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回到家,開啟家裡的智能電視、智能音響的時候,你還能記起,在若干年前的那些「家庭娛樂神器」嗎?66歲的孫志傑還記得,自己童年時,家裡第一娛樂神器就是一臺收音機。如今,他的家裡,還收藏著多臺老式收音機,見證著科技發展和時代變遷。
現在的智能音響
肥皂盒自製礦石收音機
孫志傑家住渝中區嘉華新城小區,目前已退休。在他家裡,有一圈博古架,其中最顯眼的,是架上不同年代的收音機,最老的有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收音機,最新的則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收音機。其中有兩臺半導體收音機,孫志傑直到現在仍在使用,用收音機的聲音開啟自己的每個清晨。
孫志傑小時候家住渝中區,第一次擁有「傳說中的收音機」還是他上小學時。那時候,三舅教他用礦石、肥皂盒、銅線等自製了一部礦石收音機,雖然只能夠收聽一個臺,但對於孫志傑來說如獲至寶。「我現在還記得它的口訣『天線接礦石後部,礦石前部接耳機,地線接耳機』,裝好後,只要調到信號最佳點,可用耳機24小時收聽,最神奇的是不用裝電池。」
上世紀六十年代進口電子管收音機
手持收音機曾主宰潮流
上世紀六十年代,孫志傑的父親購買了一臺「凱歌牌」收音機,一個轉鈕調臺,一個轉鈕調音量,這臺收音機成了整個大院的稀罕物,全院的鄰居們都來祝賀和收聽。孫志傑說:「這臺收音機比起我的礦石收音機先進太多,可以聽好幾個臺。」
孫志傑說,家裡有了收音機以後,每天早上和晚上,收音機都能為家裡帶來新鮮的資訊、音樂等,給全家帶來許多歡樂。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電視機逐漸普及,收音機的地位受到了衝擊,但手持收音機的出現,又掀起了新潮流,「出門在外,拎著一個收音機聽,那是很洋氣的事情,有的人聽上癮了甚至會追著你聽完。」
孫志傑的兒子小孫今年36歲,他說,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家裡的收音機升級成了收錄一體機,除了可以收聽廣播,還可以放入磁帶進行播放,而手持收音機也被更先進的「隨身聽」以及後來的「MP3」取代。但再後來,電視等家庭娛樂設備越來越豐富,收音機逐漸退出了家裡常用設備的舞臺。
家庭娛樂神器越發豐富
孫志傑說,對比以前的收音機,自己家裡的娛樂設備可算是越發豐富與先進,有可以隨時點播節目的智能電視,還有隻要一個語音指令就能播放任意資訊的智能音響,還有人手一部的大屏智慧型手機,甚至可以與家電聯動……
「但是我還是依然每天要聽一聽收音機,回味一下過往。」孫志傑說,這些收音機的存在不僅僅是懷舊,它們作為昔日的「家庭娛樂神器」,見證著科技迅猛的發展速度,也詮釋了科技改變生活的真諦。
他們的收音機記憶
李恩秀(62歲 女 退休老師):以前收音機是一個奢侈家電,那時候還叫「電匣子」。收音機聲音大,夏天一大屋子人在院壩裡納涼,放著收音機的節目,整個院子裡的人都能聽見。戲曲、評書、相聲是我們的最愛,那時候就靠收音機豐富文化生活。
趙先生(45歲 男 工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剛出去打工的時候,買了一臺收音機。每天工作完了,睡在床上,聽聽收音機裡的節目,特別放鬆,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王女士(55歲 女 退休工人):在我小時候,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合稱「三轉一響」,我那時候天天盼著家裡有臺收音機,可以聽小說、聽歌曲、聽相聲,可惜我卻只有去隔壁孃孃家蹭聽。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薇 實習生 向甜甜 受訪者供圖
【編輯:劉歡】