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高峰期路過民族大道的時候,都忍不住抱怨幾句堵成狗了。想起小時候坐在28寸自行車後座的我,那時候覺得南寧的道路特別的寬敞,去哪都四通八達,路上只有稀疏的幾輛汽車。
攝影丨李祖榮
現在的南寧越來越有大城市的模樣,高樓商場越起越多,城市也越來越美麗。上大學時每次回來都驚訝於南寧新的變化,現在的南寧已不是我們記憶中的模樣。以前的南寧好小,連琅東都是菜地,最常見的交通工具還是摩託車。
在高樓大廈崛起,公路鋪陳的時候,南寧也變得熟悉又陌生。一些東西在重建之後變得更好,而一些東西卻永遠的消失了。那些斑駁的回憶正在一點一點被吞噬,曾經的美好也化作無盡的遺憾。曾經那些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如今在哪裡還能找到?
北大客運中心緊靠城市快速內環道,是南寧市作為大西南出海通道建設的公路交通樞紐站點之一。這裡曾經是南寧人流量最多的客運站。
圖via住朋網
由於在營運過程中出現較嚴重的交通擁堵,特別是逢年過節時導致周邊道路交通壓力大。北大客運站在2013年正式停用,整體搬遷至西鄉塘客運站。
以前的北大客運站一片繁忙,自從搬去西鄉塘客運站之後,就被廢棄在那裡。直到2017年11月北大客運站被拆除,正式結束了二十多年的歷史。根據改造規劃圖可以看到,北大客運站未來將會改造為住宅區。
(圖/南寧高樓迷)
民族商場坐落於最繁華的朝陽商圈,曾經有南寧最火的休閒娛樂場所,南寧最早的卡拉OK歌廳,也是南寧人最愛去的淘貨聖地。以前如果家裡要買音響器材和電子產品,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去民族商場。
2017年7月,有消息傳出民族商場即將拆遷,原址或將新建一個城市綜合體。陪伴了南寧人28年,要說再見了。
圖 | 敏敏
我家裡還留著十幾年前在民族商場買的DVD機,那時候的零花錢都攢著去買各種動畫片光碟。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DVD機早已被淘汰。時過境遷,如今的南寧多了許多現代化大型購物商場,28歲的民族商場也褪去了喧囂和繁華,就像DVD機一樣被時代淘汰。
1985年,廣西第一座人行天橋在南寧落成。當時朝陽路、人民路百貨大樓一帶人流量非常大,人們為了趕時間直接闖紅燈,造成了不少交通事故。為了緩解十字路口交通擁堵問題,南寧政府投資50多萬元,建造這座天橋。
(圖/南寧電視臺)
有了這座天橋,人們就幾乎不再闖紅燈橫穿馬路,交通秩序好了很多。那時候天橋上還有很多賣小商品的,雞蛋、包子、手工藝品等,各種各樣都有,而且價格很便宜。
在經歷了20多年的風雨後,天橋已經鏽蝕嚴重,而在技術上又不適宜進行加固。於是,南寧政府決定將天橋拆除。當它不得不與南寧人說再見時,許多市民都前去合影留念,有的人則是想最後走一次這座天橋。
中華電影院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是南寧最老的電影院之一。1932年由廣西督軍譚公館改建而成,那時叫做中華大戲院,以放映為主,1946年9月才更名為中華電影院。當時中華電影院算得上是南寧數一數二的大影院,整個影院可以容納2000多人。
(圖/@老豆有話)
隨著南寧上檔次的星級電影院的不斷湧現,萬達影城、紅星電影院、百老匯影城等設備先進,服務優質的電影院相繼開業,傳統老式中華電影院也在競爭中慢慢的沒落了。2013年南寧永恆時代影院經營有限公司斥巨資對中華電影城進行裝修升級,中華電影院也變得更現代化。
圖 | 小米
2017年隨著南寧三街兩巷項目的開展,中華電影院也被拆除了。南寧的民國建築,如今又少了一座。
關於水街名稱的來歷,眾說紛紜。據說解放前,步行街、華強路一帶的居民都要經過這裡到邕江挑水吃,成條街水粼粼,因而得名。也有人說,水街之前是因為是賣水的,才有「水街」之名。還有人說,水街是因為多年前常遭洪水和內澇浸泡而得名。
(圖/網絡)
無論水街因何得名,水街所代表的,是一種濃鬱的南寧風情。水街,代表著南寧的傳統,是最南寧特色的老城區。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水街菜市的經營品種豐富,幾乎涵蓋所有農貿產品,不僅貨色上乘,而且品種齊、價格較其他菜市低廉。
圖 | 吃遍南寧
水街,不僅承載著南寧長達百年的商貿記憶,也是南寧傳統美食文化的發源地。有人說水街是南寧人的胃,而現在那些老水街的美食都遷往各處,再也找不到純粹的老水街味道。
在上個世紀傳統工業發展最繁榮的八九十年代,北湖片區聚集了紡織廠、煙廠、味精廠等製造業國企。每一個廠區都自成一區,有著自己的生活區,南寧棉紡織廠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南寧棉紡織廠生產區大門
(圖|街景地圖)
南棉是原南寧棉紡織廠的簡稱,在老南寧幾乎無人不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南寧心目中輝煌燦爛的工業代表。當時,北湖路,友愛路,衡陽路,中華路的大片區域,都是南棉紡織廠的廠區和生活區。
圖 | 莫雪
但是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和改革,轉型不成功的國企一個接著一個破產,繁華不再,留下一地雜草叢生衰敗蕭條。不過這塊土地即將迎來新生,舊城改項目即將開工,未來這裡高樓林立,見證了南寧工業時代的「南棉」將成歷史。
在南寧,人人都知道中山路,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山路的盡頭還有一條臨勝街。但一說到天福香老友粉很多人就恍然大悟,原來那條街叫做臨勝街。
雖然處於市中心,但與周圍的繁華格格不入。早年的臨勝街很熱鬧,巷子裡還隱匿著許多老南寧才知道的美食,代表著老南寧的味道。
後來許多人都搬出這條巷子,臨勝街也漸漸老去,還是要跟南寧人說再見了。天福香總店搬走,低矮老舊的房子也被拆掉,臨勝街最後也只能存在在南寧人的記憶裡。
我小時候能去逛花鳥市場比去遊樂園還高興。花鳥市場除了花還有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東西,很多人會來這裡鬥蟋蟀、玩鳥,除了花卉盆栽,土狗家貓以外,還有許多野生動物和真假難辨的古董。
(△圖攝 大大宅)
園湖路花鳥市場在過去是南寧人休閒娛樂,選購花卉寵物的首選之地,曾榮獲"全國重點花卉市場"稱號。雖然南寧後來有了其他的花鳥市場,但還是圓湖路花鳥市場的人氣最旺,最熱鬧。
繼承了它衣缽的廣西花鳥市場
圖 | 大宅宅
儘管如此,園湖路花鳥市場還是被拆了,因為南寧高速路發展建設發展的需要。圓湖花鳥市場於2011年3月16日拆除,南寧的一張城市名片也就這樣消失。
像我這樣的90後很多都不知道南寧原來還有一座桂劇院,你或許想不到它在哪,如今的百貨大樓對面的鑽石廣場,其前身就是桂劇院。
(圖/@老豆有話)
上世紀50年代,是廣西桂劇的黃金時代。後來,桂劇院除了演出桂劇,還安排各種演出,粵劇、京劇、評劇、彩調、話劇、雜技、歌舞等,每場上座率都很高。
後來,隨著南寧人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桂劇院也不得不以放映電影為主。1988年,桂劇院計劃拆除重建。從此,桂劇院也就只能從南寧的老照片中看到了。
每個在廣西大學讀書的學生,想必都去過狗洞吃東西!從狗洞這個門走進去,將可以吃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美食。每天到了中午和下午放學的時候,川流不息的人群在狗洞攢動,出爐的快餐菜香味早已把學子們的胃給勾去。
狗洞,可以說是陪伴了無數西大學子們青春時光的食堂。
(圖/吃遍南寧)
然而近日,從相關媒體處獲悉「狗洞」真的準備要拆掉了!據說「狗洞」要建設一條新的道路,作為連接西大東西兩個校園的通道,而「狗洞」所在區域還將會建設一棟學生食堂。
(圖/吃遍南寧)
「狗洞」這下真的是要和我們說再見了!隨著新食堂的入駐,狗洞裡的商家將會一家一家的撤離,這個被學生們稱為平價食堂的地方,也要消失在我們的眼前了……
南寧的方言有好多種,郊區地區說平話,武鳴邕寧等部分地區說壯話。不過大多數的老南寧都還是說南寧白話。"白話"是粵語的俗稱,南寧地區的白話其實就是粵語的一支。
雖然南寧白話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現在會說白話的南寧人越來越少。年輕一代的我們已經把普通話作為日常用語,白話只用來跟家人交流。我們的「南普」說得越來越流利,卻逐漸忘記了我們從小講到大的白話,甚至沒有教下一代講白話。
前段時間網上還流行一個《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圖,我看到南寧那一欄心都涼了。只有13%的南寧少年兒童能熟練掌握方言,在全國來看是倒數的幾個城市之一,甚至比深圳這個移民城市還要低。
看到這個數據我也無法反駁,因為我身邊就有很多親戚朋友自己說一口正宗的南寧白話,卻硬是要用蹩腳的南普跟孩子交流。
看了其他幾個年齡段的統計,可以直觀地看到,南寧白話的熟練度是一代人比一代人低。
雖然這些數據並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但在生活中我們確實可以感覺到南寧白話的日漸消亡。走在成都、重慶、廣州這些城市的街頭,聽到的基本都是當地方言,而在南寧大家都更喜歡說南普。以這種趨勢下去,南寧白話也許會消亡。願每一種方言文化都能活下去,而文化的傳承還得靠我們年輕的一代。
在老幾輩人的心裡,有一門手藝才能走天下。所以在老南寧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傳統的手藝活。我們這一代人都不那麼在意手藝活了,你還記得那些消失在南寧街頭的老手藝嗎?
十幾年前在老街小巷經常能聽到「磨菜刀咯」的吆喝,高亢悠長的吆喝聲成為了街道上獨特的音符,也成為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圖:華商報
我外婆家的菜刀跟我的年紀差不多大了,鈍了就拿去磨一磨,就又跟新的一樣了。也許磨刀這一行很不起眼,卻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工作之一。現在磨刀人已經不多,一個老行業正在逐漸萎縮,這也許就是工業時代與傳統手藝不可調和的矛盾吧。
現在如果鞋子壞了,第一反應一定是再重新買一雙新的。但是在老南寧的心裡,鞋壞了就應該拿去補,補好了重新穿。以前老街附近都會有幾個補鞋攤,一把小椅子,把工具擺在地上就可以開始補鞋。以前鞋子壞了我媽就會拿去路邊補,一雙鞋子可以穿上好幾年。
(圖/網絡)
現在的我們不會再去補鞋,壞了就丟掉換一雙,而不知不覺中補鞋攤也漸漸消失在了南寧街頭,補鞋攤成為了只在小時候存在的記憶。
有一首俗謎:「四腳相碰,四目相向,一人咬牙根,一人在忍痛。」說的便是挽面。專為人挽面的阿姆用線將女人額前、鬢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彎彎的月牙眉。
圖via中新網
小時候在朝陽廣場一帶還能經常看到挽面。以前愛美的南寧姑娘都愛去挽面,阿姆們一雙手,幾根線便能使臉蛋容光煥發。後來,隨著現代美容技術的發展,挽面也漸漸消失在城市中。
有網友稱,挽面現在只有在衡陽路南一裡面還有。但我已經很久沒看到了……
我外婆告訴我說,她們那個年代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找裁縫做新衣服,有一件新衣服可以高興一年。到了我媽這代,幾乎家家都有一臺縫紉機,因為當時流行的嫁妝就是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和手錶。
圖 | 甜慄子
到了現在,買衣服越來越方便,甚至都不用出門就可以買衣服,很多門店也會提供改衣服的服務。人們已經不需要找裁縫,這一行也就這樣慢慢沒落,需要做衣服改衣服的人也不多了。
萬力啤酒是真正的南寧老品牌,南寧消費者的本地化情結十分強烈。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喝萬力啤酒,大多數南寧人見證了萬力品牌曾經的輝煌及沒落。
2001年,青島啤酒收購萬力啤酒廠,迅速執行品牌替換策略,直接用青島啤酒大眾型替換萬力啤酒。曾經南寧人熟悉的萬力啤酒不復存在,但還依然記得那句「行萬裡路,喝萬力啤」,陪南寧人一起走過成長的歷程。
鐵鳥成立於鹹豐年間,最興盛的時期是80到90年代,在當時年銷售量就達到一千多萬。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用鐵鳥醬油,後來還有鐵鳥黃皮醬,是南寧人吃捲筒粉、粉餃的標配。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三四塊一瓶,便宜又大碗。
圖 | 小米
現在的鐵鳥連年虧損,經營已經很困難。最近有消息傳出,鐵鳥醬油就要停產了,小圈的同事聽到這個消息還急伐伐的囤貨呢,不過貌似最近又有新的反轉,明天頭條,揭曉。
童樂牛奶是廣西的一個老字號牛奶品牌,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養育了好幾代廣西人。記得以前只要訂牛奶,就會給家裡配一個奶箱,每天早上有人把牛奶送到家門口。只要一開家門就可以喝到新鮮的牛奶。
(圖丨小圈)
現在很少人會訂新鮮牛奶來喝,更多的是去超市買幾箱回家囤著。而童樂牛奶也越來越少見,現在南寧人更熟悉的是皇氏、石埠這些品牌。
南寧肥皂廠是曾是廣西最大的洗滌用品企業,當時的主要產品就是這塊小小的邕江肥皂。21世紀初,該工廠倒閉,擁有七十年歷史的企業煙消雲散了。後來邕江肥皂由南寧香臣日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圖/網絡)
二十年前,邕江牌產品是日用品批發店裡銷量最好的,但現在市面上基本已經見不到。
荷花味精在廣西曾經家喻戶曉,每家每戶的廚房裡都會有這麼一袋透明包裝的味精,它誕生於南寧味精廠。2011年北湖路的荷花味精廠被拆除。
(圖/網絡)
現在印著荷花的荷花味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出現,在大型超市和老舊小區的商店都沒了它的身影,作為老南寧人的記憶就這樣消失了。
小時候最喜歡喝的飲料不是可樂也不是雪碧,而是南寧本土的白檸檬。那時還流行這麼一句話「白檸檬,博你懵」。和啤酒瓶一樣是玻璃瓶子裝的,一塊錢一大瓶,味道有點像雪碧還有點檸檬味。
(圖/網絡)
那時候大人喝萬力啤酒,小孩喝白檸檬,簡直是每個南寧人的童年記憶。那時候喝飲料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能喝一瓶白檸檬就像得到了全世界。不知不覺白檸檬就消失了,現在想喝都買不到了,還真是懷念。
小學的時候一到課間大家都會跑到小賣部買5毛錢一杯的潤喉茶,喝起來喉嚨涼涼的,和辣條簡直是課間標配。上完體育課大汗淋漓的時候不是去買水,而是人手一杯冰的潤喉茶。
(圖/網絡)
這個潤喉茶可以說是南寧人上學時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現在在小商店轉轉或許還買得到。還是原來的味道,原來的價錢,回憶滿滿。
五毛錢一袋的6點半豆奶,每日早餐必備。現在已經找不到這種袋裝的,市面上都變成了玻璃瓶裝的。不過我覺得還是袋裝的6點半更有小時候的感覺。
(圖/網絡)
小時候一毛錢兩顆,兩片糖可以像紐扣一樣互相扣上,中間有一個孔。放在嘴裡,沒化之前可以「噓噓噓」的吹幾分鐘。那時候,吃哨子糖可神氣了。一定要在聽眾最多的時候放進嘴,一邊吹一邊吃。
(圖/網絡)
這一定是80、90後小時候必不可少的零食,一毛錢一顆,兩顆一起吃就能吹很大的泡泡。小學的時候,要是誰不會吹泡泡肯定被同學笑死。還經常比賽都誰吹的泡泡大,結果被粘得一臉都是泡泡糖。
(圖/網絡)
2007年,大大泡泡糖所在集團被箭牌公司收購,陪伴了一整個童年的大大泡泡糖也就消失了,只能留在童年的記憶裡。
娃娃臉雪糕也叫花臉,是奶油和可可混合的,幾毛錢一個。可可色的帽子、眼睛嘴巴,奶油色的臉。在至今的記憶裡那都是最好吃的雪糕,那時候總是考慮先吃帽子還是先吃臉,吃一個能高興一整天。小時候吃的都是南寧罐頭廠出產的,現在已經沒有了。不過伊利出了類似的,2塊錢一個。
(圖/網絡)
極簡風格的黑白色包裝,「無花果」三個大字。酸酸甜甜的無花果絲,總能讓人回味無窮。80後、90後十大懷舊零食之一,早在十多年前,幾乎每一家路邊小商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小時候每天都要花一毛錢享用。
(圖/網絡)
這些都是80後、90後的經典記憶,轉眼間,我們已經長大。 也許你上了大學,也許你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工作。 甚至,你已經結婚生子。 但是,我們有一個同樣純真難忘的童年。這些都玩過看過吃過,現在好多東西都已經消失……
對於許多老南寧來說,那些消失的地方和記憶遠遠不止這些,然而現在的我們除了懷念,就只剩下懷念了……↓
「有的地方,看一眼就少一眼。」南寧這座城市,有許多時代的印記在不斷的消失,未來也許還要迎來更多的告別,但這種「消失」,也意味著一種成長。
城市的成長少不了更替迭代,那些「消失」的部分,我想,應該會生長出新的希望吧。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話南寧(ID:ycj0771)】
▼
▍內容來源:話南寧(ID:ycj0771)
▍圖文編輯:南寧圈(轉載授權請聯繫微信:area0771)
▍商務合作微信:nnarea001
▍商務合作電話:18775349267
▍法律顧問:王文君律師創新法律服務團隊
南寧各區:五象新區 | 邕寧區 | 江南區 | 良慶區 | 西鄉塘 | 六景 | 巴馬 | 沙井 | 三塘 | 上林 | 武鳴 | 馬山 | 賓陽 | 仙葫 | 橫縣
南寧記憶:江北大道酒吧街 | 人民公園 | 實驗電影院 | 那一年的南寧
南寧青春:民族大學 | 南寧二中 | 醫科大 | 南寧高校歧視鏈
南寧生活指南:2018房價 | 南寧糖水地圖 | 景區大全 | 逛吃2號線 | 夾娃娃攻略 | 小升初必看 | 江南區玩樂地圖 | 堅記在這裡 | 吃遍新陽路 | 新竹路美食 | 深夜食堂 | 五年後的南寧 | 追憶解放路
南寧人物:李秋穎,嫁給我! | 藍天救援隊 | 我是一名醫生 | 我想變成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