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眼前的8K,看到Qoocam 8K全景相機深度測試與分析

2020-12-24 玩機小胖

春節前我曾發布過一段視頻讓大家猜使用了多少拍攝器材,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回過頭去翻一翻,事實上這段視頻只使用了一種器材——雙目魚眼鏡頭全景相機:看到Qoocam 8K。相信看完一定會有朋友好奇:視頻中運動相機、無人機、穿梭機等諸多效果是如何通過單一器材實現的呢?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展開吧。

在此前關於全景相機的文章裡我曾大致解讀過雙目魚眼鏡頭的成像原理和各種優缺點,簡單來說就是將2個視場角超過180度的鏡頭所成的球面像,通過等距柱狀投影映射為平面像,再對邊緣拼接配準所形成。

從上圖可以看到即便是以負角度觀察,也能觀察到入瞳,體現了魚眼的視角覆蓋能力。而正因它接近於全視角取景,所以對拍攝視頻的先天優勢之一就是大幅降低前期運鏡難度,只需要控制機位(透視主點)位置,就不再需要隨時調整鏡頭朝向,比如我視頻裡的無人機效果,就只是單純把接駁在延長自拍杆上的全景相機沿預想運動軌跡移動而已,通過後期APP,就可以對自己想要的局部區域取景,再加上拍攝高幀率片段做變速調整,就能實現投影變換、畫面縮放、旋轉、物體跟蹤、子彈時間等視覺效果。

一個簡單的例子,同一段視頻的3種不同比例、運鏡方式:

除此之外,全景相機因為主要依賴後期運鏡,像面不需要大幅度擺動,所以即便是平面取景有劇烈橫移也無需擔心捲簾快門果凍效應的影響,可以很任性地實現各種物體跟蹤,防抖也藉由全空間成像裁切而有著先天優勢。除此之外,Qoocam 8K的2個傳感器均為旋轉90度豎置設計,因此它的電子快門相對水平成像來說就變成了橫走式,可參考下圖:

這個設計的好處顯而易見,即便拍攝時有不受控的劇烈水平擺動,也不會因捲簾快門果凍效應導致畫面變形,再加上它本身8K 30p時讀取速度也有並不算太慢的1/33秒,而且超大視場角也決定了非常低的放大倍率,所以可以任性地邊跑邊拍。

綜合來說,全景相機對使用者的拍攝技術要求明顯比其他器材要更低,大多數情況下限制其效果的僅僅只有用戶的腦洞。

雖然全景相機可以實現各種功能,甚至可以結合運動相機的設計特點來做高IP級別防護,但卻是建立在犧牲成像素質的前提下。考慮到全景至少要雙目(反射式環帶全景除外),這意味著它的硬體成本就是同規格普通相機的近2倍,因此全景相機的單目規格往往並不會特別高,如果要做高規格,體型和價格都難以控制,所以現有的全景相機市場基本呈兩極化趨勢,民用端以接地氣的小型雙目型為主,商用端則主打大底多目型(比如六/八目M43)。

那麼,如何在不妥協體型的情況下提升成像素質?最直觀的第一步方案就是採用更大面積、更高像素的傳感器,我這次選擇的看到Qoocam 8K就是代表,它配置了兩顆200度視場角F2魚眼鏡頭+兩片1/1.7英寸堆棧式傳感器的組合,1/1.7英寸也是目前民用全景相機最大的傳感器,目測可能是索尼IMX204,各自原生2016萬像素(5184x3888)。

當我剛拿到Qoocam 8K時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傢伙怎麼這麼大!?上圖是它與iPhone 11的對比,145mmx57mmx33mm的長寬厚再加上245g的體重,遠比其他雙目全景相機龐大。但換個角度來看,它依然是目前最小的8K相機之一,絕對便攜性依然很高,而且它的體型相對較大並不僅是因為傳感器和鏡頭模組較大,還因為他選擇了一塊很大的2.4英寸觸控LCD,以及一塊內置式3000mAh容量電池。雖未標註電壓,但這個容量的鋰電池標稱電壓一般在3.7V左右,所以功率應該在10Wh以上,也比其他雙目全景相機要大了一倍有餘,體型自然也不會小……

考慮到球形投影的全景拼接就只能採用圓形魚眼,所以實質上它的成像圈直徑只等於傳感器寬邊而非對角線,因此單目只利用到了傳感器中心部分以3840像素為直徑的圓域,原始圖像看起來就是這個樣子:

通過軟體渲染,輸出2:1矩形投影+拼接後,即可得到7680x3840解析度平面8K:

這裡就要解讀一個概念了,全景相機的解析度,比如Qoocam 8K的8K是指上圖這種全景全域的解析度,實用平面輸出必然會有裁切,顯然,全域解析度越高輸出就越有利於裁切,所以Qoocam 8K可實現4K平面輸出,而其他如5.7K全景就只能輸出片平面3K,4K全景就只能輸出平面全高清,細節表現差距一目了然:

上圖為相同時刻另一全景相機拍攝的全高清平面輸出,而下圖是Qoocam 8K的4K平面輸出,細節差距大家自己判斷吧。簡單來說Qoocam 8K應該就是目前成像細節最出色的雙目全景相機。

體驗方面,機身操控只需要拍攝幾段就能適應,2.4英寸LCD便於直觀調整參數和基本的取景回放,WiFi控制也很簡單,整體來說是很容易上手的,在這裡就不囉嗦了,主要挑幾個重點聊聊吧。

首先最重要的是Qoocam 8K等全景相機基本只有在延長自拍杆上才能算「完全體」,手持拍攝會不可避免的拍到手指手掌,後期處理時會明顯影響觀感,而且全景拍攝的諸多視覺效果都需要在延長杆上才能實現,再加上細長的延長杆正好處於攝像頭下方盲區內,所以能夠實現「自拍杆隱形」。

其次,當遇到光線條件不算特別好的時候,比如室內、夜景等等,拍攝視頻就一定要注意快門速度,建議最好手動保持在拍攝幀率倒數的2倍,也就是180度快門角,比如30p就使用1/60秒,下限是1/30秒,否則很容易產生畫面拖尾、抖動,但而Qoocam 8K的手都模式是直接全手動,選擇手動就不能自動ISO了,在明暗交替環境下比較容易吃虧。而且1/30秒快門,固定F2光圈的硬體門檻決定了弱光下它必然需要使用高ISO,對1/1.7英寸還要全解析度30p輸出的傳感器來說,噪聲是一個比較嚴峻的挑戰,也限制了它在弱光環境下的視頻應用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這種小形態+高密度硬體布局的前提下進行無時間限制8K視頻流輸出,就一定意味著會有比較明顯的發熱,所以Qoocam 8K在機身內加裝了2個渦輪風扇,分別位於機身左右側,上圖可以看到用於增大散熱面積的鰭片式金屬邊框和出風口,這也是繼松下S1H之後又一個內置風扇的民用級相機。

風扇模式有一直開啟和拍攝時關閉兩個選項,我的建議是選擇一直開啟並通過3.5mm外接麥克風的方式來實現雙贏,否則要麼拍攝一段時間後機身溫度很高,主要集中在兩面的中上部位以及兩側(事實上它的溫度耐性只能說是一般,官方標準是0~35℃),要麼就得把非常明顯的風扇噪音收錄到素材中。當然外接麥克風的安裝位置最好也與機身拉開一點距離,不然既可能收錄到風扇噪音,也會影響後期運鏡,這對兔籠的設計要求就比較高了。

續航方面,在10℃左右室溫下待機20分鐘,電量從75%下降到50%;關閉風扇拍攝8K 30p素材10分鐘,電量從48%下降至32%,從側面反映出硬體平臺的功耗相當高,所以才配備了大功率電池。但只要做好拍攝計劃,一次充電拍攝一小時左右素材沒什麼問題,而且預告的新固件據說可以將續航提高到100分鐘,到時候可以再試試。除此之外,Qoocam 8K支持USB Type-C邊充邊拍,官方自拍杆附送了一套夾具,可以把移動電源夾在自拍杆上。

提高成像素質,尤其是全景視頻素質的第二個關鍵點就是SoC,它決定了輸出規格的天花板,也直接影響實時拼接的工作效率。Qoocam 8K基於海思3559方案,這個A73/A53大中小核設計的SoC規格還不錯,視頻輸出最高10bit位深4:2:0色度8K 30p和3840x1920 4K 120p(4倍慢動作),都是現有雙目全景相機的最高規格。

不過堆棧式傳感器理論上應該可以做更高幀率的硬體輸出,但Qoocam 8K只能在PC端利用Qoocam Studio軟體以算法插幀實現960p,這應該也是受SoC所限制的關係。

能機內對輸入源編碼並不意味著能實現機內渲染,尤其是高碼率+高精度拼接的硬體開銷非常大,事實上Qoocam 8K的原始數據跟照片一樣,也是兩個獨立的圓形魚眼MOV視頻流,所以如果是想在PC端進行剪輯,首先需要使用Qoocam Studio軟體來實現雙目魚眼視頻的2:1平面標定和拼接,在該軟體裡可以進行視角的平移、傾斜和滾動調整,並設置數字防抖級數、算法插幀慢動作等,完成後就能渲染為8K平面MP4了,輸出時可以選擇H.264、H.265、ProRes等編碼器和碼率(最高200Mbps)。

海思3559的片外存儲接口支持比較豐富,Qoocam 8K選擇的是性價比較高的64GB eMMC,考慮到SoC支持的最大輸出碼率為200Mbps,eMMC 5.1是完全夠用的,Qoocam 8K也是目前少有的內置存儲相機設備,除此之外還可以擴展TF卡。

拍攝效果方面,支持10bit位深讓每個顏色YUV通道有1024個位階,比8bit的256位階顯然更精確,在遇到坡度很大的漸變色塊時,10bit可更有效的避免斷層的問題,同時在映射RGB分量受整數化+量化的損失後,也依然能保持較高精度,但不支持Log曲線還是有點遺憾的,希望後期能加上。除此之外,顯示器等播放設備支持10bit會效果更好,如果顯示器是8bit或6bit面板,那至少要回放軟體支持抖動輸出才更有意義。

不過在全景拍攝時也會遇到幾個魚眼鏡頭難以避免的困擾,首先是眩光鬼影,因為視場角極大,存在很多大入射角光線,再加上光學材料表面面型精度較低(比如採用塑料材質)就會進一步增加反射率,而其中的偶次菲涅爾反射就能引發眩光。考慮到現有校正手段基本都只能針對20度以內的小入射角,所以這基本算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可以看到當拍攝環境中有強光源時,即便裁切避開直視區域,其他區域也會受影響導致明顯的對比度下降。

第二個問題是軸外倍率色差,對於每個空氣-材料界面,有倍率色差S正比於:

I為該表面主光線入射角,n為材料折射率,v為材料阿貝數,可見為了減小倍率色差S就應該使用高阿貝數材料,但因為魚眼鏡頭的前組負鏡要負責增大視場角,並產生系統所需的大部分畸變,所以又需要高折射率材料來快速收斂軸外光線,這樣一來,材料的選擇面就變得很窄,而考慮到成本和設計因素,自然是優先照顧視角,Qoocam 8K就是這樣的設計。

當然,如果設計成本相對寬裕,也可以通過採用鑭系、人造藍寶石等材料製備前組,並在後組以膠合等設計來更好的校正軸外倍率色差和軸上二級光譜。不過據說Qoocam Studio以及手機Qoocam APP很快就會放出支持色差校正功能的版本,那軸外倍率色差就不再是問題了(當然到時候我也會具體測試一下),而且但別忘了全景的好處就是後期運鏡很自由,在剪輯時可儘量規避或縮小高光比區域,這樣一來影響就可以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雙目成像雖然會嚴格使用相同的拍攝參數,但在部分情況下特別是拼接位置會出現一些小瑕疵,比如朝上的攝像頭會受直接入射光眩光影響,而朝下的則不會,這時候在拼接位置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明暗差。解決方案就是拍攝時儘量讓鏡頭左右布局,這樣會讓拼接邊緣過渡更自然。

在PC端視頻工作流程上,Qoocam Studio軟體的調整功能現階段相對還比較簡單,無法滿足專業視頻剪輯的需求,所以接著下一步就是導入到Premiere等第三方編輯器並使用Gopro VR等插件實現再剪輯和與其他片段的混剪。相對而言這種「兩步走」的工作流程是比較複雜的,如果能通過專用插件直接將原始數據導入Premiere進行拼接,或者Qoocam Studio功能再全面一點,應該可以節約不少工作時間。

而且Qoocam Studio的8K拼接渲染對PC硬體要求非常高,耗時也較長,這是因為魚眼鏡頭本身的製造誤差就相對較高,背向安裝的兩個魚眼成像系統也必然存在視差,再加上輸出解析度越高,優化邊界和拼接的精度需求就越高,所以整個配準、拼接、渲染過程會不可避免的繁瑣,想要快速合成,代價往往就是用速度換精度。

一般來說,矩形變換後的的雙目成像交叉區域會通過算法提取特徵點,如果不在意實時性而強調高精度的話,可以採用比如經典的基於尺度不變特徵轉換算法,這個算法也就速度偏慢這個缺點,但優點是魯棒性非常強,對各種不同質量的數據源都能實現很可靠的特徵點提取,然後再進行圖像配準融合,就能實現高品質平面輸出了。

當然,提取特徵點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加速穩健法、漸變法、方向加權模型等等,雖然不知道Qoocam 8K使用的哪種方案,但硬體開銷是相當大的,我使用Core i7 9750H+RTX 2070+32GB雙通道DDR4內存+512GB NVMe SSD的硬體配置,在散熱全開的高性能模式下,H.265編碼200Mbps碼率8K 30p渲染輸出的效率大概是3.5~4.5fps,也就是1秒的素材就需要渲染約7、8秒,1分鐘8K素材輸出需要近10分鐘。

邊緣拼接在很仔細檢查的情況下可以看到一定程度的瑕疵,但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當然,Qoocam 8K的高品質輸出並非只能在PC端剪輯(但雙目拼接的平面8K只能在PC端Qoocam Studio輸出),手機Qoocam APP可以通過剪輯下載到手機的4K全景素材做代理,再套用到相機內8K全景原素材的方式,實現高品質4K平面視頻輸出。對大多數人來說,觸控調整剪輯要比鍵鼠直觀得多,可玩性也很強,而且耗時相對PC端要短不少。

而且Qoocam APP裡有不少的預設運鏡效果可以直接調用到已有素材當中,再結合自己的創意,讓同一段素材可以有無限多不同的運鏡呈現方式,這與非全景手持設備有本質上的區別,後者在使用預設效果時只能現拍現用,而且一段素材只能使用一種效果,大大限制了自由性,在大家都是4K平面輸出的情況下,全景的優勢比較明顯。

但和PC端類似的是,Qoocam APP對手機SoC性能的要求也比較高,使用iPhone 11處理效率還不錯,安卓機型我嘗試了驍龍855和麒麟990 5G平臺,也沒有什麼問題。不過蘋果目前只能無線傳輸素材,未來會上到有線,而安卓則支持有線,有附送to Micro USB、to Type-C和to Type-A三種線材,考慮得比較周全,但注意只有to Type-A可用於充電,不支持C to C充電協議。

在手機端將一個個片段各自輸出後,就能繼續使用第三方視頻剪輯APP來進行混剪了(我使用的是InShot),與PC端的差別在於,Premiere利用插件可以直接修改全景視頻效果,而手機混剪不能直接修改,如果對某個片段效果不滿意的話就需要重新回到Qoocam APP進行調整、輸出並重新導入第三方視頻剪輯APP,要稍微麻煩一點。綜合而言,從混剪自由度、最終輸出效果等方面來看顯然是PC端的天花板更高,但對於大多數視頻愛好者來說,Qoocam 8K的手機剪輯效率和效果都更實用。

全景除了拍視頻,也能拍照片,解析度依然是7680x3840。除了常規拍攝模式之外,Qoocam 8K還有個DNG8模式,其實就是連拍8幀均值輸出,不過機內不能直接實現RAW堆棧,只會給你8個連續DNG序列和1個用於查看的JPG,需要使用PC端官方RAW+軟體來對這8個DNG序列進行堆棧輸出DNG格式圖像。但注意,RAW+軟體只能堆棧不能調整,而Qoocam Studio不支持DNG,所以,需要先使用你習慣的後期軟體對RAW+輸出的圓形DNG調整後,再導入Qoocam Studio拼接為平面8K JPG,過程比較繁瑣。

但從效果來說,DNG8堆棧可明顯提升輸出圖像的動態範圍,增加後期調整空間,比如以ISO 100拍攝夜景時,單幀RAW後期暗部+70時,畫面會出現明顯的噪聲:

而使用DNG8堆棧輸出的RAW文件在相同操作下,噪聲明顯要小很多:

所以如果希望獲得最大寬容度,在腳架穩定的前提下使用DNG8格式是最佳選擇,不過要稍微注意存儲空間,因為DNG8模式單次拍攝就需要約450MB空間,內置的64GB存儲可拍145張左右。

除此之外,延時自然也是必備功能,除了可選擇間隔時間之外,其餘與普通拍照模式並無區別,可以選擇自動/手動曝光、白平衡、JPG/DNG文件格式、曝光補償等操作,延時照片可以在機內自動生成視頻,後續操作與此前的8K全景視頻無異。

一不小心寫了一大篇,差不多把這款8K全景相機摸了個透,事實上在軟體端Qoocam 8K還有一些細節需要調整優化,但總體來說它糅合了專業和民用兩方面的特點,商業視頻團隊完全可以將其納入到拍攝方案之中,普通民用也可以用它來記錄生活。後續希望視頻規格更豐富一點,比如單目4K 60p輸出,此時另一攝像頭保持工作但主要目的是防抖補償……

這次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響應國家號召,基本上1月22號之後就沒再出門拍過素材,所以部分效果演示的圖片也不夠精緻,4K 120p的慢動作也沒有拍太多,還望大家海涵。但疫情之後我保證會多拍多發,還望到時候大家再多多指教,順祝各位身體健康啦!

相關焦點

  • 近在眼前的8K,看到Qoocam 8K全景相機深度測試與分析
    春節前我曾發布過一段視頻讓大家猜使用了多少拍攝器材,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回過頭去翻一翻,事實上這段視頻只使用了一種器材——雙目魚眼鏡頭全景相機:看到Qoocam 8K。相信看完一定會有朋友好奇:視頻中運動相機、無人機、穿梭機等諸多效果是如何通過單一器材實現的呢?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展開吧。
  • Qoocam 8K上手初體驗:能放進口袋的8K全景相機!售價3998元
    看到科技在2019年11月發布了全球首款8k全景口袋相機Qoocam 8k。全景攝像機對很多人來講可能就是稀有產品,更別說8k全景相機了,而如今看到科技把這樣的產品帶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Qoocam 8k與一般的攝像機外觀有所不同,採用了直板的設計,上方是360度的攝像頭,下方是一塊2.4英寸的屏幕,雖然稱不上大但對於簡單的操作還是很便利的,可以通過屏幕設置參數,大致構圖,回放全景預覽等,並且不容易出現誤觸的情況。
  • 全球首款8K口袋全景相機,QooCam 8K讓你隨心拍攝
    QooCam 8K全景相機通過軟硬體創新,突破諸多技術限制,其卓越性能全方位超越行業水準,重新定義VR相機新標準。 相信很多小夥伴和我一樣,剛看到QooCam 8K全景相機的時候,還不知道該如何操作。在QooCam 8K全景相機關機狀態下,長按電源鍵2s開機,開機完成後藍色指示燈常亮;開機狀態下,長按電源鍵2s關機,此時藍色指示燈熄滅;待機狀態下,如長時間無操作相機會自動關閉。
  • QooCam 8k全景相機,帶你玩轉地球嗨翻天!
    哎~看到下面這張照片的時候,你是不已經非常好奇,這種小行星視角的照片是怎麼拍攝出來的呢?先別著急,筆者會慢慢為大家揭開謎底!回歸到正題,筆者出門旅行時除了一部必備的手機之外,就是它了!——QooCam 8k 全景相機,視頻拍照一部QooCam全部幫你搞定!
  • Kandao的全景相機QooCam深度評測
    打開APP Kandao的全景相機QooCam深度評測 工程師C 發表於 2018-05-12 09:20:00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有三個魚眼鏡頭的可互換消費相機,允許4K視頻錄製和360度虛擬實境捕捉。
  • 看到科技推QooCam 解析度創360全景相機新高
    作者:DIGITIMES莊清瑋VR技術開發商看到科技推出QooCam 8K 360度全景袖珍相機,除了勝過其他全景相機2倍的傑出解析度,還有相機內剪輯、大容量存儲器,移除自拍棒穿幫,以及影像穩定防震等功能。唯一缺點是電池壽命短且機體較重。
  • Qoocam 8K測評:沒有8K,談什麼VR全景?
    這是我周遭的男性朋友會出現的反應,儘管目前VR全景觀看的形式還沒能被普遍大眾和市場所接受,但搞顏色的影響已經源遠流長。而全景相機在經過數年的探索,沒有像2016年市場預想的VR主要觀影模式,但其在平面視頻上的獨特鏡頭表現,讓全景視角在視頻傳播上已經找到了一個新的形式和方向。
  • 全球首款3D 180°+360°全景相機QooCam上手
    來自深圳的QooCam 360°相機是全球首款鏡頭3D/全景相機,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全景相機有三枚攝像頭,相機同時擁有360°全景和180°VR功能,整機金屬材質,外形修長,長條形的手柄設計,手握相機就可輕鬆使用。
  • Insta360 Nano全景相機專用 APP 產品分析報告
    市場分析Insta360 Nano APP是一款全景相機專用APP,背靠著Insta360 Nano硬體, APP幾乎所有的種子用戶都是Insta360 Nano硬體的擁有者,APP用戶與硬體用戶高度契合,加上目前全景相機專用APP數量很少,缺乏應用商店市場份額相關的數據資料支撐。因此,市場分析我們從全景相機維度切入分析。
  • 小紅屋8K 3200萬像素全景相機深度評測|VR陀螺
    單鏡頭極簡主義 小紅屋s8全景相機定位商用 一個鏡頭、一個快門、一個開關、一個充電口,小紅屋s8幾乎將極簡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在此之前,其曾經推出過12K四目Square 3D全景相機、五目全景相機、雙目全景相機、插件式相機、8目全景雲臺一體攝像機、多目全景安防相機、人臉抓拍相機等產品。從雙目到八目的全景相機產品,泓眾幾乎全面覆蓋。
  • 全高清、深度防水:360cam要改寫全景相機
    Bublcam, Panono, Centr……全景相機一臺接一臺,卻一直沒有特別中意的那一臺,而此刻出現的360cam, 號稱要提供一臺真正擁有高清體驗的全景相機。這臺相機支持360度捕捉1080P高清視頻,還支持立體聲,平時用不著全景拍攝的話,可以擰成監控攝像頭。公司自稱獨立開發了3個185度旋轉的魚眼鏡頭,以便捕捉最廣泛的視野。晶片裡面內置了自定義算法,允許直接錄製Mp4、jpg視頻文件,而不是作為手機的附庸。視頻拍完後,你可以用數據線也可以用WiFi傳輸到雲端,因為相機兼容GPS定位,所以可以從你的旅行途中分享自己的街景。
  • CES 2020:泰科易TECHE展示8K機內拼接全景相機360Anywhere
    1月7日,在202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2020)上,泰科易(TECHE)演示了搭載8K 實時機內拼接技術的新一代VR直播影像系統,展現了泰科易如何將8K實時影像應用於5G、智慧城市、物聯網、AI人工智慧以及無人駕駛等方向,推動未來行業發展以及創造更積極的影響
  • Insta360 Nano全景相機專用 APP 產品分析報告
    市場分析Insta360 Nano APP是一款全景相機專用APP,背靠著Insta360 Nano硬體, APP幾乎所有的種子用戶都是Insta360 Nano硬體的擁有者,APP用戶與硬體用戶高度契合,加上目前全景相機專用APP數量很少,缺乏應用商店市場份額相關的數據資料支撐。因此,市場分析我們從全景相機維度切入分析。
  • 白璧微瑕,米家全景相機體驗
    在米粉節的時候,一款新的產品——米家全景相機順帶推出,這款產品與去年很多廠商已經上市的360度全景相機非常相似,作為小米系在該市場的首款設備,米家全景相機有什麼過人之處嗎?包裝與設計在外包裝上米家全景相機採用的是目前很常見的純白主色調,機器渲染圖印在正面,打開之後就能看到實物,與外面的渲染圖相比,實物顯得更加精緻和有質感。
  • GARMIN VIRB 360 全景相機測評:全景界的三防運動相機
    既然是GARMIN設計研發的全景相機,那必然會繼承他一貫的血統,VIRB主打戶外極限,擁有全景界罕見的10米防水等級,並且內置了GPS+GLONASS,氣壓式高度計、加速度計,可以讓用戶可以捕獲到更多活動數據。
  • Insta360發布One X新品 支持5.7K拍攝防抖全景運動相機
    【TechWeb】10月11日消息,在8月份Insta360發布了新一代全景攝像頭設備,也透露了有關新防抖運動相機的消息。現在最新消息,全景相機全球領軍品牌Insta360線上發布了防抖運動全景相機One X新品,支持5.7K@30fps高清防抖拍攝,售價2498元。
  • 不到2000塊,能買到怎樣的全景相機?
    全景是一種還算比較新穎的展示手段。現在在各大房產中介APP上,都已經能夠看到全景相機的應用。而這個行業也像手機一樣,已經有越來越多輕便、方便的設備,能夠一鍵生成全景作品。今天要評測的小紅屋s8全景相機,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 看到科技 8K 3D全景VR直播亮相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在中國移動的展區,更是展出了業界首個基於5G網絡傳輸的8K VR實時直播。中移動在這個8K VR直播方案中,採用的便是深圳看到科技研發的Obsidian專業VR相機以及8K 3D全景直播軟體Kandao Live 8K。
  • 8K全景專家 得圖F4 Plus VR相機體驗評測
    說到全景照片,就不得不提到F4 Plus的招牌賣點——8K,在這個顯示器和VR眼鏡還沒有普及4K,甚至連2K還不是主流的時代,得圖一舉將VR源片的解析度提升到了8K,這也是目前VR相機能支持的最高參數,在技術創新上,得圖的努力毋庸置疑
  • 敲門磚8K顯示近在眼前 VR產業何時走向爆點?
    原標題:敲門磚8K顯示近在眼前,VR產業何時走向爆點?  蔡樹煥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道,相比2016年前後湧起的VR熱,目前VR行業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技術變革方面。  「現在雖然行業不如之前有那麼多熱錢湧入,但可以看到包括晶片、顯示效果、處理能力、5G傳輸等,每個點的升級都對VR產業的發展有實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