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5期文化產業評論
很多人不知道,海洋館精彩的動物表演背後其實並不光鮮:動物遭受著虐待、表演人員面臨著危險,海洋公園產業的道德和法律規範刻不容緩。而歐美的一些發達國家早已掀起了保護海洋動物運動,如今這場運動已經逐步影響世界。希望我國那些超過法律和道德紅線的海洋館,能早日結束對海洋動物表演收入的依賴,回到以展示海洋動物多樣性盈利的正軌上來。畢竟在任何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堅守道德底線都是必不可少的責任。
作者| 洪麗萍
編輯| 枉文雨
來源| 新旅界
正文共計5024字 | 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如果你知道,海豚輔助治療並不能給自閉症兒童帶來益處,反而是讓孩子身陷被巨大的鯨豚襲擊,感染皮膚病等風險,您還會去體驗「鯨豚輔助療法」、「一日馴養員」、「與鯨豚共遊」等項目嗎?
如果你知道,去海洋館親眼看到海洋生物,並不能保護它們,反而是間接謀殺,你還會帶你的孩子去參觀海洋館嗎?
「部分海洋館開業一年以內第一批海洋生物全部死亡,大部分損耗都在一半以上。」亞洲水族館技術研究院聯合創始人師哲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因為不少養殖員非科班出身,屬臨時招聘員工,無任何養殖基礎,專業技能不足。」另據匿名資深從業者透露,中國附近海域,尤其是海南島海域的珊瑚、海洋生物隨著經濟魚類捕撈和海洋館的消耗受損嚴重。
很可能你與筆者一樣,原來並不知曉以上種種,才會無知地為那些不合格的海洋館買單,參與對海洋生物的虐待,這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殺戮更加殘忍。北京海洋館總經理胡維勇先生曾表示,中國海洋館開放建設速度過猛過快,中國水生保護動物進口處於全球第一狀態,引起國際環保組織關注,對海洋館行業形成巨大的經營壓力。前中國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處長郭睿女士亦表示中國海洋館行業發展得太快,依賴於野捕動物進口,而技術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導致大量海洋保護動物死亡和受傷。
全球範圍叫停鯨豚圈養
好消息是,歐美發達國家的民眾因為越來越知道海洋館的不道德,伴隨著動物保護者的不斷抗議所帶來的輿論壓力,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動物保護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被各國政府頒布和實施。
2013年發行的《黑鯨》紀錄片,通過採訪馴鯨員和專家揭秘了美國海洋世界(NYSE:SEAS)圈養虎鯨的殘酷真相。開演於上世紀60年代的虎鯨表演曾是美國海洋世界的招牌動物表演,虎鯨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們雖然體型龐大,但在水中動作靈敏,而且非常通人性,至今觀看過的遊客達4億以上。實際上,號稱帶領觀眾走進神秘海底世界的虎鯨精彩表演,背後是日復一日對虎鯨的深度虐待。
△馴鯨師被鯨魚壓死 / 紀錄片《黑鯨》(動圖來源:公眾號「呼籲動保立法」)
《黑鯨》揭露了世界最著名虎鯨提裡庫姆(由美國海洋世界圈養)36年的囚籠生活:自2歲被人類捕獲,被強迫1小時接1小時的表演,每天8次,每周7天;因為訓練不達標,致使其他虎鯨一起受罰,而被它們攻擊,很長時間提裡庫姆滿身齒痕和血印;被多次單獨囚禁在狹小的遊泳池(相當於1個人被囚禁在浴缸裡)一天活動不及自然界的萬分之一,虎鯨在野外每天平均出遊40-150公裡,遊速在5-50千米/小時,時常下潛至水下10-300米,而圈養池平均水深6米,寬15米,長20米。正是因為長期虐待,提裡庫姆曾在訓練中先後殺死3位馴鯨員,該類消息曾先後被海洋公園所隱瞞,謊稱馴鯨員意外死亡。2017年,提利庫姆死於肺炎。
研究顯示虎鯨平均壽命50-90歲,而被圈養的虎鯨多在10多歲時就死亡。多方面原因造成圈養虎鯨短命:虎鯨是高度社會化動物,虎鯨家族由20~50個成員組成,對被捕的虎鯨而言離開群體違背生物習性,它們有自我意識,心理創傷巨大;日常表演和訓練量過大帶來巨大身體傷害;以人工授精方式近親繁殖致使許多先天性殘疾虎鯨在年幼時就死亡。《黑鯨》上映後,美國海洋世界公司股票應聲下跌一半。
△被鯨豚圈養產業奉為圭臬的SeaWorld常做的一個表演動作是馴養員踩在虎鯨背上」衝浪」(圖片來源:中國鯨類保護聯盟微博)
虎鯨擁有高度發達的大腦,自我感知和社會聯繫,每個鯨群都擁有自己的語言系統。有科學家稱鯨豚的「高智慧」表現足以讓它們被稱作「非人類的人」,並應享有權利。1993年,英國關閉最後一家圈養鯨豚的海洋館;2013年,印度環境和林業部頒布圈養鯨豚禁令;201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議員提出《虎鯨安全與福利法案》;2017年,法國環境部通過一項革命性法案,禁止一切圈養海豚和鯨的行為;美國海洋世界於2016年3月宣布,將從2017年至2019年逐步淘汰虎鯨表演,並在當年終止圈養繁殖虎鯨,美國境內3個主題公園內現有虎鯨將是最後一代。
伴隨著鯨豚類高智商海洋生物表演類產品的日漸萎縮,在全球範圍內各大海洋公園生意下滑明顯。2016年美國海洋世界營業總額為13.44億美元(2015年為13.7億美元),淨虧損1250萬美元(2015年為淨利潤4910萬美元)。自2013年美國海洋世界上市以來,黑石集團一直減持其股份,直到2017年將大部分股份出售後(中國房地產公司中弘股份購入21%股份,成為最大股東),不再擁有海洋世界娛樂公司的任何權益或董事會席位。
行業高速增長,人才奇缺、素質低下
然而與全球相反,近5年伴隨著消費升級,似乎中國公眾對於參觀圈養鯨豚(國家級保護動物)的願望卻愈發高漲。中國鯨類保護聯盟發表的《急速發展的海洋公園產業(2019年)》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4月中國大陸海洋館圈養了1001餘頭鯨豚,其中絕大多數是從俄羅斯、日本和索羅門群島沿海水域,通過侵入性野捕而獲得,在這個過程中鯨豚遭遇壓力巨大,甚至有致命威脅。
△俄羅斯納霍德卡海域附近100多隻鯨魚被圈養在6個狹小水牢,它們的下一站是中國海洋主題公園,每條鯨魚被支付高達600萬美元甚至更多(動圖來源:公眾號「呼籲動保立法」)
該報告還顯示:早在2015年中國大陸有39家運營中的海洋主題公園圈養了鯨豚,另外14 家在建的場館計劃圈養鯨豚。而僅過去四年,至2019年4月又有 41 家場館開門營業,27家正在新建。
在這波增長潮中,海洋主題公園日漸成為房地產項目的典型配套設施,購物中心的海洋主題公園越來越多。2016年萬達集團在江西省南昌市開設了第一家海洋主題公園( 2017年7月起易主為南昌融創樂園)。中國第二大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也正在海南島開設恆大海洋花島。而國內以海洋主題公園為主營業務上市的海昌海洋公園(02255.HK)和大連聖亞(600593.SH)背後都有房地產公司的影子,前者母公司本就是房地產集團,後者在全國各地與房地產公司合作建設運營海洋館。
房地產公司的主業是地產,海洋館則扮演低價拿地、增加短期體驗性以助推房價的短期工具,而非可持續發展業務來經營,所以房地產公司在開展海洋館業務時無論是在「軟體」海洋館高管人才引入,還是海洋館硬體設計上都較為短視且平庸。
「90年代成立的第一批海洋館的館長是真正有實力,符合該崗位的技術型管理型人才,他們大多是魚痴,繁育魚類經驗豐富,有在魚類繁育場、科研院所等多年工作經歷。這樣的經歷與日本海洋館館長選拔很相似,符合館長身份。科技公司由沒有技術背景的管理者帶領走不長久,而海洋館由沒有生物飼養背景的館長帶領是難以想像的糟糕。」師哲表示,魚類是非常難養的生物。而據新旅界調研發現,目前不少海洋館主管不但養殖技術不過關,而且整體文化素養不足,這源自多方面原因:
首先,海洋生物養殖員並非普通工人,而是高難度技術工種,成長周期長,即使是悟性好的新手也需要3年左右學習成長才能達標。
其次,一直以來海洋館養殖人員薪資待遇較低,很難留下水產養殖、海洋專業、水族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而留下的多是潛水員和學歷較低的工人,其視野,養殖意識有限,其實很難勝任海洋館高管職位。《急速發展的海洋公園產業(2019)》報告顯示,中國鯨類保護聯盟在與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等多家場館的馴養員對話顯示,中國海洋主題公園產業並未按行業職業標準對馴養有資質要求,並未持有水生哺乳動物馴養師資格證,只需潛水證就可在場館裡工作,迄今為止這是行業常態。
其三,伴隨著房地產資金湧入帶來的海洋館建設如火如荼,以上兩類海洋館高管成了行業香餑餑,供不應求,他們不斷跳槽至新建海洋館以在場館建設中獲得好處,「他們沒有把心思用在如何把海洋館設計好、運營好、人員培訓好。」有業內人士對新旅界透露,「目前行業充斥著這樣一群素質不高的管理人員,其能量甚至可以把控整個行業。」
海洋生物被變相謀殺,產業經營收益走低
正是這樣一群管理者,使得國內不少的海洋館幾乎「長」得一模一樣,因為都是照搬照抄別的海洋館,在海洋生物上主要以海象、海獅、海豚和海豹等容易養活的水哺乳動物為主,在硬體上甚至沒完善的維生系統,僅裝有水泵,氮化器和殺菌燈,致使不少動物得皮膚病、白內障、內臟受損。實際上海洋館設計頗為複雜,須先由海洋生物學家和海洋館維生系統專家進行海洋生物統籌和維生系統設計,隨後建築學結構設計師和軟裝設計師進場,四類人才緊密配合才可能設計科學。
△斑海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圖片來源:網絡)
據透露,為了早開業早盈利,不少海洋館甚至跳過至少兩個月的養水周期,直接用人工調配的海水循環兩三天就開始放海魚,結果一周死亡80%以上,死了再買,買了再死。正是因為這樣的業務水平,中國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受損嚴重,傳言海南水域的大量的瑚、海魚被高速增長的大陸海洋館消耗,大連渤海灣的斑海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已由2000隻降至400餘只。
而海洋館日常對鯨豚等高智商動物的不友善對待更是習以為常,遠遠不足以保障圈養鯨豚的福利。在對工作人員的考核評估中,動物訓練和動物表演的部分佔到最大考核比重,比飼養和護理技能重要。「因為做好市場推廣和海洋動物表演就能直接提高收入,而魚類養殖好壞難以帶來收入的明顯變化」師哲指出,中國海洋館亟需從水產養殖和觀賞魚細分市場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並加以培養,並建立良好的培訓機制。
△某海洋館用活體海洋哺乳動物和企鵝營銷(圖片來源:中國鯨類保護聯盟微博)
中國鯨類保護聯盟調查顯示:蓬萊極地海洋世界的工作人員直接拍打玻璃和對鯨豚吼叫以吸引其注意力;成都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的一名馴養員直接用長棍去戳刺一頭不想做出規定表演動作的白鯨;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一頭瓶鼻海豚的牙齒破損腐爛,這種破損極可能導致牙周病和健康的嚴重惡化。
而在半島電視臺的調查中攝影師拍攝到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演出結束時,一名馴養員往白鯨嘴上踢;該電視臺還採訪到一位前海洋哺乳動物馴養員揭露,場館會通過限制食物供應,來強迫動物表演那些在肢體上很嚴苛很勉強的動作;而杭州長喬極地海洋公園獸醫透露,該館的一臺冰箱裡存放了幾頭海豚屍體,該館員工被要求對動物的高死亡率守口如瓶,以防止外界審查和批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為野外棲息地、野生動物和中國大陸海洋主題公園所圈養的野生動物制訂了保護性條款。《保護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條顯示:海洋館應該根據野生動物習性確保其具有必要的活動空間和生息繁衍、衛生健康條件,具備與其繁育目的、種類、發展規模相適應的場所、設施、技術,符 合有關技術標準和防疫要求,不得虐待野生動物。《實施條例》第三章第二十四條顯示:利用水生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舉辦展覽等活動的經濟收益,主要用於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事業。
△(圖片來源:中國鯨類保護聯盟微博)
按照以上法律,中國不少海洋主題公園涉嫌違法,行為不道德。伴隨著執法力度的逐步加大,中國相關公司和個人將受到法律制裁。國際海洋動物保護組織的輿論壓力也越來越大,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和海昌海洋公園圈養虎鯨遭遇輿論聲討:「虎鯨不該被圈養,請長隆海洋王國停止購買野捕虎鯨,並野化放歸已經購買的虎鯨」、「有90%以上遊客均是為了觀看虎鯨表演才選擇海昌,其他真是爛得一塌糊塗,虎鯨表演固然精彩但足以說明海昌對虎鯨無情的虐待。」
2017年2月,中國珠海長隆虎鯨繁育基地揭幕,展示了9頭野捕於俄羅斯鄂霍次克海的虎鯨,至今尚未對公眾公開展示;2018年11 月上海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首次對公眾展示了4頭虎鯨。目前大陸只有上海長風水族館,承諾將逐步停止圈養展示鯨豚。該水族館圈養了兩頭白鯨,為英國默林娛樂集所有和運營,已計劃將這兩頭白鯨轉運到經過專門設計的冰島海濱的保護區。
伴隨著中國消費者動物保護意識增強,和日益加劇的同質化競爭使得海洋公園產業的經營效益越來越差,早已不是好生意。即便是已走上輕重資產結合道路的海昌和大連聖亞,都已陷入負債率和質押率高企,營收增長下滑,低淨資產資產收益率的困境。財報顯示:2018、2019年海昌負債率高達72.27%、73.45%,淨資產收益率低至0.91%、0.57%;而大連聖亞日子也很難過,2018、2019年該公司負債率高達56.01%、60.67%,營收增長率僅為0.84%、-8.32%,淨資產收益率低至12.34%、7.86%,最新質押率高達24.03%。
此前香港海洋公園更是傳言要破產,2019年已欠政府附屬貸款及商業貸款高達50.9億港元,應付利息接近12.8億港元,年營運現金赤字將超過6億港元。5月21日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香港海洋公園擬將脫離傳統主題公園模式,減少興建或投資機動遊戲等設施,轉變為以教育、保育功能為主的度假勝地。
大陸海洋主題公園產業更是亟需回歸文化和教育功能,逐步脫離動物表演盈利模式,轉變為展示海洋生物多樣性,提升民眾海洋動物保護意識為主的商業價值上來。
留言話題互動
你對海洋動物表演怎麼看?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