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餐廳前的例行聲明
本人不接受任何商家的任何免費邀請試吃。
本人不接受任何店家任何個人或公司的任何充值。
本人不接受任何事先打招呼,任何特殊安排。
我自己一個人偷偷的去,悄悄的吃,自己花錢自己吃。
作為一個有輕微社恐的人,我很煩跟這店那店的老闆產生那麼多私人友誼,所以就不要來那套了。
我所寫的只代表我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在我個人到店時的所有感受。
我能保證我寫的真實反映我到店的情況。
店家把東西做好吃,把環境服務做好,把控好細節,別割韭菜別搞過分的噱頭。遠比跟我這散扯強。
我用的圖片,除了明確是自己拍的之外,都是網上找的,若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我為了把真實的菜餚圖片展現給大家,我拍的照片沒有後期,沒有濾鏡。沒有更改造型。只是個別因為拍攝環境太暗,後期會加亮,以保證所見即所得。
作者 | 冬亞土菜館
圖片 |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取用
本文10900字
從今天開始,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
你就可以在你當地,辦理澳門籤注
正常出入澳門了
現在出入澳門的注意事項,詳細入關流程
如何做檢測,怎麼樣最方便
之前這篇裡有,去這裡找
肉測出入澳門流程和我在澳門吃的212家餐廳清單
但是這篇畢竟沒有時效性,至少到現在還是有用
如果有更新,請去查閱相關信息,自己做好確認~~~~
澳門歷史城區,是把澳門老城區裡的一片
全部打包,申報通過的世界遺產
也就是說,申報的這一整片城區,全部~~~都是世界遺產
我原先的計劃裡
會寫到的建築有一百多處,餐廳一百多家
但按照我寫東西習慣
每一個點,每一個建築,會展開了揉碎了
從背景講到建築,從人物講到趣聞
基本讓你拿著就能做導遊那種
每一個餐廳也會簡單展開寫一下
這樣,整個系列估計得大幾萬字
所以為了趕上今天,全國正式恢復澳門籤注
澳門成了唯一一個不受限的出境目的地
我把內容縮減了下,57個點都是比較有名頭的
然後儘量用精簡的文字說每個點,每個餐廳
力求把字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內
這樣,讓你至少可以直接拿著這篇就去澳門
後面展開寫的時候,再收費吧~~~~~~~~~~~~
之前澳門有篇收費文,在這裡,也是這樣的路線圖
不過不是步行的,要藉助公交
(冬亞寫的)澳門路氹一日路線,超詳盡,25000字
是路氹區域的,這一篇就回到澳門半島
也是遊客去的最多的地方。
你照著這篇文章裡的路線走,基本上能玩能吃的地方
不會有什麼遺漏,而且實際上
你一兩天時間也根本不可能吃的過來我列舉的餐廳
所以自己選擇。
能用一天時間走遍所有打開點的
我就已經覺得是神人了,可以試著挑戰下
兩天時間是比較穩妥的
澳門相對很多目的地來說
是個特別適合步行逛的地方
尤其是半島老城區這裡,因為面積小
路網密,道路又窄,店鋪景點密度就很高
步行起來,新鮮感十足,隨時能休息,走完其實並不累
這篇文章是精簡的,所以除了詳細的路線圖外
我不配其他圖了,那個太費事了,我得從我照片庫裡一個個找
一個個對應,根本來不及
我寫的每個點的名字,包括餐廳的,都可以用國內地圖軟體
直接輸入找到,導航基本都比較準,有特殊情況的會單獨說
前面就扯這些已經七百多字了,我要抓緊了~~~~
這就是整個路線圖和57個打卡點
其中紅色是主線,你不是體力超強,要挑戰自我
那就一天時間,去走紅線就行了
藍線留第二天
你如果想挑戰自我,那可以從起點處走入藍線
最後還會回到紅線上,後面詳細說
澳門歷史城區主要文物古蹟建築
都在紅色主線這,有一小部分在藍線這裡
紅色主線,單步行距離,4.5公裡
不算任何進入建築,博物館後的逛的距離
整體應該在10公裡左右。
藍色支線,單步行距離 4公裡,整體應該在6公裡左右
所以你要挑戰的話,首先要知道
你一天至少要走16公裡
而且還要腿腳快一些,休息少一些,走馬觀花一些
我覺得挺難的。
看完整體,直接進入局部圖了
點和餐廳放一起說
先說一下,因為是精簡版,所以大部分餐廳
我不會做過多個人評價,好吃不好吃,具體如何
哪個值得點,哪個可以考慮,沒那字數計劃
這個會放在詳細版裡寫。
所以這裡寫到的餐廳,基本我只說這裡什麼出名
哪些是招牌,不做過多評價
要不你自己可以探索下
回頭再看跟我意見是否一致~~~~
因為之前發現工號這裡圖容易不清晰
所以我這次都截大圖了,把兩條路線分成了13段
其中主線8段,支線5段
每一段再輔以小圖,來標註餐廳的位置
讓你們自己選擇安排
測試預覽了下,圖片點開拉大
可以看得很清晰
首先是起點,我把起點定在十月初五街
不定在媽閣廟那頭是因為,十月初五街店多
適合來吃早飯
澳門第一條網紅街是官也街,現在全是遊客,滿滿當當
第二條網紅起來的,就是十月初五街了
因為老字號特別多,特別集中
而且相對目前遊客也不算多,還保持著澳門老城區風情
從下往上
南屏雅敘和嘉華茶居
我之前專門寫的測評
(冬亞寫的)不值得的澳門網紅南屏雅敘和他對門的老牌街坊店嘉華茶居
南屏雅敘是超網紅店,來十月初五街的遊客十個有八個是衝這來的
味道一般
嘉華茶居是十月初五的街坊店,我挺喜歡
早上吃個蒸龍俐魚,正經龍俐魚,舌鰨,不是巴沙魚
喝完粥,看看老街坊們聊天八卦,很有意思
對面是個中國銀行,要換錢可以在這裡
旁邊就是品芳餅家,光酥餅在澳門最出名
但光酥餅,本來就不好吃,3塊錢一個,可以買個嘗嘗
澳門手信篇之各大餅家買點啥 這裡寫過
往前走,也就是往北,右手邊巷子
就是前天寫的澳門雲吞麵四巨頭之一梁慶記
澳門雲吞麵風雲(二)真假梁慶記加一家全蝦雲吞街坊店
能看到那個紅色可樂布,但這個點,他應該還沒開門
再往前,滄州咖啡小食
這家店在澳門本地人那很出名,遊客很少
出名的是傳統葡式蛋撻
不是你在肯德基吃的安德魯,馬烈嘉那種改良葡式蛋撻
還有椰蓉撻。
圖上忘標了,滄州咖啡小食對面
是榮暉咖啡美食,出名的是雞湯米線
習慣內地純正雞湯味的,可能會接受不了這種調味雞湯
再往前十米,就是澳門雲吞麵四巨頭裡的另一家,黃枝記
也是最出名的一家
這家店就是黃枝記的元祖店,老店。
值得吃一碗。
之前寫過的
澳門雲吞麵風雲(一)開篇及最有名的兩家,黃枝記和祥記
路線到這裡是往右拐
但其實前方20米,就是
澳門手信篇下,還有哪些值得買的
裡提到過的,喜臨門面家和花生米小店
可以過去看開門了沒,開的話順手買點帶走
面不重的。
右拐後,這條路是個大上坡
澳門半島多山,很多路都是大上坡大下坡,我會寫
在開始上坡前,會看到倫記軟滑腸粉
這家店是網紅店,很多攻略都會寫,上過很多節目
這個點去正好開門。
招牌是雞蛋腸粉和黃峴粥
上坡走到頭
就能看到第1個打卡點
聖安多尼教堂 也叫花王堂
因為葡萄牙人喜歡在這辦婚禮
澳門人還會叫這裡花王廟
澳門有三個最老的教堂,並稱三大古老教堂,就是三古
這裡就是其中之一,1558年就有了
現在的建築是1875年建的
外牆這個灰是1930年刷的。啊,這樣說好像還是太囉嗦
我精簡了,其他不寫了。不然一萬字以內結束不了這篇
教堂對面,白鴿巢前地,世界遺產名錄裡的
前地的意思就是,這個前面有塊空地,可以簡單理解成廣場的意思
白鴿巢前地的意思就是,白鴿巢公園前面這塊空地
現在主要是公交站
站在這,就能看到白鴿巢公園
很大的一片公園,原來是葡萄牙富豪馬奎利的私家花園
現實澳門市民熱愛的休閒場所
澳門人叫白鴿巢是因為馬奎利喜歡養白鴿
這裡原來到處都是白鴿
正式的名字是賈梅士花園
賈梅士,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葡國魂的作者。
你在這裡看到的銅像,就是他
澳門還有好多賈梅士相關的地名,公園,塑像
據傳他來過澳門,但詳細考證過,應該是沒到
啊~~~2200字了,我不能逼逼了,一定要精簡精簡~~~不多說這些了
想聽這些以後去看詳細版。
旁邊東方基金會,就是馬奎利原來的宅邸
之後做過東印度公司在澳門的辦事處
做過賈梅士博物館,現在是東方基金會會址
東方基金會,是葡萄牙用於在亞洲推廣葡萄牙文化的基金會
所以,門口可以拍照,但基本不讓進。
馬禮遜教堂,我在澳門見過的最可愛的教堂
很小,原本是一個墳場的配套教堂,後來墳場廢棄了
這個小教堂真的很可愛。
從這裡開始,就是紅色主席和藍色支線分開的地方了
你如果打算一天走完所有
那就從這裡按照藍色線走,最終會從另一個方向回到主線
而且什麼都不會錯過,也沒有回頭路。
你如果有兩天時間,那藍色的放第二天走
因為藍色線裡有座山要爬,還挺累的其實。
從馬禮遜教堂出來
旁邊就是我寫過的,建議你們買的手信
永吉街老字號檸檬王,順手買了
澳門手信篇下,還有哪些值得買的
老爺子人非常非常和藹可親,前幾天剛做手術
另一家開源小食,離紅色主線有點距離,等到寫藍線再說
走回爬坡上來的轉盤
從另一個口子走,再說遍,我說的再多,圖再詳細
不如你自己現場用地圖軟體導航。
目的地,戀愛巷
這裡很網紅,很多姑娘喜歡在這裡拍照。
從戀愛巷上去,就是澳門的標誌,大三巴
而戀愛巷不遠處,有這些餐廳
步行距離大概200米之內。
我精簡後寫的餐廳基本都在這範圍內,不擴大了
SAB8,這個點沒開門,中午開,獨創馬介休撻
馬介休是葡萄牙特色,就是醃鱈魚。
教主御品堂,澳門美食屆大鬍子教主開的店
黑叉燒很好吃,建議吃。
耀記椰子,不出名,但是很老牌
網紅的是再往前的洪馨椰子,但超過200米了,不寫了
吃椰子冰激凌的地方。
榮記豆腐,超級網紅,你看的每一篇攻略裡都會有他
米其林推薦,餐盤獎。喝豆漿,豆奶的地方
阿志面家,澳門本土網紅店,每天主打面不同
廣興號,老字號,出名的是魚翅花膠海參這些
強記羊腩,南記煲仔
都不是遊客店,很本地,只做夜宵,老店
經常不開門,只能碰運氣
南記煲仔地圖上可能不準,是在一個非常小的巷子裡
導航找到巷子口一樣,不要遲疑,走進去
裡面有個攤子,上面寫著南記煲仔
吃完了從戀愛巷上去,左手邊是哪吒廟和古城牆遺址
澳門有很多哪吒廟,有本土的哪吒崇拜文化
有空我專門寫下
這裡不是最老的,但是最出名的
這個哪吒其實是後面會提到的古哪吒廟請過來的
澳門以前是有城牆的,現在唯一的遺存就是這了
背後還有個哪吒博物館,很小,內容不少
大三巴我不介紹了,不知道的還去啥澳門
除了燒剩的門臉,主要精華在裡面的墓室
很多教堂都配建有墓室
跟我們的舍利塔類似。
原路出來,從側路走向澳門博物館
這裡不用爬山,全程電梯一直到最高處
博物館不小,原址聖保路炮臺,澳門最大的堡壘
再走馬觀花也得半小時
頂上就是拍炮打葡京照片的地方。
我這沒畫詳細路線,反正就是原路下來
然後從大三巴臺階上走下來,繼續往南走
路過女媧廟,一個小廟,本地人祭拜的,香火旺
順著遊客人流的主路繼續走
有個巷子裡,就是世記咖啡,這家是上米其林的
也是網紅店,各攻略裡都有
招牌瓦煲咖啡,以前澳門人喝咖啡
是用炭爐煲出來的,這裡現在依然這樣
豬扒包也還行,與其吃遊客店,大利來的
不如吃他的了。
另一頭是帝鈞胡椒餅,臺灣小夥子開的
有時要排隊,餅還行。
順著繼續走,到盧家大屋,這是一段上坡路
澳門歷史城區兩處古宅,這是其一,澳門富商盧華紹家
可以進入參觀。
旁邊有兩家米其林推薦的冰激凌店
也是澳門唯二上米其林的冰激凌店,就這麼近
一家KIKA,一家LEMON CELLO
KIKA獨次一家,LEMON CELLO好幾家
可以對比下,你們自己看哪個好吃。
繼續上坡,就到了澳門主教座堂,大堂
1622年初建,1937年重建
澳門教會中心,主教就在這,經常不開放。
回頭下坡,會路過KIKA
去玫瑰堂
澳門除了大三巴之外,算是最標誌性的景點了
道明會在中國的第一座教堂
他門前廣場叫板樟堂前地
這裡最主要的是看他的聖物寶庫
很多東西,慢慢看,幾層樓呢~~~
出來往前,就到了澳門最標誌性的廣場
議事廳前地
來到這裡你就會發現,哦,你以前看到的很多澳門宣傳片
就是這裡啊~~~~~~~~~~
澳門遊客聚集的最中心廣場
仁慈堂,一個慈善機構,中國第一個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就他們開的
現在這個樓除了外面好看,裡面徹底變成遊客購物超市
潘榮記好像已經不做了
澳門郵政局大樓
裡面還賣各種郵票,我在這裡買了輕軌通車紀念套裝
街對面就是澳門民政總署大樓
以前寫過關於這裡的事,見證澳門歷史的地方
太多了,不展開了。
看完這裡,走回街那頭,去三街會館
雖然名為關帝廟,但三街會館實際上是澳門商人,華人最重要的議事場所
乾隆年間的。
旁邊就是澳門營地街市
街市,是港澳這裡區域社區生活中心
一般一棟樓裡下面是菜場,上面是熟食中心,就是各種小吃鋪
有的還帶各種活動中心什麼的
想接觸最本地,最市民的澳門生活
各個街市轉轉,我後面會專門寫幾個街市
營地街市相對遊客多,畢竟在這麼核心的地方
裡面梓記牛雜,80年老店。就在街市裡
街市外,新龍棧
澳門本地人愛吃的燒味店,雞背飯,豬肺菜乾湯出名
11點開門,你逛到這,估計差不多了
原來旁邊有個嘉頓奶茶,可惜上次去看,關門了
再旁邊是勝利茶餐室
本地街坊店,遊客那不出名
多是誤打誤撞進來,豬扒包有名,現場烘麵包
街對面巷子裡
就是澳門最網紅的粥店,成記粥品
我從他家在遊客那默默無聞
吃到現在每篇攻略都能看到
老闆人還是那樣,依然沒變,挺好~~~
對面就是另一家網紅,保叔美食,出名的事咖喱和牛腩
旁邊是財神爺飯店,這家店麼
怎麼講,老牌是老牌,遊客本地人都吃
主要是魚翅鮑魚海參這些
在澳門吃魚翅湯價格不離譜,我會寫魚翅專題
跟以前說的一樣,合法吃翅,合理消費,拒絕大翅
中華魚翅談(一)
從這往西北走,就是順著路沿著紅線往上走
就到了典當博物館,很有意思的地方
畢竟澳門是什麼樣的地方,典當很發達的
這裡現在還是典當行會所在。
裡面同善堂,跟慈善堂一樣的組織
不過是中國民間的
離這裡200米內有三家很有名的店
一個是巨記面家,澳門雲吞麵四巨頭之一
四巨頭,在這個路線上,會經過三家
另一家不在歷史城區路線上
另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芬記燒臘
一天只賣兩小時,永遠在排隊
各種攻略炒火的網紅店
還有一家,李康記豆花
就在芬記對面,可惜啊
老闆已經退休去加拿大帶孫子了,從此不會再開了
旁邊還有對老夫妻開的佳記雲吞麵
只做夜宵,現在來是沒有的
說回典當行這裡,如果對著幾家沒興趣
街對面,就是義順牛奶公司
上米其林推薦的。
網紅店,各種攻略裡都有的。
吃雙皮奶,姜撞奶這些的地方
順著這個路往裡面走
就是澳門繼官也街,十月初五後
第三個網紅街,福隆新街
原來是澳門紅燈區,到現在也保留著當年的樣子
二層小樓,原來姑娘就是在樓上招呼路過的人
現在成了網紅餐飲一條街了~~~~
往裡面走,路過的第一家網紅店
就是陶陶居,我圖上沒標
因為他們關門了,恢復營業時間未知
廚師都被挖到金悅軒去了,也不知道以後咋樣
哎,曾經也是米其林推薦的。
然後你會路過阿三魚翅的老店
不開門了,還保留著當年樣子和門牌
五千多字了,我要繼續精簡了。
佛笑樓,百年葡餐廳,招待過國家領導人的地方
澳門獨門真傳的拘骨飯。
佛笑樓這個路口
往南就是福隆新街
我們先往北
這裡有
祥記面家,非常紅,
澳門雲吞麵風雲(一)開篇及最有名的兩家,黃枝記和祥記
米其林必比登餐廳,很多名人推薦的店
三元粥品,澳門本土老牌粥店
保健牛奶公司,遊客那完全不出名的店
但我跟你說,我覺得比義順好吃
堅持用水牛奶,奶味明顯比義順足
杏香園甜品
推薦晚上來,很本土的店,遊客幾乎沒有
很多澳門人的學生記憶
竹笙桂圓馬蹄冰,招牌~~~~~~
然後就是大良鳳城蝦子麵店了
我路過了十幾次都沒買到的店
其實不如喜臨門好吃,你們可以碰碰運氣
店比喜臨門老牌的多~~~
隔壁是個老涼茶店,一個老爺子看著
這附近不遠,就是
澳門手信篇之各大餅家買點啥 裡寫過的
非常值得買的現場煙燻的杏仁餅,最香餅家
走回福隆新街這
你現在看到在這個就是當年的胭脂地
這個街上的餐廳說一下
按照你走這個路線,從前到後會碰到的順序
百家昌涼茶,招牌曼球果茶,有點意思
他對面,順記煲仔飯,算是網紅了
但是開門時間飄忽,經常就不開了
譚家魚翅,阿三魚翅新店,翅客
都是吃魚翅的,這一片是澳門吃魚翅最集中的地方
具體哪家好哪家不行,等後面看我寫的澳門魚翅專題吧
添發碗仔翅,大火網紅店
永遠在排隊,我唯一一次見到他不排隊
就是上個月,我趁著沒完全開放,去了趟澳門
遊客店,網紅店大多一片蕭條
就那次,看到沒人排隊的。
還有,添發碗仔翅只有這一家,其他內地所有店都是假的,未授權。
對面,就是這篇寫過的
澳門雲吞麵風雲(二)真假梁慶記加一家全蝦雲吞街坊店
另一家梁慶記,啊,還是說,老爺子人真好
得空幫襯下吧~~~~~~~~~~
走到路口,可以看到一個大上坡
這是前往接下來打卡景點的地方
先別急著,反方向
還有幾個餐廳
咖喱榮,60年咖喱牛雜老店
禮記魚翅海鮮,百年魚翅老店
你們如果去娛樂場那
在百老匯那也有個禮記魚翅
那家只是租買了他們的牌子,從後廚到菜單到管理
跟他們本店都無關,那是專門做遊客生意的
靈記飯店,我對他家印象最深的是
颱風風球降低後,他家是整條街上第一個開門的
真的難啊,這個疫情搞的
出名的乳豬雞背飯,如果碰上今天有豬耳,記得吃一個
盛記白粥
分店在這裡
這是所有攻略都會說到的店
把粥煮的跟豆漿一樣的地方。
說了這裡非常集中了,各種餐廳
所以基本上,你中午飯可以考慮在這解決
或者少吃多餐,多吃幾家
反正這裡你吃完了,就導航找崗頂前地
順著路走就行了,大上坡~~~~~很長的上坡
這裡是歷史建築集中的區域
在崗地廣場附近有
聖奧斯定教堂,1591年創建,1874年重修
他最重要的是每年的苦難耶穌像巡遊
何東圖書館
還剩4000字,我後面壓縮下,這裡多寫點八卦
何東,香港第一任首富,第一個住在太平山的中國人
他弟弟有個孫子叫何鴻燊。
他另一個弟弟跟情婦收養了一個女兒,是李小龍他媽
這裡是他從香港跑反澳門後的住所
死後捐給了澳門政府,改為圖書館。
現在很文藝~~~
崗頂劇院
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到今天依然在使用
門口有演出表,可以對著看,有興趣可以準點來看
我在這看過爵士樂演出,還看過某個學校文藝匯報演出~啊~
聖若瑟修堂,歷史建築
現在是教會學校,不讓進,呵,不進也罷~~~
從崗頂劇院那走個大下坡下去,就下了崗頂前地了
會路過中天咖啡美食,澳門本地餐廳
基本不會有遊客來吃的地方
招牌番茄豬排飯
他家對面,就是
澳門手信篇之各大餅家買點啥 裡提到的
澳門最後一家做牛油糕的葡式點心店,金燕
可以去買點帶走
金燕街對面,是佔西餅店
也在這篇裡寫過
澳門手信篇之各大餅家買點啥
下午兩點會有超好吃的蛋球,真名叫沙翁,做好了
按照路線走到這時間差不多能趕上吃
前面是美家咖啡,出名的是羊腩煲
秋冬之後,澳門人喜歡吃這個
下面就走到了聖老楞佐堂了
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主線會經過兩座,支線還有一座
本地華人叫這裡風信堂。
聖老楞佐堂門口是街邊擺攤的志記糖水
當時老爺子現在越來越少擺出來了
如果你在廣場大樹下看到有人賣糖水,那就是他了
能碰上是真的運氣好
對面是新肥宅記,不少澳門人的學生回憶
招牌番茄牛坑腩
這裡走個大下坡下去就到了澳門特首官邸
原來的澳門總督府
不對外開放,從坡上能看到一角
你要是還不累,可以走下去拍兩張
拍完了原路爬坡上來,自己到了現場,對著坡子考慮下要不要
導航鄭家大宅,往前走
會路過兩個餐廳
鳳城珠記雲吞麵
還有正哥美食
正哥美食是澳門本地老饕喜歡的店
清湯牛腩煲加一份花膠,美滋滋~~~~~
再往前就到了亞婆井前地,亞婆井,葡文山泉的意思
澳門葡萄牙人民謠,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
要不澳門成家,要不遠別重來。
這附近是原來葡人中產的居住區
鄭家大宅,另一個大宅,裡面的人可能都耳熟
鄭觀應。
規模不小,周三休館,要注意
關於這些地方的開放時間,查看國內各旅遊網站,上面都是準的
這附近有西望洋山,上面有主教山小堂
澳門最有名的是東望洋山
這個是對應的,從亞婆井前地可以走上去
很長的大上坡,考慮清楚,會比較累
教堂是私家地方,進不去,旁邊有個廣場可以俯瞰澳門。還挺好看
如果體力足,可以考慮,但走起來真的會累
大概往返需要多增加2公裡上下坡路以及40分鐘
逛完了原路回亞婆井繼續往下走。
從亞婆井這裡開始,一直是下坡路,走的很舒服
走一會就到了港務局大樓
這裡原先是摩爾兵營,摩爾人,西非穆斯林。
現在是港務局辦公處
但是外面的特色圍廊可以逛
很多姑娘喜歡在這拍照
中間會路過澳門手信博物館
說起來是手信博物館
實際上是鉅記的一個特色店
店裡一半展示手信製作的老工具,包裝啥的
一半就正常賣貨
可以逛逛,算是有特色的鉅記
下坡走到頭,就到媽閣廟了
澳門最有名的廟宇
跟大三巴一樣並排的澳門代表建築。
澳門的名字就是從這個媽閣廟而來
登上澳門的外國人問這裡是哪
答媽閣,他們就記做MACAU
澳門有三個最古老的教堂
對應的,也有三座最古老的廟宇
其中一座就是媽閣廟
另兩座都不是歷史城區範圍內,在北面
一個蓮峰廟,一個普濟禪院
其中普濟禪院就是當年籤望廈條約的地方
現在還留著當時籤約的石桌石椅在那,屈辱的歷史。
媽閣廟旁邊是澳門海事博物館,還挺有意思的
周二休館,晚上6點關門
這裡就是歷史城區主線的終點
如果你腿腳快,不墨跡
到這裡差不多4點多5點
還能進去繞一圈,看一眼。
這附近餐廳不多,有兩家,都是葡餐廳
一家船屋 這家是上了米其林推薦的
一家是海灣 這家是澳門本地人喜歡去的
尤其是船屋上了米其林後
很多澳門人為海灣鳴不平
怎麼選,自己隨意吧,反正都不是坑店。
好了,主線就到這了
這一條線吃吃喝喝走下來
一天時間絕對很充實
只要按照這個走就行了~~~~~~~~~
接下來是支線,藍色線部分的
還有兩千字可以寫
回到白鴿巢那,從這裡開始
開源小食
絕對的本地街坊店,老闆連普通話都聽不懂不會說
只有本地人來吃的店,但是名聲很響
白天才開,下午三四點就賣完了
招牌及第粥和粉腸
原路出來
有個包公廟,小廟,有精力可以去看看
順著大路走
會經過鏡湖醫院
醫院裡有個孫中山像
孫中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這裡
他前面幾個孩子,也是在這出生的
還有葉挺家,也有孩子這出身的
澳門消防博物館
裡面是各種消防相關的
現在依然是消防局所在,選在這裡
是因為從這當澳門半島各個地方,距離幾乎相等
對面有個劉新記咖啡
經常不開門
圖上忘打了一個餐廳
消防博物館上坡上去,有個咖喱文
馳名的事崩沙腩面和土魷魚,土魷值得吃
從消防博物館走向葉挺故居的路上餐廳有
泉記馳名渣咋
只有下午4點半到7點半開店
賣馬來麼麼扎扎的,本土化了,在澳門本地挺有名
美味好,做夜宵的,及第粥馳名
粵華燒味,澳門這比較有名的燒味店
很多人定做乳豬在這
也提供單獨的乳豬飯
牛牛,澳門有很多人是從緬甸來的華人
他們聚集在三盞燈這一片
牛牛就是其中挺有名的一家,當然不如那家網紅的出名
老闆是個很和藹的阿姨,招牌椰汁雞面,還有單獨賣的馬拉盞
可以買來帶回來。
這裡稍微放開闊些的話,附近還有這些餐廳
合記食店
澳門本地的快餐店,就是那種打飯打菜的,絕對沒有遊客
但是只能外帶,招牌火肉切雞飯和牛肉球
華麗燒烤,如果你在澳門,想吃烤串夜宵了,這裡就是
澳門很少有,難得一家
大東綠蔭咖啡
街坊店,本地人才吃,咖喱牛雜撈粗面,吉利豬排三明治。
源記燒味店
陳光記的黑椒燒鴨飯並不是唯一,這裡的招牌也很響
永樂戲院雞絲翅
永樂戲院本身就是個值得打卡的點
但是不在歷史城區範圍內了
門口的雞絲翅,是澳門人童年記憶
開了很多很多年
賣粉絲仿魚翅的平民樂魚翅
再往前一點,就是非常熱火網紅的威記牛雜
基本到這,就離路線有點遠了,所以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按照路線走,還會路過金源咖啡
一個老店,做粿條的,招牌是豬雜粿
附近有個東東,做葡國雞很出名
然後就到葉挺故居了
對面是新鴻發
之前寫過,作為澳門一景一食的開篇
澳門,一景一食(一)葉挺故居與新鴻發咖啡美食
可惜啊,葉挺將軍後代不濟
孫輩出了那麼個傲慢的蠢貨
盧廉若公園
就是盧廉若私宅的後院
盧廉若,原來孫中山在鏡湖醫院時的一把手
本地望族,一代賭王
那個盧家古宅也他家的
他爹就是澳門老賭王盧九
後來出錢支持孫中山革命
現在是個大公園
旁邊是茶博物館,可以看看,不大。
繼續順著路線走
就是國父紀念館
孫中山原配盧夫人的住所
她之後一生都住於此,最後也是在這裡病逝
現在改建為國父紀念館
其實裡面內容,大多是在紀念和褒揚盧夫人的
旁邊就是澳門本地很出名的疊記咖啡
但這家店主要做宵夜,下午才開門
咖喱牛腩馳名~~~很多澳門年輕人晚上會來吃
再往前,就到了歷史城區裡算是最偏的一處了
走這條支線,其實主要就是為了來這
二龍喉公園,東望洋山
公園裡有世界最短的索道
松山纜車,可以刷澳門通公交卡,兩塊錢一趟
上去以後還要走一公裡左右才能到山頂
上面有
東望洋燈塔,很有名,澳門標誌
中國第一個現代燈塔,目前仍在使用
這裡是澳門掛風球的地方,來颱風了,風球就會掛這
東望洋炮臺
聖母雪地教堂
一個老教堂
裡面不給拍照的。
主要是教堂牆壁上的彩色壁畫,幾百年了,很珍貴
原路回公園門口
這個山需要耗費一定時間的,基本上一個多小時是肯定的
所以你如果一天走主線加支線,要很趕
公園裡有個花園茶座,風景不錯
特色是奶茶,要跟服務員說,給你現泡茶,自己加奶
這個原因以前寫過,其實是澳門人以前不會做奶茶的一個習慣遺存
如果不從這回頭,不遠處還有兩個葡餐廳
我有一個忘點了
一個是APOMAC
澳門退休人士食堂
每天不同套餐
一個是利多葡餐館,忘打圖上了,離APOMAC不遠
澳門土生葡菜之母,店主97歲的老奶奶
澳門葡萄牙菜分兩種,一種是傳統葡萄牙菜
一種是土生葡菜,土生葡菜就是葡萄牙菜在澳門的本地化
比如非洲雞什麼的,就是土生葡菜
葡萄牙沒有的。
歷史檔案館,塔石藝文館,中央圖書館
都在塔石廣場周邊。
這裡對於地方狹小的澳門來說
是個難得的開闊地
原來這裡曾是麻風病醫院
喜歡看港劇的來到這裡會很眼熟
因為很多很多TVB劇都在這裡取景過
所以這裡能看到很多遊客在這拍照
聖味基墳場
澳門最有觀賞價值的一個墳場
墳場裡有葬著很多名人
比如澳門王何賢,比如老賭王盧九
何鴻燊的原配夫人,孫中山的原配盧夫人
在這裡找這些人是個樂趣
墳場中間的聖尼厄爾小堂
很受文藝青年喜愛,因為通體淡綠色
而且澳門很多年輕人喜歡在這裡拍婚紗照,完全無所謂
因為風景真不錯
接著就是望德聖母堂了
澳門三大古老教堂,最後一座了
現在在修繕,暫時不開
這附近的餐廳
禮記雪糕
網紅店,很出名,60年老店
做復古冷飲的,很多遊客來
德記咖啡美食
街坊老店,魷魚撈粗面出名
LA SANTE
澳門一個年輕廚師自己開的法餐廳,有點意思
從望德聖母堂開始,就是上坡的臺階了
在澳門,你看到一個路名字,帶斜巷
就說明這條路是個坡
這裡叫瘋堂斜巷
因為這附近曾是麻風病醫院所在
名字一直留到了今天
而現在這裡
是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中心
婆仔屋,瘋堂十號,裡面都是各種創意工作室
走上坡後
就到了我寫過的,佑記龍鬚糖了
這個,值得買。具體看之前寫的
澳門手信篇下,還有哪些值得買的
檀香山咖啡
澳門年輕人喜歡吃的地方
出名就是用咖啡機壓奶茶
接著,就順著大路一直走,就走到了大三巴了
到這裡,接上主線路線,可以繼續走
只是順序問題,先去博物館比較方便,下來再去大三巴和哪吒廟
這附近有個前面提了一嘴的地方
古哪吒廟
這個其實比大三巴那個更出名的哪吒廟更老一些
中間有故事,有空詳說
這附近有兩個餐廳
是澳門年輕人特別愛吃的
一個是番茄屋
這個遊客吃的也很多,主打平價土生葡菜
一個是金玉滿堂
這個就是主要是本地人吃了,類似於澳門葡菜裡的薩莉亞
便宜,量足
周末能看到很多菲傭在這小聚
最後,是不是一定要一折不扣的按照我寫的路線走麼?
並不是,我這個只是一個相對合理的安排
但你到了澳門就會發現,這裡真的太小了
就算圖上看著挺遠的距離
實際上到了那,你會發現,就在目視範圍內,走兩步就到了
所以你自己願意怎麼走,都可以,反正確定好下個目的地
就隨便晃唄
好了,正好一萬字出點頭
壓縮的很到位
雖然我很精簡
但是主體東西都寫到了
餐廳寫了這麼多
你不可能有空吃完
自己對照自己的路線和時間還有喜好
進行選擇
啊~~~~~~~~~~~~~~~~~~~~~~
終於寫完了
希望大家能在澳門玩的開心~~~~~~
路線上有什麼問題和反饋的
可以跟我說,我看到的話會回~~~~~~~~
給大家介紹一種新的寫作流派
原生派寫作
指的是寫作者
一氣呵成不假思索行雲流水
快速完成文章。
完成之後即發表。
不做校對,不做審核,不改錯別字。
讓讀者能感受到
一種粗曠帶著熱度原生的文章
這是一種新的寫作流派
希望大家像對待新生兒一樣
關愛和理解這個流派的作家
多多請他飲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