發阿以新一輪衝突。

三、12月22日,拋開德法在烏俄衝突中的調解角色,決定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以保障其主權和領土完整。」

四、12月18日,川普向國會提交了他的《國家安全戰略》,在「印太戰略」部分中明指將繼續遵照《臺灣關係法》協助臺灣正當防衛,威懾外來脅迫。

這四把火彼此似乎沒什麼關聯,但各自都起著攪亂局勢的作用:對朝鮮長期實施高壓,利用平壤的核計劃製造「薩德危機」,成功離間中韓關係——「反間計」;

誇大朝鮮核武器對韓日的威脅,鼓勵日本加強軍備,增加東亞地區的不信任氛圍,從而徹底破壞東亞一體化的構想——「釜底抽薪」;

無釐頭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再次掀起阿以暴力衝突,衝淡普京費盡心思打造的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中東新軸心格局——「渾水摸魚」;

利用烏克蘭期待西方援助的迫切需求,向其提供武器,使該地區的軍事衝突複雜化長期化,並最終從俄烏兩敗俱傷中謀取更大的戰略利益——「假道伐虢」。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人們普遍將川普視作不靠譜的「小丑」或任性妄為的「狂人」,卻不知這實際上大大低估了這位商人總統的超凡能力。川普任期四年(或更久?)將對全球產生何種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普京的「成功之年」

用俄羅斯總統普京自己的話來說,2017年是一個「成功之年」。俄羅斯不僅經濟走出衰退,並進入可持續發展和增長階段,而且還加強了國家安全,向全球和對手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可是,最富看點的當數「雙普」之間惺惺相惜,卻又若即若離的關係。

川普2016年競選總統時,公開表示了對普京的好感和敬意,希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這一「非同尋常」的舉動為後來的所謂「通俄門」提供了口實,使當選後的川普陷入一次相當嚴峻的政治危機中。在此壓力下,雙方「重新激活」俄美關係的希望落空,起碼暫時還看不到「柳暗花明」的前景。

相反,不知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還是內心本來就未把普京當作朋友,川普的對俄政策變得充滿對抗性,並最終演變成兩國的外交戰、口水戰和媒體戰:今年7月G20漢堡峰會期間,「雙普」終於迎來了首次會晤,可之後俄羅斯等來的不是雙邊關係的改善,而是美國新的對俄制裁法案;俄羅斯不甘示弱,對美採取了裁減外交人員等反制措施;之後,雙方又因為「摘旗事件」和「外國代理人」問題互懟。

此外,雙方在軍事領域也發生了容易「擦槍走火」的對抗摩擦:11月,一架逼近俄羅斯領空的美軍偵察機,在黑海上空遭到俄軍攔截;北約的海底通信光纜附近出現俄羅斯潛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俄羅斯邊境地區舉行軍事演習,俄羅斯則聯手白俄羅斯也展開有針對性的聯合軍演。雙方或正面交鋒,或武力威懾,針鋒相對,互不示弱。

去年12月11日,普京在突訪俄羅斯駐敘空軍基地(赫邁米姆)時宣布,鑑於打擊「伊斯蘭國」的反恐任務基本完成,俄羅斯將部分從敘利亞撤軍,但還會保留在當地的兩個軍事基地。這標誌著俄羅斯在該地區已贏得了戰略主動權,但它與美國的博弈還將繼續。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普京去年最大的收穫是,通過敘利亞戰爭在中東地區建立了以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為軸心的新的權力架構。普京特別注重與土耳其埃爾多安的關係,其戰略意圖很明顯:在北約陣營內打入一個楔子,在俄南部入海口(黑海)少一個敵人多一個夥伴,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西進難度。

面對西方的遏制戰略,俄羅斯當然很重視中國這個地緣政治夥伴,但同時也視北京為潛在的競爭對手,特別在經濟利益方面。在朝鮮核危機方面,普京發現中國對平壤的影響力式微,為了提高自己與川普討價還價的籌碼,日前他主動提議願意在美國和朝鮮之間作調停。

烏克蘭危機可以說是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中的一個「死穴」:普京絕對不會放棄作為斯拉夫故園和「戰略緩衝地」的烏克蘭。2014年吞併克裡米亞之後,他又把烏東地區的兩個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作為威懾基輔親西方政府的大本營。

一段時間以來,烏東衝突地區雖然時有武力衝突發生,但情勢並未惡化,可川普在年底作出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決定,將改變那裡相對平靜的對峙狀態。莫斯科已對此作出激烈的反應,估計今年烏克蘭局勢將兇多吉少。

12月6日,普京宣布將競選連任俄羅斯總統,這意味著莫斯科的對外政策將保持連續性。普京本人也有望掌權24年,成為自史達林以來在位最久的國家領導人。

中國走入「新時代」

與歐盟的「停滯不前」、美國的「到處放火」和俄羅斯的「戰略成功」相比,2017年對中國而言是「內外兼顧」和「未雨綢繆」的一年。其最重要的標誌是中共十九大的召開,它確保了中國內政外交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一帶一路」的戰略正在馬不停蹄地加緊落實,中國深信這種互惠互利的合作會擁有遠大的前景。的確,中國主張的「利益共享」與西方殖民時代的「利益均沾」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前者以推動發展為宗旨,後者以侵佔掠奪為目的。

可是,「一帶一路」這一雙贏模式並未讓西方看到共同發展的機遇,歐盟中代表「舊歐洲」的那些國家,特別是德國,雖然沒有渲染「黃禍」這類陳詞濫調,卻越來越懷疑中國的戰略動機。德國外長加布裡爾今年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警惕中國的地緣戰略意圖」,認為北京正在逐步「分化歐盟」。

這位社民黨前主席的觀點令人頗感詫異。按照加布裡爾的邏輯,我們是否也可以說,當年社民黨前輩勃蘭特和巴爾在冷戰時期提出的「以接近促轉變」,是分化東歐陣營的口號和手段,而非緩和東西方衝突的和平構想?西方國家在中國決心打開國門實行改革時所提出的「以貿易促轉變」,是為了改變中國的顏色,而非幫助中國謀求發展?

如果當年的東歐國家也質疑勃蘭特「東方政策」的動機,後來的德國統一恐怕很難實現。起碼,社民黨的前總理施密特就從未想過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祖國的統一。一個當年受惠於「和平共贏」理念的德國人,如今卻反覆質疑另一個「互利共贏」理念的倡導者,這是歷史的諷刺還是思想的狹隘?

今天歐盟內部的「新舊歐洲」和「窮富歐洲」之爭,或許恰恰與「加布裡爾式」的思維方式有關。中東南歐諸國願意與中方合作,一方面是出於本國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對某些歐盟成員頤指氣使不滿的表現。每個國家(包括中東南歐國家)都有發展進步的權利,中國也有參與全球化的權利,這與分化歐盟沒有關係。再說,一個聯盟內部如果出現「離心」傾向,人們首先應該在聯盟內部,而非向外尋找原因。

中國今天的發展成果來之不易,之所以「不易」,是因為它的歷史和現實始終未斷過來自西方世界的「圍追堵截」,但中國人發現,抱怨和指責沒有用,唯有勵精圖治,突圍破局,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

告別了2017年,我們對2018年會有何預計和期許呢?

中美俄的三國博弈在新的一年裡將更加激烈:川普今年播下的有些「火種」,很有可能會在明年燃起熊熊大火(譬如烏克蘭、耶路撒冷);2018年,普京將穩穩地連任總統,繼續追逐俄羅斯的復興之夢;中國的「一帶一路」必將傳來新的捷報,但臺灣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否則今年將會被某些國家當作一枚棋子來任意使用。

另外,朝鮮的「核玩具」,千萬別玩大發了。其實,大家非常同情平壤的境遇:一個國家或一個政權,勒緊褲帶發展核武器,更多的不是為了殺人,而是出於恐懼,是為了自保。這是本能,應該與善惡無關,與體制也無關。

相關焦點

  • 亞洲強國擁有優勢技術,中美俄三國自愧不如
    當今世界有超過兩百個國家和地區,但是能稱為具備世界級影響力強國的國家,恐怕只有寥寥幾個國家,其中就包括有中美俄三國,中美俄三國是公認全球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中美俄在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等方面的實力都非常強。
  • 中美俄三國聯手對付日本 安倍噩夢來臨
    這讓因為薩德入韓躲在中美俄韓鬥法漩渦外幸災樂禍的日本驚惶失措。據央視報導,面對中國公務船連日來的執法行動,東京的焦慮與日俱增,從9日開始,日本外務省連續兩天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中國船隻在釣魚島周邊活動,即日方應對措施的匯總資料。日本不僅發布了中國大量漁船現身釣魚島的航拍照片,更是一口氣將中國公務船的全家福也一併公開。
  • 獨特視角解讀中美俄三國格局
    全球通大講堂山西交口站·鳳凰衛視何亮亮解讀中美俄三國格局4月11日,全球通大講堂在山西省交口縣開講,特邀鳳凰衛視言論部副總監、資深評論員何亮亮作題為《川普上臺後中美俄三國格局》的講座。他以當前的國際熱點問題為例,對中美俄的未來走勢進行透徹講解,提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發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縣委書記霍慧文,政府縣長喬勁松,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呂梁分公司總經理郝洪斌出席講座。縣委副書記宋志江主持講座。王隰平、朱和平等縣四套班子領導成員,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各單位負責人,駐縣垂直部門負責人,市、縣移動公司部分領導及員工,共計240餘人參加講座。
  • 中美俄隱身戰機"三國鼎立":專家對比F-22、殲-20、蘇-57
    (拖拽圖片或右鍵「在新標籤頁中打開」可查看大圖)■專家分析中美俄隱身戰機:殲-20實現「能打」進度快(人民網北京2月12日電)近日,俄媒報導稱,俄軍將開始應用第五代蘇-57戰鬥機,這將形成中、美、俄隱身戰機「三國鼎立」格局。
  • 【大國關係】中美俄三國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冷戰結束至今,蘇聯解體使得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綜合國力實現快速增長,中美俄三角關係有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特點,這在中亞地區體現得最為明顯。在這一地區,中美俄三角關係體現為相互影響、彼此借重,合作與競爭並存。在反恐、反毒、爭取阿富汗和平穩定方面,三國具有共同利益,總體上是合作關係,且都主張通過多邊合作實現地區安全。
  • 全世界膽子最大的國家,同時得罪中美俄三國,次次都全身而退
    縱觀世界形勢,如今世界上影響力最強的五個國家無疑就是聯合國五常,其中尤其以中美俄三國為代表。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世界上有一個膽子最大的國家,竟然絲毫不畏懼這三個國家,屢次挑釁中美俄三國,更可氣的是,居然每次都能全身而退。說起世界上膽子最大的國家,很多人肯定會首先將矛頭對準日本,因為二戰時期的日本不僅人口少,而且國土面積也很小,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國,敢憑藉一己之力,試圖在全世界發動戰爭。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國家比日本的膽子還大,這個國家就是「土耳其」。
  • 解讀印度登月失敗原因:恐怖15分鐘乃首創,從未影響中美俄三國
    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俄都沒有提到登月恐怖的15分鐘,這是因為登月與登陸其他天體相比已經算是非常簡單的,月球幾乎沒有大氣,根本不需要考慮著陸器的通信、外形、隔熱問題。
  • 中美俄三國戰略運輸機駕駛艙對比,運20vsC17vs伊爾76誰更強?
    目前世界具備製造戰略運輸機的國家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國了(肯定有人說烏克蘭,畢竟有安東諾夫,安124、安225都是鼎鼎大名,但烏克蘭≠蘇聯,現在的烏克蘭連安148這種級別的運輸機都搞不定)三國目前主力運輸機分別是運20、C17和伊爾76/476,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三款大運的駕駛艙艙對比圖。
  • 中美俄洲際飛彈最大速度:俄27馬赫,美26馬赫,東風41是多少?
    就目前來說,軍事實力最強的三個國家分別是中美俄三國,這三個國家都裝備有洲際飛彈。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中美俄三國洲際飛彈的最大速度,目前已知俄羅斯的洲際飛彈最大速度為27馬赫,美國洲際飛彈為26馬赫,那麼我國東風-41的速度有多快?我們先來看一下美國的洲際飛彈。
  • 全世界膽子最大的國家,敢同時招惹中美俄,至今無人動它
    「世界之最」總是因為「站的夠高」,能夠吸引到人們的廣泛注意,全世界膽子最大的國家,當然也不例外,這個國家還敢同時招惹中美俄三國,神奇的是,在每次主動挑釁之後,這個國家還能全身而退,在這個國家國內人士看來,沒有哪個國家敢動它。
  • 世界上唯一一個與中美俄三大國都未建交的國家,卻被印度牽制著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和三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也會因為一些利益相關的因素不和其中一個建交,但是有一個國家卻和中美俄三國都未建交,是世界唯一的。這個很特殊的國家,就是亞洲的不丹,不丹是一個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山地國家,地處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面積約3.84萬平方千米,人口79.8萬人,在亞洲屬於一個真正的小國,它也是中國的鄰國中唯一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這樣一個小國為什麼不和中美俄三國建交呢?
  • 全戰三國:能靠套路絕不剛,盤點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騷套路
    全戰三國自解鎖以來這兩天可以說成為了Steam上最火的遊戲,突破19萬的同時在線人數也讓遊戲超越只狼,成為今年以來最成功的的首發遊戲。作為一款策略類遊戲,全站三國最有趣的地方當然就是各種各樣的騷套路了,下面就由柚子帶大家看看那些被開發出來奇怪的套路吧。
  • 唯一得罪中美俄的國家,卻至今無人敢動,誰給土耳其那麼大膽子
    最「豪橫」的是他們先後和中美俄三國叫板,還都拿他沒什麼辦法,原因是什麼呢。土耳其幹過最囂張的事就是曾扣下中國的第一艘航母,也就是遼寧艦的前身瓦格良號。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瓦格良號之後,離開烏克蘭港口不久,就在黑海被土耳其扣下了。原因是收到了某「第三國」的提醒,說放行可能會造成海上安全問題。
  • 中美俄飛彈射程對比,美國12500公裡,俄16000公裡,中國是多少
    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下,中美俄三國是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這三個國家的洲際飛彈的性能也領先世界,那麼這三個國家的飛彈射程對比,誰更強?
  • 當今世界具備全體系作戰能力的國家有幾個?很顯然,只有中美俄
    很顯然,當今世界具備完整作戰體系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因為很簡單,如今你能想到的武器,這三個國家都有,但是其他的都不全。我們說上幾個只有中美俄三大國有,其餘國家都沒有的裝備吧。
  • 原創丨中美軍機在臺灣上空開始鬥法!這難道是統一的前奏?
    第三種可能性是最可能發生的,也是現在正在演繹中的狀態,那就是中美激烈博弈,臺灣成為雙方博弈籌碼,最終博弈加速統一進程。這就是現在實際正在發生的情況。統一臺灣,實際上最終是中美博弈出的一個結果。客觀上說,統一臺灣並非只是統一臺灣,還是中美在第一島鏈的博弈,所以臺灣統一的結果也是中美第一島鏈博弈的輸贏。
  • 中美俄戰機數量:美國13200架,俄羅斯3800架,中國令人振奮
    對於世界各國而言,要想增加本國空軍實力,除了增強戰鬥人員素質以外,也必須在戰機上下功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戰機數量越也是衡量一國空軍實力的標準之一,因為中美俄軍事實力排名較為接近
  • 中美俄衛星定位精度:美國0.1米,俄10米,中國是多少?
    在現代化戰爭中,遠程打擊武器已經越來越發達了,可打擊的距離也越來越遠,自然的制導和瞄準系統也要更為先進才行,而現階段的大多高分瞄準系統都是依賴衛星來實現的,因此衛星的精度自然也就極為重要,而如果不研發自己的衛星定位,就會在戰時陷入瞎子一般的境地,因此中美俄三國都有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而三國的衛星定位精度又有所不同。
  • 西方評選全球最安全國家,中美俄均不在列,此國憑一點無人敢動
    關於這個問題,西方國家英國列出全球最安全國家,中美俄三國均未上榜的結果讓人頗感意外。首先,英國列出的第一個國家是列支敦斯登。列支敦斯登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袖珍小國,被瑞士與奧地利包圍的它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境內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國土總面積僅160.5平方公裡,兩年前的全國人口數還不到4萬人,沒有我國一個縣人口多。
  • 中美俄核潛艇下潛深度:美600米,俄1020米,中國是多少?
    現如今中美俄三國的核潛艇都是世界最頂級的,並且此三國都擁有自主建造核潛艇的能力,那麼在戰時,這三國的核潛艇的下潛的極限深度是多少呢?美國——海狼級核潛艇 現如今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核潛艇就是海狼級核潛艇,這也是世界最昂貴的核潛艇。據了解,此艘核潛艇在美蘇冷戰時期開始建造的,一直到1995年才開始下水測試,於1997年正式服役。此後,美國又建造了2艘海狼級核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