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邢明罡】為響應國家政策,弘揚中華國粹,由當代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中醫藥健康養生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傳承中醫文化》人物報導活動,聚焦中醫藥領域的優秀人才,講述他們增強中醫藥行業文化自信的故事,發展中醫藥產業的經營策略,傳承中醫藥成果的寶貴經驗。
本期人物:鄭雪燕,中醫健康養生專家,祖籍重慶,出生在北京,從事健康管理多年,有著20多年臨床實戰經驗。敬重自然,遵循中醫辨證理論,主張結合生物醫學、營養學和中醫,為健康所用,是目前大健康產業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現擔任中醫藥健康養生專業委員會「全民社區科技健康工程專家組主任。
圖為鄭雪燕老師
鄭雪燕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小體弱多病,有遺傳性地中海貧血,六歲走路仍不穩,加上父親多年「老胃病」,家裡經常請中醫大夫治療,鄭雪燕從小耳目共染了解到中醫,深知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堅定的學習西醫同時,拜周潛川大夫之子周巢父醫生學習中醫,臨床實習是北京朝陽醫院,所遇到的師傅及老師都是醫者仁心,醫術高超的好醫生,所以鄭雪燕從醫生涯影響最大的第一課就是作為醫生必須先有醫德,後學醫術。
圖為鄭雪燕老師
參加工作後,鄭雪燕首先是在500多人的工廠企業擔任醫務室醫生8年之久,因工作環境需要,對疾病和流行病預防,慢性病、多發病的防控管理有一定的要求,對內科、外科、婦科、中醫、針灸等都要有臨床運用,需要有綜合能力才可勝任,鄭雪燕用她的專業和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保證了員工出勤率和健康,在醫資短缺的70-80年代,更是竭力所能幫助解決了很多患有疑難雜症的員工,受到了領導和員工們的認可。
圖為鄭雪燕生活照
1996年,鄭雪燕在美國的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附近開了自己的中醫診所,受到當地人的高度認可,並且在當地唯一的知名報紙《普林斯頓周報》大篇幅的報導了鄭雪燕,美國前外交官員BARRINGER先生前來感謝,因當時的中國出國人少,更別說在國外開中醫診所,這有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有著一定的意義。
圖為美國《普林斯頓周報》對鄭雪燕的專題報導
圖為診所前,鄭雪燕與美國前外交官員BARRINGER先生(左二)合影
鄭雪燕先後在香港、美國和法國生活了25年,期間一直不斷的堅持研究與學習,在學習西方生物醫學的同時,取得了美國官方CNNC認證的中醫、中藥、針灸系列證書。所以在治未病和防病上,鄭雪燕提倡將生物營養、中醫及現代醫學相結合的思維方式,主張中醫的天人合一,尋求自然療法,少吃藥,儘量採用內病外治等手法或藥食同源的方式進補,「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注重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養生和保健,才能提高全民健康!
回國後,鄭雪燕擔任中醫藥健康養生專業委員會「全民社區科技健康工程」專家組主任,積極參加行業交流論壇及相關社會公益活動,創立了具有療效性的健康營養類系列產品。
圖為「中醫藥健康產業未來發展高峰論壇暨全民社區科技健康工程綜合服務平臺啟動」大會上,鄭雪燕與中國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右二),國務院秘書局原局長姚良同志(右一)合影
鄭雪燕認為,中醫是中國的國粹,但不只是中國的醫學,也是哲學和科學,「中醫人」有責任和義務將中醫文化傳承下去並發揚廣大。鄭雪燕希望用她多年的臨床和個人的親身經歷來為大家普及健康知識,為大健康產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她說:「我們遇上了一個好的時代,政府己將健康立法,所以我們更加有義務將中國的國粹傳承下去,讓中醫文化「無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