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創始人,名叫釋迦牟尼佛,在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成佛之前,還有一個名字,名叫:悉達多。悉達多的父親是釋迦族國王淨飯王,出身高貴的悉達多,不喜歡榮華富貴,卻喜歡追求真理,最終走上了一條出家苦修之路。
悉達多太子苦修六年後,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見到了世間的真相,悟道後的悉達多被稱為佛陀。佛陀覺悟後,說了一句話,影響了無數人,也包括生活在今天的人。
佛覺悟說,說了這樣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就是這樣一句話,影響了無數後世之人,這一句話當中,包含了兩層重要的意義。
第一、這句話告訴後人,其實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的佛性與佛的佛性無二無別,眾生、佛、心,皆沒有分別。這也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之處。
佛教認為,佛是由眾生成就的,只要眾生覺悟了,眾生就是佛,這與當時的婆羅門教和其他很多宗教思想完全不同,在很多宗教當中,都有崇拜神的,在其他宗教當中,神並不是人可以成就的,神是至高無上的,人和神是不平等的,而佛則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第二、這句話同時也指明了眾生與佛的本質區別,那就是因為眾生妄想執著,沒有證得,而佛去除了妄想執著,或者說佛找到了本來就沒有妄想執著過的自己,所以佛見到了本來清淨的自性,本來就不生也不滅,不垢也不淨的自性,本來就具足、且能生萬法、本無動搖的自性。
因為佛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可以超凡入聖,轉迷為悟,轉識成智,一念覺悟而成就了佛果。
這句話也關係到你對佛教的正確認識,因為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總是認為佛是主宰,人是被主宰的萬物,人要依靠佛,人要給佛燒香供養才行,這樣佛才會保佑你。這種思想,顯然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矛盾的。
佛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人要依靠自己,學會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不要依賴環境或是他人,做好自己的一盞明燈,讓自己發光發亮。我們學習佛法,就是在向佛學習,把佛成就自己的方法學來,把佛具足的慈悲和智慧學來,自己依教奉行後,有一天也可以離苦得樂,這才是佛要我們去做的事。
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