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索神廟主要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公元前1380年-前1352年)與拉美西斯三世(公元前1279年-前1213年)修建的。 無論白天去,還是傍晚去,都一定等到晚上再返回,因為當神廟的燈光亮起的時候,光影交錯,浮雕和柱廊呈現在一種怪誕的氛圍當中,別有一番情趣。盧克索神廟的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亞歷山大大帝,後來進駐的羅馬人曾將神廟作為軍隊營區。
盧克索神廟位於市中心,曾經只是用來慶祝新年的小神殿,後來阿蒙霍特普三世、圖特摩斯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相繼對此進行擴建維修,把這裡作為迎接阿蒙拉神、穆特女神和孔蘇神的祭奠之處,所以又被稱為「阿蒙神的南部別宮」。
盧克索神廟,向3300年前立下不朽戰功的拉美斯二世致敬!第一次是白天來此,天氣炎熱,略顯荒涼空曠。晚上又來了一次,燈光下的神廟似乎放下了白天的莊重正式,展出了豐富感性的一面,在這裡似乎聽到了歷史的回聲。 這裡晚上可以看到九點。
日這排陣容浩大的獅身人面像直通卡納克神廟。據考古學家推測,當時獅身人面像的數目可能多達730座(365座*2排),儘管時至今日只剩下58座,不過仍令人印象深刻。 方尖碑:拉美西斯二世建了兩座方尖碑,一座留在盧克索,一座於183年移往法國,至今仍屹立在巴黎協和廣場上。
神廟前是以獅身人面像名字命名的斯芬克斯大道,原本可以一直通往卡爾納克神廟,但現已中斷。神廟內可以看到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花崗石方尖碑及壯觀的石柱群等建築。
盧克索神廟——主要是拉美西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連續修建的,總共用時168年,可謂工程浩大,一進門就看見應該有兩座的方尖碑只剩下一座立在那裡,而另一座被法國放在了協和廣場上。將近200年的時間裡,有歷代法老相繼進行過維修和擴建,把這裡作為迎接阿蒙拉神、穆特女神和孔蘇神的祭奠之處,所以又被稱為「阿蒙神的南部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