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給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披上了一層光輝。該村果作屯村頭一棵300多年的大樟樹下,豎立著一塊約4米高的石碑,碑上刻著「中國村民委員會發源地」10個醒目紅字。距離石碑約5米處,是五尊圍坐在一起的金色人物銅像。
銅像人物是按照38年前合寨大隊果作第一屆村民委員會5名委員原型塑造,從形態上看,他們仿佛正在商議村裡的重要事務。坐在中間的,是果作第一屆村民委員會主任韋煥能,左右分別是副主任韋定陸、韋友全,會計韋鵬午和出納覃立軒。
今年76歲的韋煥能沒有想到,當時由村民投票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委員,成立村民委員會,實行村民自治,不僅成為全縣第一,而且成為全國第一。他更沒想到,他們的做法,被全國推廣實施後,1982年被寫入「八二憲法」,2010年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改革開放伊始,合寨村實行村民自治與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帶頭實行農業「大包幹」,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
日前,黨中央擬表彰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公示,韋煥能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18日,韋煥能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並接受黨中央表彰。
圖為韋煥能在合寨村果作屯村頭的大樟樹下留影。38年前,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在這棵大樟樹下誕生。
村民投票選出的中國首位村民委員會主任
韋煥能1942年出生在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果作屯,父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土改工作隊隊長。受父親影響,1968年,韋煥能主動擔任果作生產隊一隊保管員(當時果作生產隊分為6個小隊),此後,他先後擔任果作生產隊一隊副隊長、民兵排長、隊長和指導員。1976年7月,韋煥能加入中國共產黨。
合寨村位於宜州、柳江、忻城三縣交界處,距宜州城區50多公裡。韋煥能回憶,1979年初,合寨大隊各生產隊就開始偷偷分田到戶。「當時中央還沒有分田地的政策下來,各隊隊幹都不敢講話,不敢管事,講話也沒人聽。村裡風氣很不好,賭博、偷牛盜馬、亂砍濫伐現象經常發生,群眾意見很大。」
「治安很亂,人心不齊,得有人想辦法來管。」1980年2月5日,韋煥能召集果作生產隊村民,在大樟樹下召開村民大會,讓村民以無記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額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從6個生產小隊隊長中選出5人,成為第一屆村民委員會委員。
大樟樹下的會議,從早上10點,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果作生產隊125戶村民,有85戶代表到場。選舉時,85戶村民代表在一節節手指寬的捲菸紙上,寫下自己信任候選人的名字,然後投入米筒做的投票箱。
選舉結果,韋煥能、韋定陸、韋友全、韋鵬午、覃立軒當選,其中,韋煥能以全票當選合寨大隊果作第一屆村民委員會主任,韋定陸、韋友全擔任副主任,韋鵬午、覃立軒分別擔任會計和出納。這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率先實行村民自治。
會議還商議成立治安聯防隊,討論制定《村規民約》《封山公約》等內容。
當天晚上,新成立的治安聯防隊就輪值上崗,每班2人,輪班在村頭村尾巡邏,凡發現偷牛盜馬、賭博行為的,立即敲響銅鑼召集村民到現場處置。
《村規民約》《封山公約》的內容經過5個多月不斷修改,於1980年7月14日頒布實施。手寫底稿上,摁著果作生產隊125戶戶主的拇指印。
《村規民約》《封山公約》內容定得很細:「不準在私家、村附近開設賭場,違者罰款10元。」「嚴禁放豬,違者罰款5角。」「不準盜竊,違者按價加倍賠償,並罰款5元。」「不準盜竊林木,違者每佰斤罰款15元。」……
由村民自己制定條約,並摁下手印約束自己,村裡治安和衛生狀況很快得到好轉。實行村民自治以後,果作生產隊只發生過一起村民亂砍林木事件,根據《封山公約》規定,當事村民被罰款12元。
村民委員會還成立理財小組,每季度對村民委員會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清帳,並張榜向村民公布。韋煥能回憶,當時合寨大隊林場每年有1000多元資金提留給果作村民委員會使用,資金主要用於修建機耕路、水渠和一座10米長石拱橋。1986年,由果作村民委員會牽頭,村民籌資3000多元購買水泥、水管,在後山打了一口水井,把井水引到各家各戶,100多戶村民用上了自來水。
合寨經驗走向全國
果作村民自治經驗很快得到推廣。1981年3月,宜山縣三岔公社(當時合寨大隊隸屬三岔公社)召開萬人大會,要求所有生產隊都要成立村民委員會。
同時,合寨經驗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真派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民政部工作組到合寨調查研究。
1982年12月,「八二憲法」通過,《憲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居民選舉」。從1983年起,全國逐步撤銷生產大隊、設立村委會。
此後,韋煥能的職務也有所變化:1983年,擔任合寨大隊副大隊長;1985年,擔任合寨大隊林場場長;1987年,擔任合寨村公所(後改為村委會)副主任,直到2005年退休。
在村裡,韋煥能仍然是退而不休,不管是鄰裡糾紛,還是家庭矛盾,大家都喜歡找他去協調。「韋主任辦事公道,雖然年紀大了,但誰找他辦事,他都很熱心。」現任合寨村村委會主任蘭鋒評價說。
入選全國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物
作為第一個「敢吃螃蟹」的韋煥能,也成為農村改革的先鋒人物。他曾經代表合寨村民委員會多次到北京參加活動,並受到中央領導接見。
第一次進京是1999年1月,韋煥能受邀到北京參加全國迎春晚會。「晚會上,我與安徽小崗村『大包幹』18名帶頭人之一的嚴俊昌坐在嘉賓席第一排觀看演出。」韋煥能回憶當時場景還很激動。
2008年12月,韋煥能受邀到北京參加改革開放30年慶祝晚會。今年1月,他以公益形象大使身份,受邀參加全國社區春節聯歡晚會。
2018年11月,韋煥能入選全國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物,是廣西唯一入選的改革人物。
如今的合寨村,不僅成為遠近聞名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還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稱號。村委會以「黨領民辦、村民自治」模式開展屯級公共事務管理,做到群眾的事群眾辦、群眾的權群眾使、群眾的利群眾享,進一步拓展村民自治的內涵。
在300年大樟樹附近,不僅建起合寨村民自治展示館、文化活動中心、五保新村,還建設了一個漂亮的村民自治文化公園。
韋煥能依然身體硬朗、思維敏捷,他不但是村民自治展示館的管理員,還經常做解說員,多數時候,他是在大樟樹下向客人介紹村裡的變化。每隔兩三天,他就拿著毛巾,把五尊銅像擦得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