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晚,廣州人的票圈或多或少都被坑口刷屏了,原來一年一度、擁擠程度不亞於花市的坑口生菜會開始了。
每年的農曆正月二十六,人山人海的生菜會如期在坑口開鑼,這一活動追溯起來已有300多年歷史。
生菜會定在年廿六,也是因為當天為觀音誕辰,相傳這天是「觀音開庫」的日子,無論是本村村民還是周邊的廣佛群眾,都會來到觀音廟,向觀音「借庫」,借財、借運、借業。
- 1 -
剛入夜的坑口村,還是靜悄悄。但有往年經驗,早已架起鐵馬、設好路線、禁止機動車通行。
沿途都是出售香燭、風車的攤檔,有別於花裡花俏的風車,這裡賣的多是傳統類金燦燦的風車,大同小異,哪家合眼緣就選哪家了。
總之必定人手一個,圖個好運何樂不為。
精緻的糖畫、以假亂真的橡皮泥公仔檔位前,聚滿了小孩,興許他們都是被家長拉過來的,哪想每位虔誠上香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 2 -
子時是吉時,所以從年廿五晚11點到年廿六的凌晨,人往往是最多的,大家早早在觀音廟「霸位」,以求爭上頭柱香,祈願新一年事事順意。
夜晚尤其襯得廟裡香火鼎盛,學生求「學業進步」、生意人求「財源廣進」... 而心願達成的人,會在第二年,帶著重禮,前來還願。
按照傳統,來到生菜會,先拜觀音,隨後添香油錢,最後帶走一份生菜包。
這份生菜包,也有段「古」。
據聞300多年前的春天,珠三角遍發瘟疫,一老嫗自詡觀音化身,教人們用生菜葉包裹炒熟的酸菜、生薑、蜆肉等食材,蘸上辣椒醬食用,可防瘟疫保平安,人們按其指引去做,果然有效壓制了瘟疫的流行,自始,春天吃生菜包便成了習慣,再隨著時代變遷,成了如今的生菜會。
作為村中的盛事,村裡的長輩們可是落心又落力,平時早早就休息,這兩天到了夜半時分還在搗鼓著生菜,每一袋裡的生菜必須保留完整的菜頭,洗淨不留黃葉,再放進茨菇,添丁發財的寓意都有了。
生菜會還保留了往時求子的一個傳統,懷孕的女子來到摸螺處,在裝有螺和蜆的紅桶子裡,閉眼摸一把,摸到蜆就會生女,反之則生男,至於信不信就看自己了。
- 3 -
這場持續兩天的生菜會,在白天依舊熱鬧。來觀音廟的人絡繹不絕,沒有你爭我搶,人多卻也有序;大家帶著希冀而來,虛無卻又滿足。
帶來的每一件物件,都是自己內心願望的載體,雖不知願望是否能實現,但眉目虔誠,舉止用心。
煙火繚繞一直燻得眼睛難受,無礙每柱香火的點燃。俗話說,「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不為求得什麼,純粹圖一份安心。
響亮的醒獅巡遊、680席的生菜宴,正值周末舉行的生菜會,讓坑口熱鬧非凡,無論是不是本村人,都能從中收穫一份喜悅。
生菜會,逛會場、拜觀音、賞宴席。暢遊於歡聲中、肅穆於煙火間、朵頤於美食上。
小時候只管跟著大人來湊熱鬧,長大才發覺,正如過年要去「行花街」、年廿六有生菜會、端午去「扒龍船」... 一座城還保有一定的文化習俗,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註:生菜會已於3月2日(農曆正月廿六)22時結束,有興趣的,下年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