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寫這本書前,陳忠實自誡,「絕不能在女人問題上犯錯」

2020-12-11 王事情

鍋鍋兒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鍋鍋兒,意為彎腰駝背,又稱羅鍋兒、背鍋兒,清初名臣劉墉就有一個很出名的綽號劉羅鍋。

一九八八年清明前後,四十六歲的陝西人陳忠實決定動筆寫一本構思已達兩年的「墊棺作枕」之作。在一個大十六開的硬皮筆記本上,他揮灑下開篇第一句話。

鍋鍋兒是他預想中的主人公白嘉軒的綽號,白嘉軒的腰杆本來挺得很直很硬,但後來被土匪攔腰一擊打斷,就這樣佝僂了下去,成為了鍋鍋兒。

寫過幾章之後,頗覺不妥,因為讀來既覺拗口,又無來由,於是他便塗掉了綽號,改以白嘉軒的本名亮相。「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就這一句話,成了後來那本名動天下的《白鹿原》的著名開頭。

也是由這句話開始,《白鹿原》進入了「香豔」的第一章。

白嘉軒是白鹿村的族長。很久以前白鹿村叫侯家村(一說胡家村),老族長要佔盡白鹿的全部吉祥,便把自己這一支改為白姓,老二那一支改為鹿姓。白鹿兩姓同根同種,合祭一個祠堂。族長之位由長門白姓繼承,傳到白秉德成了單崩兒,成年的兩個兒子被殺了一個,剩個白嘉軒又是單崩兒,這族長是板上釘釘的,沒人有資格和他爭競。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秉德老漢還在世時就為兒子張羅婚事。

娶頭房媳婦時白嘉軒才十六歲,一年之後因難產而死;二房害癆病走的,癆病就是肺結核;第三個女人吐血而死;第四個女人患了羊毛疔……

一連死了四個女人,不消說流言四起,關於白嘉軒的生理秘聞越傳越邪乎,他已經做好一輩子打光棍的打算。白秉德老漢不為所動,虧得家底厚實,又為兒子說下了木匠衛家的三姑娘。

但就在這時候,白秉德又害上了絕症而死。兩個月之後衛三姑娘進門,半年未過便半瘋半癲,最後在洗衣服時一頭栽進了澇池而死。

這個女人實際上是嚇死的,她聽了太多關乎白嘉軒的生理秘聞,「鐵打的女人也招不住搗騰」,新婚之夜她磕頭哀告放她一條生路,在他懷裡她得不到溫暖,手腳冰涼,心也冰涼,才會驚悸失足。

第六個女人胡氏美若天仙,與白嘉軒恩愛異常,忽一日夢到前五個女人的冤魂,自此日見沉鬱與消瘦,流產而死。

第一章自此結束。第七個女人進門並最終為白嘉軒生下三子一女,已經是第三、第四章的事了。

看上去沒有任何問題,但事實上讀過這一章的都知道問題大了。也不止這一章,後來田小娥與黑娃、與白孝文,也有不少性描寫。首次發表《白鹿原》的《當代》雜誌社給出的審稿意見是,「贊成適當刪節後採用」,「對於能突出、能表現人物關係、人物性格和推動情節發展所需要的兩性關係的描寫是應當保留的,但直接性行為、性動作的詳細描寫不屬此例,應當堅決刪去。猥褻的、刺激的、低俗的性描寫應當刪去,不應保留」,最後的意見是刪去約5萬字。

王朔說自己「一向有一特異功能,無論什麼書,拿來一翻,必先翻出涉嫌黃色那一段」,有這特異功能的肯定不止他一個,起碼我也是這樣的。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有大把可供揮霍的時間,也曾數次拿起盜版或正版的《白鹿原》進行閱讀,但每每對於第一章必定是字斟句酌惟恐漏過一字,後面的就隨便翻翻,太厚了,一次也沒讀完過——連1/10也沒讀到就扔了。

如今再讀,兄弟已是周作人先生所謂「受過人生的密戒」的人,此時已無需「雪夜閉門讀禁書」的遮遮掩掩,再撿起《白鹿原》來讀,已能不為活色生香的文字所動,漸漸能從頭至尾通讀下來。

其實,「香豔」遠不足以概括第一章,其扉頁題詞引用了巴爾扎克的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而凡是看過本書者都感到了史詩般的厚重,所以更適合它的詞語是:

宏大。

小說應該怎麼寫?

傑出的作家都有一個文學故鄉,同時也是他的文學王國,比如賈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東北鄉——這應該學自國外,如福克納有約克納帕塔法,馬爾克斯有馬孔多一樣。陳忠實為自己選定的疆域,就是白鹿原。

《魏書·地形志》載,「藍田有白鹿原」,在西安市東南部,南北寬20裡,東西長50裡,地勢寬闊平坦而略有起伏,順其走勢形成了一條深溝「鯨魚溝」,將原分為兩半,溝北稱北原,溝南稱南原。

傳說周平王東遷之前覓地建都,在此有白鹿出現的吉兆,於是破土動工。但不料原下沉睡了一隻千年神鯨,鯨驚而西去,在原上犁出一條深溝,這就是白鹿原和鯨魚溝來歷的傳說。

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北坡下的西蔣村,村中居民大多姓陳,少數幾戶姓鄭。《白鹿原》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地叫白鹿村,但現實中白鹿原上沒有叫這個名字的村子,也沒有以白、鹿兩姓組成的村子。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實和小說在這裡交匯了。

書中的白鹿村實際就是整個中國社會,是白鹿原和整個關中近百年演變的歷史。在漫長的查找縣誌的過程中,田小娥是蹦出來的第一個形象,代表的是白鹿原周邊三縣(鹹寧、長安、藍田)縣誌中那些有文字記載以來的貞潔烈婦的事跡和名字,事跡大同小異,多為守節守志,喪夫後誓不改嫁,獨自撫養幼子、孝順公婆,最終名動鄉裡,立了牌匾。這些女子連名字都沒有,夫姓加上自己的本姓,就是名字,滿紙都是諸如趙錢氏、白陳氏這種,而這就是她們的名字。

其次就是白嘉軒。陳忠實請村中的老人講一講自己所記得的村子裡的事,有人講起他的曾祖父,說他個子很高,腰杆總得挺得又端又直,從村子裡走過去,那些在街巷裡在門樓下解衣袒胸餵奶的女人,全都嚇得躲起來了。這活脫脫就是一個威嚴而又迂腐的老族長形象,我們看到,這個細節在《白鹿原》中也得到了重現。

朱先生的原型則是關中大才子牛兆濂,父親在陳忠實小時候就給他講朱先生那些神話:說他偶爾夜觀星相,便知明年種何穀物;一個丟了牛的農民求他相助,他掐指一算便指出了牛走失的方位……這兩件事也同樣被寫進了書中。

接著是鹿子霖、黑娃以及白孝文等人物的形象一一鮮活,帶著白鹿原上的百年風霜走來,他們歡笑或痛哭,這些令他們喜怒哀樂背後的大事件,莫不為真正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們所一一經歷。

《白鹿原》被陳忠實視為「生命之作」,他把40餘萬字的手稿交給來取稿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兩位編輯後,一瞬間千言萬語湧到喉頭,幾乎衝口而出:

我連生命都交給你倆了。

給出去後,這部作品就開始了自己名滿四海的命運。在去成都的火車上,高賢均與洪清波兩位編輯翻開了這撂厚厚的書稿,越讀越深入。在成都開會的間隙,他們近乎廢寢忘食地讀完了全篇。這樣,人還沒回到北京,感受就反饋回社裡了。

開天闢地!」

著名編輯、先後編輯出版過《活動變人形》、《南渡記》、《塵埃落定》等名作的高賢均用這四個字形容《白鹿原》。

與此同時,遙遠的陝西西安,陳忠實懷著「出版不了就去養雞」的坦然和惴惴不安去拜訪著名評論家李星——此前十餘天,他剛給李星送去《白鹿原》手稿的複印稿。

李星剛買菜歸來,對陳忠實說「到屋裡說」,表情嚴肅如黑煞,當先而行。陳忠實心裡感覺不妙,因為平常李星都是未說話先笑。兩人來到書房,李星忽然瞪眼捶掌,喊著說:「咋叫咱把事弄成了!」

此後西安的文學圈裡就不平靜了,因為都在傳讀《白鹿原》的複印稿。李星讀過之後,又交給一位朋友讀,就一直傳了下去,到最後大家都不知道這個稿子在誰手裡。

有一天,稿子傳到西北大學中文系主任、著名評論家劉建軍手裡,陳忠實去拜訪他,只見劉建軍的書房裡攤開著《白鹿原》的書稿,衛生間裡也攤開著一部分,臥室裡也有。原來劉家人都愛看《白鹿原》,大家每天各拿一部分追讀。

這種書未出已形成轟動的盛況,後來賈平凹的《廢都》方才重現。

人民文學社領導、著名作家何啟治稱《白鹿原》為「拔地而起的藝術高峰」,畫家範曾則評為一代奇書,「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巴爾扎克都知道,斯坦達爾應該就是司湯達。

《白鹿原》持續暢銷20多年,到2006年底已達120萬冊之巨。1993年7月初版初印剛上市銷售,不到十天盜版書就充斥了市場。然而正如魯迅先生所謂「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也難以否認,的確有不少中下層讀者是衝著書中的香豔描寫去的,甚至有人以文取人,認為陳忠實也是一個浪蕩的作家。

事實上陳先生絕對是個正派人,他的人生經歷並不複雜。他生於農村長於農村,高考落榜後就回鄉當了民辦教師,後調到公社做鄉官。因為對文學的熱愛,他一直沒放棄閱讀,筆耕雖少,但質量極高,作品曾拍成電影、獲得全國性獎項。這樣他才得以成為專業作家,投身文學事業。

在他當民辦教師第三年,生活就給他上了一課。

有一天學校教師正在開會,忽然幾名民警走進校長辦公室,不久把一位擔任教研組組長的同志請到屋外。剛出去,陳忠實就發現民警把一副手銬銬在了組長的手上押走了。

後來知道,這位組長和另外一所小學的女教師有不正當男女關係,那位女老師是軍嫂,組長破壞現役軍人婚姻,這是犯罪。這位組長面臨坐牢的命運,前途算是完了,還會影響到孩子。

陳忠實想到自己,暗暗發誓:這輩子不管幹不幹得成事、能幹多大事,絕對不能在女人問題上跌倒犯罪。

此後無論何時何地,凡有女性來訪,他為免瓜田李下,必然大開房門示人。成名之後依然如此,甚至為此得罪了不少女作家。

他的作品也鮮有女性角色,即使代表作《白鹿原》中也女性寥寥,不過田小娥、冷秋月數人而已,與《廢都》中群雌粥粥之態不可同日而語。

通俗小說作者最好如古龍,人如其文,醇酒美人,任人評說。嚴肅文學作者則最好如陳忠實先生,人不如其文,耿介平實,更是幸事。

《白鹿原》的版本非常多,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下面這套央視《讀書》欄目推薦的無刪減版。藉此機會也深切緬懷已於2016年靈魂歸於白鹿原的陳忠實先生,感謝他為我們帶來這樣一部經典之作,並將他寶貴的創作經驗凝結成了《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創作手記》這本長篇創作心路歷程。先生之書,或有時可商;但對於大地的書寫,必將不斷傳承,歷久彌香。

歡迎輕戳以下連結,打開原上的世界,打開「民族的秘史」:

相關焦點

  • 關於陳忠實小說《白鹿原》的開頭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白鹿原》)「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裡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佩德羅·巴拉莫》)這三篇小說的開頭無非都是:站在現在看未來發出對過去的召喚。
  • 陳忠實:對《白鹿原》的誤讀,今天已基本解除
    陳忠實:最大的誤讀是白嘉軒和長工鹿三的關係,說把階級關係模糊了。我在這一點上很自信,我覺得沒有改變這種關係。不管他們關係多麼親密,但他們之間的僱傭關係並沒有改變。過去文學作品裡寫階級關係,都是地主既想讓長工幹活,還不想給長工工錢,不給長工吃飯,還打罵長工。  新京報:就像周扒皮。  陳忠實:過去人們都那麼寫,所以人們沒看到還有這麼融洽的主顧關係。
  • 1993年《白鹿原》出版,領導約作者談話;陳忠實:你懂個錘子!
    這6個字,只有我們這些過來人才理解其中內涵。」何啟治感嘆。陳忠實讀完信後,「嗷嗷」三聲跌倒在沙發上,眼淚奪眶而出。白鹿原劇照接下來,陳忠實給自己煮了一碗麵條:「這是我幾年來吃得最從容的一碗麵條。我只能找到從容這個詞表述吃著麵條時的心態。我做完了一件事情。
  • 《白鹿原》後,陳忠實為何再無力作,江郎才盡?學者:心理有障礙
    陳忠實在寫完第九個中篇《藍袍先生》後,引發了他對整個民族命運的思考,以前從未觸動過的生活庫被觸發、點燃,在陳忠實的腦海裡連續「爆炸」,這讓陳忠實產生了強烈的創作理想,也勾出了長篇小說《白鹿原》的創作欲望。陳忠實突然意識到一定要珍惜50歲前的這五、六年,把這個大命題的思考完成,並且要在藝術上大跨度的超越自己。
  • 白鹿原,冷秋月,白鹿原上最慘的女人,一個比田小娥還可憐的女人
    白鹿原,冷秋月,白鹿原上最慘的女人,一個比田小娥還可憐的女人   陳忠實嘔心瀝血的史詩級著作《白鹿原》是一部需要人反覆品味的一部近代史小說,其小說也被翻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在電影中田小娥是女性的代表,而在電視劇中,田小娥,白靈以及冷秋月三個女性代表了不同的思想,不同階級的人物代表。
  • 《白鹿原》要稿費還是版稅?作者陳忠實的一句「憨話」,狂賺455萬
    陳忠實46歲的時候獨自在西安老家的祖宅裡,這裡也是《白鹿原》的所在地,開始構思這本長篇小說,終於提筆寫了第一句話"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幾天之後,陳忠實收到了一封來自於人民文學的信件,在信中給予了《白鹿原》很高的評價,陳忠實讀完信之後,高興的大叫了起來,跌坐在沙發上,妻子趕緊問:"出啥事了,出啥事了?",陳忠實說:"咱不養雞了!"
  • 陳忠實寫出《白鹿原》,被迫刪減後獲茅盾文學獎,範增:一代奇書
    那時的陳忠實暗暗下了決心:我這一輩子,千萬不能像父輩那樣去土裡刨食,要活出個新樣子來給人看。憑著勤奮與刻苦,陳忠實在村子的一所破窯洞裡,完成了小學學業,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西安一所重點中學。本來擅長寫記敘文"雨中"的陳忠實,鬼使神差般選擇了議論文題目"說鬼"。結果,到監考老師收卷子的時候,他緊張得尿溼了褲子,但仍沒有寫完。40分的作文題,他得了0分。一直成績在班上排前三名的陳忠實,名落孫山。大學的門,在他面前轟然關閉。
  • 陳忠實慶祝《白鹿原》誕生,填詞《青玉案》,範曾:一代奇書!
    在這一片土地上,誕生了一位著名的文學作家,他便是陳忠實,他用一部作品將白鹿原的秘史講得非常清楚。陳忠實出生在灞河邊上,他是陝西西安市灞橋區霸陵鄉西蔣村人,他曾出版過很多的作品,如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等等,但是最讓他滿意且有成就感的便是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白鹿原》。
  •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故居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塑像去白鹿原影視城遊玩,進入大門沿著臺階而上,走到一處平臺看到邊上一尊坐在椅子上的塑像,旁邊立一黑底白字的牌子,走到跟前看到上面寫的是白鹿原作者陳忠實的簡單介紹。沿陳忠實塑像後面的臺階上去就是陳忠實的故居。土木結構的四合院房子看上去都是翻新過的,但應該是保留了原來的布局,看到這種房子就像回到了八十年代的農村。
  • 《白鹿原》之後24年,陳忠實何以再無佳作?是江郎才盡也另有隱情
    但是,名利雙收的同時,橫亙在他腦海中的一個焦慮感,卻也是如影隨形的:自1992年寫出《白鹿原》,此後24年直到去世,陳忠實不僅再沒寫出一部長篇、再不曾貢獻出可與《白鹿原》頡頏的大作,連一本稍微有分量的作品都「蓋闕如也」,幾乎完全是「咄咄書空」狀態,似乎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一本書作家」。
  • 陳忠實《白鹿原》中這三句經典名言,讀懂或許能讓中年人一生受用
    陳忠實先生在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創作一本死了以後,可以放在棺材裡墊頭作枕的書。如今看來,陳忠實先生確實做到了,這本書就是——《白鹿原》。陳忠實先生陳忠實先生,花了整整6年時間,洋洋灑灑寫了50萬字,描述了白鹿兩家的世代糾葛。
  • 陳忠實推散文精選《白鹿原上》
    「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忠實近日推出散文精選集《白鹿原上》,細述創作《白鹿原》的靈感。  憑藉長篇小說《白鹿原》,當代著名作家陳忠實榮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散文集《白鹿原上》,講述了白鹿原乃至關中地區的獨特風貌以及作家本人真實的人生經歷和質樸的情感世界,展現了《白鹿原》背後的文化與精神。該散文集分為「陪一個人上原」、「綠風」、「半坡猜想」、「晶瑩的淚珠」四個部分,收錄了《原下的日子》、《告別白鴿》等33篇作品。所謂「一草一故鄉,一土一深情」,作者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白鹿原充滿了深情。
  • 陳忠實"白鹿原上"細述鄉土情 16幅插圖現原上瑰景
    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忠實的新書《白鹿原上》近日由盛大文學華文天下策劃出版。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對當代讀者和多種藝術形式都產生了影響,寫作該書時,陳忠實曾專門回到祖屋創作,如他所說,只要在原下寫作,便進入「生命運動的最佳氣場」,在祖居老屋裡創作《白鹿原》的十年,也是讓他「最沉靜最自在的十年」。《白鹿原上》分為「陪一個人上原」、「綠風」、「半坡猜想」、「晶瑩的淚珠」四個部分,抒寫了原上的萬千生靈與深刻史載,其中不乏作者個人創作的靈感之源。
  •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中有一段對饑荒的描述,看完讓人不寒而慄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有一段非常驚恐的一幕:一個女人家裡沒有糧食吃了,半夜醒來發現身旁的丈夫不見了。她以為丈夫在偷吃東西,就出屋門偷聽。不料,她聽到丈夫和公爹在商量把她殺死吃掉。女人害怕得連夜跑回了娘家。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卻說:一代奇書也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驚雷一般的開頭,展開了這片古塬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煙雲……1991年臘月25日的傍晚,陳忠實為其50萬字的長篇家族式小說《白鹿原》,劃上了最後一個標點符號。能不能出版,能不能讓世人看到此書,自己又能不能在今後繼續走文學這條路,成敗在此一舉。幾天後,待在鄉下祖屋的陳忠實收到了一封薄薄的信件,它來自於人民文學出版社,信件的厚薄程度,讓他心裡有了一種很好的預感,這種預感叫做希望。
  • 陳忠實一書成名,獲茅盾文學獎版稅455萬,心中卻有著一個小小遺憾
    而陳忠實的文學創作卻屢遭退稿,他沮喪不已,此時他的朋友還提出了一個扎心的問題: 「你為啥就寫不出路遙《人生》那樣的重量級作品?」 1988年,陳忠實獨自回到鄉下,開始構思這部作品。他在紙上寫下了小說的第一句話: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 「冷」漢子陳忠實的關中秘史
    2007年11月9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首都劇場演出話劇《白鹿原》。話劇《白鹿原》改編自陳忠實同名小說,由濮存昕、宋丹丹、郭達等與特邀的陝西農民演員同臺演出。  張玉瑤  2000年春節過後,快六十歲的陳忠實背著20多袋無煙煤和吃食,回到了位於白鹿原下的祖屋,住了兩年,專心致志地寫作。
  •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學子撰文紀念陳忠實(一)
    他的筆下,寫的也是這塊黃土地,記述了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的各種悲歡離合、生生不息。他生於斯長於斯,渾身散發著濃鬱的黃土氣息。他的文章也如這塊土地,平實、厚重,迸發出源自黃土地深處的磅礴力量。    再見陳忠實,已是他的《白鹿原》。有人說這本書像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像一座當代文學藝術的巔峰。可我認為它是一道巍峨峻秀的山嶺,一道美麗如畫、山花爛漫的山嶺,喚作秦嶺。
  • 看完《白鹿原》 我想去白鹿原影視城咥上一碗油潑麵
    根據陳忠實先生原著改編的電視劇《白鹿原》火遍了全國,這是一部關於關中平原50載歷史變遷的大劇,盡顯白鹿原的風土人情,一聲秦腔,一片廖原,一碗油潑麵,就是老陝的風味。陝西的女人會做面,麵條做好後放在碗裡,一層一層鋪上各種調料,油燒熱後澆上去,隨著「嗞啦」一聲,頓時香味就蔓延開來~
  • 資料:「文壇老農」 陳忠實
    這是以《白廘原》獲茅盾文學獎的陳忠實的一本寫關中故事的短篇小說集,寫得樸素,硬朗,好看。即使在《白鹿原》創作的準備和實際寫作的六年時間裡,我仍然抑止不住生活急驟變化的衝撞,抽空尋隙寫下了幾個短篇小說,沒有使這一段時間留下空缺。新世紀伊始,我重新開始短篇小說的寫作操練,像以往一樣,且不論在藝術上做過何樣謀算,而內容依然是把著現實生活運動的脈搏。這樣,這些短篇小說就大致勾勒或者說記錄著新時期二十餘年來,我從中國鄉村一隅(關中)所把握到的社會生活變幻起伏的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