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惠玉蘭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2020年,蘇州「藍天保衛戰」全面告捷: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4%;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4.4%,同比上升6.6個百分點;降塵量為1.9噸/月·平方公裡(1月至11月),均達到省下達的年度考核目標要求;喜獲309個「藍天」,全年空氣品質保持連續52天無汙染,創下了有記錄以來連續優良天數的最好成績,實現了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互促並進。降塵量、PM2.5濃度和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三項指標在全省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二,圓滿收官「十三五」。
靶向施治
建立大氣汙染精準防治大格局
為了天更藍、氣更淨,為了讓市民擁有更多的藍天幸福感和獲得感,5年來,在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支持下,蘇州全市上下把「藍天保衛戰」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科學、系統、精準、協同、依法」為根本立足點,控源頭、壓總量、抓提升、共聯防,向「最難處」攻堅,朝「最好處」努力,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確保全面實現總體目標。針對影響空氣品質的PM2.5、臭氧等主要汙染因子,圍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優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實施完成2712項大氣治理重點工程項目,科學治汙、精準治汙,蘇州空氣品質大幅改善,高顏值、「好氣質」逐漸成為常態。
2019年10月,我市與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籤署大氣環境質量優化提升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政策措施創新、大氣汙染治理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進一步提升蘇州大氣汙染治理的系統性、科學性、精準性,並探索創新大氣環境改善與經濟協同發展模式。此後,我市建立了市政府、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為主導,地區、部門為成員,中國環科院、北大、清華、上海環科院等科研院所為技術支撐的工作專班,邀請全行業60餘位國內頂級專家成立戰略合作專家庫,全方位科學指導、支持我市大氣環境治理工作,切實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難點問題。
「蘇州在大氣治理方面已有很多成熟的創新方法。」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寧淼研究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根據掌握的汙染傳輸路徑分析,蘇州明確了北部常熟、南部吳江兩大重點管控區域,分別籤訂戰略合作子協議,實現「1+N」專項指導。同時,蘇州積極探索大氣汙染治理新方法,率先採用高解析度衛星定位各類涉氣汙染源,實施精準整治;創新夏季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自主減排,實施管控差別化管理;專項制定工業爐窯等廢氣治理推薦技術,指導幫扶企業提高治理成效。
扭住「牛鼻子」
控煤控車控塵和調結構全面實施
PM2.5濃度是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降低PM2.5濃度成為牽住「藍天保衛戰」攻堅的「牛鼻子」,控煤、控車、控塵、調結構等一系列戰役在蘇州接連打響。
開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評估,全市3家全流程鋼鐵公司已籤訂評估合同,正在抓緊有序開展;加大工業爐窯整治。我市去年印發《蘇州市工業爐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方案》,明確工業爐窯整治要求和推薦工業爐窯治理技術指南;指導幫扶企業採取最佳工業路線,提升治理水平;組織專家對重點地區工業爐窯汙染治理情況開展幫扶指導,督促各地整改問題,全市2020年共完成617臺工業爐窯整治任務。
同時,我市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控,建立完善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取證、公安交管部門實施處罰的聯合監管執法模式,定期開展柴油貨車聯合路檢專項整治行動,2020年共開展聯合路檢151次,抽測柴油貨車3082輛;強化入戶監督抽測,定期對物流園區、運輸企業、貨物集散地等開展監督抽測,全年共開展入戶抽測85次,檢測柴油車1058輛。
2020年,我市印發《鄉鎮(街道)空氣品質補償指導意見》,運用經濟政策手段,實施鄉鎮(街道)空氣品質排名後位補償前位;嚴格落實省點位長履職規定要求,對空氣品質排名靠後鄉鎮(街道)點位長開展警示、約談,推動治氣責任落實。去年,蘇州高新區實施3輪補償機制:4月,滸墅關經濟開發區補給科技城(東渚街道)60萬元;5月,滸墅關經濟開發區補給科技城(東渚街道)60萬元;6月,獅山橫塘街道補給科技城(東渚街道)60萬元。「獎懲機制促進了我們整個大氣汙染防治以及設備運維體系的完善。」蘇州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管理處負責人祝妍華表示,排名發布之前,各鄉鎮(街道)點位長都會收到預警信息,各鄉鎮大氣汙染防治的自覺性、主動性空前高漲,燃煤鍋爐淘汰、工業窯爐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堆場揚塵防治,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開啟新徵程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升級版」
5年來,我市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逐漸深入,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實現全流程改造,超低排放監測評估完成率達到90%以上。全市累計排定實施VOCs治理項目超5000個,累計整治淘汰燃煤鍋爐4300餘臺,其中淘汰10至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超400臺,大幅降低了燃煤汙染貢獻,秋冬季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5年連續開展三輪「散亂汙」整治,累計整治「散亂汙」企業5.35萬家,關停涉氣小散企業上萬家。
5年時間,1800多天鍥而不捨的努力,讓蘇州收穫了越來越多的藍天。未來五年,蘇州將持續打好升級版汙染防治攻堅戰,結合當前治氣過程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儘快啟動實施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計劃編制工作,推進VOCs「夏病冬治」,強化機動車協同管理,深化大氣戰略合作,提前謀劃「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和碳排放達峰工作,讓「蘇州藍」的「好氣質」、高顏值繼續陪伴蘇城百姓,揚鞭躍馬,開啟「十四五」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