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喵今天要講的是故宮系列——臺北故宮,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
他是四大故宮中最年輕的一所,建於抗日戰爭前夕,當時為了保存住珍貴文物,選擇重要文物南遷,等到抗戰結束的時候,卻只有一部分文物運回,其餘的都運到了臺北的歷史博物館,1965年,在臺灣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建立新館,佔地約16公頃,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隨後一直開展增減藏品的活動,直至2008年,臺北博物館的文物合計46,728件冊。
臺北博物館也與時俱進,上世紀80年代,臺灣人民返回大陸探親,臺北博物館推出了大陸探親攝影展,造成轟動,之後又舉辦了多場畫展,促進了臺灣大陸兩岸的交流。對於館內文物進行了劃分:展覽館一區、圖書文獻館、張大千先生紀念館、兒童學藝中心、至德館、至善館等等。館藏文化從本土文物擴展到南太平洋文物,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並進行了臺灣與大陸北京博物館的相互訪問。可見,臺北博物館很新潮,怪不得吸引了那麼多人去參觀。
有人說,去北京看的是故宮,去臺北看的是文物。臺北博物館的文物個個都是精品,從甲骨檔案到瓷器,銅器,基本都以萬為計數單位,包括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各種玉器,清朝的玉雕等等,古代書畫一萬多件,從唐至清的名家名作,無不是珍品,還有各類古籍,明朝文獻,清朝皇帝硃批奏摺、軍機處檔案,實錄,罕見的滿文老檔40冊。去過臺北博物館的人一定會被其數量及珍貴所震驚!
有這些寶貴的文物,難怪我們會被2019年8月12日空調房冒煙事件所嚇到,萬幸,文物並未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